資源簡介 (共41張PPT)第八章人教版2024八年級《運動和力》【學霸提優(yōu)】01課標要求02重難突破03題型講解04思維導圖1課標要求1、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2、掌握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3、理解慣性的概念。4、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5、理解摩擦力的概念。6、掌握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方法2重難突破【考點1】牛頓第一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①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實驗直接來驗證。②牛頓第一定律對任何物體都適用,不論固體、液體、氣體。2重難突破【考點1】牛頓第一定律③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④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做勻速直線運動(保持它的運動狀態(tài))。⑤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時保持靜止狀態(tài)(保持它的靜止狀態(tài))。2重難突破2.慣性現象及其應用(1)慣性: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即運動的物體要保持它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物體要保持它的靜止狀態(tài)。(2)一切物體任何時候都具有慣性(靜止的物體具有慣性,運動的物體也具有慣性)。2重難突破(3)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屬性,慣性的大小與物體質量大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質量越大的物體其運動狀態(tài)越難改變。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運動狀態(tài)、位置及受力情況無關。(4)慣性是一種屬性,它不是力。慣性只有大小,沒有方向。(5)慣性的防止與應用。2重難突破3.力與運動的關系和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判定(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2)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做勻速直線運動(保持它的運動狀態(tài))。(3)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時保持靜止狀態(tài)(保持它的靜止狀態(tài))。(4)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判定: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包括速度大小的變化和速度方向的變化,兩變其一或者都變化,那么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兩者均不變,那么運動狀態(tài)不發(fā)生改變(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2重難突破4.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1)伽利略斜面實驗在光滑軌道的左邊釋放一顆鋼珠,發(fā)現鋼珠從左邊滾下后,滾到右邊的斜面上,鋼珠將上升到與左邊釋放高度相同的點。若將右邊的傾斜角減小,鋼珠還是上升到原來的高度,但通過的路程比原來更長。假設右邊的軌道為水平,且沒有摩擦阻力,鋼珠想要達到原來的高度,但是鋼珠無法達到原來的高度,鋼珠將永遠運動下去。在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理可得出:如果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就不會減小,它將永遠運動下去。2重難突破4.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2)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目的、原理①實驗目的: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②實驗原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2重難突破實驗器材:斜面、小車、毛巾、棉布、木板、刻度尺實驗方法:讓小車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如圖所示,改變水平面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其對小車運動的阻力不相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鋪毛巾,第二次鋪棉布,第三次將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較小車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2重難突破實驗結論及推理(1)實驗結論:平面越光滑,物體運動的距離越遠,速度減小得越慢,所受阻力越小;平面越粗糙,物體運動的距離越近,速度減小得越快,所受阻力越大。(2)實驗推理: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將永遠勻速直線運動下去。2重難突破實驗方法①控制變量法:控制小車從斜面上同一高度處由靜止釋放,使小車到斜面底端時具有相同的初速度。②轉換法:通過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距離的長短來間接判斷小車所受阻力大小。③科學推理法:若小車不受阻力時,小車的速度將不會減小,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2重難突破【典例1】下列與慣性有關的說法中,正確的一組是( B )①駕駛員和乘客都系安全帶是為了減小慣性②跳遠運動員快速助跑提高成績,是利用自身的慣性③公交汽車突然剎車時,站立的乘客向前傾倒是由于人具有慣性④錘頭松了,撞擊錘柄下端錘頭便套緊在錘柄上,是由于錘頭具有慣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重難突破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 狀態(tài),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選填“能”或“不能”)由實驗來直接驗證。【變式1-1】勻速直線運動不能2重難突破【變式1-2】小偉同學為了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實驗。(1)為了使小車在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在實驗中小偉讓小車 滑下。(2)從甲、乙、丙三次實驗小車所停位置情況看, 圖中小車所受阻力最大。(3)根據實驗現象,由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運動的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 運動。2重難突破【考點2】二力平衡1.平衡力和平衡狀態(tài)(1)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這幾個力就叫做平衡力。這個物體所處的狀態(tài)就叫做平衡狀態(tài)。(2)物體只受兩個力時的平衡狀態(tài)叫二力平衡。(3)平衡狀態(tài)的兩種情況: 靜止狀態(tài);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靜止的茶杯處于平衡狀態(tài)勻速直線飛行的飛機處于平衡狀態(tài)2重難突破2.二力平衡特點和條件(1)二力平衡特點: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簡單的說就是:同體、等大、反向、共線。(2)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對于二力平衡條件,我們必須注意上面四個要點,且這四個要點缺一不可。2重難突破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分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上平衡的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而相互的兩個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2重難突破4.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1)在平衡力作用下,原來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物體,依然處于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一定以原來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2)靜止的物體只受兩個力作用時,這兩個力一定是平衡力;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如果只受兩個力作用,那么這兩個力也一定是平衡力。2重難突破【典例3】關于平衡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靜止狀態(tài)B.作用在物體上的兩個力三要素完全相同,這兩個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體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這兩個力方向相反,它們一定是平衡力D.運動的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重難突破【變式1-1】起重機鋼繩的拉力為6×104N的時候,能把重物豎直向上勻速提起,上升速度為0.4m/s。若使重物以0.2m/s的速度勻速下降,鋼繩對重物的拉力大小是 N。若重物在下降過程中停下來保持靜止不動,此時鋼繩對重物的拉力大小是 N6×1046×1042重難突破【變式1-2】如圖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1)小華將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計)兩對角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整 來改變拉力的大小。(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轉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填“能”或“不能”)平衡,說明二力平衡的兩個力需滿足 。鉤碼個數不能在同一直線上2重難突破【考點3】摩擦力1.摩擦力及摩擦力產生的條件(1)摩擦力的概念: 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常用字母 f 表示。(2)物體之間產生摩擦力必須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第一:兩物體相互接觸;第二:接觸面粗糙;第三:兩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3)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光滑固體表面,當用顯微鏡觀察時,就會發(fā)現其表面是凸凹不平的,當兩個接觸面發(fā)生相對運動的時候,就會彼此阻礙,從而形成了摩擦力。2重難突破2.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實驗(1)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F拉即為木塊受到的摩擦力 f摩。(2)測量原理: 因為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木塊受到的拉力 F拉與滑動摩擦力 f摩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即 f摩=F拉。(3)提出問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4)猜想與假設由生活經驗我們知道:當你推箱子時,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地面越粗糙,推起來越費力。2重難突破(5)設計實驗①實驗器材 :彈簧測力計、木塊、木板3塊(粗糙程度不同)、砝碼等。②實驗過程:Ⅰ. 要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就是摩擦力的大小。Ⅱ. 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通過加減砝碼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測出摩擦力。Ⅲ. 控制壓力不變,改變木板的粗糙程度,測出摩擦力。Ⅳ. 分析數據,歸納結論。2重難突破(6)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7)實驗原理勻速拉動木塊時,木塊在水平方向所受到的力有:拉力 F、滑動摩擦力 f;因為木塊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拉力與滑動摩擦力是平衡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即 f =F。f =F2重難突破(8)實驗結論① 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受力面積都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也越大。②在壓力與受力面積相同時,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也越大。③在接觸面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相同時,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④在接觸面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相同時,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的大小無關。2重難突破3.摩擦力的種類和應用(1)滑動摩擦: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當它們之間有相對運動時,產生的摩擦力。(2)滾動摩擦: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發(fā)生滾動時,產生的摩擦力。(3)靜摩擦力: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當它們有相對運動趨勢,但它們之間處于相對靜止時產生的摩擦力。2重難突破4.增大或者減小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如汽車輪胎做上花紋; ②增大壓力,如騎自行車捏閘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③變滾動為滑動,如汽車急剎車時車只滑不滾; ④變濕摩擦為干摩擦。(2)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使接觸面變光滑;②減小壓力;③用滾動代替滑動;④使接觸面分離;⑤變干摩擦為濕摩擦。2重難突破【典例1】自行車是我們熟悉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的結構和使用來看,它涉及到不少有關摩擦的知識。以下分析中,正確的是(C)A.在轉動的部分加潤滑油是通過變滑動為滾動來減小摩擦的B.輪胎上制有花紋是通過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的C.剎車時用力捏剎車把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的D.腳踏凹凸不平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積來增大摩擦的2重難突破【變式1-1】用10N的力握住重為6N的礦泉水瓶,使礦泉水瓶在豎直方向上保持靜止,此時礦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為 N,再將握力增大至20N,此時礦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6不變 2重難突破如圖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情景。(1)將木塊平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做 運動;(2)由圖甲可知: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N;(3)由圖乙和圖丙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 。【變式1-2】勻速直線1.2大3題型講解【題型】牛頓第一定律【典例1】生活中,慣性現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屬于利用慣性“利”的一面的是( B )①跳遠運動員快速助跑以提高成績②賽車在轉彎時滑出賽道③箭離開弓弦后,能飛行相當遠的距離④汽車緊急剎車,車上的人會向前傾3題型講解【題型2】二力平衡【典例2】用繩子拴住一個重10N的物體,第一次讓它靜止在空中,第二次讓它以1m/s的速度勻速上升,設前后兩次的拉力分別為F1、F2,則( A )A.F1<F2 B.F1=F2C.F1>F2 D.無法確定哪個力大3題型講解【題型3】摩擦力【典例3】在研究摩擦力時,小明同學用一塊各側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塊,在同一水平桌面上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所示,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三次示數F1、F2、F3的大小關系為( A )A.F1=F2>F3 B.F1>F2>F3C.F2>F1>F3 D.F1<F2=F33題型講解【題型4】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典例4】如圖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推力的作用,的大小與時間的關系和物體運動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C) 3題型講解【題型4】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典例4】A.時,物體受到力的摩擦力為零B.內物體所受摩擦力逐漸增大C.時,物體所受摩擦力是D.時,將撤掉,物體立刻靜止4思維導圖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