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賣油翁》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借助課本注釋和詞典,讀懂全文,復述故事情節,積累文言知識。2、通過品讀關鍵詞(語氣詞、稱呼、動詞、形容詞等),補白人物心理活動,把握陳堯咨、賣油翁的形象。3、多角度體會文章主旨。教學重點:1、積累文言詞匯;2、通過作者精煉傳神的用詞分析人物形象;3、多角度體會文章主旨。教學難點:1、通過作者精煉生動的用詞分析人物形象;2、多角度體會文章主旨。第一部分:導學案一、積累文學常識作者簡介:歐陽修(1007-1072),字( ),自號( ),晚年又號( ),謚(shì)號( ),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著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等。北宋文學家、政治家。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謚號:一般指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 )、( )和宋代( )、( )、( )、( )、( )、( )八位六一居士:歐陽修在63歲那年寫的《六一居士傳》中寫道:“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所以他給自己取名號稱作“六一居士”。《賣油翁》這則筆記最早見于民間流傳的《筆說》,后來見于《歸田錄》中。《歸田錄》是作者晚年的筆記小說集,寫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出知亳州之時,作者時年六十。出知亳州只是作者歸隱的一個過渡,所以將此間寫的筆記名之曰《歸田錄》,即“優游田畝,盡其天年,以備閑居之覽也”。故筆記中所記之事,皆史官所不載的朝廷遺事、社會風情和士大夫逸聞,加之文筆又好,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二、結合課下注釋,自主查閱工具書,翻譯下列文言詞句。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讀音: )。公:對男子的尊稱。 善射: ,射:射箭(動詞)。亦:也。 以:憑借。 自矜: 。康肅公陳堯咨 ,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 。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shì)擔而立,睨(讀音: )之久而不去。嘗: 。 于:在。 圃: 。 翁:老頭。 釋擔:釋: 。 睨之: 。之,代指陳康肅公。,(他)在 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 ,站在那里, ,很久都沒有離開。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讀音: )之。其:他,指陳康肅公。 發矢: 但: 。 頷: 。 之:賣油的老頭看他 ,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汝: 。 亦:也。 知:懂得。 射:射箭的技術(名詞)。 不亦……乎:不也是……嗎?表反問語氣。陳堯咨問賣油翁:“ ? ?”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無他: 。 但: 熟:熟練 爾: 。賣油的老翁說:“ , 。”康肅忿(讀音: )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忿然: 。 爾: 安:輕吾射: 。 以:憑借。 酌: 。 之:陳堯咨(聽后) 說:“ !”老翁說:“ 。”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讀音: )酌油瀝之,乃: 置: 于:在 以:用(介詞) 覆: 。徐: 杓: 。(賣油的老頭)于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自: 而:連詞,表轉折,但是 因: 。 惟:遣: 之:代指賣油翁。,但是銅錢卻沒有濕。老翁 說:“我 , 。”陳堯咨笑著 。第二部分:教學設計一、導入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常常用來稱贊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巧匠多得無法計數,比如技藝高超的庖丁、雕刻技藝精湛的梓慶。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筆下有一位其貌不揚,卻身懷絕技的賣油翁。今天我們就去認識他。二、預習檢測,疏通文意(一)師范讀課文,正字音、斷句。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jīn)。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shì)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qiǎn)之。疏通文意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jīn)公:對男子的尊稱。 善射:擅長射箭,射:射箭(動詞)。亦:也。 以:憑借。 自矜:自夸。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夸。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shì)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嘗:曾經。 于:在。 圃:園子。 翁:老頭。 釋擔:放下擔子。釋:放下。睨之:斜著眼看,這里形容不在意的樣子。之,代指陳康肅公。曾經(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園子里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里,斜著眼睛看著他,很久都沒有離開。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其:他,指陳康肅公。 發矢:射箭 但:只。 頷:點頭。 之:指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點點頭。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汝:你。 亦:也。 知:懂得。 射:射箭的技術(名詞)。 不亦……乎:不也是……嗎?表反問語氣。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無他:沒有別的(奧秘)。 但:只是 熟:熟練 爾:同“耳”,罷了。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忿然:氣憤的樣子。 爾:你 安:怎么,表反問 輕吾射:輕視我射箭的本領。以:憑借。 酌:舀取,倒入。 之:指射箭是憑手熟的道理。陳堯咨(聽后)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射箭是憑手熟這個道理。”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乃:于是 置:放 以:用(介詞) 覆:蓋。 其:指葫蘆。徐:慢慢地 杓:同“勺”。 之:代指葫蘆(賣油的老頭)于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蘆里。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qiǎn)之。自:從 而:但是 因:于是。 惟:只是 遣:打發 之:代指賣油翁。(油)從錢孔注入,但是銅錢卻沒有濕。老翁于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將他送走了。三、品析言行,演活人物學習任務:同學們,班級準備將《賣油翁》改編為舞臺劇,請你以小導演、小編劇的身份來指導本次排練,讓我們的年度大戲能在年級脫穎而出,順利參加學校的展演。活動一:請同學們用波浪線畫出寫陳堯咨的文字,用橫線畫出寫賣油翁的文字,并結合補充材料,寫一寫這兩個角色的形象特征。補充材料:陳堯咨善射,自封神箭手。但他并不是武狀元,而是宋真宗咸平三年進士的魁首,是文狀元,這個人文武全才,世間少有。陳堯咨卒后,朝廷加贈他太尉官銜,賜謚號"康肅"。陳堯咨很驕傲,也是典型的暴脾氣,“性剛烈,以氣節自任”。但是,父母對他的家教,相當嚴格。所以,這個人雖然脾氣壞,但卻懂是非有底線的。預設:1.身份對比:陳康肅公:天之驕子——賣油翁:市井販夫2.神態對比:陳堯咨——自矜、忿然、笑,賣油翁——睨之、微頷之;3.語言對比:陳堯咨的三次急躁的問話: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爾安敢輕吾射?對比一: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vs汝知射乎?吾射精乎?——“亦”、“不亦……乎”,語調上揚,一種傲慢不屑的語氣對比二:汝亦知射乎?vs爾安敢輕吾射?——安:反問,有些惱羞成怒了。對賣油翁的稱呼從“汝”到“爾”,盛氣凌人之態,躍然紙上。賣油翁的三次平和的答話:和陳堯咨臉紅脖子粗的“較真”相比,賣油翁的反應可以說是相當淡定。“無他,但手熟爾”,“以我酌油知之”,“我亦無他,惟手熟爾”,言語間,很是從容篤定,甚少情緒起伏。4.寫賣油翁酌油技巧的高超的5個動詞......小結:一個是脾氣火爆、文武雙全的天之驕子,盛氣凌人,驕橫自矜.;一個是走街串巷、無名無聞的賣油翁,謙虛沉穩、技藝純熟、從容淡定。活動二:在整個故事情節當中,最精彩、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就是陳康肅和賣油翁之間的對話,此乃故事的高潮,但歐陽修用語十分簡潔。請小導演們結合文中人物的性格,補白人物對話的神態、動作、心理等。示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品味心理:我是六藝精湛的君子,就你這區區市井老兒難道還懂箭術?一定是被我精湛的箭法折服了吧?想象神態、動作:陳堯咨慢條斯理地走了過去,拍了拍手上并不存在的灰塵,下頜微微上揚,嘴角似乎噙著一抹若有若無的笑,仔細一看,卻見他斜眼打量著老翁,仿佛生來就高人幾分似的。請小導演們思考:為了增強故事在舞臺上的感染力,在這個情景劇中,還可以補白哪些內容?預設:補白周圍人的反應。追問:剛開始陳康肅說“爾安敢輕吾射”的時候,周圍人的反應如何?后來賣油翁把油倒進去時,周圍人會怎么樣?最后康肅“笑而遣之”時,周圍人的反應又會怎么樣?補充資源:可以借鑒清代文學家林嗣環在《口技》中反復寫觀眾的反應: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追問:寫這些觀眾的表現是為了襯托什么?預設:為了襯托賣油翁的淡定、從容、自信、自尊。這個小人物,他從來不因為自己只是賣油的而自輕自賤。四、由人悟旨1.大戲排完了,我們要給年度大戲取個名字。有同學說:《賣油翁》這個名字太土了,不能吸引觀眾眼球,建議換成《陳堯咨趣聞》《陳堯咨和賣油翁》。你同意嗎?預設:故事的主角是賣油翁,寫陳咨堯的善射,只為了陪襯賣油翁的善酌。因此,概括交代陳咨堯射技,不加渲染,主要筆墨放在酌油的現場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細膩傳神。賣油翁和陳堯咨,一個是市井販夫,一個是天之驕子,面對陳堯咨,賣油翁的自信是從哪里來的?這個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賣油翁的自信源自于熟能生巧,源自于自己將職業技能鉆研到極致而產生的職業自尊感、職業自豪感。“生巧”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對自己技藝的專注、執著,是對自己技藝的不斷改進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結果。這個故事選自《歸田錄》,只是這本書中眾多筆記的一條,并沒有題目,《賣油翁》這個題目是編者加的。以此為題,更能切合文章的主旨。作者設置賣油翁這一人物是恰恰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寫作目的——小人物也有大智慧,高手在民間,孰能生巧。五、作業布置:1.當晚,賣油翁、陳康肅、某個圍觀者,回家后,分別把今天的見聞說給家人聽,他們會怎么說?如果他們各自表達一點感想,又會怎么說?請你猜想補白。2.你怎樣看待“熟能生巧” 這一說法?高超的射箭技術真的等同于瀝油嗎?3.故事的最后,“康肅笑而遣之”。這里的“笑”有何內涵?預設:“笑”中有無法言說的尷尬,有自感淺薄的慚愧,有對賣油翁的欣賞,還有給自己找臺階下的圓場,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