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年級/冊次 五年級下冊 單元 第二單元單元教學設計內容簡介 一、教材內容編排 本單元語文要素是“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第一次集中編排了“四大名著”的專題閱讀學習,通過整組教學,帶領學生走進中國古典名著,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并為學生中學階段的古代小說的學習做好銜接鋪墊。本單元編排的四篇課文,文質兼美,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梯度上也是由易到難,貼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能力和閱讀水平。第一篇《草船借箭》是根據原著相關內容改寫的現代文,其他三篇——《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都是原著節選,文言色彩一篇比一篇濃厚,體現了由易到難的編排順序。《草船借箭》課后的“閱讀鏈接”提供了與課文內容相對應的原著片段,初步感受感著的文言特點,《景陽岡》課后的“資料袋”提供了原著的相關介紹,引領學生走進原著整本書。 除了四篇選文,本單元還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和“快樂讀書吧”,共同構成了本單元的五個教學內容。 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學習寫讀后感”,要求學生把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產生的感想寫下來,意在引導學生回顧讀過的文章或書籍,關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思考與感受,并清楚地表達出來。本單元還安排了“快樂讀書吧”,推薦閱讀整本的中國古典名著,意在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本單元所學的閱讀方法進行延伸閱讀,從中認識經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產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課程標準要求 內容教學要點字詞識寫獨立識字學詞,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詞語意思。 能回顧、總結猜測古典名著中語句意思的方法梳理與探究能梳理、總結閱讀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能回顧、總結猜測古典名著中語句意思的方法。 能根據古典名著中的外貌描寫猜測所寫的人物,并能說出理由 能運用學到的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閱讀整本書《西游記》及其他古典名著。閱讀與鑒賞能初步了解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簡單描述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 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 閱讀整本古典名著,認識經典人物,品讀精彩故事,積極向同學推薦并說明理由。 朗讀、背誦古詩《鳥鳴澗》。表達與交流能主持關于“怎么演課本劇”的討論,引導每個人積極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并通過協商形成一致的看法。參與討論,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說清自己的觀點。在討論過程中,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尊重大家的共同決定。 初步了解寫讀后感的基本方法。選擇讀過的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寫讀后感。 能產生閱讀中國古典名著的興趣,了解故事內容,樂于與大家分享課外閱讀的成果。語文要素進階 課文關注課文橫向語文要素《草船借箭》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關鍵句,感知人物形象 在文中找出與原著片段相對應的內容,進行對照閱讀《景陽岡》聯系生活實際,猜讀詞語的意思聚焦動作描寫,感受形象 借助資料閱讀名著《 猴王出世 》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借助影視作品等來推測猜讀詞句的意思 品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紅樓春夢》讀人物言行,品人物性格 聯系語境,猜讀詞語的意思關于“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統編教材從低年級就開始安排了一系列的循序漸進的閱讀訓練要素。 冊次單元語文要素三下第二單元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四下第三單元初步了解現實是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感情四下第八單元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五上第五單元閱讀簡單的說明星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五下第二單元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六上第四單元閱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六下第二單元閱讀外國名著,了解作品更改,把握名著的主要內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交流感受。從表上表可知,“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學生將在本章初步習得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剖析這一要素,有如下幾個關鍵詞初步學習、古典名著、閱讀方法。關于“古典名著”,根據課文編排可以看出,涉及到了四大名著,《草船借箭》《景陽岡》是在原文基礎上進行了改寫,降低了閱讀難度;《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則基本保持了原文,這就提示我們引導學生閱讀的古典名著主要包括語言半文半白,故事性強的名著。并且鼓勵鼓勵學生盡量去看原著,而非簡化版。五下的名著閱讀當中,概括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形象、關注故事中的環境等細節不是重點,“初步”應當定位在對古典名著語言的熟悉上、對內容的大致了解上。單元關于學習不同文體的閱讀要素三下第二單元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四下第三單元初步了解現實是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感情四下第八單元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五上第五單元閱讀簡單的說明星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五下第二單元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六上第四單元閱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六下第二單元閱讀外國名著,了解作品更改,把握名著的主要內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交流感受。五上第四單元學生學習了“結合查找的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理解難度較高的古典名著,借助拓展資料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拓展資料可以包含:借助歷史背景、電影、電視劇等。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又能提高閱讀興趣。名著中的人物設定較為復雜,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結合之前學習過的分析人物的方法,結合故事情節、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分析人物特點,并嘗試辯證地分析人物。 教材解讀表格 課題內容人物形象寫法草船借箭本文是根據元末明初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的相關內容改寫的。課文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讓諸葛亮在短時間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諸葛亮巧施妙計向曹操借箭,讓周瑜的算盤落了空,周瑜自嘆不如。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語言描寫景陽岡本文選自古典長篇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后,不聽店家勸阻,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武松動作描寫猴王出世《猴王出世》選自明代長篇小說《西游記》第一回。課文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它跟群猴玩耍時第一個跳進瀑布并發現了水簾洞,然后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安了家并成為猴王。自由自在、快活逍遙的石猴 敢作敢為、做事有主見的猴王動作描寫 語言描寫紅樓春趣《紅樓春趣》選自清代文學家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第七十回,主要講述了寶玉、黛玉等人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人們放風箏、去晦氣的歡樂心情。率直純真 待人寬厚的寶玉細節描寫口語交際:怎么表演課本劇本單元口語交際以“怎么表演課本劇”為話題,組織學生從“選課文、分角教材解讀0色、怎么演”三項內容入手開展課本劇表演前的討論,引導大家輪流做主持人其他組員既要積極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又要在集體討論中認真聽取他人的春見,尊重大家的共同決定。 本次口語交際的安排有以下特點:教學一是導語有吸引力。課本先用簡明的語言點出了課本劇的價值和意義,能主持關而引出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指導有層次性。 教材第二部分圍繞怎么表演課本劇,從選課文、分見,并通過協商色、怎么演三個方面提示了討論的內容,在選課文方面討論的核心是“哪一篇適合演課本劇”。這里的“適合”含義很豐富,既包括故事本身是否適合表演,如情節是否豐富、人物性格是否鮮明、是否便于改編成劇本、能否引起觀眾的興趣,也包括表演的客觀條件是否具備,如場地和表演人數是否充足、服裝和道具是教學過程否便于準備。在分角色方面,討論的核心是“不同的角色適合分配給誰”,這里真的“適合”也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表演者的舞臺表現力以及與角色在外形性格等方面的相似度。在怎么演方面,教材提示學生可以從臺詞、表情、動作、服裝、道具等方面展開討論。三是要求有提升點。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討論的三個要求:一是輪流做主持人;二是既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三是意見不同時,要一起協商,形成一致的看法。習作:寫讀后感本次習作的內容是“寫讀后感”,意在讓學生學習清楚地表達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感想。寫讀后感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獲得更深人的理解,從而實現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雙重提升。教材第一部分,明確了什么是讀后感。教材結合學生學過的課文,列舉了閱讀中常有的感想--對人物印象深刻、被內容所觸動、從道理中獲得啟發,意在喚起學生的閱讀記憶,引發學生的共鳴,為選材提供思路。接著,教材總結了讀后感的大致定義,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讀后感。教材第二部分,布置了本次習作的任務,并提示了寫讀后感的方法。教材首先提示了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先簡單介紹文章或書的內容,可以重點介紹印象最深的內容,再選擇感觸最深的一兩處內容,寫出自己的感想,簡單介紹是要求學生概括文章或書的主要內容,這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逐漸形成的能力:而“寫出自己的感想”是新的要求,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材針對這一情況,提示了具體要求:感想一定要真實、具體;既可以聯系已有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驗,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個別語句。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成文后的要求。首先,教材列舉了兩種為讀后感擬題目的方法:一是只列一個正標題:二是“正標題+副標題”,其中“正標題”是習作中心意思的提煉。“副標題”是對正標題的補充說明。這種“正標題+副標題”的題目形式在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現,意在引導學生學習新的擬題方法。接著,教材提出了自評與交流的要求:先自己讀一讀,看有沒有把感想表達清楚,再與同學交流分享。通過自評和互評,有助于學生發現習作中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使表達更清晰。語文園地本單元語文園地安排了三個板塊的內容:“交流平臺”引導學生梳理、總結閱讀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有的指向語句的理解,有的指向故事內容的理解,有的指向人物形象的感知,意在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主動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詞句段運用”安排了三項內容。第一題給出了八個古典名著中較為常見的事物名稱,讓學生猜測其意思,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用現今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解釋這些詞語,在落實理解詞語的基本方法的同時,為學生閱讀古典名著掃除一些最基本的障礙。第二題通過出自《景陽岡》《猴王出世》等課文的例句,引導學生回顧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運用了哪些猜測語句意思的方法。第三題讓學生根據閱讀中形成的印象,猜測題中的三項外貌描寫分別對應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并說出理由。意在通過“猜人物.說理由”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古典名著中經典人物的認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日積月累”安排了唐代詩人王維的《鳥鳴澗》。全詩緊扣一個“靜”字,通過花落、月出、鳥鳴等動態的景物,襯托出一幅寧靜優美的山中春夜圖,營造了動靜相間、靜而不寂的意境,表現出詩人閑適、恬淡而又愉悅的心境。人文主題 走進中國古典名著語文要素 閱讀要素: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習作要素:學習寫讀后感學習目標 ①文化自信:能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等,生動地講述“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精彩片段。并能借助資料、結合影視劇,通過對比閱讀、表演課本劇、閱讀分享會等,加深對故事及人物的理解,激發閱讀中國古典名著的興趣。 ②語言運用:運用隨文學習、形聲字規律、偏旁歸類等識字方法認識本單元“瑜”“忌”“督”“幔”等51個生字,讀準“綽”、“呵”、“喇”和“泊”這4個多音字,結合生活實際,采取組詞、看圖片等方式區別字音、理解字義,進行主動識字。通過字形結構分類觀察、比較一類漢字的書寫規律,能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26個漢字,17個詞語,端正書寫姿勢,養成良好習慣。 ③思維能力:學習猜讀、跳讀等方法,聯系上下文、借助相關資源猜測語句的意思,讀懂故事的內容。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等,抓住關鍵的段落、語句,合并各部分大意,提煉關鍵詞等方法,概括故事的情節。 ④審美創造:能主持“怎么表演課本劇”的討論,并通過課本劇再創作的方式,分享閱讀中國古典名著的成果,進一步產生閱讀的興趣。重難點 會認、會寫本單元的重點生字、詞語。 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復述故事情節。 結合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4)引導學生通過對本單元課文的學習,激發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感受名著的魅力。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具各一定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課外閱讀基礎。而本單元又是學生喜歡的占典名著,故事生動感人,學生易于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正確了解課文內容,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適當給予肯定和鼓勵;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教學思路(分大任務小任務,每個小任務由布置活動去完成,注意設置真實情境活動) 學習主題: 計劃( 11-13 )課時大任務: 古典名著課本劇展演任務一 名著課文劇發布會 ( 1 )課時活動1 知識競賽,導讀啟航活動2 縱觀課文,學習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任務二 品讀古典名著,搜題材 ( 6 )課時活動1 借草船之箭,習閱讀之法活動2 識梁山好漢,品名著魅力活動3 嘆取經艱難,看猴王出世活動4 惜紅樓夢斷,賞春色滿園任務三 好劇開演啦 ( 6 )課時活動1 名著劇場大放映(快樂讀書吧)活動2 名著劇場彩排演出(口語交際、語文園地)活動3 名著評論會(習作:寫讀后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