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材分析單元學習主題 品生活百味抒童年真情單元教材解析【建議本版塊內容包括:單元主題及主要內容、單元語文要素及具體體現、單元習作要求及簡析、單元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等】 單元主題及主要內容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本單元圍繞“讓真情在筆尖流露”這一主題,編排了單元導語、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六大板塊內容。 精讀課文《匆匆》和《那個星期天》,體裁不一,題材各異,卻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了真情實感?!洞掖摇肥且黄⑽模熳郧逵眉毮伒墓P觸描摹了時光的無情流逝,抒發了時不我待的遺憾和感慨,本文側重于直接抒發內心的感情;《那個星期天》是一篇記事性的文本,寫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親帶“我”出去玩的經歷,表現了“我”從盼望到失望的心理變化過程,展示了“我”細膩、敏感、豐富的情感世界,作者將情感融入具體的人、事、景中。編排這兩篇課文旨在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表達方法,為單元習作作準備。 “交流平臺”是學生結合兩篇精讀課文,交流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并進行梳理和總結?!俺踉嚿硎帧碧峁┝藘蓚€習作范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表達方法,嘗試運用方法進行練筆。 “習作例文”中安排了《別了,語文課》和《陽光的兩種用法》兩篇例文,《別了,我的語文課》寫一直討厭語文課的“我”忽然對這門課產生興趣,因為“我”即將離開祖國,沒有機會繼續學習母語。例文細膩而真實地表達了“我”悲傷、自責、欣喜、感動的情感?!蛾柟獾膬煞N用法》選取了母親疊陽光和畢大媽煮陽光兩件事,表達“我”對母親和畢大媽的贊頌,對平淡生活的贊美。這兩篇例文的內容都源于生活,便于學生模仿和借鑒,通過批注和課后題,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學習如何選擇恰當的材料,表達真情實感,使學生進一步領悟表達真情實感的作用和方法。 單元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為學生提供了十四個詞語,分成不同的心情,喚醒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表達方法,通過寫一種印象深刻的感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通過以上幾個板塊,就形成了習作單元的完整結構:“導語”點明語文要素(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精讀課文學習表達方法-----“交流平臺”梳理總結表達方法-----“初試身手”嘗試運用表達方法------“習作例文”進一步感悟、積累方法----單元“習作”運用表達方法,呈現單元的的學習成果。整個單元就是將學習的方法轉化成能力的過程。 單元語文要素及具體體現 1.閱讀要素 本單元閱讀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感情的”,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表達了什么感情,二是怎樣表達感情的,就是學習表達情感的方法,直接指向表達,這是四上以來學習感受、表達真情實感基礎上的發展和總結。 關于“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這一閱讀訓練要素,統編版教材在前11冊教材中已有循序漸進的學習安排: 冊序單元閱讀訓練要素二上第七單元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二下第二單元讀句子,想象畫面。試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四上第一單元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四上第六單元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四下第一單元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四下第三單元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感情。五上第一單元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五上第六單元注意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五下第一單元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六下第三單元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如上表所示,在二、四、五年級的教材中,已經由淺入深地教授了學生體會文章情感的多種方法策略。從低段的“朗讀”與“想象”,到中段的抓“人物描寫”和“關鍵語句”,再到高段五年級的借物抒情和抓場景、細節。那么本單元到底要教會學生去體會的的是“怎樣”表達情感的方法呢? 結合本單元的所選文本的課后習題、“交流平臺”以及“初試身手”幾部分綜合來看,本單元的“怎樣”,一是指學生們在五年級時已經初步學習過、在《匆匆》第4自然段集中出現的直接抒情法,以及學生還比較生疏的,在《那個星期天》中貫穿全篇的間接抒情法。明白什么是“把情感融入到具體的人、事或景物之中”的間接抒情,在與直接抒情的對比中進行理解,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難點。在“初試身手”版塊中還設置了專門的間接抒情片段練習,幫助學生從感受到理解再到運用。在梳理清楚閱讀要素中所指代的內容、方法和路徑后,就可以對本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做出如下細化,以更好地指導教學。 2.表達要素 本單元的習作要素是“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斑x擇合適的內容”就是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就是要選擇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親身經歷的,對自己影響深刻的真人真事來寫,這樣才有真情實感?!皩懗稣媲閷嵏小?,就是要有老老實實的態度,有真意,說自己想表達的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縱觀統編教材,“寫出感受、表達真情實感”是小學階段習作一以貫之的要求,這一習作要素是長線發展的。 從上表可以看出,四上要求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感受,通過寫景和寫事中能表達出感受,這是底層要求,能表達就行,四下和五上要求學生體會思想感情,了解表達方法,通過寫景、寫物、想象中表達出感受,這是在積累情感、積累表達情感的方法,六上開始要求進一步提高,通過寫事、寫人,用恰當的語言表達看法和真實感受。這些要素呈階梯狀分散在各個單元中,通過這些單元習作的訓練,學生無論是寫事、寫景、還是寫物,都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為本單元的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教材就是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發展學生的習作水平。 本單元的兩個語文要素緊密相連,前者是學習表達方法,后者是遷移運用表達方法,是對閱讀教學的檢測,體現了讀寫融合的編寫意圖。 單元習作要求及簡析 習作內容: 生活中經歷的一切,都會帶給我們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 暢快、感動、懼怕、憤怒......你有過這些感受嗎?是什么事情使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選擇一種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顧事情的經過,回憶當時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寫下來。 寫的時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內容寫具體,把情感真實自然地表達出來。如果在事情發展的過程中,情感有所變化,要把情感的變化也寫清楚。 習作要求: 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 要求解讀:本單元“選擇合適的內容”對學生的選材能力提出了要求?!皩懗稣媲閷嵏小笨梢岳斫鉃椤爸攸c部分寫具體”與“寫出感受”相結合。習作過程中,要著重關注這兩個方面:一、自己選擇的事例是否能夠充分體現要表達的情感;二、能不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情感。 教材解析: 本單元安排了《別了,語文課》《陽光的兩種用法》兩篇習作例文。兩篇例文的內容都源于日常生活,情感表達真實、自然,為學生習作提供了范例。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要求學生選擇印象深刻的事情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例文解析,體會情感變化《別了,語文課》節選自作家何紫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寫的同名作品,主要寫了一向不喜歡語文課的“我”忽然喜歡上了語文課,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我”即將離開祖國,也許將來沒有機會繼續學習母語。例文細膩而真實地傳達出“我”或悲傷、或焦慮、或自責、或欣喜、或感動的情感狀態,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表達了對祖國的依依不舍之情。例文旁批從三個角度提示怎樣表達真情實感:一是可以用具體事例表達情感;二是內心獨白可以直接表達情感;三是要選擇合適的材料表達情感。課后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我”對學習語文的情感和態度的變化表達出來的。 例文解析,表達真情實感《陽光的兩種用法》寫了“我”的母親和畢大媽充滿智慧地使用陽光:冬天中午曬被子,夏天用缸中太陽曬熱的水洗澡,表現了她們的生活智慧和美好內心,表達了“我”對母親和畢大媽這樣的普通勞動者的贊頌,以及對平淡生活的贊美。例文旁批從兩個角度提示怎樣表達真情實感:一是通過具體的事例表達情感;二是可以圍繞一條主線表達情感。課后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對母親和畢大媽這樣的普通勞動者的贊美之情的。 借助素材,打開寫作思路單元習作圍繞“讓真情自然流露”,引導學生寫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真實自然地抒發自己的情感。教材提供了兩組共計十四個表達情感體驗的詞語,一組詞語表達的是積極的情感體驗,另一組詞語表達的是消極的情感體驗,旨在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打開習作的思路。教材從寫前、寫中和寫后三個方面對本次習作進行全過程指導。寫之前要先回憶事情的經過和當時的心情,理清習作的思路;寫的時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內容寫具體,情感表達自然。教材強調寫印象深刻的內容,是為了喚起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易于表達。寫完后可以讓學生之間互評,要求說說哪些地方較好地表達了真實情感。本次習作要求“較好地表達"真情實感,相較于以往的習作,突出了情感表達要自然的要求。 單元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本單元的精讀課文不同于常規單元,是專門指向習作的,在理解內容、朗讀課文、積累語言等方面不宜做過多要求,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是如何表達出真情實感的,初步了解可以可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給表達上帶來的好處或收獲。習作例文不能當作精讀課文或者略讀課文教,主要提供學生習作時借鑒和模仿。 第二,要將單元各部分內容形成一個整體進行教學。在教學本單元之初,應該讓學生明白,這個單元只有一個學習任務,即寫一篇習作,所有的內容都是為了完成此次習作學習任務服務。兩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著重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及留心觀察的好處。 第三,本單元精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學生粗知大意即可,不需要逐字逐詞地理解。 第四,要提前向學生明確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即寫一篇能表達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安排好習作任務,為習作積累素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