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材分析單元學習主題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單元教材解析【建議本版塊內容包括:單元主題及主要內容、單元語文要素及具體體現、單元習作要求及簡析、單元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等】 本單元緊扣“理想和信念”人文主題,編排了《古詩三首》(《馬詩》、《石灰吟》、《竹石》)《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三篇精讀課文,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篇略讀課文。四篇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古詩、回憶錄、演講稿和小說。有的抒發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志向,有的追憶了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有的闡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與信念,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節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除此之外,本單元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奮斗的歷程”和《語文園地》,在綜合性學習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閱讀材料,《毛主席在花山》《十里長街送總理》《飛奪瀘定橋》《獄中聯歡》《偉大的友誼》《囚歌》《春天的故事》共七篇,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積累,能加深學生對黨的奮斗歷程的情感體驗,同時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通過開展閱讀分享會、制作小詩集、寫一寫自己的心愿這三個板塊,與本單元的習作有機融合。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有三條: 第一,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圍繞這點,統編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早已作出循序漸進的安排:四上第六單元“要求學生能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四下第七單元“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五下第四單元“通過課文中的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六上第四單元“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梳理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統編教材中的學習不斷復現。 第二,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統編教材圍繞這點同樣作出了螺旋上升的編排:五上第四單元“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六上第八單元“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旨在引導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向主動的探取。 第三,習作時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表達。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三中提到的“方式”指的是不同文體,比如記敘故事、寫信,或者寫日記、創作詩歌等。 對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本單元可以歸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根據此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要求,創設單元整組“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學習主題,引導學生在文學閱讀中,整合聽說讀寫,去感受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偉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 單元教學建議: 1.落實單元導語。 閱讀導語頁,瀏覽本單元所有內容,明確單元學習任務,激發學習期待。 2.整合教材內容。 學習《古詩三首》,結合插圖、注釋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三首古詩中詩人想表達的志向。從不同的詩歌意象分析所代表的不同的精神品質,結合本單元詞句段運用的第一點,學習“托物言志”的表達方法。將“詞句段運用”第一題融入,進行聯系與拓展。 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這是回憶類文章,而且是家人寫作的,和六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很相似,借鑒魯迅單元學過的查資料的方法了解李大釗的人物介紹和時代背景。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的順序來敘述的,關注關于李大釗語言、動作、外貌和神態描寫的語句,體會人物品質,結合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點,體會這些描寫方法的表達效果。本文還有一個突出特征: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結合交流平臺學習這樣寫的好處。 學習《為人民服務》,初步認識議論文的寫作風格和主要表達方式——分層論述證明論點,也是在回答課后練習題“說說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還要結合《十六年前的回憶》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進行理解,并查閱當時的資料,結合時事分析當今我們身邊“為人民服務”的榜樣,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學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充分運用本單元習得的知識品析課文,感受董存瑞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品質,交流深受感動的點。 另外,閱讀材料正好是本單元學習的必要補充,把這部分內容前置到前面課文學習中進行分散閱讀。綜合性學習也可前置,在前的學習中查找資料,搜集整理資料,制作詩集,最后開展閱讀分享會。單元學習目標與重點難點單元學習目標: 1.在單元“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學習主題中積累本單元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三首》和《為人民服務》的第2~3自然段。默寫《竹石》。熟記一組有勸勉意義的俗語。 3.在單元閱讀中,能關注人物的外貌、神態、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受到革命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4.能根據需要查閱時代背景、人物生平、相關歷史事件、他人評價等資料,從而加深對人物品質和主題思想的了解。 5.能綜合運用學過的方法閱讀“閱讀材料”,開展閱讀分享會,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 6.能搜集、研讀紅色詩詞,和同學合作制作一本“紅色小詩集”。 7.能選擇適合的材料和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愿,能用修改符號自主修改習作。 教學重難點: 1.聯系讀過的古詩,體會詩人借助事物的特點來表現人物品格和志向的方法。 2.借助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品詞讀句,嘗試通過人物外貌、神態和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并受到革命文化教育。單元整體教學思路(形式可自由選則:表格、思維導圖、教學結構圖等)根據單元解讀以及單元學習目標,圍繞“理想與信念”為核心,設置以下三個學習任務,展開學生學習活動,框架如下: 學習主題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學習任務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習作時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表達。學習活動學習活動一:以詩會友,悟信仰學習活動二:經典傳承,尋信仰學習活動三:風馬少,立信仰學習內容《古詩三首》 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 綜合性學習“制作小詩集”《十六年前的回憶》 語文園地“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 《為人民服務》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綜合性學習“閱讀分享會 語文因地“日積月票” “寫一寫自己的心愿”課時安排3課時8課時4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