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曹劌論戰》說課稿一、說教材《曹劌論戰》是部編版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是《左傳》中膾炙人口的名篇,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戰前的一番評論,以及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擊退強大齊軍的史實。全文重點突出,剪裁得體,人物對話準確生動,要言不煩,傳達了只有“取信于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的道理。學習這篇文章,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又可以讓學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二、說學情我班作為畢業班中的普通班,語文基礎相對比較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因此對曹劌這個人物形象及其意義的把握應循序漸進,有淺入深,適當取舍。學生對先秦時期的歷史背景不太熟悉,所以要補充相關史料幫助學生理清事件來龍去脈。學生對《左傳》塑造人物的方法、匠心獨運的剪裁也不是很了解,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缺乏深刻的感知,這些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導。三、說教學目標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文的教學目標確立為:文化自信: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體會他們的責任感與擔當精神,語言運用: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章,積累文言詞句;能夠疏通文義,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理清行文思路;學習課文圍繞中心,突出重點,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思維能力:能夠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的形象,體會古人的智慧與擔當;審美創造:賞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和古代戰術思想的精妙之處。重難點:在對話和行動中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曹劌的“遠謀”,感受古人的智慧。四、說教法學法采用圈點批注法、朗讀法、討論法等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五、說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你能說出中國古代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有哪些嗎?巨鹿之戰、馬陵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官渡之戰、城濮之戰……同學們,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曹劌論戰》。接著,介紹長勺之戰的發生原因。(談話導入,通過“以少勝多”的戰役進入課題,穿插介紹長勺之戰的歷史背景,有助于學生了解“論戰”由來,鋪設課文情境。)(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認識作者,了解作品作者簡介: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始學界推其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作品簡介:《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設計意圖:知人論世,積累古代文化常識,對史書的體例有所了解。)目標導學二:把握文言,疏通文意1.課文朗誦,讀準字音,讀清節奏,讀得用心。2.梳理字詞,理解文意。(設計意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詞語古今意義的差別,培養學生的文言翻譯能力。)目標導學三:疏通文義,整體感知1.曹劌求見魯莊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劌是如何評價魯國的戰前準備的?3.在戰爭中,曹劌是怎樣幫助魯莊公選擇反攻時機的?4.魯國獲勝后,“公問其故”,曹劌的解釋分幾層意思?(設計意圖:以問題的形式供學生討論,合作學習,得出答案,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目標導學四:詳細解讀,體會“論戰”智慧1.曹劌對戰爭有哪些論述?你認同嗎?2.課文中哪兩個字最能概括曹劌這一人物的特點?文中著重刻畫了他什么性格特點?結合文章舉例說明。3.有人說,魯莊公是一個昏君。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請結合課文發表你的看法。4.本文僅用二百余字就寫出了長勺之戰的全過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安排詳略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5.以此課文為例,說說《左傳》在寫人記事上的藝術特色。(設計意圖: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從各個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感受古人的智慧,體會他們的責任與擔當意識;同時,引導學生掌握史書材料剪裁、詳略安排的作用,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目標導學五:課堂小結本文以齊魯長勺之戰為背景,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生動刻畫了曹劌作為卓越的軍事家富有遠謀的特點。語言簡練,情節詳略得當,代表了《左傳》的藝術成就,該文是《左傳》中的名篇。六、說板書設計板書以“戰前——戰中——戰后”為框架,讓學生復述來補充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理清文章思路,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便于背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