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知識點:根據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這個要求進行編排的。主要由《竹節人》《宇宙生命之謎》《故宮博物院》三篇課文組成。《竹節人》通過對制作竹節人、斗竹節人以及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自己偷偷玩竹節人的敘述與描寫,表現了童年游戲的樂趣,表達出兒童的喜悅與滿足,同時通過對老師自己也偷偷斗竹節人的敘述,抒發了對老師的親近與理解,并且為“我們”的竹節人能夠得到老師的青睞而深感自豪,字里行間流露出簡易的物質帶給“我們”的心靈快樂。《宇宙生命之謎》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故宮博物院》按照空間順序,釆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色,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贊頌,歌頌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本單元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會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試著在寫事物時,融入感情,表達看法。根據閱讀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本單元的三篇課文都有意安排了這一訓練點。《竹節人》閱讀要求中安排了三個任務:①寫玩具制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②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快樂。③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課文要求按照三個任務關注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宇宙生命之謎》在課后提出了問題:如果你想探究下面這些問題,會怎樣閱讀這篇文章?①科學家是怎么判斷其他星球沒有生命的?②人類能否移居火星?這樣設置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根據讀書目的采用合適的閱讀方法。《故宮博物院》一課的兩個任務是:①為家人設計故宮參觀路線。②為家人介紹景點。要求學生自己根據學到的方法來有側重點地閱讀。閱讀目的即閱讀前先提出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的閱讀。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不同、采用的閱讀方法會有所不同。閱讀方法:小學高年級常用的閱讀方法有:泛讀、精讀、速讀、略讀、跳讀、寫讀等。名師點撥:“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是《竹節人》閱讀的任務,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帶著問題先泛讀全文,再采用跳讀的方法找到寫“我們“投人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然后抓住關鍵的語句精讀,還可以采用寫讀的方法在旁邊作批注,這樣不僅使閱讀更有效、更高效,同時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所以,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不同、采用的閱讀方法會有所不同。高效閱讀三步法第一步:提出問題。閱讀前提出一些問題,有目的地閱讀,可以事半功倍。第二步:快讀,它可以分為兩類:①系統略讀,即看題目、作者、開頭、結尾等,大致了解內容。②粗略閱讀,即第一遍閱讀時,可以跳過那些有難度的地方,先泛讀一遍,掌握大概即可。第三步:分析閱讀,分析閱讀是閱讀的關鍵步驟。首先,找出中心旬,或者關鍵句,體會作者的觀點,即主旨。再看作品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用什么照序敘述的,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情感、語言特色等。最后提出問題,甚至是批評,特別是對感覺作者寫得不夠好的地方,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閱讀技巧點撥:說明文中××詞能否刪除的答題思路語言嚴謹、準確是說明文的特點。《宇宙生命之謎》一文,“它們的表面溫度,一般都低于-140℃”中的“一般”是說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離太陽很遠,表面溫度一般都低于-140℃,但也可能有特殊情況,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在說明文閱讀習題中問“刪掉‘xx’好不好”時,其實是在考查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準確性。在答題時要注意:第一步,表態。先回答刪掉“xx”好或不好,一般回答不好。以《宇宙生命之謎》中“但是,人類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為例,可先回答“刪掉‘至今’不好”。第二步,解釋。解釋這個詞語在句中的意思。“至今”表示“到現在”,“至今尚未”就是“到現在仍然沒”。第三步,比較。比較不刪和刪后的句意。刪掉“至今”,說明人類沒有找到另外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不刪,說明人類一直在努力找,但是目前還沒有找到另外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第四步,總結。總結這個詞語在句中的作用。“至今”能體現人類一直在努力尋找,程度上更廣,表達更全面,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準確性。一般來說,“很、非常、在這段時間內、三個月內、至今”等表示程度、范圍的詞或短語,能使語言表達得更具體全面,增強語言的嚴謹性和準確性;“大約、可能”等表示估計、猜測的詞語,能使語言表達更準確;關聯詞語能使語言表達更連貫,層次更清晰。一、(2023春·浙江寧波·六年級統考期末)閱讀《行道樹的選擇標準》,完成練習。行道樹的選擇標準①行道樹是指種在道路兩旁及分車帶,給車輛和行人遮蔭并構成街景的樹種。行道樹有很多的作用,可以補充氧氣。凈化空氣、遮蔭降溫、滯塵減噪、賞心悅目等。②和天然環境相比,行道樹的生存條件可謂極其恐劣:廢氣籠罩,高溫烘烤,根域空間狹小等,行道樹又肩負著多項艱巨任務,必須是能生存戰斗的特種兵,經過鐵人N項選拔后再選關,還要保證上崗后盡量不惹麻煩——行道樹可謂植物界的“超級精英”!③選行道樹,要求可不少呢!耐寒耐干旱,耐貧瘠,是最基本的。路旁的綠化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成片的綠地,另一類就是路基上挖個坑(樹池),坑里種樹。別看兩者都在馬路邊,對植物的幸福感而言,綠地和樹池差別巨大。(1)綠地里的樹如同住進了“三室一廳°,每頓四菜一湯,那么樹池里的樹像是住在了電話亭,伙食差到連粗茶淡飯都談不上,而且還要饑一頃,飽一頓,所以能種在樹池里的樹環境適應性任,常見的楊樹、槐樹、香樟等無一例外都是好種、好活的樹種。有人問,大名鼎鼎的黃山松長在懸崖絕壁上,如此堅韌不拔,是不是很適合當行道樹呢?回答是黃山松不夠格,主要在于樹冠偏小,枝條不茂密,遮蔭效果欠佳。可見,行道樹還應具備樹冠大、身姿挺的條件,(2)我們說,城市綠化要求最好三五年內就能“成材”;北京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種植了大批楊樹做行道樹,5年樹,胸徑就能長到20多厘米!而5年銀杏樹,肭徑只有7、8厘米,還算是樹苗。自然,生長速度快的樹種才夠資格成為行道樹種。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細小的要求:不拱根,耐修剪;落葉落果麻煩少;少長蟲子,不愛生病;南花北葉,顏值要高……④人無完人,樹無完樹,作為生命休,我們無法要求它們全方位地、完全符合人類的愿望。對任何地方而言,行道樹只要適合,就是最好的了!(選自《博物》有刪改)1.聯系課文第①②自然段的內容,解釋“超級精英”的意思。2.從第③自然段中捉取選擇行道樹的三條最重要的要求,分點寫在下面橫線上。一是,二是,三是,3.文章結尾寫道“對任何地方而言,行道樹只要適合,就是最好的了”,你贊同這個說法嗎?把你的想法寫下來。4.閱讀下面的樹種知識,結合(行道樹的選擇標準》一文,思考:如果你是我們寧波的園林工作者,你覺得下面哪一種樹更適合作為寧波的城市行道樹呢?寫下你的觀點和理由。北美楓香大型落葉闊葉樹種,樹高15-30米,干性挺直,株形偉岸。葉長10-18厘米,春夏葉色暗綠,秋季有黃色、紫色或紅色,多色混合,落葉晚。喜光照,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干旱,適應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生長,生長速度快,年平均生長量0.5米以上。黃山欒樹喜光,耐寒耐旱,耐貧瘠,江浙一帶成活率高,生長較快,可抵抗短期的水澇。葉平展,樹形端正,技葉茂密秀麗。春季嫩葉紫紅,夏季開花滿樹金黃,入秋鮮紅的果實又似一盞盞燈籠,樹冠的冠幅一般在5-10米之間,成年樹的冠幅可達20米以上。你的觀點:你的理由:5.將文中畫“ ”的兩個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寫在下面的方框內,每句至少兩個。句(1):句(2):【答案】1.指行道樹是植物界中最精粹的和最美好的一種樹。2.樹冠大、身姿挺 生長速度快 落葉、落果,麻煩少3.我贊同這個說法。在生活中,不管干什么,只要選擇自己適合自己就更好。4.黃山欒樹最適合。 因為黃山欒樹喜光,耐寒耐旱,耐貧瘠,在江浙一帶的成活率較高,生長較快,可抵抗短期的水澇。5.打比方 舉例子 列數字 作比較 舉例子【解析】1.本題考查對詞語的理解。超級精英:最寶貴的事物 。結合短文第①②自然段可知,“超級精英”的意思:在文中指行道樹是植物界中最寶貴的、最有價值的樹。2.本題考查對短文內容的理解。結合第③自然段中“行道樹還應具備樹冠大、身姿挺的條件”可知,第一條重要要求是:樹冠大、身姿挺;結合“自然,生長速度快的樹種才夠資格成為行道樹種”可知,第二條重要要求是:生長速度快;結合“不拱根,耐修剪;落葉落果麻煩少;少長蟲子,不愛生病;南花北葉,顏值要高……”可知,第三條重要要求是:落葉、落果,麻煩少。3.本題考查語言表達。先表達自己的觀點,再說說自己的想法,只要想法真實即可。如:我贊同說法。 在學習中,只要選擇自己適合的方法。4.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結合題干可知,這次的樹是在寧波的園林工作者,這棵樹是在寧波生長,結合“黃山欒樹:江浙一帶成活率高”可知,適合在寧波生長的樹是:黃山欒樹;再來結合“喜光,耐寒耐旱,耐貧瘠,江浙一帶成活率高,生長較快,可抵抗短期的水澇”來分析,黃山欒樹耐寒耐旱,江浙一帶的生長較快,成活率高這些特點非常適合在江浙一帶生長。5.本題考查說明方法。結合第③自然段中“綠地里的樹如同住進了‘三室一廳’,每頓四菜一湯,那么樹池里的樹像是住在了電話亭,伙食差到連粗茶淡飯都談不上,而且還要饑一頃,飽一頓”可知,把“樹池”比作“電話亭”,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每頓四菜一湯”“還要饑一頃,飽一頓”可知,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結合第③自然段中“我們說,城市綠化要求最好三五年內就能‘成材’;北京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種植了大批楊樹做行道樹,5年樹,胸徑就能長到20多厘米”中的“三五年”“七八十年代”“20多厘米”可知,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列舉了5年樹胸徑的長度和5年的銀杏樹胸徑的長度,并將5年的速生楊和銀杏樹的胸徑進行較,故運用了舉例子、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二、(2023春·河南鄭州·六年級統考期末)閱讀。筷子小傳施芳①筷子是中國獨創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著而箕子怖。”意思是說商紂王揮霍無度,大臣箕子為之恐懼。“紂為象箸”便典出于此。這說明,在商封王時,已經有筷子的存在了。河南安陽殷墟1005號墓中曾出土6支青鋼箸頭,可以接柄使用。②作為傳統餐具,筷子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先秦時代,筷子被稱為“梜”,戰國晚期至漢代開始稱為“著”,到了明代得名“筷”。在古代,筷子寄托了人們對“行船暢快無阻”的美好愿望。它一頭圓,一頭方,圓象征天,方象征地,這是中國人對自然最樸素的理解。在許多地方,筷子可作為新婚禮物,寓意成雙成對。中國筷子還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許多來我國旅游觀光的外國人總愿帶幾把中國筷子作為紀念。比起其他旅游紀念品,筷子既經濟實惠,又蘊含中國傳統文化。③古時候,筷子的使用很有講究。朱熹的《童蒙須知》中有言,“凡飲食,舉匙必置箸,舉箸必置匙。食已,則置匙箸于案。”在現代,人們也都遵循著使用筷子的禮儀。④使用筷子時,要牽動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個關節和50多處肌肉。由此可見,用筷子吃飯,不僅進食方便,還可以靈活手指、鍛煉腦力,有益身心健康。這樣一舉多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⑤走過漫長的歲月,如今我們使用的筷子花樣繁多。就材質而言,除常見的竹筷子,還有木筷子、銀筷子、瓷筷子、不銹鋼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還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種材質鑲拼而成的筷子。為適應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應運而生。不同顏色的筷子則適合家庭成員間區分使用。一種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攜餐盒既環保又衛生,深受年輕人喜愛。為推廣分餐制,寫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來越多的餐館所接受。⑥小小筷子,傳遞著中華傳統文化,關聯著社會文明健康。(選自《貴陽晚報》,有改動)6.短文主要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悠久歷史→( )→( )→使用好處→( )7.結合短文內容,下列不是筷子別稱的一項是( )A.箕 B.梜 C.箸8.下列說法與短文內容不相符的一項是( )A.筷子為中國獨創的餐具,它的使用歷史悠久,直到明代才稱之為“筷”。B.朱熹的話說明古人講究筷子和勺子同時舉起來使用,進食極為方便。C.一次性筷子、便攜餐具、公筷的使用,都順應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9.短文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來介紹筷子。請結合具體語句(至少一處)分析其表達效果。10.“筷子是中國獨創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這句話中的“至少”能否刪去?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11.鄭小文六歲的弟弟總愛用勺子吃飯。請你結合短文內容,幫助鄭小文勸說弟弟,讓他愿意使用筷子。(至少寫出兩點理由)【答案】6.文化意蘊 使用禮儀 種類多樣7.A8.B9.第⑤自然段“除常見的竹筷子,還有木筷子、銀筷子、瓷筷子、不銹鋼筷子、塑料筷子”運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條理清晰地介紹了筷子具體有哪些類別,說明了筷子花樣繁多的特點。10.不能去掉。“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從時間上進行限制,若刪去就變成了“筷子迄今使用了3000年”,與事實不符,“至少”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11.可以對鄭小文的弟弟說:“筷子是我們中國獨創的餐具,是古代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使用筷子可以鍛煉手指,變得更聰明,對身體健康有好處。”【解析】6.本題考查概括文章段落層意。第①自然段介紹了筷子為我國獨特的發明創造,有著悠久的歷史。第②自然段主要闡述了筷子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第③自然段簡要介紹了勺子與筷子不能同舉的禮儀。第④自然段主要說明了使用筷子有益于身體健康。第⑤自然段舉例說明了筷子的種類繁多。7.本題考查提取關鍵信息。根據文章第②自然段“先秦時代,筷子被稱為‘梜’,戰國晚期至漢代開始稱為‘著’,到了明代得名‘筷’。”故選A。8.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A.根據第②自然段“先秦時代,筷子被稱為‘梜’,戰國晚期至漢代開始稱為‘著’,到了明代得名‘筷’。”可知,此項說法正確。B.根據第③自然段“凡飲食,舉匙必置箸,舉箸必置匙。”可知,吃飯的時候,拿起勺子必須放下筷子,拿起筷子必須放下勺子。因此,“古人講究筷子和勺子同時舉起來使用”說法錯誤。C.根據第⑤自然段“為適應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應運而生。不同顏色的筷子則適合家庭成員間區分使用。一種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攜餐盒既環保又衛生,深受年輕人喜愛。為推廣分餐制,寫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來越多的餐館所接受。”可知,此項說法正確。故選B。9.本題考查說明方法。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下定義、打比方、摹狀貌、作詮釋等。例如:文章第④自然段“使用筷子時,要牽動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個關節和50多處肌肉。”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具體準確地表達了使用筷子可以鍛煉身體的特點。10.本題考查說明文的語言特點。說明文的語言具有簡潔性、準確性、科學性、條理性、嚴密性、邏輯性的特點。在作答此題時,可以參考以下思路:不能刪去。“至少”的意思是什么。“至少”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刪去之后會怎么樣。“至少”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什么特點。11.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要圍繞文章內容,至少答出兩個要點,言之有理即可。要注意語言簡明,表達清晰,書寫工整。例如:我會幫鄭小文勸說他的弟弟:“筷子是我們中國獨創的餐具,很多外國人都喜歡咱們中國的筷子。而且使用筷子有益于身體健康。我們應該為會筷子而驕傲。”三、(2023春·江蘇蘇州·六年級統考期末)閱讀說明文“水刀”①人類自古就利用水流的沖擊力,制成水車、水磨等水力機械。如果水流從高壓水槍中噴出,其沖擊力就更大.②科學家發現,水從口徑0.5毫米以下(比特細自動鉛筆芯還要細一些)的高壓噴嘴急速噴出,出口水壓可達50兆帕以上(超過5000個大氣壓的和),水流的速度大約是音速的3倍。這種超音速高壓水噴流用于切割木材、布料、橡膠等軟的材料,當然不在話下,哪怕對陶瓷、金屬等硬質材料,也 ① 。倘若水流中摻以精細磨料(如堅硬的硅石粉末),就是加工堅硬巖石、硬質合金剛,也 ② 。后來,人們給這種超音速高壓水噴流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水刀”。③“水刀”不是刀,卻又勝似刀。它的加工精度很高,切割縫隙的寬度只有0.1~0.8毫米,可以加工復雜的零部件.加工后的零部件切口光滑整齊,無需修整。尤其對因熱易形材料的加工,“水刀”更具獨特的優越性,因為切割過程中所產生的熱量幾乎可以全部被水帶走。④“水刀”名曰刀,卻又異于刀。它不像其它固體刀具那樣存在磨損問題;它的設備又較為簡單,使用成本相對低廉得多;切制過程中引起的振動也很小,所以噪聲不大;切剖產生的碎屑量僅是機械加工15%~20%,并且碎屑能會隨水流到特制的處理池中得到處理,自然不會在空中飛揚污染空氣,更不會傷及操作者。⑤“水刀”,正因為它不是刀,才開拓了廣闊的用武之地。對復合材料的切割是加工中的棘手問題——如果采用傳統的加工方法,會出現分層和撕扯現象,而“水刀”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理想工具。用“水刀”來清除部件的陶瓷涂層,效果優于機械方法和化學方法。“水刀”也可用于沖孔和粉碎材料.船體及螺旋槳表面的附著物、化工管道中的積垢,用“水刀”來清洗尤為方便。⑥更神奇的是,“水刀”還可以用于外科手術。東京大學醫學院用壓強0.7兆帕的“水刀”在家兔身上做試驗——用于肝、腎等臟器的手術,不會損傷周圍組織,也不易引起感染。⑦古人說,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但是它卻能摧毀世上最堅硬的東西。如今以“水刀”觀之,也令人信服。12.本文介紹的對象是“水刀”。所謂“水刀”指的是13.根據語境,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第②自然段中的橫線上。A.無堅不摧 B.切削如泥 ① ②14.閱讀第④自然段,照樣子梳理清楚“水刀”優于固體刀具的四個特點。——簡單低廉——噪聲不大——15.下面表述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______A.“水刀”加工精度高,尤其對因熱易變形材料的加工,更具獨特優越性。B.“水刀”可用于沖孔和粉碎材料,因而是切割復合材料的理想工具。C.用“水刀”來清除部件的陶瓷涂層,效果優于機械方法和化學方法。D.用“水刀”做外科手術,不會損傷周圍組織,也不易引起感染。16.再讀第④自然段,段中使用的說明方法有 、 等。17.短文中出現的“水刀”都加上了引號,有什么好處?【答案】12.超音速高壓水13.B A14.無磨損 無空氣污染15.B16.作比較 列數字17.強調重點,表示水刀的特殊定義。【解析】12.本題考查句子的理解。第②段,讀句子“人們給這種超音速高壓水噴流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水刀’。”可得出答案。13.本題考查選詞填空。無堅不摧:能夠摧毀任何堅固的東西,形容力量特別強大。切削如泥:切削如同斬剁泥土一樣。形容兵刃極其鋒利。第②段,句意為:這種超音速高壓水噴流用于切割木材、布料、橡膠等軟的材料,當然不在話下,哪怕對陶瓷、金屬等硬質材料,也切削很容易。故選“切削如泥”;倘若水流中摻以精細磨料(如堅硬的硅石粉末),就是加工堅硬巖石、硬質合金剛,也能夠摧毀。故選“無堅不摧”。14.本題考查提取關鍵信息。第④段,讀句子“它不像其它固體刀具那樣存在磨損問題”可得出答案;讀句子“切剖產生的碎屑量僅是機械加工15%~20%,并且碎屑能會隨水流到特制的處理池中得到處理,自然不會在空中飛揚污染空氣,更不會傷及操作者。”可知,“水刀”的特點為無污染。15.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第②段,讀句子“這種超音速高壓水噴流用于切割木材、布料、橡膠等軟的材料,當然不在話下,哪怕對陶瓷、金屬等硬質材料,也 切削如泥。倘若水流中摻以精細磨料(如堅硬的硅石粉末),就是加工堅硬巖石、硬質合金剛,也無堅不摧。”可知,沒有提到“水刀”切割復合材料,故選B。16.本題考查說明方法。讀句子“它不像其它固體刀具那樣存在磨損問題;”可知,這里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讀句子“切剖產生的碎屑量僅是機械加工15%~20%”這里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17.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作用和內容的理解。引號的作用有:表示直接引用;表示特殊含義;表示著重強調;表示特定稱謂;表示否定等。文中的“水刀”加引號表示特殊的含義,“水刀”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水刀。四、(2022秋·全國·六年級期末)閱讀題。人的潛力每個人都有一筆巨大的財富:一個會思考的大腦。人的大腦是大自然幾十億年進化的產物。它是思維的發源地,智慧的藏府,創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說的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人的思維和精神,就是在這里誕生的。今天,大腦比以往任何時代更重要。在原始時代,人們崇尚的是力;在工業革命的時代,人們重視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時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資源,人的大腦也就成了開發的對象。自然界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腦中的資源無限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感到思想的飽和,沒有一個人發生思想的溢出。每個人的大腦都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藏,每個人都擁有巨大的潛力。人的潛力有多大?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認為,大腦資源的95%沒有開發。蘇聯學者伊凡·葉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潛力之大令人震驚。如果我們迫使大腦開足一半馬力,我們就能毫不費力地學會40種語言,把蘇聯百科全書從頭到尾背下,完成幾十個大學的課程。”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人的大腦為什么擁有巨大的潛力呢?首先,腦科學表明,大腦中有著超量的神經元。一般認為,大腦中的神經元有1000億個,它們對于人的生存功能來說,是大大過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經元,正是智能開發的后備力量,是潛力存在的生理基礎。 其次,腦科學表明,神經元有豐富的神經突觸。老鼠每個神經元與刺猬每個神經元與幾十個神經元相聯系,形成500多個突觸。而人的每個神經元與10000個神經元相聯系。對列寧大腦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經突觸特別豐富。計算顯示,大腦中神經元之間有1015個接觸點,也就是說,人腦具有思維的極大容量。再其次,腦科學還表明,大腦中的突觸、神經生化物質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經過訓練,大腦中會產生新的突觸,產生新的神經遞質。動物實驗表明,經過訓練的老鼠的大腦中長出了新的突觸,大腦產生了新的功能。人類有著巨大的記憶潛力、思維潛力和創造潛力。潛力理論為我們開發自我增添了信心。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巨人,人人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業績,作出偉大的貢獻。成就絕不是某些人的專利,人人都可以成為有用之才。18.第四自然段中,引用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和蘇聯學者伊凡·葉夫莫雷夫的話的作用是什么?19.這篇文章的主題《人的潛力》可是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卻談到了“原始時代”和“信息革命時代”。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20.第六自然段中“一般認為,大腦中的神經元有1000億個,它們對于人的生存功能來說,是大大過量的。”中的“一般認為”可以刪除嗎?說一說你的看法。21.恩格斯所說的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人的思維和精神,就是在這里誕生的。這句話中破折號的用法是( )A.表示解釋說明 B.表示轉折 C.表示遞進 D.表示分項列舉22.第七自然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A.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B.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C.列數字、下定義、打比方 D.列數字、作詮釋、打比方23.作者認為人的大腦擁有巨大潛力的根據是什么?(多項選擇) ( )A.人類的大腦會思考,是幾十億年進化的產物。B.人的大腦中有超量的神經元。C.人的大腦中神經元之間接觸點多,因此人腦思維容量大。D.人的大腦會產生新的突觸,產生新的神經遞質。【答案】引起下文表明在不同時代人們所重視的東西是不同的。通過寫“原始時代”和“工業革命時代”人們所重視的東西,是為了自然引出人的大腦擁有的巨大潛力在信息革命時代對人類的重要性,使文章過渡自然。不可以。“一般認為”表明人的大腦中有1000億個神經元并不是確切數字,也不是每個人都一樣,這個數字是個概數,刪除后與事實不符,表明說明文語言具有嚴謹性。ABBCD【解析】18.本題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文中引用“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認為,大腦資源的95%沒有開發。蘇聯學者伊凡·葉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潛力之大令人震驚。”作用是為了引出下文,人的大腦為什么擁有巨大的潛力內容。19.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結合“今天,大腦比以往任何時代更重要。”可知是表明在不同時代人們所重視的東西是不同的。通過寫“原始時代”和“工業革命時代”人們所重視的東西,是為了自然引出人的大腦擁有的巨大潛力在信息革命時代對人類的重要性,使文章過渡自然。20.本題考查說明文語言的特點。解答此類題先說明詞語的意思,說明用了該詞句子的意思,再說明刪去此詞句子的意思,最后強調詞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與嚴密性。閱讀句子,其中的“一般認為”起限制作用,意思是通常都是這樣認為的,還有特殊情況的存在。如果刪去,則表明所有情況下都這么認為的。這樣就會與事實不相符,所以不能刪去。21.本題考查對破折號的掌握能力。破折號后面是為了解釋說明“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是“人的思維和精神”。故選A。22.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由文中“形成500多個突觸”“10000個神經元相聯系”“有1015個接觸點”可知,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突出神經元有豐富的神經突觸。由文中“老鼠每個神經元與刺猬每個神經元與幾十個神經元相聯系”“而人的每個神經元與10000個神經元相聯系。”“對列寧大腦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經突觸特別豐富。”可知,將刺猬、老鼠與人的神經突觸數量進行比較,是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通過人腦神經突觸數量明顯多于其它動物可見,人腦具有思維的極大容量。由文中“老鼠每個神經元與刺猬每個神經元與幾十個神經元相聯系”“而人的每個神經元與10000個神經元相聯系。”“對列寧大腦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經突觸特別豐富。”可知,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動物不同,神經突觸數量就不同,低等動物突觸比較少。故選B。2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由文中“首先,腦科學表明,大腦中有著超量的神經元。”“其次,腦科學表明,神經元有豐富的神經突觸。”“再其次,腦科學還表明,大腦中的突觸、神經生化物質也有很大的可塑性。”可知人的大腦擁有巨大潛力的依據是:①人的大腦中有超量的神經元。②人的大腦中神經元之間接觸點多,因此人腦思維容量大。③人的大腦會產生新的突觸,產生新的神經遞質。A選項不是人的大腦擁有巨大潛力的根據。故選BCD。五、(2021·河北保定·六年級統考期末)閱讀。神秘的運動常數①鳥兒在空中飛翔時,翅膀每分鐘拍幾次?每次幅度有多大 魚兒在水里游動時,尾巴每分鐘擺幾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 這些問題看上去似乎沒有什么意義,引起科學家們的研究興趣。②難道空中的飛鳥和水里的游魚不是完全自由的嗎?它們的運動不是完全無拘無束的嗎?答案真是出乎我們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飛行動物和游水動物,它們的運動似乎恰恰遵循著嚴格的規律。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發現飛行動物和游水動物運動過程中存在著一個神秘的常數,那就是它們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動頻率、振幅以及運動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振動頻率乘以振幅再除以運動速度,計算得到的數值總是落在0.2~0.4之間。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鳥類——蜂鳥,其雙翅展開僅有10厘米左右,飛翔時振幅大約是20厘米。蜂鳥的飛行速度非常快,大約能達到50米/秒。而科學家們以往觀察到的蜂鳥飛行時雙翅震動頻率在50~70赫茲之間,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出來的蜂鳥的運動常數就落在0.2~0.4之間。④與蜂鳥形體相差懸殊的海豚也是科學家們觀察的一個對象。成年海豚的體長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動時,海豚尾巴擺動的振幅大約是1米,頻率每分鐘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時100公里。根據公式計算出來的海豚的運動常數是0.3,也落在0.2~0.4之間。⑤這不僅僅是巧合,研究者們做了大量的試驗,發現幾乎所有的飛行動物和游水動物的運動機制中都存在這個神秘的常數。事實上,只有當這一運動常數的值處于0.2~0.4之間,動物們才能達到最佳的運動狀態。⑥雖然目前科學家們還不清楚為什么會存在這個運動常數,它的值又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間,但這一神奇常數似乎像物理學中著名的光速不變原理那樣,放之四海而皆準,也像光速一樣神秘。它能夠幫助生物學家們根據動物化石的身體構造,判斷出那些早已滅絕了的動物曾經具有怎樣的運動速度。甚至不能排除,這一常數很可能對外星生物也同樣適用。很多科學家都表示:“如果在其它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飛行生物的話,我們相信,它們的運動也遵循著同樣的規律。”⑦此外,這一常數還能夠幫助軍方研制出各種高性能的飛行器。比如說,一個翼長15厘米、翼振振幅為10厘米的機械間諜如果要做有效飛行的話,其最佳翼振頻率應該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國軍方已經著手研制類似于飛鳥的有翼飛行器,在配備上微型攝像機之后,這樣的機械鳥將可能滲入敵方的任何機密要塞進行刺探。當然,它們最感興趣的還是能夠研制出體積更小,無孔不入的機械昆蟲,相信這一天的到來不會太晚。24.結合語境,為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把序號填在詞語后面的括號里)任 ①rén ②rèn任何( ) 任丘( ) 任老師( ) 任爾東西南北風( )更 ①ɡènɡ ②ɡēnɡ更小( ) 更替( ) 風一更( ) 更喜岷山千里雪( )25.本文的說明對象是 。26.要知道什么是“運動常數”,需要重點閱讀文章的哪幾個自然段?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請寫在下面橫線上。27.“甚至不能排除,這一常數很可能對外星生物也同樣適用。”這句話中的“很可能”可不可以去掉?為什么?28.讀句子,回答問題。比如說,一個翼長15厘米、翼振振幅為10厘米的機械間諜如果要做有效飛行的話,其最佳翼振頻率應該是30次/秒左右。(1)這句話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A.打比方 列數字 B.舉例子 列數字 C.作比較 列數字(2)運用這樣的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29.6月30日下午兩點,紅星小學要在學校會議室召開“神秘的運動常數”科學知識展覽的籌備會,要求各班科學課代表帶上筆和記錄本參會。請你代替學校教導處寫一則通知。【答案】24.② ① ① ② ① ② ② ①25.運動常數26.需要重點閱讀②③④⑤自然段。運動常數指飛行動物和游水動物運動過程中翅膀和尾巴的振動頻率、振幅以及運動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計算方法是振動頻率乘以振幅再除以運動速度。幾乎所有飛行、游水動物的運動機制中都存在這個神秘的常數,運動最佳值總是落在0.2~0.4之間時。27.不可以去掉。因為“很可能”說明這只是科學家的猜測,也有可能是錯的,如果去掉的話意思就變了。28. B 舉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讓讀者在理解運動常數時更清晰、容易。列數字使語句表達更準確、科學、具體,更具說服力。29.示例:通知6月30日下午兩點,我校要在學校會議室召開“神秘的運動常數”科學知識展覽的籌備會,請各班科學課代表帶上筆和記錄本準時參加。紅星小學教導處2021年6月29日【解析】24.本題考查多音字。任讀rèn,表示1.使用;委派。2.擔當或承受。3.職務;責任。4.介詞。由著。5.連詞。不論;無論。6.量詞。7.古又同“妊”。任讀rén表示用于地名,如任丘、任縣(均在河北)。2. 姓。更讀gēng表示改變;改換。2. 經歷。3.舊時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更讀gèng表示更加;越發。3.再。任何:rèn,不論什么。任丘:rén,地名。任老師:rén,姓氏。任爾東西南北風:rèn,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更小:ɡènɡ,比以前還少。更替:ɡēnɡ,更換;替換。風一更:ɡēnɡ,整夜風雪交加。更喜岷山千里雪:ɡènɡ,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25.本題考查了說明對象。由文章題目及文章內容可知,本文的說明對象是運動常數。26.本題考查了對文章內容的閱讀理解能力。文章②③④⑤自然段主要介紹了“運動常數”,需要重點閱讀。由“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發現飛行動物和游水動物運動過程中存在著一個神秘的常數,那就是它們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動頻率、振幅以及運動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振動頻率乘以振幅再除以運動速度,計算得到的數值總是落在0.2~0.4之間”可知,運動常數指飛行動物和游水動物運動過程中翅膀和尾巴的振動頻率、振幅以及運動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計算方法是振動頻率乘以振幅再除以運動速度。幾乎所有飛行、游水動物的運動機制中都存在這個神秘的常數,運動最佳值總是落在0.2~0.4之間時。27.本題考查分析句中詞語的作用及含義。“很可能”表示不確定,說明這只是科學家的猜測,也有可能是錯的,如果去掉的話意思就太過絕對,與事實不符,故不能去掉。“很可能”說明是沒有證實的結論,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28.本題考查說明方法。(1)通讀語段可知,從句子“比如說,一個翼長15厘米、翼振振幅為10厘米的機械間諜如果要做有效飛行的話,其最佳翼振頻率應該是30次/秒左右”中可知,用“機械間諜振翅為例”是舉的例子,所以是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從句子中的“15厘米”“10厘米”“30次/秒”是具體的數字,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故選B。(2)通讀語段可知,作者在本語段中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運用這樣的說明方法其好處是:通過具體的例子,讓被說明的事物更加通俗易懂,好理解。本文用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讓讀者在理解運動常數時更清晰容易。列數字使被說明的事物具體化,本文使語句表達更準確、科學、具體,更具說服力。29.本題考查應用文。審題:通知的內容:6月30日下午兩點,紅星小學要在學校會議室召開“神秘的運動常數”科學知識展覽的籌備會,要求各班科學課代表帶上筆和記錄本參會。注意通知的格式,包括標題、稱呼、正文、落款。標題:寫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寫“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緊急,也可寫“重要通知”或“緊急通知”,以引起注意。稱呼:寫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職稱或單位名稱。在第二行頂格寫。這里為:各班科學課代表。(有時,因通知事項簡短,內容單一,書寫時略去稱呼,直起正文。)這里可直接省略。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正文,即通知內容。落款:分兩行寫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寫日期。即:紅星小學教導處,2021年6月29日。六、(2022秋·全國·六年級期末)課外閱讀不幸的地球①這顆絕對美麗、閃爍著蔚藍色光澤的球體,就是人類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這個家,卻變得越來越骯臟,空氣、海洋、森林,整個地球環境全面惡化,人們已稱我們的地球為“不幸的地球”,人類“不幸的家”。②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陸地面積約一半的76億公頃森林,到20世紀80年代已不足28億公頃,并且還在以每年1800萬公頃的速度從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積被毀,自然就大大地減弱了地球對空氣的凈化作用。目前全世界有9億以上的人生活在二氧化碳濃度嚴重超標、對健康十分有害的環境中。③地球的不幸還在于全世界每年要產生約3.3億噸有害廢物,排放約200萬噸鉛、8000噸砷、11000噸汞、5500噸鎘到大氣層中,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嚴重污染了空氣,以至于現在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越來越大,溫室效應也日益加劇。④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們不僅污染了陸地、天空,還污染了海洋。每年人們要從船上傾倒約600萬噸廢物到大海,從船上扔下約500萬個塑料集裝箱,漏油約40萬噸。目前地球上的監測河流已有10%受污染,70%的人無法獲取安全的飲用水,水源污染已成為人類健康的大敵。⑤從森林被大面積砍伐,到水資源被污染,這一切,人類都被追究為罪魁禍首!生態學家和科學家指出:地球最多只能養活80億人口,而到21世紀末,世界人口將達到10億,到2500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一個人!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目前發現的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孤島!⑥無須再說地球的不幸!讓我們用歐文的話結束全文。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宇航員歐文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地球是那樣的偉大而美麗,又是那樣的微小和脆弱……請告訴地球上所有的人,只有我們的地球是溫暖的、有生命的,請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30.結合關鍵句可知,下列不屬于地球不幸的狀況的一項是( )A.地球人滿為患 B.森林污染嚴重C.空氣污染嚴重 D.水源污染嚴重31.第④自然段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是( )A.打比方、舉例子 B.舉例子、列數字C.打比方、列數字 D.舉例子、作比較32.讀完選文后,小蘭同學將選文與本學期學過的課文《只有一個地球》進行了對比分析,下面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通過描寫地球遭遇的各種不幸,呼吁人類珍愛地球,保護環境。《只有一個地球》從人類生存的角度闡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B.選文和課文《只有一個地球》都以夸張的手法,表現人類破壞地球這一主題。C.選文和《只有一個地球》結尾都引用了宇航員的話,為了強調我們應該愛護這個美麗而脆弱的地球。D.讀了選文和《只有一個地球》,我深切體會到了保護地球的重要性。33.根據選文中指出的地球不幸的狀況,作者表達的觀點是 。(用原文的話)34.針對地球不幸的狀況,請你至少提出兩條具體建議。【答案】30.A 31.B 32.B33.請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34.不亂扔垃圾,進行垃圾分類處理;不亂砍伐樹木,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等。【解析】30.本題考查對短文內容的理解。結合“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這個家,卻變得越來越骯臟,空氣、海洋、森林,整個地球環境全面惡化,人們已稱我們的地球為‘不幸的地球’,人類‘不幸的家’。”可知,地球的不幸的狀況不包括:人滿為患,故選:A。31.本題考查對說明方法的掌握。結合句子“每年人們要從船上傾倒約600萬噸廢物到大海,從船上扔下約500萬個塑料集裝箱,漏油約40萬噸。”中的“500萬個、40萬噸”可知,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每年人們從船上傾倒廢物”可知,是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故選:B。32.本題考查比較閱讀。《只有一個地球》采用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文章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運用列數字、作比喻、分類別、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用詞嚴謹,表達生動,是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同時,課文多處采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體現了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不幸的地球》是一篇說明文,本文采用了舉例子、列數字等多種說明方法,從空氣、海洋、森林的污染嚴重來說明了地球的不幸,告誡人們要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根據分析可知,A、C、D分析都正確。B.有誤,兩篇文章都是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而不是以夸張的手法來表現的。3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重要信息的篩選。短文主要采用了舉例子、列數字等多種說明方法,從空氣、海洋、森林的污染嚴重來說明了地球的不幸,告誡人們要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故短文中作者要表達的觀點是:請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34.本題考查綜合實踐能力。根據題目可知,是針對地球的不幸,提出來兩條保護地球的建議。答案不唯一。如:多植樹,來綠化我們的環境,清洗我們的空氣。減少污水的排放,若需要排放要處理后再排放。第三單元 主題 閱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