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4《孫權勸學》知識清單一、文學常識1、 作者:《孫權勸學》出自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資治通鑒》。司馬光,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謚號文正,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2、作品背景:《資治通鑒》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涵蓋了16朝1362年的歷史,其目的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統治者提供治國理政的借鑒。二、字詞積累:1、重點實詞:“當涂”意為當道,當權;“辭”是推托的意思;“治經”指研究儒家經典;“博士”在文中是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往事”指歷史;“及”是到,等到的意思;“過”為經過;“更”意為重新。2、重點虛詞:“以”常見用法有“用”(以刀劈狼首)、“憑借”(可以為師矣)、“認為”(皆以美于徐公)等,在《孫權勸學》中“蒙辭以軍中多務”的“以”是“用”的意思。“為”有“做”“擔任”“是”等義項,如“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中的“為”是“成為,做”的意思。3、通假字:“邪”通“耶”,語氣詞,可譯為“嗎”。4、古今異義:“孤”古義指古時王侯的自稱,今義指孤單、孤獨;“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中的“博士”,古義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義為學位的一種。三、文言句式1、 倒裝句:“蒙辭以軍中多務”,正常語序應為“蒙以軍中多務辭”,這是狀語后置,強調呂蒙推辭的原因是軍中事務多。2、 省略句:“肅遂拜蒙母,(肅)遂(與蒙)別”,句子中省略了主語“肅”和“與蒙”,需要根據上下文補充完整,以理解句子的完整意思。四、朗讀與斷句1、 朗讀節奏:要根據句子的意思和語法結構來劃分節奏,使朗讀更流暢,也有助于理解文意。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2、語氣語調:體會孫權說話時的語氣,如“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是一種略帶責備又有引導的語氣;“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則是一種平和、勸導的語氣。五、課文翻譯: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瀏覽,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吳下時沒有才學的阿蒙了!”呂蒙說:“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應當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你知曉事情怎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后分別了。六、內容理解:1、理清結構:文章可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孫權勸學,第二層是呂蒙就學,第三層是魯肅贊學。2、概括內容:主要講述了孫權勸呂蒙學習,呂蒙聽從勸告努力學習,之后魯肅與呂蒙交談,對呂蒙的才略大為贊賞的故事。七、人物形象分析1、孫權:從“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等話語能看出他作為領導者,對下屬呂蒙要求嚴格,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深知學習對將領的重要性;從“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又能體現他勸學方式的巧妙,既不苛責又能循循善誘,言辭懇切,關心下屬成長。2、呂蒙:起初以“軍中多務”推辭學習,可見其有重武輕文、缺乏遠見的一面。但“蒙乃始就學”又展現出他能聽從勸告、知錯能改,且學習勤奮刻苦,進步迅速,從魯肅的驚嘆中可看出他短時間內才略大增。3、 魯肅:“卿言多務,孰若孤?”側面體現出他事務繁忙但仍重視學習,“大驚曰”及“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表現出他為人真誠、愛才敬才,對呂蒙的進步由衷贊嘆并主動與他結友。八、寫作手法賞析1、對話描寫:全文主要通過孫權與呂蒙、魯肅與呂蒙的對話來推動情節發展,如孫權的“不可不學”“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等話語,簡潔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2、側面烘托:以魯肅“大驚”“非復吳下阿蒙”等語言及“拜蒙母,結友而別”的行動,側面烘托出呂蒙學習后的巨大進步,比直接描寫呂蒙的才略增長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3、對比手法:呂蒙學習前后的變化形成鮮明對比,學習前是“吳下阿蒙”,學習后讓魯肅刮目相待,突出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呂蒙的好學。九、主題歸納1、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呂蒙學習前后的巨大變化,強調了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能增長才略,提升自身素養,無論身處何種職位、事務多么繁忙,都應重視學習。2、 善于聽取意見:呂蒙聽從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并取得進步,表明人要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確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自己。3、發展的眼光看人:魯肅對呂蒙態度的轉變,說明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他人,要以發展的眼光去認識和評價別人,每個人都有進步和成長的潛力。十、拓展延伸1、 與學習相關的名言警句:“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引導學生積累并理解這些名言,進一步強化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2、 歷史上類似的人物故事:如匡衡鑿壁偷光、車胤囊螢夜讀等,讓學生對比這些故事與《孫權勸學》的異同,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同時感受古人勤奮學習的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