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Design課型 新授課 課題 在線學習小能手本課知識要點 1.太陽、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恒星與衛星的區別、自身發光發熱情況、質量體積、表面活動、距離地球遠近、自轉公轉等。 2.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空間關系,即太陽是恒星,地球是圍繞太陽公轉的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且圍繞地球公轉。 3.日晷的相關知識,如日晷是古代利用陽光下影子測定時刻的計時工具,其基本結構以及太陽光照與影子的變化規律。 4.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和工具進行知識學習、資料整理(制作知識卡片)、協作繪圖(維恩圖、空間關系圖、原理圖)、模擬實驗(制作簡易日晷研究原理)以及學習成果分享的方法和流程。教學目標 1.信息意識:學生能夠認識到在線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和重要性,主動利用在線平臺獲取有關天體和日晷的知識,增強對信息獲取渠道的敏感度;學會篩選、整合不同類型的在線學習資源(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提高信息辨別和選擇能力,明確不同資源在學習中的價值。 2.計算思維:通過比較太陽和月球的特征、分析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空間關系,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和邏輯推理能力,學會將復雜的天體知識結構化;在繪制維恩圖、空間關系圖和原理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圖形化表達的邏輯,提升運用圖形展示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算法思維。 3.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學生掌握運用在線工具(在線文檔、在線繪圖工具等)進行學習、協作和創作的技能,如利用在線文檔整理知識卡片,用在線繪圖工具繪制各類圖形,提高數字化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在模擬實驗和數字作品創作中,探索創新的方法和表現形式,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能夠運用數字化手段更好地理解和展示知識。 4.信息社會責任:在在線協作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交流能力,學會尊重他人的觀點和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分享學習收獲,引導學生積極傳播科學知識,增強學生對知識傳播的責任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重難點 1.重點:太陽、月球的特征以及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空間關系;日晷的原理及太陽光照與影子的變化規律;運用在線學習工具進行學習、協作和分享的流程與方法。 2.難點:理解并繪制維恩圖、空間關系圖和原理圖,用圖形準確表達天體特征、空間關系和影子變化規律等抽象知識;在在線協作過程中,有效溝通、合理分工,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優勢,提高協作效率。學情分析 學生對宇宙天體和古代計時工具可能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相關知識儲備有限,對天體的科學認知不夠系統。學生已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能夠進行簡單的在線搜索和文檔操作,但在運用在線工具進行復雜的協作學習和數字作品創作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引導和練習。此外,學生在團隊協作和自主學習能力上存在差異,部分學生可能在協作過程中缺乏主動性或溝通能力不足。學習準備 1.多媒體教室,確保網絡暢通,計算機安裝有常用的在線學習工具或具備訪問相關在線平臺的條件。 2.教師準備一些關于太陽、月球、日晷的補充資料,用于課堂上的知識拓展和疑難解答。 3.為學生準備打印日晷晷面的紙張、剪刀等制作簡易日晷的材料。教學過程環節設計 時間分配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次備課導入新課 5 1.教師展示地球、太陽和月球的圖片,提問學生對這三個天體的了解,引發學生興趣。 2.介紹地球、太陽和月球與人類生活的緊密聯系,引出本次跨學科主題活動——在線學習小能手,介紹活動的整體內容和目標。 從學生熟悉的天體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讓學生對本次主題活動有初步的認識,明確學習方向。 可以讓學生分享一些自己知道的關于這三個天體的有趣現象,增加互動。知識講解 10 1.講解恒星、行星、衛星的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太陽、地球和月球的天體類型。 2.簡單介紹日晷的基本信息,如用途、名稱由來等。 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讓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活動中的學習內容。 講解概念時可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便于學生理解。活動開展 25 1.在線學習與知識卡片制作(10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各個活動的學習主題(太陽、月球、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空間關系、日晷),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在線學習平臺和工具進行學習。 學生自主在線搜索學習相關知識,整理在在線文檔中制作知識卡片,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找不到合適的學習資源等。 2.在線協作繪圖(10分鐘) 對于太陽和月球的比較,教師引導學生分組用在線工具協作繪制維恩圖;對于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空間關系,學生分組協作繪制空間關系圖;在研究日晷原理后,學生分組共創體現太陽光照與影子變化規律的原理圖。 教師在學生協作過程中,引導學生合理分工,提醒學生注意圖形的準確性和規范性,解決協作過程中的溝通問題。 3.模擬實驗(5分鐘) 教師講解制作簡易日晷的方法和實驗要求,學生用在線繪圖工具繪制日晷晷面,打印裁剪后制作日晷,進行模擬實驗,觀察記錄太陽光照與影子的變化規律,完成實驗日志。 4.在線分享(5分鐘) 學生用在線工具將制作的知識卡片、繪制的圖形以及實驗成果分享給同學,在線交流學習和協作心得,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分享,鼓勵學生互相學習。 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掌握在線學習、協作、實驗和分享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數字化學習技能,加深對天體知識和日晷原理的理解。 根據學生實際操作進度,靈活調整各環節時間,對于理解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指導。總結歸納 5 1.教師總結本次活動中關于太陽、月球、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空間關系以及日晷的重要知識。 2.總結在線學習、協作和分享過程中的優秀做法和存在的問題,強調團隊協作和數字化學習的重要性。 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梳理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反思學習中的問題,提升學習效果。 可讓學生自己總結學到的知識,教師進行補充和完善。鞏固練習 課后 完成 1.教師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繼續收集關于天體或古代計時工具的資料,豐富知識卡片內容。 2.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向家人或朋友介紹太陽、月球、日晷等相關知識。 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傳播意識,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后。 可在下次課上讓學生分享課后學習的成果。板書設計在線學習小能手 太陽、月球特征 太陽、地球、月球空間關系 日晷原理 在線學習流程與工具教學反思目標設定 三課四學 任務達成 課堂氛圍本次教學目標緊密圍繞跨學科知識和數字化學習技能設定,旨在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養。從任務達成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太陽、月球、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空間關系以及日晷的相關知識,也能運用在線工具進行學習、協作和分享,但在繪制圖形準確表達知識和高效協作方面,部分學生還存在不足。課堂氛圍較為活躍,學生參與度較高,積極投入到各個學習活動中,但在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和創新表達方面還有提升空間。后續教學可以增加更多的拓展內容和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圖形繪制和協作技巧的指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學習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