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任務學習設計】浙教版(2024)科學七下 1.4.1 細菌和真菌 課件(24頁ppt)+教學設計+作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任務學習設計】浙教版(2024)科學七下 1.4.1 細菌和真菌 課件(24頁ppt)+教學設計+作業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第4節 微生物的結構與繁殖(第1課時)同步作業
——細菌和真菌
一.選擇題:
1.細菌是比植物更古老的生命形態。與植物細胞相比,細菌沒有的結構是(  )
A.細胞核 B.細胞壁 C.細胞膜 D.細胞質
2.細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個體也比較小,但在培養基上,它們會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每個菌落由大量不同種的菌體集合而成 B.一個菌落是由一個細菌或真菌構成的
C.菌落特征可作為鑒別細菌與真菌的依據 D.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細菌時可形成菌落
3.下列屬于細菌的是(  )
A.木耳 B.香菇 C.根霉 D.大腸桿菌
4.人皮膚若感染手足癬會奇癢難忍。取感染區樣本,用顯微鏡可觀察到菌絲,細胞中有細胞壁和細胞核,菌絲經培養后會進行孢子繁殖。由此推測引發手足癬的生物屬于(  )
A.細菌 B.真菌 C.藻類 D.苔蘚類
5.下列應用實例與生物技術原理搭配正確的是(  )
A.泡菜的制作——利用乳酸菌的發酵作用
B.食品的冷藏——利用低溫可以殺死微生物
C.試管嬰兒的誕生——利用了克隆技術
D.白酒的釀造——利用了青霉菌的發酵作用
6.將細菌放在固體培養基上培養,它會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圖所示.某實驗小組想檢驗a、b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你認為下列哪個實驗方案最合適?(  )
A.B. C.D.
7.在加勒比海紅樹林中,科學家發現了最大的細菌——華麗硫珠菌,它形如一根細繩,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華麗硫珠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夠用肉眼直接觀察,又屬于真菌
B.形如一根細繩,是一類螺旋菌
C.細胞內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D.細胞內沒有葉綠體,依賴有機物生存
8.考古研究發現,我國在8000多年前就開始釀酒了,是世界上較早釀酒的國家之一。釀造酒、醋等都離不開微生物。以下關于細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都是單細胞生物 B.都用孢子進行繁殖
C.細菌都是有害的 D.細菌的細胞沒有細胞核,而真菌有細胞核
9.真菌比細菌結構復雜,復雜之處在于真菌()
A.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 B.細胞內含有葉綠體
C.細胞內有成形的細胞核 D.都由多細胞構成
10.酸奶是中國傳統發酵食品,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夏天,在家中自制的酸奶,最適宜的保存方式是(  )
A.煮沸殺菌 B.冰箱冷藏 C.脫水干燥 D.高鹽防腐
11.細菌一般都進行如圖所示的生殖方式.關于細菌的生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出芽生殖、無性生殖 B.孢子生殖、無性生殖
C.分裂生殖、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無性生殖
二、填空題
12.微生物和人類關系十分密切。如圖所示為某些微生物的結構圖。
(1)圖①是可以用來發面、釀酒的   ;
(2)雙歧桿菌常用于治療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腸功能紊亂,它和上圖中的   (填序號)屬于同一類,與其他三種微生物相比,其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
(3)②與④是通過   繁殖后代的。
13.酵母菌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被廣泛應用于發面、釀酒等。某科學興趣小組查閱資料后獲知,酵母菌在營養豐富、環境適宜的條件下會發酵產生某種氣體,從而使面團變得膨脹松軟,如圖甲所示。
(1)酵母菌細胞具有細胞核,屬于   細胞。
(2)小組成員設計了如圖乙所示實驗裝置,并按圖示進行了A、B、C三組實驗,除水浴溫度外其余條件均相同,一段時間后比較各組氣球膨脹程度。該小組實驗探究的目的是   。
(3)實驗后觀察到A組氣球膨脹程度小于B組,C組氣球幾乎不膨脹。將A組水溫逐漸升高至35℃,觀察到A組氣球繼續膨脹:將C組水溫逐漸降低至35℃,C組氣球仍幾乎不膨脹。請分析C組氣球降溫后仍不膨脹的原因   。
14.如圖是四種微生物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和圖乙、丙、丁所示生物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
(2)圖乙、丁所示生物通過產生a    (寫名稱)來繁殖后代。
(3)在釀酒、做面包和饅頭時利用的微生物是圖    所示生物。
15.夏天(“梅雨季節”),受潮的糧食、未清潔過的衣物和皮鞋常常長霉長毛,這些肉眼可見的“霉”和“毛”主要屬于    (選填“細菌”、“真菌”或“病毒”),“霉”之所以在上述季節及物品上生長,是因為給它們提供了    和    。
三.實驗探究題
16.小虞在學校美食節上購買了一袋面包,因忘記食用,一星期后發現發霉了。為探究“面包上霉菌生長的環境因素”,小虞進行了如下操作:取甲、乙、丙三只相同的培養皿,分別放入相同的兩小塊面包,在空氣中暴露30分鐘(讓霉菌孢子進入),再按下表中的方法處理,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組別 實驗處理 放置時間 實驗現象
甲 不烘烤,加蓋后室溫下放置 6﹣7天 發霉
乙 在烘箱中烘烤2分鐘,晾涼后加蓋在室溫下放置 6﹣7天 不發霉
丙 不烘烤,加蓋后放入冰箱冷藏室(4℃) 6﹣7天 不發霉
(1)霉菌和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    。
(2)甲組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
(3)選擇乙、丙兩組進行研究,能否得出霉菌生長與溫度有關的結論,并說明理由    。
(4)若要探究霉菌生長與空氣的關系,還需增加一組實驗,該實驗處理方法是    。
17.為檢驗洗手能否有效減少手上細菌的數量,某興趣小組利用盛有無菌培養基的培養皿,設計了以下實驗,如圖所示。(注:細菌在培養基上大量繁殖會形成菌落。)
(1)該實驗的變量是    。
(2)為什么要將培養皿放在28℃的環境中?   。
(3)在培養48小時后,若觀察到    ,則能得出洗手能減少手上的細菌數量。
四.解答題
18.乳酸菌能將葡萄糖或乳糖進行發酵產生乳酸。
(1)酸奶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愛的食品。小剛利用家里的酸奶機制作了酸奶,步驟如下:
①將1 000 mL純牛奶倒入奶鍋,煮至沸騰。煮沸的目的是  。
②待牛奶放涼后加入適量酸奶,用筷子攪拌至充分混合。這相當于細菌培養過程中的   ,煮沸的牛奶放涼的原因是    。
③將混合物倒入玻璃瓶并蓋好蓋子,置于酸奶機8~10小時取出,放涼或冷藏后食用。蓋蓋子的原因是 。
(2)小剛在超市的酸奶包裝袋上看到“若發生脹袋或破損,請勿食用”的提示。酸奶脹袋大多是酵母菌發酵產生的      造成的。酵母菌在結構上與乳酸菌的主要區別是  。
(3)乳酸菌除了產生乳酸,還會產生乳酸菌素。研究人員選取了植物乳桿菌SN4和糞腸球菌CN4,兩種乳酸菌產生的乳酸菌素分別是BSN4和BCN4,測定兩種乳酸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如圖。注:抑菌圈代表抑菌效果,直徑越大,抑菌效果越好)。分析曲線得出結論:①   ,②  。
研究還發現,與抗生素相比,乳酸菌素進入消化道時可被降解而不會有殘留或耐藥性等影響。因此,BSN4和BCN4作為綠色抗生素替代品,具有較大的潛力和深入研究的價值。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第4節 微生物的結構與繁殖(第1課時)同步作業(教師版)
——細菌和真菌
一.選擇題:
1.細菌是比植物更古老的生命形態。與植物細胞相比,細菌沒有的結構是(  )
A.細胞核 B.細胞壁 C.細胞膜 D.細胞質
【答案】A 
【解析】細菌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植物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部分細胞還有葉綠體。由此可見,與植物細胞相比,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二者都具有的結構是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2.細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個體也比較小,但在培養基上,它們會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每個菌落由大量不同種的菌體集合而成 B.一個菌落是由一個細菌或真菌構成的
C.菌落特征可作為鑒別細菌與真菌的依據 D.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細菌時可形成菌落
【答案】C 
【解析】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可見,一個菌落是由同種的許多細菌或許多真菌構成的,A、B錯誤。菌落特征可作為鑒別細菌與真菌的依據,C正確。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細菌時,可形成懸液,但不能形成菌落,D錯誤。
3.下列屬于細菌的是(  )
A.木耳 B.香菇 C.根霉 D.大腸桿菌
【答案】D
【解析】木耳、香菇、根霉,都有成形的細胞核,都是多細胞的真菌;大腸桿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區域,屬于單細胞的細菌。
4.人皮膚若感染手足癬會奇癢難忍。取感染區樣本,用顯微鏡可觀察到菌絲,細胞中有細胞壁和細胞核,菌絲經培養后會進行孢子繁殖。由此推測引發手足癬的生物屬于(  )
A.細菌 B.真菌 C.藻類 D.苔蘚類
【答案】B
【解析】取感染區的樣本,用顯微鏡可觀察到菌絲,細胞中有細胞壁和細胞核,菌絲經培養后會進行孢子繁殖。由此可推測引發手足癬的生物屬于真菌;因為細菌沒有細胞核,藻類和苔蘚類沒有菌絲;
故答案為:B
5.下列應用實例與生物技術原理搭配正確的是(  )
A.泡菜的制作——利用乳酸菌的發酵作用
B.食品的冷藏——利用低溫可以殺死微生物
C.試管嬰兒的誕生——利用了克隆技術
D.白酒的釀造——利用了青霉菌的發酵作用
【答案】A
【解析】A. 泡菜的制作——利用乳酸菌的發酵作用,A正確;
B. 食品的冷藏——利用低溫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B錯誤;
C.克隆羊多莉的誕生——利用了克隆技術 ,屬于無性生殖;試管嬰兒屬于有性生殖,C錯誤;
D. 白酒的釀造——利用了酵母菌的發酵作用,D錯誤;
6.將細菌放在固體培養基上培養,它會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圖所示.某實驗小組想檢驗a、b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你認為下列哪個實驗方案最合適?(  )
A.B. C.D.
【答案】B
【解析】該目的是檢驗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設計實驗時,應遵循對照原則,即設計只有細菌的空白對照組,將來與含有抗生素的實驗組進行對比分析;還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如抗生素的有無或抗生素的種類。B組方案中包含三組實驗,一組空白對照實驗(用不加抗生素的培養基培養),兩個實驗組分別是在培養有細菌的培養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故B組方案更合理。
7.在加勒比海紅樹林中,科學家發現了最大的細菌——華麗硫珠菌,它形如一根細繩,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華麗硫珠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夠用肉眼直接觀察,又屬于真菌
B.形如一根細繩,是一類螺旋菌
C.細胞內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D.細胞內沒有葉綠體,依賴有機物生存
【答案】D
【解析】科學家發現了最大的細菌——華麗硫珠菌,它形如一根細繩,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可見華麗硫珠菌是細菌中的桿菌。細菌是一類沒有成形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屬于原核生物。絕大多數細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營寄生或腐生生活。
8.考古研究發現,我國在8000多年前就開始釀酒了,是世界上較早釀酒的國家之一。釀造酒、醋等都離不開微生物。以下關于細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都是單細胞生物 B.都用孢子進行繁殖
C.細菌都是有害的 D.細菌的細胞沒有細胞核,而真菌有細胞核
【答案】D
【解析】
A、細菌為單細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單細胞的,如酵母菌,也有的是多細胞的,如霉菌,A錯誤;
B、細菌進行分裂生殖,真菌進行孢子生殖,B錯誤;
C、細菌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有害的一面,如細菌能夠使食物腐敗、傷口紅腫化膿;有益的一面如:利用甲烷菌凈化污水等,C錯誤;
D、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真菌有真正的細胞核,D正確。
9.真菌比細菌結構復雜,復雜之處在于真菌()
A.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 B.細胞內含有葉綠體
C.細胞內有成形的細胞核 D.都由多細胞構成
【答案】C
【解析】
A、細菌的細胞結構中也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故A錯誤;
B、真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故B錯誤;
C、真菌細胞內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的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故C正確;
D、酵母菌等少數真菌屬于單細胞生物,故D說法錯誤;故選C。
10.酸奶是中國傳統發酵食品,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夏天,在家中自制的酸奶,最適宜的保存方式是(  )
A.煮沸殺菌 B.冰箱冷藏 C.脫水干燥 D.高鹽防腐
【答案】B
【解析】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屬于細菌,通過分裂進行生殖,在無氧的條件下,牛奶經乳酸菌的發酵后使原有的乳糖變為乳酸,故煮沸殺菌、脫水干燥、高鹽防腐都不利于乳酸菌的存活,冰箱冷藏有利于保持酸奶中的乳酸菌活性,B符合題意。
11.細菌一般都進行如圖所示的生殖方式.關于細菌的生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出芽生殖、無性生殖 B.孢子生殖、無性生殖
C.分裂生殖、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無性生殖
【答案】D
【解析】細菌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分裂時,細胞首先將它的遺傳物質進行復制,然后細胞從中部向內凹陷,形成兩個子細胞。由此可見:細菌的分裂過程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
二、填空題
12.微生物和人類關系十分密切。如圖所示為某些微生物的結構圖。
(1)圖①是可以用來發面、釀酒的   ;
(2)雙歧桿菌常用于治療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腸功能紊亂,它和上圖中的   (填序號)屬于同一類,與其他三種微生物相比,其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
(3)②與④是通過   繁殖后代的。
【答案】(1)酵母菌(2)③;沒有成型的細胞核(3)孢子
【解析】(1)①酵母菌用做面包和饅頭以及釀酒,面包和饅頭松軟多孔是因為該微生物分解葡萄糖產生了二氧化碳;釀酒時要用到酵母菌,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 雙歧桿菌屬于細菌,它和上圖中③屬于同類, 細菌與真菌在細胞結構上最主要的區別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3)②青霉和④蘑菇是通過孢子來繁殖后代的。
12.酵母菌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被廣泛應用于發面、釀酒等。某科學興趣小組查閱資料后獲知,酵母菌在營養豐富、環境適宜的條件下會發酵產生某種氣體,從而使面團變得膨脹松軟,如圖甲所示。
(1)酵母菌細胞具有細胞核,屬于   細胞。
(2)小組成員設計了如圖乙所示實驗裝置,并按圖示進行了A、B、C三組實驗,除水浴溫度外其余條件均相同,一段時間后比較各組氣球膨脹程度。該小組實驗探究的目的是   。
(3)實驗后觀察到A組氣球膨脹程度小于B組,C組氣球幾乎不膨脹。將A組水溫逐漸升高至35℃,觀察到A組氣球繼續膨脹:將C組水溫逐漸降低至35℃,C組氣球仍幾乎不膨脹。請分析C組氣球降溫后仍不膨脹的原因   。
【答案】(1)真核(2)溫度對酵母菌的發酵影響(3)高溫已把酵母菌殺死
【解析】
(1)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2)實驗設計中僅僅改編實驗中的某一項變量,其它因子不變,在此條件下,觀察、研究該變量對實驗材料和實驗結果的影響。本實驗 A、B、C三組實驗,除水浴溫度外其余條件均相同 , 因此,該小組實驗探究的是:溫度對酵母菌的發酵影響。
(3)酵母菌發酵需要一定的溫度,但溫度過高會把酵母菌殺死,使其失去活性。
13.如圖是四種微生物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和圖乙、丙、丁所示生物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
(2)圖乙、丁所示生物通過產生a    (寫名稱)來繁殖后代。
(3)在釀酒、做面包和饅頭時利用的微生物是圖    所示生物。
【答案】(1)甲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孢子。(3)丙。
【解析】
(1)甲細菌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而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都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因此,甲細菌與青霉、酵母菌最大的區別是無成形的細胞核。
(2)圖丁中的a是孢子,乙、丙、丁都通過產生a孢子來繁殖后代,甲細菌通過分裂繁殖。
(3)在釀酒、做面包和饅頭時利用的微生物是圖丙酵母菌,酵母菌在無氧的條件下,可以將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并且釋放熱能。
14.夏天(“梅雨季節”),受潮的糧食、未清潔過的衣物和皮鞋常常長霉長毛,這些肉眼可見的“霉”和“毛”主要屬于    (選填“細菌”、“真菌”或“病毒”),“霉”之所以在上述季節及物品上生長,是因為給它們提供了    和    。
【答案】真菌;適宜的溫度;有機物(水分)
【解答】解:受潮的糧食、未清潔過的衣物和皮鞋常常長霉長毛,這些肉眼可見的“霉”和“毛”主要屬于真菌,真菌主要用孢子繁殖后代。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霉”之所以在上述季節及物品上生長,是因為給它們提供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和水分。
三.實驗探究題
15.小虞在學校美食節上購買了一袋面包,因忘記食用,一星期后發現發霉了。為探究“面包上霉菌生長的環境因素”,小虞進行了如下操作:取甲、乙、丙三只相同的培養皿,分別放入相同的兩小塊面包,在空氣中暴露30分鐘(讓霉菌孢子進入),再按下表中的方法處理,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組別 實驗處理 放置時間 實驗現象
甲 不烘烤,加蓋后室溫下放置 6﹣7天 發霉
乙 在烘箱中烘烤2分鐘,晾涼后加蓋在室溫下放置 6﹣7天 不發霉
丙 不烘烤,加蓋后放入冰箱冷藏室(4℃) 6﹣7天 不發霉
(1)霉菌和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    。
(2)甲組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
(3)選擇乙、丙兩組進行研究,能否得出霉菌生長與溫度有關的結論,并說明理由    。
(4)若要探究霉菌生長與空氣的關系,還需增加一組實驗,該實驗處理方法是    。
【答案】(1)有無成形的細胞核(2)作為對照(3)不能,因為變量不唯一
(4)不烘烤、加蓋后放入密封容器后抽成真空
【解析】
(1)霉菌屬于真菌,真菌的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結構。而細菌的細胞結構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區域。因此霉菌和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霉菌有成形的細胞核。
(2)甲組的處理方式是將面包不烘烤并加蓋后在室溫下放置,這為霉菌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條件,因此可以作為對照組,來比較其他組別處理對霉菌生長的影響。
(3)乙組的處理是烘烤后在室溫下放置,丙組是未烘烤直接放入冰箱。兩組的實驗有兩個變量,一是烘烤與否,二是溫度,因為變量不唯一,無法得出結論。
(4)要探究霉菌生長與空氣的關系,需要設置一個實驗組,其中面包不烘烤以保持水分,加蓋不允許空氣接觸,然后在室溫下放置。這樣設置的實驗組可以與甲組加蓋不抽真空形成對比,從而觀察空氣接觸對霉菌生長的影響。
16.為檢驗洗手能否有效減少手上細菌的數量,某興趣小組利用盛有無菌培養基的培養皿,設計了以下實驗,如圖所示。(注:細菌在培養基上大量繁殖會形成菌落。)
(1)該實驗的變量是    。
(2)為什么要將培養皿放在28℃的環境中?   。
(3)在培養48小時后,若觀察到    ,則能得出洗手能減少手上的細菌數量。
【答案】(1)是否洗手;(2)28°C環境利于細菌生長繁殖;
(3)洗手前按指印的甲培養皿中有大量細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乙培養皿中有較少細菌繁殖。
【解析】
(1)在科學實驗中,往往只選擇一個變量,為研究變量對研究對象的影響,需要設計對照實驗,這樣可以增強實驗結論的說服力。在對照實驗中,除了已選擇的實驗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應完全相同,在上述實驗中,除甲培養皿洗手前按指印,乙培養皿洗手后按指印,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該實驗的變量是是否洗手。
(2)微生物的生存所需的條件是:適宜的溫度、水分和有機物。28°C環境利于細菌生長繁殖,因此要將培養皿放在28℃的環境中。
(3)培養48小時后,若觀察到洗手前按指印的甲培養皿中有大量細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乙培養皿中有較少細菌繁殖,則能得出洗手能減少手上的細菌數量。
四.解答題
17.乳酸菌能將葡萄糖或乳糖進行發酵產生乳酸。
(1)酸奶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愛的食品。小剛利用家里的酸奶機制作了酸奶,步驟如下:
①將1 000 mL純牛奶倒入奶鍋,煮至沸騰。煮沸的目的是  。
②待牛奶放涼后加入適量酸奶,用筷子攪拌至充分混合。這相當于細菌培養過程中的   ,煮沸的牛奶放涼的原因是    。
③將混合物倒入玻璃瓶并蓋好蓋子,置于酸奶機8~10小時取出,放涼或冷藏后食用。蓋蓋子的原因是 。
(2)小剛在超市的酸奶包裝袋上看到“若發生脹袋或破損,請勿食用”的提示。酸奶脹袋大多是酵母菌發酵產生的      造成的。酵母菌在結構上與乳酸菌的主要區別是  。
(3)乳酸菌除了產生乳酸,還會產生乳酸菌素。研究人員選取了植物乳桿菌SN4和糞腸球菌CN4,兩種乳酸菌產生的乳酸菌素分別是BSN4和BCN4,測定兩種乳酸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如圖。注:抑菌圈代表抑菌效果,直徑越大,抑菌效果越好)。分析曲線得出結論:①   ,②  。
研究還發現,與抗生素相比,乳酸菌素進入消化道時可被降解而不會有殘留或耐藥性等影響。因此,BSN4和BCN4作為綠色抗生素替代品,具有較大的潛力和深入研究的價值。
【答案】
(1)殺死牛奶中的微生物 接種 防止高溫殺死乳酸菌 為乳酸菌發酵提供無氧環境,防止其他微生物進入玻璃瓶
(2)二氧化碳(CO2) 酵母菌有成形的細胞核
(3)①24小時內,兩種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先隨時間不斷增強,然后達到穩定期 ②與乳酸菌素BCN4相比,BSN4抑菌效果較好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4張PPT)
第4節 微生物的結構和生殖(第1課時)
——細菌和真菌
/ 讓教學更有效
引言:
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街,保存著駭人聽聞的原日軍731細菌部隊遺址。是二戰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細菌研究和生產的秘密軍事機構,以活人來進行各種細菌實驗!如細菌注射、細菌傳染、梅毒、鼠疫、毒氣、凍傷、槍彈穿透、注射動物血液、煙注入肺等等。到1945年日軍投降之前,約有三、四千人被試驗折磨致死。日軍投降前夕,為毀滅罪證,下令炸毀區內一切設施,但匆忙之中仍有一些建筑殘存下來。
一、根據史實,提出問題,引入學習任務
細菌、真菌它們是什么樣的生物?結構如何?怎樣繁殖后代的?與人類存在怎樣的關系?
人舌頭表面的細菌
人頭發表面的細菌
(一)細菌
二、新知展開,圍繞任務,引導問題解決
(1)細菌的大小:細菌屬于單細胞生物,個體十分微小,只有幾個微米。如圖1.4-1為掃描電鏡下的細菌。
【視頻】細菌
1.細菌的分布:
極其廣泛,幾乎遍布地球的各個角落。
2.細菌的形態:
(2)細菌的種類:細菌的種類很多,根據其形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如圖所示:
【過渡】細菌很微小,雖然我們肉眼看不到細菌,但細菌大量繁殖后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細菌團,即菌落。一個菌落中通常有數百萬個細菌。
培養并觀察細菌菌落
【探究實踐】
閱讀P38相關內容,提前1-2天進行細菌培養。
資料:瓊脂作為一種固化劑,為微生物提供了穩定且適宜的生長表面,有利于觀察菌落形態和進行微生物計數。
【問題討論】
1.細菌培養為什么需要營養瓊脂?
提供細菌的生長、繁殖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2.在燒懷內加入營養瓊脂和蒸餾水,煮沸15分鐘,這樣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殺滅培養基中原有的細菌。
3.消毒后的培養皿中,在空氣中敞口放置1h,加蓋后倒置,在室溫環境中培養
24h。這些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消毒”:消滅培養皿中原有的細菌,
“在空氣中敞口放置”:讓空氣中的細菌落入培養基中,進行接種。
“加蓋后倒置”:方便取放,減少雜菌污染。
4.用顯微鏡規察所培養細菌的形態結構。
在目前的學校實驗室配置的顯微鏡,大多難以觀察細菌的顯微結構。只能粗略進行觀察,大致描述細菌的形態結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描述。
3.細菌的結構:
【閱讀】圖1.4-6細菌的結構
(1)細菌的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有遺傳物質。
(2)細菌的其他結構:有的細菌長有鞭毛,有助于細菌在液體中運動;有的細菌外面還有莢膜, 對細菌起到保護作用。
【思考與討論】比較細菌的細胞與動植物細胞結構上的異同點?
細菌與動物相比,在基本結構上的區別主要在于有無成形的細胞核;與植物相比,除了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之外,細菌細胞沒葉綠體,因此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獲取營養。
4.細菌的營養方式: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獲取營養。
5.細菌的繁殖:
【閱讀】圖1.4-7細菌的分裂生殖示意圖
(1)細菌的繁殖方式:
細菌是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無性繁殖的。
(2)細菌的繁殖過程:
(3)細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如大腸桿菌在適宜條件下,每20分鐘左右便可
分裂一次。
開始分裂時,細菌會復制它的遺傳物質,然后細胞一分為二,兩套一樣的遺傳物質隨之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6.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閱讀】教材P39相關內容,可以發現:
大多數細菌對人類是有益的,有少數種類的細菌對人類有害。
【探索活動】制作酸奶
建議學生在課后完成,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思考與討論】
1.為什么先將鮮牛奶煮沸?
煮沸可以有效地殺死細菌和微生物,減輕或防止食源性疾病,同時也使牛奶更加安全、衛生。
2.為什么酸奶的味道和鮮奶不同?
鮮奶是未經酸化的奶制品,口感清爽純正,營養價值高;而酸奶則是經過發酵的奶制品,口感醇厚,含有豐富的乳酸和乳酸菌。
(二)真菌
【引入】電視廣告語:“得了灰指甲,一個傳了倆”。這是由細菌引起的嗎?不是。這是由另一類微生物——真菌引起的。再如:面包、橘子放置一段時間后會長“毛”,在雨后的森林或草地上,常能看到各種蘑菇。面包和橘子上的“毛”,以及蘑菇,都屬于真菌。
【視頻】真菌
1.真菌的分布:分布廣泛。
2.真菌的形態:個體差異很大。真菌既有單細胞的個體(如酵母菌),也有多細胞的個體(如霉菌),還有大型的多細胞個體(如蘑菇)
3.真菌的細胞結構:細胞結構基本相同,都是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及細胞核構成的。
如圖:酵母菌的結構。
【思考與討論】
比較真菌與細菌的細胞結構的異同。
(主要有二點:有無細胞核,都沒有葉綠體)
(1)酵母菌
4.真菌的營養方式: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獲取營養。
5.真菌的種類舉例:
酵母菌有很多種類,與人類的關系密切。在食品和發酵工業中有廣泛的應用。人們飲用的葡萄酒、啤酒等,就是將果汁、麥子等經過酵母的發酵作用釀造而成的。此外,饅頭、面包等的制作也要利用酵母菌。
【思考與討論】發酵實驗
1.看到到的現象:瓶內的液體冒出氣泡,氣球慢慢脹大。原因:酵母菌發酵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并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
2.攪拌的目的:使酵母菌與糖充分混合;
3.加入溫水、放溫暖的地方的目的:給酵母菌提供生存所需要的適宜的溫度和水分。
4.加入糖的目的:給酵母菌的生活提供營養(有機物)。
(2)霉菌
①細胞形態特點:呈分叉的細絲狀,稱為菌絲。許多菌絲纏繞在一起,組成絨毛
狀或絮狀的各種霉菌。
②霉菌的種類:霉菌的種類很多,主要有青霉、根霉和曲霉等。
③霉菌的繁殖:
霉菌主要依靠菌絲頂端產生的孢子進行繁殖。霉菌的孢子數量多、體型小,隨風飄散,遇到適宜的環境就會發育成新的霉菌,所以霉菌的繁殖能力特別強。江南地區在梅雨季節,不僅各種食物容易發霉變質,皮鞋、衣物等各種物品也會長“毛”發霉。
(3)蘑菇:
①形態特點:
蘑菇也是由菌絲組成的,地下部分的菌絲能夠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地上部分的菌絲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菌柄和菌蓋。
【探索活動】觀察磨菇孢子
孢子通常較小;有黑色和白色,有的甚至是褐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記錄)
②蘑菇的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鳳尾菇、平菇、香菇、金針菇等都是可食用的真菌,稱為食用菌;食用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愛的美味佳肴。有些蘑菇有毒,如毒蠅傘,誤食后會引起中毒,嚴重的可能引起死亡,所以不要隨意采摘野外蘑菇食用。
【思考與討論】
蘑菇有根、莖、葉嗎?為什么說它們是真菌而不是植物?
蘑菇沒有根、莖、葉結構;蘑菇也不屬于植物:蘑菇與植物不同,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蘑菇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不能合成有機物,只能依靠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現成的有機物。
三、總結歸納,理清概念,落實課堂任務
(一)基礎知識:
1.試比較細菌、真菌、植物與動物它們的細胞結構的異同點,并說出它們的結構如何與營養方式相適應。
2.舉例說明細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3.舉例說明細菌真菌與人類和關系。
(二)隨堂任務:
例1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細菌,感染后會引發慢性胃炎,甚至可能會導致胃癌的
發生。幽門螺桿菌與酵母菌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幽門螺桿菌沒有(  )
A.成形的細胞核 B.細胞質 C.細胞壁 D.細胞膜
【答案】A
【解析】
(1)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遺傳物質,沒有成形的細胞
核,沒有葉綠體。
(2)酵母菌屬于真菌,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沒有葉綠體。
例2 杭州卷膠耳首次在蕭山區被發現。卷膠耳是一種真菌,通常只有空氣濕度高的時候才會長出,其子實體微小能產生孢子,通過孢子繁殖。下列關于卷膠耳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卷膠耳沒有細胞核 B.卷膠耳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繁殖
C.卷膠耳依賴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D.潮濕環境有利于其生長繁殖
【答案】A
【解析】
A.卷膠耳是一種真菌,具有真正的細胞核,故A錯誤。
B.卷膠耳子實體微小能產生孢子,通過孢子繁殖,屬于無性生殖,故B正確。
C.卷膠耳屬于真菌,沒有葉綠體,依賴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故C正確。
D.卷膠耳是一種真菌,通常只有空氣濕度高的時候才會長出,
因此,潮濕環境有利于其生長繁殖,故D 正確。
例3 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中偶然滋生了青霉菌,在其周圍無細菌生長。
Ⅰ.提出問題:為什么青霉菌周圍沒有細菌生長?
Ⅱ.進行實驗:把青霉菌放入培養液中培養,然后觀察使用這種培養液對細菌生長的影響。
Ⅲ.實驗結果:這種培養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Ⅳ.資料聯系:費萊明在持續的研究中,分離出這種抑菌物質,并將它命名為青霉素。
(1)用顯微鏡觀察某種微生物,發現有細胞核,推測該微生物屬于  (選填“細菌”或“真菌”)。
(2)關于這一實驗的假設,下列說法最為恰當的是____。
A.青霉菌可能吞噬了細菌
B.青霉菌產生了利于人類的物質
C.青霉菌污染了細菌生長的培養基
D.青霉菌可能產生了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
(3)為了證明青霉素確實由青霉菌產生的,而不是培養基或者培養液中其他物質所引起的,所設計的對照方案是:將   的培養液加入培養基中,觀察對細菌的影響。
(4)細菌和真菌都屬于微生物,會使食物變味或發臭。為避免這一現象,列舉一種防止或減慢微生物生長的方法   。
【答案】(1)真菌(2)D(3)不含青霉菌(4)冷凍(合理即可)
【解析】
(1) 用顯微鏡觀察某種微生物,發現有細胞核,推測該微生物屬于真菌;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
(2) 實驗結果中這種培養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關于這一實驗的假設,下列說法最為恰當的是青霉菌可能產生了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
(3) 為了證明青霉素確實由青霉菌產生的,而不是培養基或者培養液中其他物質所引起的,所設計的對照方案是:將不含青霉菌的培養液加入培養基中,觀察對細菌的影響,屬于對照實驗。
(4) 細菌和真菌都屬于微生物,會使食物變味或發臭。為避免這一現象,列舉一種防止或減慢微生物生長的方法:冷凍、曬干、真空保存等;
【板書設計】
第4節 微生物的結構與生殖(第1課時)
——細菌和真菌
分布 形態 結構 種類 繁殖方式 營養方式 與人類關系 舉例
細菌
真菌
【課后任務】
1.完成作業本上相應內容。
2.課外查閱有關細菌和真菌的相關資料。
3.P47練習與應用1、2、3、5./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第4節 微生物的結構與生殖(第1課時)教學設計
——細菌和真菌
【核心概念】生命的延續與進化
【學習內容與要求】
細菌、真菌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
1.說出細菌、真菌的繁殖方式,描述細菌、真菌的繁殖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1.描述細菌、真菌的主要特點和繁殖方式;知道細菌和真菌的區別;
2.通過觀察細菌菌落活動了解細菌的形態;
3.能聯系生活實際,知道細菌、真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了解細菌真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4.能夠根據微生物的繁殖特點說出保存食物的具體方法,感受生活處處有科學。
【教學思路】
從食物腐敗變質的現象引入微生物的存在。觀察細菌的存在,可借助于掃描電鏡或細菌菌落培養的方法。通過細菌菌落培養與觀察,讓學生親身實踐與體驗。在此基礎上,通過圖片或視頻等形式,讓學生認識細菌的種類、結構、繁殖方式及與人類的關系。通過酸奶制作的探究活動加深對細菌的繁殖方式的理解。
聯系生活,認識真菌早就存在我們的身邊。歸納已知的真菌的特點,然后通過觀察圖片、視頻或探究活動,并與細菌比較,進一步認識真菌的細胞結構、種類、繁殖方式及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過程】
引言:
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街,保存著駭人聽聞的原日軍731細菌部隊遺址。是二戰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細菌研究和生產的秘密軍事機構,以活人來進行各種細菌實驗!如細菌注射、細菌傳染、梅毒、鼠疫、毒氣、凍傷、槍彈穿透、注射動物血液、煙注入肺等等。到1945年日軍投降之前,約有三、四千人被試驗折磨致死。日軍投降前夕,為毀滅罪證,下令炸毀區內一切設施,但匆忙之中仍有一些建筑殘存下來。
一、根據史實,激發疑問,引入學習任務
細菌、真菌它們是什么樣的生物?結構如何?怎樣繁殖后代的?與人類存在怎樣的關系?
二、新知展開,圍繞任務,引導問題解決
(一)細菌
【視頻】細菌
1.細菌的分布:極其廣泛,幾乎遍布地球的各個角落。
2.細菌的形態:
(1)細菌的大小:細菌屬于單細胞生物,個體十分微小,只有幾個微米。如圖1.4-1為掃描電鏡下的細菌。
(2)細菌的種類:細菌的種類很多,根據其形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如圖所示:
【過渡】細菌很微小,雖然我們肉眼看不到細菌,但細菌大量繁殖后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細菌團,即菌落。一個菌落中通常有數百萬個細菌。
【探究實踐】 培養并觀察細菌菌落
指導學生閱讀P38相關內容,提前1-2天進行細菌培養。在課堂上,圍繞以下問題進行分析討論:
資料:瓊脂作為一種固化劑,為微生物提供了穩定且適宜的生長表面,有利于觀察菌落形態和進行微生物計數。
【問題討論】
1.細菌培養為什么需要營養瓊脂?
提供細菌的生長、繁殖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2.在燒懷內加入營養瓊脂和蒸餾水,煮沸15分鐘,這樣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殺滅培養基中原有的細菌。
3.消毒后的培養皿中,在空氣中敞口放置1h,加蓋后倒置,在室溫環境中培養24h。這些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消毒”:消滅培養皿中原有的細菌,
“在空氣中敞口放置”:讓空氣中的細菌落入培養基中,進行接種。
“加蓋后倒置”:方便取放,減少雜菌污染。
4.用顯微鏡規察所培養細菌的形態結構。
在目前的學校實驗室配置的顯微鏡,大多難以觀察細菌的顯微結構。只能粗略進行觀察,大致描述細菌的形態結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描述。
3.細菌的結構:
【閱讀】圖1.4-6細菌的結構
(1)細菌的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有遺傳物質。
(2)細菌的其他結構:有的細菌長有鞭毛,有助于細菌在液體中運動;有的細菌外面還有莢膜,
對細菌起到保護作用。
【思考與討論】比較細菌的細胞與動植物細胞結構上的異同點?
細菌與動物相比,在基本結構上的區別主要在于有無成形的細胞核;與植物相比,除了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之外,細菌細胞沒葉綠體,因此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獲取營養。
4.細菌的營養方式: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獲取營養。
5.細菌的繁殖:
【閱讀】圖1.4-7細菌的分裂生殖示意圖
(1)細菌的繁殖方式:
細菌是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無性繁殖的。
(2)細菌的繁殖過程:
開始分裂時,細菌會復制它的遺傳物質,然后細胞一分為二,兩套一樣的遺傳物質隨之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3)細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如大腸桿菌在適宜條件下,每20分鐘左右便可分裂一次。
6.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閱讀】教材P39相關內容,可以發現:
(1)大多數細菌對人類是有益的。
(2)有少數種類的細菌對人類有害。
【探索活動】制作酸奶
建議在課后由學生自己去完成,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思考與討論】
1.為什么先將鮮牛奶煮沸?
煮沸可以有效地殺死細菌和微生物,減輕或防止食源性疾病,同時也使牛奶更加安全、衛生。
2.為什么酸奶的味道和鮮奶不同?
鮮奶是未經酸化的奶制品,口感清爽純正,營養價值高;而酸奶則是經過發酵的奶制品,口感醇厚,含有豐富的乳酸和乳酸菌。
(二)真菌
【引入】電視廣告語:“得了灰指甲,一個傳了倆”。這是由細菌引起的嗎?不是這是由另一類微生物——真菌引起的。再如:面包、橘子放置一段時間后會長“毛”,在雨后的森林或草地上,常能看到各種蘑菇。面包和橘子上的“毛”,以及蘑菇,都屬于真菌。
【視頻】真菌
1.真菌的分布:分布廣泛。
2.真菌的形態:個體差異很大。真菌既有單細胞的個體(如酵母菌),也有多細胞的個體(如霉菌),還有大型的多細胞個體(如蘑菇)
3.真菌的細胞結構:細胞結構基本相同,都是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及細胞核構成的。
如圖:酵母菌的結構。
【思考與討論】比較真菌與細菌的細胞結構的異同。
(主要有二點:有無細胞核,都沒有葉綠體)
4.真菌的營養方式: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獲取營養。
5.真菌的種類舉例:
(1)酵母菌
酵母菌有很多種類,與人類的關系密切。在食品和發酵工業中有廣泛的應用。人們飲用的葡萄酒、啤酒等,就是將果汁、麥子等經過酵母的發酵作用釀造而成的。此外,饅頭、面包等的制作也要利用酵母菌。
【思考與討論】發酵實驗
1.看到到的現象:瓶內的液體冒出氣泡,氣球慢慢脹大。原因:酵母菌發酵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并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
2.攪拌的目的:使酵母菌與糖充分混合;
3.加入溫水、放溫暖的地方的目的:給酵母菌提供生存所需要的適宜的溫度和水分。
4.加入糖的目的:給酵母菌的生活提供營養(有機物)。
(2)霉菌
①細胞形態特點:呈分叉的細絲狀,稱為菌絲。許多菌絲纏繞在一起,
組成絨毛狀或絮狀的各種霉菌。
②霉菌的種類:霉菌的種類很多,主要有青霉、根霉和曲霉等。
③霉菌的繁殖:霉菌主要依靠菌絲頂端產生的孢子進行繁殖。霉菌的孢子數量多、體型小,隨風飄散,遇到適宜的環境就會發育成新的霉菌,所以霉菌的繁殖能力特別強。江南地區在梅雨季節,不僅各種食物容易發霉變質,皮鞋、衣物等各種物品也會長“毛”發霉。
(3)蘑菇:
①形態特點:蘑菇也是由菌絲組成的,地下部分的菌絲能夠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地上部分的菌絲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菌柄和菌蓋。
【探索活動】觀察磨菇孢子
孢子通常較小;有黑色和白色,有的甚至是褐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記錄)
②蘑菇的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思考與討論】蘑菇有根、莖、葉嗎?為什么說它們是真菌而不是植物?
蘑菇沒有根、莖、葉結構;蘑菇也不屬于植物:蘑菇與植物不同,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蘑菇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不能合成有機物,只能依靠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現成的有機物。
鳳尾菇、平菇、香菇、金針菇等都是可食用的真菌,稱為食用菌;食用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愛的美味佳肴。有些蘑菇有毒,如毒蠅傘,誤食后會引起中毒,嚴重的可能引起死亡,所以不要隨意采摘野外蘑菇食用。
三、總結歸納,理清概念,落實課堂任務
(一)基礎知識:
1.試比較細菌、真菌、植物與動物它們的細胞結構的異同點,并說出它們的結構如何與營養方式相適應。
2.舉例說明細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3.舉例說明細菌真菌與人類和關系。
(二)隨堂任務:
例1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細菌,感染后會引發慢性胃炎,甚至可能會導致胃癌的發生。幽門螺桿菌與酵母菌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幽門螺桿菌沒有(  )
A.成形的細胞核 B.細胞質 C.細胞壁 D.細胞膜
【答案】A
【解析】
(1)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遺傳物質,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
(2)酵母菌屬于真菌,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
例2 杭州卷膠耳首次在蕭山區被發現。卷膠耳是一種真菌,通常只有空氣濕度高的時候才會長出,其子實體微小能產生孢子,通過孢子繁殖。下列關于卷膠耳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卷膠耳沒有細胞核 B.卷膠耳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繁殖
C.卷膠耳依賴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D.潮濕環境有利于其生長繁殖
【答案】A
【解析】
A.卷膠耳是一種真菌,具有真正的細胞核,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
B.卷膠耳子實體微小能產生孢子,通過孢子繁殖,孢子生殖都屬于無性生殖,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卷膠耳屬于真菌,其細胞里都沒有葉綠體,只能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卷膠耳是一種真菌,通常只有空氣濕度高的時候才會長出,因此,潮濕環境有利于其生長繁殖,故D
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例3 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中偶然滋生了青霉菌,在其周圍無細菌生長。
Ⅰ.提出問題:為什么青霉菌周圍沒有細菌生長?
Ⅱ.進行實驗:把青霉菌放入培養液中培養,然后觀察使用這種培養液對細菌生長的影響。
Ⅲ.實驗結果:這種培養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Ⅳ.資料聯系:費萊明在持續的研究中,分離出這種抑菌物質,并將它命名為青霉素。
(1)用顯微鏡觀察某種微生物,發現有細胞核,推測該微生物屬于   (選填“細菌”或“真菌”)。
(2)關于這一實驗的假設,下列說法最為恰當的是____。
A.青霉菌可能吞噬了細菌
B.青霉菌產生了利于人類的物質
C.青霉菌污染了細菌生長的培養基
D.青霉菌可能產生了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
(3)為了證明青霉素確實由青霉菌產生的,而不是培養基或者培養液中其他物質所引起的,所設計的對照方案是:將   的培養液加入培養基中,觀察對細菌的影響。
(4)細菌和真菌都屬于微生物,會使食物變味或發臭。為避免這一現象,列舉一種防止或減慢微生物生長的方法   。
【答案】(1)真菌(2)D(3)不含青霉菌(4)冷凍(合理即可)
【解析】
(1) 用顯微鏡觀察某種微生物,發現有細胞核,推測該微生物屬于真菌;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
(2) 實驗結果中這種培養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關于這一實驗的假設,下列說法最為恰當的是青霉菌可能產生了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
(3) 為了證明青霉素確實由青霉菌產生的,而不是培養基或者培養液中其他物質所引起的,所設計的對照方案是:將不含青霉菌的培養液加入培養基中,觀察對細菌的影響,屬于對照實驗。
(4) 細菌和真菌都屬于微生物,會使食物變味或發臭。為避免這一現象,列舉一種防止或減慢微生物生長的方法:冷凍、曬干、真空保存等;
【板書設計】
分布 形態 結構 種類 繁殖方式 營養方式 與人類關系 舉例
細菌
真菌
【課后任務】
1.完成作業本上相應內容。
2.課外查閱有關細菌和真菌的相關資料。
3.P47練習與應用1、2、3、5.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泰市| 田东县| 永清县| 营口市| 蕉岭县| 台前县| 平遥县| 搜索| 古交市| 化德县| 西林县| 峡江县| 连山| 永兴县| 昌图县| 措勤县| 历史| 石楼县| 惠州市| 临洮县| 涿鹿县| 怀来县| 饶河县| 汽车| 琼海市| 黄陵县| 鲁甸县| 赤壁市| 新乡市| 突泉县| 渝中区| 马山县| 台湾省| 华坪县| 洞头县| 天门市| 阳春市| 永善县| 扶绥县| 光山县|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