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第3節(jié) 摩擦力目 錄課前 自主預(yù)習(xí)課堂 互動理解課前 自主預(yù)習(xí)一、摩擦力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兩個 的物體,當(dāng)它們 時,在接觸面上會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叫滑動摩擦力。 2.為了測量滑動摩擦力,要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受到的 和 ,它們是一對平衡力。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 和 有關(guān), 越大, 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相互接觸相對滑動摩擦力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壓力接觸面二、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在許多情況下摩擦是有用的,人們常常設(shè)法 它;當(dāng)然還有很多時候,摩擦是有害的,這時就要設(shè)法 它。 2.根據(jù)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以通過改變 或_________________ 等來改變摩擦力的大小。 增大減小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課堂 互動理解一、摩擦力的理解1.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①接觸面粗糙;②物體相互接觸且彼此有擠壓(接觸面上有壓力產(chǎn)生);③物體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2.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3.摩擦的分類:①靜摩擦;②滑動摩擦;③滾動摩擦。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和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無關(guān)。跟蹤練習(xí)1如圖所示,物體A一定受到摩擦力的是( )A.甲中物體A沿粗糙豎直面下滑B.乙中物體A沿光滑斜面向上滑C.丙中物體A在斜面上靜止不動D.丁中物體A隨物體B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C解析:甲中物體A沿粗糙豎直面下滑,由于不知道物體A與豎直面間是否有壓力,無法判斷物體A是否受到摩擦力,故A錯誤。乙中物體A沿光滑斜面向上滑,由于接觸面光滑,因此物體A不受摩擦力,故B錯誤。丙中物體A在斜面上靜止不動,物體A受平衡力,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故C正確。丁中物體A隨物體B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A與B之間沒有發(fā)生相對運動,也沒有發(fā)生相對運動的趨勢,物體A不受摩擦力,故D錯誤。二、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摩擦 減小摩擦 方式 舉例 方式 舉例增大壓力 拉緊皮帶,防止打滑;用力握緊茶杯 減小壓力 火車用密度小的鋁合金材料,減輕自重使接觸面更粗糙 運動鞋鞋底有花紋;在冰凍路面撒沙子 使接觸面更光滑或彼此離開不直接接觸 氣墊船、磁懸浮列車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滑旱冰時突然“剎車”,由滾動變滑動 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 拉桿旅行箱底部裝有輪子;滾珠軸承跟蹤練習(xí)2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A.用力捏自行車車閘 B.合頁上滴潤滑油C.機械上使用滾動軸承 D.冰壺比賽中用冰刷刷冰A解析:用力捏自行車車閘時,剎車皮與車輪之間的壓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從而更容易使自行車停下來,故A正確。滴潤滑油是為了在接觸面之間形成一層油膜,使接觸面變得光滑,從而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達(dá)到減小摩擦力的目的,故B不正確。使用滾動軸承是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的,滾動摩擦通常比滑動摩擦小得多,因此這種設(shè)計可以減小機械部件之間的磨損,故C不正確。用冰刷刷冰是為了在冰面上形成一層薄薄的水膜,使冰壺與冰面之間的接觸面變得光滑,從而減小摩擦力,故D不正確。【點撥】 本題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問題在生活中應(yīng)用非常廣泛,解答此類問題時要利用控制變量法。本課結(jié)束(共14張PPT)第2節(jié) 二力平衡目 錄課前 自主預(yù)習(xí)課堂 互動理解課前 自主預(yù)習(xí)一、平衡狀態(tài)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在物理學(xué)中,物體保持 狀態(tài)或 狀態(tài)時,我們稱之為處于平衡狀態(tài)。 2.物體在幾個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狀態(tài),我們說這幾個力 ;當(dāng)物體受到兩個力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叫 。 靜止勻速直線運動相互平衡二力平衡二、二力平衡的條件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實驗中,若使兩個托盤里的鉤碼質(zhì)量不相等,則小車由 狀態(tài)變?yōu)椤 顟B(tài);若使兩個托盤里的鉤碼質(zhì)量相等,則小車保持 狀態(tài)。 2.保持兩個托盤里的鉤碼質(zhì)量相等,把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后釋放,小車又反轉(zhuǎn)到原來的位置并繼續(xù)保持 狀態(tài)。 靜止運動靜止靜止三、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我們在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所受的重力時,就利用了 的條件。物體靜止時所受的 與彈簧測力計對它的 ,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上。 2.如果物體受兩個力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則這兩個力 ;如果物體受到兩個力且二力平衡,則物體將保持 狀態(tài)或 狀態(tài)。 二力平衡重力拉力相等相反 同一直線平衡靜止勻速直線運動課堂 互動理解一、二力平衡的條件當(dāng)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跟蹤練習(xí)1下圖中,物體受到的力是一對平衡力的是( )C解析:A、B圖中,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所以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B錯誤。C圖中,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D圖中,兩個力的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點撥】 二力的平衡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跟蹤練習(xí)2保溫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下列各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A.保溫杯受到的重力和保溫杯對桌面的壓力B.保溫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保溫杯的支持力C.保溫杯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保溫杯的支持力D.保溫杯對桌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B解析:保溫杯受到的重力和保溫杯對桌面的壓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故A錯誤。保溫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保溫杯的支持力,二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條件,因此二力屬于平衡力,故B正確。保溫杯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保溫杯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故C錯誤。保溫杯對桌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二力大小不相等,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故D錯誤。【點撥】 物體受平衡力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受平衡力作用。二、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1.若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則物體受到的力屬于平衡力;若物體受平衡力,則物體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若物體處于二力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其中一個力的大小、方向,可以確定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跟蹤練習(xí)3如圖所示,一架質(zhì)量為2 kg的無人機懸停在空中,g取10 N/kg。求:(1)該無人機所受重力大小G;(2)無人機螺旋槳產(chǎn)生的升力F的大小和方向。答案: (1)20 N (2)20 N 豎直向上解析:(1)該無人機受到的重力為G=mg=2 kg×10 N/kg=20 N。(2)無人機懸停在空中,無人機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螺旋槳產(chǎn)生的升力與無人機的重力大小相等,即F=G=20 N;其方向與無人機的重力方向相反,升力的方向豎直向上。【點撥】 明確重力和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深入理解二力平衡的關(guān)系,是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本課結(jié)束(共12張PPT)第1節(jié) 牛頓第一定律目 錄課前 自主預(yù)習(xí)課堂 互動理解課前 自主預(yù)習(xí)一、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得出:運動的小車受到的阻力 ,向前滑行的距離 。 2.伽利略指出: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阻力,速度就不會 ,物體將以 的速度永遠(yuǎn)運動下去。 減小變大減小恒定不變二、牛頓第一定律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英國物理學(xué)家牛頓總結(jié)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 物體總保持 狀態(tài)或 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 這種狀態(tài),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 2.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chǔ)上,通過進一步的 而 得出的, 用實驗直接驗證這條定律。 一切勻速直線運動靜止改變推理概括不可能三、慣性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物體有保持自身原有的 狀態(tài)或 狀態(tài)的性質(zhì),我們把物體的這種性質(zhì)叫作慣性。(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 2.牛頓第一定律又叫作 定律。 3.生活中人們常常 慣性,又要 慣性帶來的危害。 勻速直線運動靜止慣性利用防止課堂 互動理解一、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1.理解:(1)研究對象:“一切物體”指所有的物體。(2)“總”:一直這樣。(3)“或”:指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總保持靜止,原來運動的總保持原來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2.揭示力與運動關(guān)系的本質(zhì):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跟蹤練習(xí)1如圖所示的足球,當(dāng)足球運動到最高點C時,若所有的力都消失,則足球?qū)? )A.靜止不動B.豎直下落C.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D.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C解析:足球運動到最高點時仍然處于運動狀態(tài)(其水平方向的速度不為零),若所有的力都消失,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足球?qū)⑾蛴易鰟蛩僦本€運動。故選C。【點撥】 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二、對慣性的理解1.物體保持原來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叫作慣性。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2.慣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慣性力”“克服慣性”等,只能說“由于慣性”“具有慣性”。3.慣性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與其他因素?zé)o關(guān)(與物體的物態(tài)、是運動還是靜止、是否受力、速度的大小等外界條件無關(guān))。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跟蹤練習(xí)2(2024春·河北承德期末)關(guān)于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跳遠(yuǎn)時助跑,是為了增大慣性B.行駛的汽車關(guān)閉發(fā)動機后還能前進,是因為汽車受到慣性作用C.高速公路嚴(yán)禁超速,是因為汽車速度越大,慣性越大D.坐在教室里聽課的小明具有慣性D解析:跳遠(yuǎn)時助跑,是為了利用慣性,慣性與質(zhì)量有關(guān),與速度無關(guān),故A錯誤。行駛的汽車關(guān)閉發(fā)動機后還能前進,是因為汽車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可以說受到慣性作用,故B錯誤。高速公路嚴(yán)禁超速,是因為汽車速度越大,緊急剎車時,剎車距離越遠(yuǎn),但是汽車的慣性不變,故C錯誤。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坐在教室里聽課的小明具有慣性,故D正確。【點撥】 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跟物體的受力情況及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本課結(jié)束(共10張PPT)第4節(jié)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目 錄課前 自主預(yù)習(xí)課堂 互動理解課前 自主預(yù)習(xí)一、力的合成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兩個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使水桶保持靜止?fàn)顟B(tài);一個大人單獨提起同一桶水并使水桶保持靜止?fàn)顟B(tài);看起來,一個大人和兩個小孩施加在水桶上的力,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是 的。 2.如果一個力單獨作用的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 ,這個力就叫作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叫作這一個力的 。 3.在物理學(xué)中,求幾個力合力的過程叫作力的 。 相同相同分力合成二、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如果方向相同,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 ,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 。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 ,合力的方向與 的方向一致。 大小之和相同大小之差較大力課堂 互動理解一、求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力二力同向二力反向跟蹤練習(xí)1如圖所示,兩名工人分別用F1=100 N和F2=80 N的力推車和拉車,則車受到推力和拉力的合力是( )A.20 NB.80 NC.100 ND.180 ND解析:兩名工人分別用F1=100 N和F2=80 N的力推車和拉車,兩個力的方向相同,所以推力和拉力的合力為F=F1+F2=100 N+80 N=180 N。故選D。二、合力的理解合力的定義運用了“等效”的思想。等效替代是物理學(xué)中常用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1)“幾個力”必須是同時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力。(2)合力并不是物體受到的又一個力。(3)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方向相同時,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個力。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時,合力為0;大小不等時,合力一定小于較大的力,可能大于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較小的力。跟蹤練習(xí)2關(guān)于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某個力的大小等于兩個力之和,這個力就叫作那兩個力的合力B.一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作那兩個力的合力C.兩個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兩力中的任意一個力D.兩個力的合力至少大于兩力中較小的那個力B解析:一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作那兩個力的合力,故A錯誤,B正確。同一直線的兩個力的合力,當(dāng)方向相同時合力最大,方向與那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故兩個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兩力中的任意一個力;當(dāng)兩個力的方向相反時,合力大小最小,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兩個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兩個力中較小的力,故C、D錯誤。本課結(jié)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節(jié) 牛頓第一定律.pptx 第2節(jié) 二力平衡.pptx 第3節(jié) 摩擦力.pptx 第4節(jié)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