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年 級 四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 授課教師設計時間 總課時 20 授課時間學習內容 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習目標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生和不發生時的不同現象;能從多個物體發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 3、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度。學習重點 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學習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學習準備 為小組準備:1面鼓、1把鋼尺、2根皮筋、1個音叉、裝水的水槽。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導學過程 溫故互查: 1、我們周圍的聲音在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等方面有著不同的特點。 2、音叉是一種( ),用來 調試( )和( )。 3、敲擊大小不同的兩支音叉,小音叉發出的聲音( ),大音叉發出的聲音( )。設問導讀: 我們不時地聽各種聲音,自己也能發許多不同的聲音,那么,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合作探究: 一、使物體發出聲音 1、分組活動:出示鼓、鋼尺、皮筋,你能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發出聲音嗎?2、記錄并交流我們的想法:為什么我們對物體用力(按壓、彎曲、拉伸)后,物體沒有發出聲音,但是我們對物體進行擊打、撥動卻使物體發生了聲音呢?導學過程 三、觀察發聲物體 1、分組實驗1:在水槽里盛約2 ( http: / / www.21cnjy.com )/3的清水,用輕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較大的力擊打音叉,觀察音叉的振動。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著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動。觀察:手指有什么感覺呢?水面有什么變化?水面的變化是怎么產生的? 2、分組實驗2:木板上拴著兩個皮筋。撥動一個皮筋使它發出聲音,另一個皮筋保持不動,不發出聲音。觀察:發聲的皮筋和不發聲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動,還會發出聲音嗎?皮筋的振動與發出的聲音有關嗎? 3、小組交流: 4、小結:當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鞏固練習:1、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種運動稱為 ( ) 。2、聲音是由( 產生的。3、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接觸水面,水面會( ),這說明音叉振動了。拓展延伸: 收集關于聲音傳播的資料。板書設計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聲音是物體振動而產生的。導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