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題 語文園地七 課時 3內容 分析 語文園地七安排了6個板塊的內容。 識字加油站:創設情境,在生活中識字,借助圖片,通過游戲、歸類等方法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字詞句運用:了解蟲字旁、鳥字邊、反犬旁等所代表的意義,進一步感知偏旁表義的構字規律。選擇幾個詞語,展開想象,說幾句話,重點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說清楚。 書寫提示:掌握左上包圍和右上包圍的字“先外后內”的筆順書寫規則。 日積月累:積累關于學習的名言,并了解大意。 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練習口語表達能力和傾聽的習慣。 和大人一起讀:了解寓言的內容,明白寓言中蘊含的道理。素養 目標 文化自信:積累關于學習的名言,熱愛經典文學。 語言運用:了解蟲字旁、鳥字邊、反犬旁等所代表的意義,進一步感知偏旁表義的構字規律。 思維能力:有豐富的想象力,能用所給的詞語說幾句話。 審美創造:明白寓言中蘊含的道理,分享閱讀的收獲。思政 元素 在學習漢字構字規律時,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探索精神;通過名言學習,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勤學好問的品質;寓言閱讀則幫助學生領悟生活道理,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如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盲目跟風等。重點 難點 重點: 1.在生活情境中積累11個詞語,認識8個生字,會寫2個字。 2.發現蟲字旁、鳥字邊、反犬旁所代表的意義,進一步感知形聲字形旁表義的構字規律。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名言,積累名言。 難點: 1.掌握左上包圍和右上包圍的字的書寫規則,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能根據圖片講故事。課前 準備 準備多媒體課件過程設計第一課時課時 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能根據生活經驗識字,給字詞分類。 2.了解蟲字旁、鳥字邊、反犬旁所代表的意義,進一步感知形旁表義的 構字規律。環節一:趣味導入,引出識字內容【教師活動】 1. 講述有趣故事:“小朋友們,狐貍一家一直住在山洞里,它們特別渴望有一座新房子,還想要一個干凈整潔的衛生間呢!可是,狐貍不知道衛生間里都需要哪些東西。你們這么聰明,能給狐貍介紹一下嗎?” 2. 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對積極分享的學生給予肯定。【學生活動】 1. 認真傾聽故事,積極思考。 2. 舉手分享自己知道的衛生間用品。【設計意圖】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自然引出識字內容.環節二:識字加油站【教師活動】 1. 認讀詞語: (1)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 “牙刷、梳子、毛巾、香皂、澡盆” 等詞語的字音,強調 “巾、盆” 是前鼻音,“刷、梳” 是翹舌音,“擦、皂、澡” 是平舌音,可通過示范發音、帶讀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 (2)(課件出示詞語)采用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反復認讀詞語,及時糾正錯誤讀音。 2. 認識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及相關圖片,組織學生開火車認讀、齊讀,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讀準字音。 (2)引導學生認清生字結構:“衛、巾” 是獨體字,“刷、梳、澡、臉” 是左右結構,“皂、盆” 是上下結構,可通過在黑板上書寫展示,加深學生印象。 (3)帶領學生識記字形,如熟字比較:“剛 - 刷”“七 - 皂”;加一加:“木 + 疏 = 梳”“氵 + 先 = 洗”“白 + 七 = 皂”“分 + 皿 = 盆”;創設語境:“衛生間里有牙刷、梳子、毛巾、香皂、澡盆等生活用品。” (4)介紹新偏旁立刀旁(刂):講解立刀旁(刂)的含義,“含‘刂’的字多與尖銳的器具和使用這些器具的動作有關,比如‘利、劃、刻、刺、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些字所代表的動作,感受立刀旁的含義。” 3. 書寫指導: (1)(課件出示會寫字 “巾、洗” 的動漫筆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字的筆順及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詳細講解書寫要點,如 “巾” 字,豎要寫在豎中線上,橫折鉤的橫要略微向右上傾斜;“洗” 字,三點水旁的寫法要注意三點的位置和形態,右邊的 “先” 上下結構要緊湊。講解時,邊說邊示范筆畫的書寫,讓學生跟著書空。 (3)在黑板上進行范寫,讓學生認真觀察,然后學生描紅、臨摹,巡視并對個別書寫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之后讓學生自由練寫,組織同桌互議互評,及時給予鼓勵和建議。 4. 給詞語分類: (1)(課件依次出示牙刷、梳子、毛巾、香皂、臉盆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對應的詞語,鞏固對詞語和物品的認知。 (2)提問:“你們知道這些物品都有什么用處嗎?” 鼓勵學生積極發言。 (3)根據學生的發言在黑板上板書:牙刷 - 刷牙、梳子 - 梳頭、毛巾 - 擦手、香皂 - 洗澡、臉盆 - 洗臉,幫助學生直觀地看到物品與用途的對應關系。 (4)引導學生觀察每組詞語的特點,總結出左邊的詞語表示日常生活用品,右邊的詞語表示該物品的用途。 5. 練習說話: (1)鼓勵學生選用幾個詞語說幾句話,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場景進行表達,如 “早上起床后,我用牙刷刷牙,然后用毛巾擦臉。” (2)組織同桌互相練習說話,巡視并傾聽,最后指名學生展示說話內容,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 6.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思考并說說其他與 “衛生間” 有關的詞語,如 “馬桶、衛生紙、沐浴露” 等,拓寬學生的詞匯量。【學生活動】 1. 認讀詞語: (1)借助拼音認真讀準詞語字音,跟隨老師的示范和帶讀,糾正自己的發音。 (2)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朗讀,認真傾聽他人發音,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 2. 認識生字: (1)認真認讀生字卡片和圖片,準確讀出字音。 (2)觀察生字結構,跟隨老師的講解和示范,理解生字結構特點。 (3)通過熟字比較、加一加、創設語境等方法,積極記憶字形。 (4)認真傾聽老師對新偏旁立刀旁(刂)的介紹,結合示例字想象相關動作,理解其含義。 3. 書寫練習: (1)仔細觀察動漫筆順,記住生字筆畫順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認真書空,跟隨老師的講解和示范,感受筆畫的書寫方法。 (3)認真描紅、臨摹,根據老師的指導和同桌的建議,改進自己的書寫。 4. 給詞語分類: (1)觀察圖片,準確說出對應的詞語。 (2)思考物品用途,積極回答問題。 (3)觀察黑板上的板書,理解物品與用途的對應關系。 (4)認真思考并總結每組詞語的特點。 5. 練習說話: (1)開動腦筋,結合生活實際選用詞語說話。 (2)與同桌互相練習,認真傾聽同桌的表達,給予鼓勵和建議,積極展示自己的說話內容。 6. 拓展延伸: 積極思考,踴躍分享其他與 “衛生間” 有關的詞語。【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全面掌握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分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環節三:字詞句運用(一)【教師活動】 1. 課件播放,展示第三支走來的隊伍 —— 小蟲隊,并出示詞語 “蝴蝶、蜻蜓、螞蟻”。 (1)引導學生自由讀詞語,觀察生字、詞語的特點,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發現。 (2)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發現,適時總結:“大家觀察得真仔細,這些字都有蟲字旁,含蟲字旁的字大多和蟲子有關。” (3)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含蟲字旁的生字呢?”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發言。 2. 課件展示第二支走來的隊伍 —— 小鳥隊,并出示對應生字 “雞、鴨、鴉”。 (1)帶領學生齊讀生字,引導學生發現生字共同的特點是都含鳥字邊。 (2)啟發學生思考含鳥字邊的字和什么有關,鼓勵學生多舉幾個例子,如 “鴿、鷗、鸝、鵝” 等,對積極發言的學生給予表揚。 3. 課件展示第一支走來的隊伍 —— 小狗隊,并出示對應生字 “貓、猴、獅”。 (1)指名讀生字,讓其余學生邊聽邊觀察這三個生字的相同點。 (2)引說:“含反犬旁的字大多和什么有關呢?” 引導學生回答與獸類有關,接著提問:“這支隊 伍要想壯大,還有哪些動物可以參加?” 鼓勵學生拓展思維,說出 “豬、狼、狐貍” 等動物。 4. 引導遷移運用: 展示 “睡、眼、睛、眉、臉、背、腰、肩”“江、河、湖、海”“雪、霜、霧、雹” 等字,引導學生發現一些熟字在偏旁上的相同點,以及它們在意義上的共同點,如 “睡、眼、睛、眉、臉、背、腰、肩” 都與人的身體部位有關;“江、河、湖、海” 都與水有關;“雪、霜、霧、雹” 都與天氣現象有關。 5. 拓展鞏固: 鼓勵學生找一找自己認識的字,看看有沒有形旁相同的字,思考形旁與它們的字義是否有關系,然后和同桌分享自己的發現。【學生活動】 1. 觀察小蟲隊詞語: (1)自由讀詞語,仔細觀察生字和詞語的特點,與同桌認真交流自己的發現。 (2)積極分享自己的發現,認真傾聽老師總結。 (3)思考并踴躍回答含蟲字旁的生字。 2. 觀察小鳥隊生字: (1)齊讀生字,認真觀察并發現它們的共同特點。 (2)思考含鳥字邊的字的含義,積極舉例。 3. 觀察小狗隊生字: (1)認真聽同學讀生字,觀察相同點。 (2)思考含反犬旁的字的意義,積極回答可以參加隊伍的動物。 4. 遷移運用: 觀察展示的字,積極思考并發現偏旁和意義的共同點,與同桌交流分享。 5. 拓展鞏固: 認真思考自己認識的字,找出形旁相同的字,與同桌分享發現。【設計意圖】通過有趣的情境和多樣化的活動,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律,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1. 導入環節的故事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為課堂營造了良好氛圍。 2. 識字加油站部分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在認讀、理解、書寫生字詞方面表現積極,對生字的掌握較好,書寫規范有所提高。 3. 字詞句運用(一)通過有趣的隊伍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較好地理解了形旁表義的規律。不足之處: 1. 識字環節對個別發音困難學生的關注不足,部分學生字音掌握不準確。 2. 小組交流活動中,存在個別學生主導討論,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的情況。 3. 拓展鞏固部分,學生思維不夠開闊,教師引導不夠深入。改進措施: 1. 加強對個別學生的發音指導,給予更多時間和耐心。 2. 明確小組活動規則和分工,加強巡視指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 3. 拓展鞏固環節提前準備示例,從多方面啟發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知識面。過程設計第二課時課時 目標 1.了解“花朵、笑聲”等8個詞語的意思,再從中選擇幾個自己喜歡的詞語,展開想象說幾句話。 2.正確、端正地書寫“床、左、居、包”4個字,掌握半包圍結構的漢字的書寫規則,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3.正確、流利地朗讀有關學習的名言并背誦積累。環節一:字詞句運用(二)【教師活動】 1. (課件出示 8 個詞語:花朵、笑聲、陽光、草地、告訴、歌唱、跑步、喜歡)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詞語,強調讀準字音,同時提出要求:“邊讀邊想一想每個詞語的意思,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場景來理解。” 2. 富有感情地朗讀詞語,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詞語所展現的畫面,提問:“同學們,在你們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和同桌說一說。” 3. 組織學生開展 “互聽互說” 游戲,要求選擇幾個自己喜歡的詞語,展開想象說幾句話,“說” 的同學要把話說完整、說清楚,“聽” 的同學要認真傾聽并給出評價。巡視各小組,參與學生的交流,適時給予指導和鼓勵。 4. 組織全班交流,邀請學生分享自己說的話,引導其他學生從語句通順、想象豐富、用詞準確等方面進行評價,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獎勵。【學生活動】 1. 自由朗讀詞語,結合生活實際思考詞語的意思。 2. 閉上眼睛,跟隨老師的朗讀想象畫面,與同桌交流自己腦海中的場景。 3. 積極參與 “互聽互說” 游戲,選擇詞語構思句子,認真傾聽同桌發言并進行評價。 4. 參與全班交流,大膽分享自己的句子,認真傾聽他人發言,學習他人優點,參與評價。【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詞語,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和評價的習慣。環節二:書寫提示【教師活動】 1. (課件出示生字 “床、左、居、包”)引導學生齊讀、自由讀生字,強調讀準字音。 2.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字形特點,提問:“這 4 個字有什么共同特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引導學生發現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前三 個字是左上包圍結構,第四個字是右上包圍結構。繼續提問:“那這 4 個字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呢?” 講解筆順規則是先外后內,并強調除了注意筆順規則,三個左上包圍的字撇都比較長,里面的字寫得比外面要寬一些,可用口訣 “外面撇長里出框” 幫助記憶;“包” 字的首筆撇寫在左上格,豎彎鉤的起筆處和撇的收筆處對齊,豎彎鉤要包住橫折鉤。 3. 進行范寫,邊寫邊強調筆畫順序和書寫要點,讓學生跟隨書空。之后,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描紅、臨摹,巡視指導,糾正學生的書寫姿勢和筆畫錯誤。 4. 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書寫作品,引導學生從筆順是否正確、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否合適、整體書寫是否工整等方面進行評價,給予針對性的建議。 5. (課件出示 “過、這、迷、造、運、近、遠、還”)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字,提問:“你們發現這些字有什么共同點嗎?” 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字均為左下包圍的字,講解它們的筆順規則是先內后外,與左上包圍和右上包圍的字的筆順規則不同。【學生活動】 1. 齊讀、自由讀生字,讀準字音。 2. 仔細觀察字形,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回答,掌握半包圍結構漢字的特點和書寫規則。 3. 認真觀看老師范寫,跟隨書空,在練習本上描紅、臨摹,按照老師的指導糾正書寫問題。 4. 認真觀察展示的書寫作品,參與評價,學習他人優點,改進自己的書寫。 5. 觀察課件上的字,發現左下包圍字的特點和筆順規則。【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半包圍結構漢字的書寫規則,提高書寫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書寫規范意識。環節三:日積月累【教師活動】 1. 引導學生先自己借助拼音把生字讀正確,把名言讀通順,再與同桌互讀,比一比誰讀得好,巡視并糾正讀音錯誤。 2. 組織分小組討論名言的意思,巡視各小組,參與討論,適時給予引導。之后,組織全班交流,對學生的理解進行補充和完善,詳細講解每句名言的含義: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荀子》”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不知道的就要虛心向他人請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深入學習,強調做學問應該多問好學。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 陳壽” 意思是如果一天不讀書,就會感到百事無成,生活空虛,突出了讀書的重要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有兩層含義,“讀萬卷書” 指全面吸收書本知識,使自己具有淵博、扎實的文化素養;“行萬里路” 指不能單純沉迷于書本,還必須廣泛了解、認識和接觸社會,并把書本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即既要重視書本知識,也要重視社會實踐,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3. 組織多種形式的朗讀背誦活動,如齊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自由讀、填空讀等,幫助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4. 開展背誦比賽,邀請學生上臺背誦,師生投票評選出 “背誦小能手”,給予獎勵。 5. 引導學生拓展分享:“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學習的名人名言?和全班同學分享一下。” 對學生分享的名言進行簡單點評。【學生活動】 1. 借助拼音自主朗讀名言,與同桌互讀互評,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分小組討論名言的意思,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認真傾聽他人的想法,參與全班交流,加深對名言的理解。 3. 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朗讀背誦活動,在朗讀中加深記憶,努力背誦名言。 4. 參加背誦比賽,爭取獲得 “背誦小能手” 稱號。 5. 思考并分享自己知道的關于學習的名人名言。【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關于學習的名言,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學習意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鍛煉學生的朗讀和背誦能力。教學反思不足之處: 1. 在字詞句運用(二)中,“互聽互說” 游戲和全班交流環節,學生參與度較高,能夠積極發揮想象力,用所選詞語說出完整、有條理的句子,有效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2. 書寫提示部分,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字形、講解書寫規則和教師范寫,學生對半包圍結構漢字的書寫掌握較好,能夠注意到筆畫順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日積月累環節,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并背誦了名言,同時拓展分享環節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不足之處: 1. 在 “互聽互說” 游戲中,部分學生的想象力不夠豐富,語句較為簡單,教師在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方面做得不夠到位。 2. 書寫指導時,對個別書寫困難的學生關注不夠,未能及時給予充分的指導和幫助。 3. 在講解名言含義時,部分學生理解起來仍有困難,講解方式可更加多樣化。改進措施: 1. 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多啟發思路的示例,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2. 書寫指導時,更加關注個體差異,對書寫困難的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書寫技巧。 3. 講解名言含義時,采用更生動形象的方式,如結合具體故事或生活實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過程設計第三課時課時 目標 1.能認真聽老師講故事,并借助圖片,聽懂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2.能借助圖片講故事,講出故事的主要內容,聲音響亮。 3.有當眾講話的勇氣和信心。 4.和大人一起閱讀寓言,了解寓言的內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閱讀的收獲,感受共讀的樂趣。環節一: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教師活動】 1. 看一看,激趣導入: (1)(出示小貓種魚故事中的圖片)用充滿激情的語氣提問:“同學們,瞧!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來啦,它是誰呀?(小貓)春天的時候,勤勞的農民叔叔在土坑里撒下種子,農民阿姨在地里也撒下種子,到了秋天,他們都收獲滿滿。農民叔叔收獲了又大又多的玉米,農民阿姨收獲了好多好吃的花生。那小貓呀,也學著他們在地里種上了它想要收獲的東西,大家猜猜,小貓種了什么呢?它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嗎?”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 2. 理一理,明確要素: (1)向學生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目標:認真聽故事,借助圖片聽懂并記住內容,還要能借助圖片講出故事主要內容,聲音響亮。 (2)(課件出示八幅圖)和學生一起合作,引導學生明確故事題目是《小貓種魚》 。讓學生仔細看圖,提問:“圖上都出現了哪些人物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寫下相關名稱。 (3)出示交際要求:“同學們,聽故事的時候,大家要一邊用手指著相應的插圖,一邊聽老師講故事,這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聽懂和記住故事內容哦。還要注意理解圖與圖之間的變化和聯系,像第一、二幅圖和第三、四幅圖分別畫了種和收兩種勞動,種是在春天,收是在秋天。第五、六幅圖畫的是小貓看了農民伯伯和阿姨勞動后的做法和想法。大家先自己試著把六幅圖連起來簡單說一說,然后結合圖片內容自己講一講這個故事,講給同桌聽,最后在全班當眾講。講故事的時候,要把主要情節講出來,聲音洪亮、吐字清楚,還要帶著感情,適當添加動作和表情。” (4)引導學生理解交際要求,鼓勵學生做好準備。 3. 聽一聽,了解內容: (1)過渡:“同學們,圖片里的人物都在做什么呢?現在,請大家邊看圖畫,邊聽老師講故事,想一想小貓的夢能不能實現呢?” 以夸張、輕快的語調開始講故事,故事內容如下:春天,小貓看見農民伯伯種下玉米。秋天到了,農民伯伯收獲了很多玉米。春天又到了,小貓看見農民阿姨種下花生。秋天到了,農民阿姨收獲了很多花生。又一個春天,小貓種下了一條魚。它想一定會收獲很多小魚。小貓種好小魚后,躺在草地上做起了美夢。它夢見自己收獲了很多的小魚,它吃得非常開心。 (2)講完故事后,提問:“哪個小朋友來給大家講講,小貓在地里種上了什么?它的夢想能實現嗎?”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理解故事內容。 (3)和學生一起小結聽故事的方法:“同學們,我們聽故事的時候要認真聽,這樣才能記得牢;還可以帶著問題去聽故事,就像我們剛剛思考小貓的夢能不能實現一樣。” (4)幫助學生梳理故事脈絡: ①提問:“春天來了,農民伯伯在土坑里撒下什么種子?秋天他有什么收獲呢?” 引導學生回答:“農民伯伯春天在土坑中撒下玉米種子。秋天收獲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②繼續提問:“誰在地里撒下了花生種子?秋天她又有什么收獲呢?” 引導學生回答:“農民阿姨在地里撒下花生種子,秋天收獲了許多好吃的花生。” ③通過模擬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小貓的決定: 師(扮演小貓):農民伯伯,是不是春天在土坑里撒下玉米種子到秋天就能收獲玉米呀? 生(扮演農民伯伯):是呀!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師(扮演小貓):春天撒下花生種子,在秋天就能收獲好吃的花生。是這樣的嗎,農民阿姨? 生(扮演農民阿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辛勤勞動的成果! 師(扮演小貓):原來付出勞動就會有收獲。那如果春天我在地里種下很多小魚,秋天我豈不是能收獲很多小魚嗎? ④引導學生說出故事結局:“到了秋天,小貓挖開土坑發現一條魚都沒有。原來種在地下的小魚都死了,只剩下了骨頭,小貓傷心地哭了。它這才明白:植物才能種,動物是不能種的,魚只有在水中才能生存。” 并讓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故事主要內容:春天來了,農民伯伯在土坑里撒下玉米種子,農民阿姨在地里撒下花生種子,秋天他們分別收獲了玉米和花生。小貓學他們在春天種下了魚。最后,小貓什么也沒收獲,還明白了動物不能種在土里,魚要生活在水中的道理。 4. 講一講,相互評比: (1)將故事圖片打亂順序,讓學生根據故事情節重新排序,幫助學生理清邏輯關系。 (2)再次講故事,強調講故事的要求:“同學們,大家在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故事內容,聲音要清楚響亮哦。” (3)讓學生進行練習講故事:先自由練講,可以看著圖片講述,鼓勵發揮想象;再同桌互講,遇到困難時互相提示;接著分小組講故事,并提醒學生自由講、同桌互講、分小組講時聲音要小一點,避免影響其他組同學。 (4)組織大家評選哪個小組講故事最生動、最有趣,教師進行點評,針對學生講故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建議。 (5)評選出講故事大王和講故事優秀小組,進行獎勵。 5. 演一演,升華理解: (1)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選定角色,并為角色配上相應的動作。 (2)學生分小組輪流表演,教師參與到小組表演活動中進行指導。之后,讓學生戴上頭飾,小組輪流上臺演示,組織學生互評。 (3)對學生的表演進行小結,肯定學生的表現和努力。 (4)(課件播放《小貓種魚》視頻)引導學生對照插圖看視頻,回味故事情節。【學生活動】 1. 看一看,激趣導入: (1)認真觀察圖片,聽老師提問,積極思考并猜測小貓種的東西,對故事充滿期待。 (2)仔細觀察圖片,參與討論。 2. 理一理,明確要素: (1)認真聽老師講解,明確口語交際目標。 (2)觀察圖片,回答老師的問題,說出圖中的人物。 (3)認真傾聽交際要求,理解聽故事和講故事的要點,做好準備。 3. 聽一聽,了解內容: (1)邊看圖片邊認真聽老師講故事,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積極回答問題,分享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和老師一起總結聽故事的方法,做好記錄。 (4)參與梳理故事脈絡,回答老師的提問,與同學互動,用一兩句話概括故事主要內容。 4. 講一講,相互評比: (1)認真給打亂順序的圖片排序,理清故事邏輯。 (2)聽老師強調講故事的要求,認真練習講故事,先自由講,再和同桌互相講,最后在小組內講。 (3)認真傾聽其他小組講故事,參與評選,學習他人優點。 (4)接受老師的點評,根據建議改進自己講故事的表現。 (5)積極參與評選活動,爭取獲得獎勵。 5. 演一演,升華理解: (1)在小組內積極討論,選定角色,為角色設計動作。 (2)參與小組表演,認真觀看其他小組的表演并進行評價。 (3)認真聽老師小結,學習經驗。 (4)觀看視頻,回味故事情節。【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培養學生的傾聽、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當眾講話的勇氣和信心,讓學生在趣味活動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環節二:和大人一起讀【教師活動】 1. (出示《狐貍和烏鴉》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看看這幅圖,圖中有誰呀?他們在干什么呢?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有趣的故事呢?最后的結果又會如何呢?大家開動小腦筋想一想。” 2. 教師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結束后,讓學生自讀課文,提醒學生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 組織師生分角色朗讀,指導學生讀好狐貍和烏鴉說話的語氣,比如狐貍的話要讀出狡猾、討好的感覺,烏鴉的表現可以通過沉默、動心等不同反應來體現。 4.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交流:“狐貍和烏鴉說了幾次話?烏鴉每次都有什么表現?狐貍為什么要那樣說話呢?”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5.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第 2 - 4 自然段: (1)(課件出示狐貍的第一句話 “親愛的烏鴉,您好嗎?”) ①引導學生讀句子:“同學們,我們來看看狐貍說的這句話,應該怎樣讀呢?大家找找書上的提示。(眼珠一轉)那狐貍眼珠一轉想到了什么?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呢?(討好、狡猾)” ②引導學生思考:“烏鴉聽到這句話有什么反應呢?烏鴉為什么沒有回答?它可能在想什么呢?” (2)(課件出示狐貍的第二句話 “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①引導學生分析并朗讀:“狐貍的語氣有什么變化?這次應該怎樣讀比較好呢?(要讀出親切、關愛 的語氣,音量略高于第一次)” ②引導學生思考:“烏鴉有什么反應?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烏鴉有點動心了,從‘烏鴉看了狐貍一眼’可以看出來)” (3)(課件出示狐貍的第三句話 “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就唱幾句吧!”) ①讓學生自由讀這句話,指導讀出贊美、一味奉承的語氣。 ②引導學生思考:“烏鴉此時的反應怎樣?(非常得意,開口唱了起來)” 6. 引導學生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烏鴉為什么會上當受騙?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對狐貍說些什么,想對烏鴉說些什么?如果今后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做呢?”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7. 指導學生制作閱讀卡,記錄閱讀情況,展示閱讀卡模板,幫助學生明確記錄的內容。【學生活動】 1. 觀察插圖,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分享自己的想法。 2. 認真聽老師朗讀課文,之后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 參與師生分角色朗讀,努力讀好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語氣。 4.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參與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 5. (1)學習探究第 2 - 4 自然段: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關于狐貍每句話的朗讀和理解問題,積極回答,分析烏鴉的反應和想法。 (2)自由朗讀狐貍的第三句話,體會并讀出相應的語氣。 6. 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思考問題,參與討論交流,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7. 根據老師的指導,制作閱讀卡,記錄閱讀中的問題和收獲。【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思考、討論和制作閱讀卡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讓學生明白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感受共讀的樂趣。環節三:布置作業,拓展延伸【教師活動】 1. 布置作業:“同學們,課后大家去搜集一些關于學習的名言,讀一讀,記一記哦。” 2. 要求學生回家和大人一起讀《狐貍和烏鴉》,并把自己懂得的道理說給家長聽。 3. 鼓勵學生搜集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和大人一起讀,感受共讀的樂趣。【學生活動】 1. 記錄作業內容,課后積極搜集關于學習的名言。 2. 回家后和大人一起閱讀《狐貍和烏鴉》,向家長分享自己明白的道理。 3. 搜集有趣的寓言故事,和大人一起閱讀。【設計意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鞏固課堂所學,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增進親子關系,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成長。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1. 在口語交際 “聽故事,講故事” 環節,利用故事圖片和生動的講述方式,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和表達的欲望。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聽故事、講故事、演故事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口語交際練習中,逐步提升了學生的傾聽和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當眾講話的勇氣和信心。 2. 在 “和大人一起讀” 部分,通過分角色朗讀、問題引導和制作閱讀卡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內容和蘊含的道理,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了共讀的樂趣。不足之處: 1. 在口語交際環節,部分學生講故事時仍不夠自信,聲音較小,在引導學生克服緊張情緒方面還需加強。 2. 在 “和大人一起讀” 的討論環節,部分學生對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分析不夠深入,理解道理時存在一定困難,教師引導的深度和方式還需要改進。改進措施: 1. 今后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多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展示,給予更多鼓勵和肯定,幫助學生克服緊張心理,增強自信心。 2. 在引導學生理解故事道理時,采用更具體、形象的方式,如聯系生活實際、播放相關動畫片段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深入分析人物行為,從而更深刻地領悟寓言蘊含的道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