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語文學科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寫作品梗概》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讓學生明確梗概的概念,了解寫梗概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2.指導學生掌握寫梗概的方法,學會理清書籍內容脈絡、篩選重點情節、錘煉語言并連貫表達,能為一本書寫 400 字左右的梗概。3.通過互評互改,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文學鑒賞能力。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寫梗概的 “理、篩、煉、連” 四字訣,能運用這些方法為指定書籍寫梗概。教學難點:準確篩選重點情節,用概括性語言突出書籍主題價值,使梗概既能清晰呈現主要內容,又能吸引讀者閱讀原著。三、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案例分析法相結合。四、教學過程(一)導入1.展示 PPT 中 “校園書探計劃” 的內容,創設情境, 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2.同學們,圖書館發起了“校園書探計劃”,現在需要我們化身筆尖魔法師,為自己喜歡的一本書寫一份 400 字左右的故事梗概,優秀作品會印在書籍封底,吸引更多同學借閱。大家想不想讓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全校同學面前?(二)了解梗概1.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在開始創作前,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梗概呢?比如第5課課文《魯濱遜漂流記》的梗概就是很好的例文。《魯濱遜漂流記》全書約11萬字,我們課文的梗概還不到2000字,記錄了魯濱遜“流落荒島”“建房定居”“馴養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國”等主要情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作品梗概的方法!2.什么是梗概呢?大家看PPT上的圖片(展示PPT:修剪大樹枝葉的比喻)。就像修剪大樹,只留主干。梗概就是用簡短的文字,講清一本書的核心內容。3.對比分析,理解梗概。現在請大家看PPT,這里有兩個片段:片段1:魯濱遜用了三個月砍樹造船,因船體太重無法下水,只能放棄。片段2:他多次嘗試造船逃離荒島,雖失敗卻展現了堅韌的生存意志。(提問)如果你是沒讀過書的人,哪個片段更能讓你了解全書?為什么?學生討論后總結:師:沒錯,片段2更簡潔,還點明了人物的品質。寫梗概不僅要保留主干,還要提煉價值。梗概和縮寫有什么不同呢?(展示PPT)縮寫是“減法”,比如《獵人海力布》;梗概是“重新構圖”,要突出主題和人物成長。梗概一般圍繞三個問題去寫:這本書講什么?(主干情節)主人公如何成長?(人物變化)為什么值得讀?(主題價值)回答了這幾個問題,我們基本上就能弄清楚主人公身上發生的重要的事情,梳理出整本書的情節脈絡來,以及讀這本書的價值了。(三)學習四字訣,掌握寫梗概的方法1. 理脈絡——梳理故事框架寫梗概的第一步是“理脈絡”。我們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看看怎樣借助目錄理清整本書的脈絡。這是《魯濱遜漂流記》的目錄,讀過這本書的同學知道,這本書的主人公是魯濱遜,他歷險的地方是一座荒島,目錄中的第一章從“出海”到“風暴”,可以概括為魯濱遜“流落荒島”,第三章“回歸文明”,就是“回到英國”。這兩部分都是一個章節講了一個內容。有時候一個章節講述的不止一個內容。比如第二章《荒島生活》就主要講了三個內容,該怎么概括呢?①第二章的1-5節主要講了魯濱遜從海難中生還后,在荒島上建屋、安家,還把這一切都記在日記中。所以,我們可以把這5節的內容概括為“建房定居”。(這一部分,魯濱遜從物質、精神兩個方面做好了定居荒島的準備)②6-16節主要講了魯濱遜在島上種植糧食,后來發現了島上有“野人”的“威脅”,他修建圍欄把羊馴養起來。在這個部分中,對主人公魯濱遜的生存起到決定作用的兩件事就是他會種植糧食,馴養動物了。這一部分內容可以用“馴養培育”來概括。③17-23節中影響主人公魯濱遜命運的就是“救下‘星期五’”,后面的“戰斗”、救俘虜、救英國船長,都是和“星期五”一起完成的,所以我用“救‘星期五’”來概括這7節的內容。小結:這樣借助目錄,我們就可以梳理清楚全書主要情節的結構圖。同學們在寫梗概前,可以用我們學到的方法,為自己喜歡的書做一個結構圖,這樣就為我們后面“寫梗概”搭建好寫作框架了。比如《魯濱遜漂流記》按開端——遇險——生存——轉折——結局,誰能用關鍵詞概括主線?(學生回答:流落荒島→建房定居→救星期五→重返英國)“非常好!這些就是主干情節。我們還可以借助時間詞(從前→很多年后→有一天)串聯事件。”2. 篩重點——保留核心情節第二步是篩重點。比如《魯濱遜漂流記》中“救星期五”是轉折點,“造船失敗”體現人物堅韌,必須保留。現在請大家小組合作:從第三章中篩選必須保留的情節,比如“發現野人腳印”,說明理由。(小組匯報后總結):“篩重點時,要保留推動故事發展、體現人物成長的情節。”3. 煉語言——簡練概括第三步是煉語言。對比原文和梗概(展示PPT),為什么刪掉“振作”“日記”?因為這些是細節描寫,梗概只需敘述性語言。比如“魯濱遜在島上艱難求生”一句話就能概括。4. 連成文——連貫表達最后一步“連成文”。為使文章表達連貫,可運用過渡語串聯事件,并點明主題。展示《魯濱遜漂流記》(梗概)中表示時間推移(如 “從前”“等到潮水退了”“很多年過去了” 等)和空間轉換的詞語,讓學生了解根據不同題材作品選擇不同過渡方式的方法。強調為保證情節連貫,可適當保留開頭和結尾的簡練內容。(四)牛刀小試,實踐寫作共同練寫《騎鵝旅行記》梗概篩重點——保留核心情節:體現尼爾斯的成長蛻變的章節要保留練習概括中間部分內容用過渡詞串聯事件,比如“先…然后…最后”(展示《騎鵝旅行記》梗概)。注意地點變化和人物成長,比如尼爾斯從頑童到英雄的蛻變。(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五)展示點評,總結升華1.哪位同學愿意分享自己的梗概?(選擇1-2名學生朗讀)2.大家覺得他是否做到了“理、篩、煉、連”?比如是否刪掉了次要情節?語言是否簡練?(學生互評后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寫作品梗概的方法,就像給大樹修剪枝葉,只留最核心的枝干。課后作業:為你最喜歡的書寫一篇梗概,錄成1分鐘推薦視頻,讓低年級同學愛上它!”五、板書設計寫作品梗概四步法1. 理脈絡 —— 梳理主干(目錄、時間線)2. 篩重點 —— 保留轉折、成長3. 煉語言 —— 簡練敘述,刪描寫4. 連成文 —— 過渡詞串聯,連貫表達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