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中冊8.3《黨費》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語言運用:了解王愿堅及其作品。思維發展:梳理小說的情節,注意敘述視角。審美鑒賞:分析細節描寫與典型環境,概括人物形象。文化傳承:把握主旨,體會崇高的自我奉獻的犧牲精神,提高思想追求。教學重點分析黃新的形象特點;學習通過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教學難點“黨費”的多重含義以及小說所表現出來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情懷。教學過程導入: 習近平:“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任務一:情節梳理,敘述視角思考:請為文本劃分層次,并概括大意。引子:(第1段)由“我”交黨費引出回憶(敘述順序:倒敘;敘述方式:回憶。)開端:(第2—5段)被逼上山,斗爭形式嚴峻,“我”奉命尋找黃新(背景)。發展:(第6—29段)我初到八里坳,與黃新成功接頭,黃新要交黨費(“我”第一次跟黃新聯系)。高潮:(第30—55段)我再到八里坳,黃新整理咸菜欲交黨費,后“我”遭圍捕,黃新舍命搭救。(“我”第二次跟黃新聯系)結局:(第56—60段)我帶著小孩安全回山里,代黃新交黨費。思考:從概括的語句上看,主語都是“我”,本文采取了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請回顧采用第一人稱視角的作用。1.“我”是故事的見證者、參與者與敘事者,使故事顯得真實可信,增強小說的感染力。2.“我”的受限視角,隱去了一些枝蔓情節,突出了典型的場景(環境)、細節,凸顯出人物形象。3.通過第一人稱“我”為媒介,把自己對黃新的感情融入其中,感染、影響著讀者,使讀者加深了對黃新的認識。任務二:細節照應,情節勾連思考:本文有多處前后照應的細節描寫,請說說這些伏筆分別與后文的哪個細節相照應,并談談這種寫法的作用。細節1:上山之前,我是干偵察員的。照應1:職業敏感使然,對于人物和環境都觀察得非常仔細。魏政委交代黃新的耳朵邊上有個黑痣,“我”憑著這一特征很容易地認出了她。細節2:第一次見面時,黃新拿出黨證和兩塊銀洋要繳黨費。照應2:“我”在黃新犧牲后從砂罐里菜窩窩底下找到了黨章和一塊銀洋。細節3:第一次見面時,幾個黨員分別拿菜回去。照應3:咸菜有不同的顏色以及敵人憑不同顏色的咸菜而發現了黃新的身份。細節4:黃新的住所是“靠房頂用幾根木棒搭了個小閣樓,上面堆著一些破爛家具和幾捆甘蔗梢子”。照應4:敵人搜捕時,黃新讓“我”躲進閣樓。細節照應的作用:①前后照應的細節描寫使小說的情節發展得極其自然,同時又節省了筆墨。②前后照應,使得文章結構完整,脈絡清晰。任務三:細節動人,突出形象思考:本文通過細節塑造了黃新這個經典形象。你覺得哪些細節比較打動你?從中體現出黃新什么樣的形象特點?“她揭起衣裳,把衣裳里子撕開,掏出了一個紙包。紙包里面是一張黨證,已經磨損得很舊了,可那上面印的鐮刀斧頭和縣委的印章都還鮮紅鮮紅的。”分析:強烈對比,表明她作為黨員的火熱的心,一系列動作顯示出她鄭重的態度。“妞兒不如大人禁折磨,比她媽瘦得還厲害,細長的脖子挑著瘦腦袋,有氣無力的孩子倚在媽媽身上······她媽一扭頭看見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過來。孩子哇的一聲哭了。”分析:自己的孩子可憐,可想到同志們在山上很艱苦,正等著咸菜給養,好去打敗敵人,于是她狠心奪過了咸菜。這個看似沒有人情味的動作,既真實再現了"鹽比金子貴"的殘酷環境,更以撕裂式的情感沖突凸顯出共產黨員的黨性覺悟。思考:有人認為黃新不給自己孩子吃咸菜,是一個絕情冷漠的媽媽,你怎么看? 黃新具有人性與黨性的雙重形象,其人性體現在:①她媽一扭頭看見了,瞅了瞅孩子,有瞅了瞅籮筐里的咸菜……②很快地抱起孩子親了親……③她側耳聽了聽外面的動靜,又說話了,只是聲音變得那么和善了:“孩子,你要是能帶,也托你帶上山去……把她交給盧進勇同志。”④她連忙轉過身來,摟著孩子坐下,慢條斯理地理著孩子的頭發。⑤兩眼直盯著被驚呆了的孩子,拉長了聲音說:“孩子,好好地聽媽媽的話。”其黨性的一面:“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對我說,又像自言自語似的說:‘只要有咱的黨,有咱的紅軍,說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把對自己孩子的愛升華到天下母親對孩子的愛,她并不是個絕情冷漠的媽媽。 一個人要是有了共產主義的信仰,要是愿意為真理,為大多數人的幸福去斗爭,甚至不怕犧牲自己生命的時候,那么一個人的生命就會變成幾十個、幾百個,甚至全體人類的生命那么巨大。在小我與大我中,在黨性與人性中,更凸顯了黃新對黨的虔誠和大無畏的革命奉獻精神。人物形象小結——黃新①熱愛黨,忠于黨,視黨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極端困難的環境里,她用咸菜來代替銀元繳黨費,將一顆滾燙的心與黨緊緊貼在一起。②聰明機智 ,堅決果敢,堅毅樂觀:當白匪闖進門后,她用話語與敵人巧妙周旋,保護了革命同志。③臨危不懼,不怕犧牲:敵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無畏懼,沉著冷靜,義無反顧。④熱情質樸,無私赤誠:“你們可受了苦了;好的沒有,湊合著吃點兒吧!”革命同志的真摯情誼。任務四:典型環境,彰顯人物思考:典型人物生活在典型環境中,典型環境是人物生活、斗爭、成長的場所,離開了典型環境,人物就像離開了水的魚,沒有生存能力。請找出本文的典型環境并說說其特點及對塑造人物的作用。第9段:“黑沉沉的,活像個亂葬崗子。只有個把白鬼有氣沒力地喊兩聲,大概他們以為根據地的老百姓都被他們的“并村”制服了吧。可是我知道這看來陰森森的村莊里還埋著星星點點的火種,等這些火種越著越旺,連串起來,就會燒起漫天大火的。”環境特點:黑沉沉,無聲無息,陰森恐怖。作用:是當時血雨腥風,白色恐怖統治的社會現實寫照,突出革命斗爭的環境艱苦卓絕,更能凸顯出人物在這種環境中顯示出的人格魅力。第17段:“這是一間用竹籬子糊了泥搭成的窩棚,靠北墻,一堆稻草搭了個地鋪,地鋪上一堆爛棉套子底下躺著一個小孩子……墻角里三塊石頭支著一個黑糊糊的砂罐子,這就是她煮飯的鍋,再往上看,靠房頂用幾根木棒搭了個小閣樓,上面堆著一些破爛家具和幾捆甘蔗梢子……。”分析: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造成民眾的生活動蕩和極度貧困,作者把人物置身于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突出無論多么艱苦的環境都不能動搖她“把紅旗再打起來”而作出甘愿犧牲的崇高品質。任務五:標題含義,探究主旨思考:小說中的“黨費”含義有什么變化?黨費本義 黨員按期向所在的黨的基層組織繳納的錢本文含義 初次見面黃新上繳的兩塊銀洋再次見面黃新千方百計組織群眾腌制的一筐咸菜最后黨費 黃新為保護同志和黨組織而獻出的寶貴生命補充資料:黨費是黨員向黨組織交納的用于黨的事業和黨的活動的經費。交納黨費是黨員對黨組織應盡的義務,是黨員關心黨的事業的一種表現。它不僅可以為黨組織提供活動經費,給黨組織以經濟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黨員的組織觀念。按照黨章規定,黨員向黨組織交納黨費,是黨員必須具備的起碼條件。主題探究:軍旅作家(“故事簍子”)王愿堅從一個普通的革命婦女身上,發掘出蘊藏在她心里的偉大的獻身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典型環境之中的軍民魚水之情上,而且體現在黃新對黨赤誠的奉獻情懷上,是一種大義凜然的愛憎、一種莊嚴豪邁的黨性與人性交織的革命情感。任務六:拓展延伸,感悟升華思考:《黨費》這篇小說對于我們如今的廣大黨員有怎樣的啟迪意義 《黨費》中的共產黨員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比如那個時期的共產黨員為黨為人民的精神——他們為了革命的事業可以奉獻自己的一生。與本文類似的故事在革命的年代里時有發生,那些共產黨員們看到的不是自己在漫漫的黑夜中隨時都可能死亡的令人恐懼的現狀,而是革命的未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過的陽光下幸福的生活。這個信仰支撐著他們將黨組織作為自己有限的生命的無限的延續。“繳黨費”是那個時代共產黨員這種信仰的具體體現,對黨負責任,對受苦受難的人民群眾負責任。現在的共產黨員大多沒有經受過戰火的洗禮,也不能丟掉這種信仰,不僅僅是按時繳黨費,最重要的是不忘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自己的存在是為了傳承信仰,為人民服務。做到這一點,才是真正繳了“黨費”。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謂“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選擇也有差異,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