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課程綱要 課程名稱 四年級下冊小學道法 課程類型 國家必修課程 學校名稱 設計者 適用年級 四年級 總課時 40 一、課程目標 (一)課標分析 課程標準是課程內容實施和評價的依據和歸宿。四年級屬于第二學段,凝練出道法課程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轉化為本課程所培養的核心素養,并具體化為課程目標和學業質量要求。 維度 總目標 學段目標 學業質量要求 政 治 認 同 1.價值取向。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進中華民族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 2.家國情懷。對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熱愛家鄉。 1.初步感知基本國情,為自己是中國人自豪。 2. 初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感受其魅力。 3.結合革命故事,知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中國少年先鋒隊的活動。 4.感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 5.初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并在活動中加以踐行。 1.感知家鄉的基本情況和優秀傳統文化,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感受家鄉文化魅力。 2.感知近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創新創造方面的偉大成就。 (第四單元) 道 德 修 養 1.個人品德。踐行以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要求,日常生活中養成誠實守信、團結友愛、熱愛勞動等個人美德和優良品行。 2.家庭美德。踐行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勤勞節儉、鄰里互助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員。 3.社會公德。踐行以文明禮貌、相互尊重、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要求,做社會的好公民。 1.初步養成健康的生活衛生習慣,關心公共衛生。 2.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懂得個人成長離不開社會和他人的支持與幫助。誠實守信。 3.孝敬父母,尊重師長,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和師長的辛勞。 4.體驗公共設施給自己生活帶來的便利,愛護公共設施,遵守公共秩序。 5.樹立勞動意識,積極參加勞動實踐,懂得勞動光榮,勞動不分貴賤。 1.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懂得個人成長離不開他人的支持與幫助,做到誠實守信。 (第一單元) 2.樹立勞動意識,積極參加勞動實踐,懂得勞動光榮、勞動不分貴賤。 (第三單元) 法 治 觀 念 1.守法用法意識和行為。了解以民法典為代表的、與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護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樹立法治意識,養成守法用法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2.生命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了解和識別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為,具備自我保護意識,預防和遠離傷害。 1.具有規則意識并學會遵守規則。 2.了解社會交往的基本規則,梳理平等意識,互相尊重。 3.知道法律能保護自己的生活。 4.了解每個人都有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責任。 1.了解社會交往的基本規則,樹立平等意識,互相尊重。 2知道法律能夠保護自己的生活。 (第一單元) 健 全 人 格 1.形成健全人格。能夠認識生命的意義,正確認識自我,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2.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理性表達意見,樹立正確的合作與競爭觀念,能夠換位思考,學會處理與家庭、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 3.友愛互助。真誠、友善,擁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具有互助精神。 1.初步認識和體驗人的生命是可貴的,珍惜生命。 2.學會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對他人有同情心。 3.能夠識別消極情緒,學習調節情緒的方法。 4.做事有耐心,在克服困難和挫折中增強自信心。 1.學會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對他人有同情心。 2.在沖突中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傾聽他人的意見,體會他人的心情和需要。 (第一單元) 責 任 意 識 1.主人翁意識。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對家庭貢獻和負責任。 2.擔當精神。熱愛自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1.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學會承擔家庭責任。 2.熱愛集體,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和民主管理,有互助意識。 3.初步了解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4.熱愛自然,了解自然是我們生活的共同家園,懂得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節約資源。 1.在合理消費中學會承擔家庭責任。 2.熱愛家鄉,懂得保護和改造環境、節約資源。 (第二單元、第四單元) SEL(社會情感) 1.自我認知:能夠準確識別出自己的情緒和思想。 2.自我管理:能夠在沖突的情況下有效調節情緒、思想和行為。 3.社會意識:能夠從不同情況下理解他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4.關系技能:具備與他人保持良好關系的能力,能夠建設性談判解決沖突以及在需要時尋求和提供幫助。 5.盡責決策:能夠在綜合考慮各方面條件下做出良好的選擇。 (二)教材分析 1.整體呈現 《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包含四個單元,主題分別是同伴與交往、做聰明的消費者、美好生活哪里來、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全冊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目標,對接的是學生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采用的學科學習方法可以是調查、體驗、采訪、動手操作等。本冊教材中顯性的欄目分別是閱讀角、活動園、交流園、故事屋、相關鏈接。融合法治教育有3課。其中,大量的留白給學生提供思考和活動的空間。每個單元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單元主題下設課主題,都是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 2.全冊要點梳理 章節 課題 生活領域學習主題 核心素養 主要內容 第一單元 同伴與交往 1.我們的好朋友 自我成長領域 同伴交往主題 政治認同 道德修養 法治觀念 健全人格 責任意識 SEL社會情感 1270025400 2.說話要算數 3.當沖突發生 第二單元 做聰明的消費者 4.買東西的學問 社區生活領域 理性消費主題 道德修養 法治觀念 2603533020 5.合理消費 6.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 第三單元 美好生活哪里來 7.我們的衣食之源 社區生活領域 工農業生產與勞動者主題 政治認同 道德修養 -381002540 8.這些東西哪里來 9.生活離不開他們 第四單元 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 10.我們當地的風俗 社區生活領域 家鄉的文化與發展主題 政治認同 道德修養 責任意識 -508000 11.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 12.家鄉的喜與憂 (三)學情分析 [單元學情分析及SEL教育建議] 核心素養 突破措施 政治認同 借助我校的家鄉研學活動課程喚醒學生與風俗密切相關的生活體驗。 指導學生探究這些風俗的由來、文化價值和時代內含。 結合具體典型案例,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對風俗有鑒別的加以對待、摒棄和傳承。 道德修養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情景體驗等找出與人交往時的問題,區分益友和損友,學會結交朋友。 通過給好友編寫信息傳心聲,學會珍惜友誼。 3.通過學生去體驗,如訪談、調查、職業體驗等。 4.教師搜集翔實的資料。 法治觀念 幫助學生借助實例聯系自身經歷解讀可以用到的法律知識。 健全人格和社會情感 通過角色扮演等心理方法體驗他人的心理,理解他人。 責任意識 1.引導學生根據消費要求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 2.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訪問的方式了解消費習慣。 (四)學期目標 [學期總目標] [單元目標定位] 3863975152407937526035 247205550800二、課程內容 (一)教材整體內容 本冊教材圍繞學生熟悉的、直接的生活領域而設計,主要涉及《義務教育品德 與社會課程標準》中主題一“我的健康成長”、主題四“我們的社區生活” 等課程內容。作為循環上升的課程,本冊教材主要聚焦兒童健康成長中的同伴交往問題,社區生活中的理性消費、工農業生產與勞動者、家鄉的文化與發展問題。 全冊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目標,對接學生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采用的學習方法可以調查、體驗、采訪、動手操作等。 (二)教材單元結構 本冊教材根據“同伴交往”“理性消費”“工農業生產與勞動者”“家鄉的文化與發展”四個學習主題,設計了“同伴與交往”“做聰明的消費者”“美好生活哪里來”“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四個單元共十二課內容。 176212545085(三)活動任務 (四)課程內容與活動設計 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學期課程內容與活動設計 課程內容 活動設計 課時安排 開學第一課 分享《課程綱要》,發布學期大任務,學生制定計劃 學生制定計劃 1 第一單元 同伴與交往 1我們的好朋友 說說我的好朋友 好朋友 真友誼 友情初體驗 通過開展友情體驗活動,感受友誼的美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誼,認識沖突發生的原因,學會避免和化解沖突,正確應對他人的欺負。 3 2說話要算數 誰還相信他的話 那些說話算數的人 為什么說到做不到 對自己說話算數 3 3當沖突發生 校園里的沖突 遇到欺負怎么辦 3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 4買東西的學問 學會看包裝 避免購物小麻煩 購物講文明 維權意識不能少 校園美食節:做個聰明消費者通過情境再現理解買東西需要注意的學問;通過參與跳蚤市場活動,合理地去買賣東西樹立尊重勞動者成果的意識,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3 5合理消費 那些我想要的東西 學會合理消費 3 6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 餐桌上的浪費 還有哪些浪費可以避免 3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里來 7我們的衣食之源 白白的大米哪里來 美好生活的保證 職業體驗家 通過職業體驗,體會不同職業給生活帶來的便利,懂得應尊重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 3 8這些東西哪里來 物品身世“探秘” 它們帶來的舒適與方便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3 9?生活離不開他們 離不開他們的勞動 他們都是勞動者 感謝他們的勞動 3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 關心家鄉發展 10我們當地的風俗 風俗就在我身邊 奇妙的節日風俗 風俗的演變 我是家鄉代言人 通過選拔家鄉代言人,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熱愛家鄉,主動參與家鄉建設。 3 11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交流會 我們這里的民間藝術 保護民間藝術 3 12家鄉的喜與憂 家鄉的發展 我為家長發展出力 3 246507031115三、課程實施 (一)學習策略與資源建設 1.“目標一情境一問題一活動一評價”教學模式 2.創客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 (二)學期任務統領下的單元任務設計 單元任務設計 友情初體驗 評價任務 評價量規 同學們,你們朝夕相處已經快四年了,在這其中你一定交了自己的好朋友,重溫你們間的喜怒哀樂,把你的心聲通過一封信表達給自己的好朋友吧。 任務1:課上分享自己與朋友之間開心或產生矛盾的故事。 任務2:回憶解決彼此沖突的方式。 任務3:寫一封信向好友表達自己的心聲 評價標準 等級 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 9779029845 能夠認識到沖突產生的原因 10096519050 能夠采取辦法化解沖突,維護友誼 10477546990 校園美食家 評價任務 評價量規 馬上就是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美食節了,你打算用什么美食吸引同學們的眼光呢?你又有怎樣的消費計劃呢? 任務1:做好美食及宣傳。 任務2:選擇區域進行售賣。 任務3:計算美食獲利,并記錄自己的購物消費單。 評價標準 等級 能夠找到優點合理宣傳 9334541910 進行售賣 9715545085 認清需要,合理消費 10668014605 職業體驗家 評價任務 評價量規 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選擇自己興趣的職業體驗一下吧。 任務1:話題討論,了解衣食來源;采訪家人,通過今昔對比了解工業產品給人們帶來的舒適和便利。 任務2:通過具體事例感受“中國創造” 任務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進行體驗 評價標準 等級 明確衣食來源 5143529210 說出中國創造的成就 5905544450 體驗職業,感受生活 6985022225 我是家鄉代言人 評價任務 評價量規 五月份,學校將迎來同學們期盼已久的“醉”美老家研學活動。你打算把老家的哪些發展變化告訴他人呢? 任務1:家鄉風俗介紹會 任務2:辯論會:家鄉風俗的傳承與淘汰。 任務3:家鄉的發展和變化調查報告 評價標準 等級 準確生動地介紹家鄉的風俗 6540524130 能夠說出那些風俗是糟粕,那些風俗是精華并應該傳承 7175570485 完成家鄉發展變化的調查報告 7810510795 (三)PBL項目化學習案例 項目概要表 項目名稱:感受家鄉文化 爭做家鄉代言人 項目時長:3周 學科:道德與法治、生命成長、語文、歷史 適用年級:四年級 驅動問題:親愛的同學們,濰坊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會馬上就要召開了,為了迎接來自世界各地友人,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濰坊的地方風俗習慣。現從我校招聘家鄉代言人。為各地友人進行解說,介紹自己的家鄉特色。為家鄉代言。 項目概述 四下第四單元主題為“感受家鄉文化 關心家鄉發展”,側重從家鄉的文化與家鄉的整體發展變化的角度,提升學生對社區和家鄉生活領域的社會性學習,相比家鄉的物質形態而言,家鄉的文化形態更為抽象。在單元任務群學習的基礎上開展項目化學習,以活動貫穿始終,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帶動整個單元的學習,具體是舉辦“感受家鄉文化 爭做家鄉代言人”活動。第一學段目標,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文化符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親切感,第二學段目標,初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第三學段目標,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性成果及其意義,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 項目目標 1.通過調查分析,感受風俗與自己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和體會風俗所蘊含的多樣情感,理性看待風俗的演變。 2.通過探究民間藝術產生的原因,感受民間藝人的智慧,關心民間藝術的未來,力所能及的為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做貢獻。 3.通過調查等活動了解和感受家鄉的發展變化,明確家鄉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熱愛家鄉、關心家鄉發展。 項目里程碑 里程碑1:我是風俗講解員 里程碑2:我是民俗傳承人 里程碑3:我是家鄉規劃師 1課時 1課時 2課時 入項活動 我是風俗講解員:如何講解家鄉風俗? 我是民俗傳承人:如何傳承家鄉風俗? 我是家鄉規劃師:如何完成家鄉規劃書? 出項活動 關鍵問題 關鍵問題 關鍵問題 家鄉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每個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是什么? 家鄉最獨具特色的風俗是什么? 家鄉有哪些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的來歷是什么? 作為小學生應該如何傳承民間藝術? 家鄉最近幾年有什么發展變化? 家鄉目前還存在什么問題? 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家鄉存在的問題? 過程評價 (階段產品) 過程評價 (階段產品) 過程評價 (階段產品) 1.提出須知問題 2.根據資料準確說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并完成風俗介紹卡 3.至少介紹一種特有節日,并說出蘊含的獨特意義 1.了解一位民間藝人的精神,并進行體會 2.說出1-2種當地民間藝術的名稱,講解背后產生的來歷,并繪制一幅風俗繪畫作品 1.積極分析討論,說出家鄉的發展變化 2.完成家鄉規劃書 3.選舉代言人,并進行全校公告 25031702329815四、課程評價 我們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價。 (一)[過程性評價](占35%) 評價項目 評價要素 評價標準 個人評價 同學評價 教師評價 A(5分) B(3分) C(0分) 課堂表現(占15%) 課前:做好課程預習和用具準備。 (1)提前做好課程準備 (2)提出疑問 能按照要求進行預習,完成任務,并提前做好準備。 能按照要求進行預習,但是不全面。 不預習。不做課前準備。 2.課中: (1)正確理解本課內容。 (2)對內容有自己的理解。 (3)完成課堂上的討論 (4)上課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主動發言并能完整表達。 能理解、用自己的話說出本課的主要內容;完成課上的討論;課堂認真聽講,完成學習任務。 能理解、但不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本課的主要內容;在幫助下完成課上的討論和學習任務。 不能說出主要內容;不能完成討論和學習任務。 3課后:按時并獨立完成課后作業。 課后獨立完并高質量成作業,并高質量完成拓展作業。 課后能獨立完成作業,但是質量不高。拓展性作業不能完成或質量不高。 不能獨立完成作業。 道德實踐活動表現(占20%) 1.?課堂實踐活動:根據內容,每個單元選擇一至兩個活動,選出優勝個人和小組。(5分) 好,能夠積極參與并完成各項任務 較好,能夠完成任務。 一般,參與活動不夠積極 2.?節假日活動:每學期結合節日設計節日實踐活動,節日慶典活動與道法課程內容相符合,不斷擴展和深化兒童的經驗和體驗。(5分) 3.班級活動:能結合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要求,融入班隊會中,幫助兒童在活動過程中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與他人,發現同伴的長處,獲得合作、協商、對話、分享、尊重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5分) 4. 情境表演活動: 能根據單元實踐性活動主題和要求,選擇情境表演完成活動。評選出每項活動的優秀參與者。(5分) (二)[總結性評價](占65%) 評價項目 評價要素 評價標準 紙筆測試 基礎知識評價: 1.注重品德教育培養,在對比、辨析、選擇過程中,熟練運用基礎知識。 2.創設實時教育情境,仔細審題并按要求完成相應題目。 3.提升測試的靈活性。 等級評價: A.85-100分 B.70-84分 C.60-69分 D.60分及以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