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教學目標】能搜集資料,清楚的介紹一處自己感興趣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教學重點】能搜集資料,清楚的介紹一處自己感興趣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教學準備】課件查閱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資料。【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明確寫作任務,學習根據寫作對象的特點搜集、整理資料。2.將整理后的材料寫下來,把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介紹清楚。【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師導入:本單元我們領略了世界各地的風光,有的是文化歷史名城,有的是獨具魅力的自然風光,有的則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跟老師走吧,開始我們的中國“世界遺產之旅”。音頻播放。2.師過渡:之前我們了解過的金字塔就是世界著名的十大文化遺產之一。我們中國也是世界文明古國,課前老師也讓大家查找了一些資料,那你知道中國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嗎?預設1:萬里長城。預設2:秦始皇兵馬俑。預設3:莫高窟。師補充資料:咱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到底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3.板書課題: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補充資料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寫作對象。)二、審題指導1.師引導:你游覽過宏偉的北京故宮嗎?你知道美麗的敦煌莫高窟嗎?你對秦始皇陵兵馬俑感興趣嗎?這些令中國人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凝結著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這次習作,從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中,選擇一處你感興趣的介紹給別人。2.師提問引導:這些世界文化遺產中有沒有你熟悉的或者想要介紹的?學生交流。師小結:在這些世界文化遺產里有的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或許還曾經去實地探訪過,有的可能比較陌生,甚至未曾聽聞,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地方深入了解,也可以選擇自己未曾到訪卻很感興趣的地方,搜集相關的資料,來介紹。確定內容1.明確內容師:本次習作要求寫一寫自己感興趣的世界文化遺產。體裁是:說明文。交流討論(1)師引導:結合教材的提示說一說:在介紹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前,要作哪些準備?預設:要先搜集、整理資料,然后再開始寫。追問:應該怎樣搜集、整理資料?自己讀一讀教材中的提示,注意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要點。預設1:搜集資料時,要注意把資料來源記錄下來。預設2:整理資料時要有增刪,即刪去無關信息,再根據需要,補充完善資料。師小結。(2)擬題思路師:本次習作讓寫自己感興趣的世界文化遺產,可以直接用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字擬題,如《敦煌莫高窟》《蘇州古典園林》等。還可以用人們常用的稱謂擬題,如《長城》《故宮》《孔府》等。師引導:寫完后,和同學們交流,互相評一評介紹得是否清楚,再根據同學的意見修改習作。那在寫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預設1:整理后的資料要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預設2:如果寫說明文,可以使用圖片、表格來說明。預設3:習作中可以引用別人的話,但不能太多,并且要注明資料來源。師小結:要有目的地搜集相關資料并記錄下來,根據要介紹的內容分類整理資料,并用自己的話寫下來,可以使用圖片、表格等輔助形式;要寫得思路清晰,生動有趣。整理資料。(1)師引導:我們再來回顧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它們是?想一想,我們可以從哪些幾個方面來介紹?學生小組交流,教師點撥。(2)反饋。以頤和園、敦煌莫高窟、秦兵馬俑為例,梳理介紹的幾個方面。(3)師引導問:要介紹的世界文化遺產有這么多方面,怎樣才能把它們介紹清楚呢?預設:描繪外觀和結構、記錄歷史變化、講述相關故事等。師小結:寫世界文化遺產,基本的思路就是按一定的順序,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事物之間的關系)順序等,寫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位、歷史、現狀等。梳理方法師引導:介紹世界文化遺產時,要重點介紹它的什么?1.小組討論。2.交流反饋。(1)回顧課文《牧場之國》,特點鮮明。(2)一起說特點。萬里長城:歷史悠久、長度驚人、工程浩大、建筑高超;西湖:湖光山色、文物古跡。3.說一說:我們怎樣才能把世界文化遺產介紹得具體、有趣呢?(1)回顧課文《威尼斯的小艇》,動態美,靜態美的描寫。(2)回顧句子描寫。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仿佛田溝里的水蛇。”小結:三個比喻句寫出了小艇三個特點:長、窄、深;是兩頭翹;輕巧靈活。習作時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能把世界文化遺產介紹得更加生動、有趣。(3)小練筆:請你用上一兩種修辭手法,寫一寫西湖美景。學生寫,教師點撥,給出范文指導。《威尼斯小艇》一文中還重點寫了船夫的駕駛技術高超,它是怎樣寫的?句子“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行船的速度極快,來往船只很多,他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不管怎么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常快,還能急轉彎。兩邊的建筑飛一般地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不知看哪一處好。”小結:由總寫到分寫。這段話圍繞“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展開敘述,通過寫疾駛時、極窄時、擁擠時船夫的活動,表現了船夫駕駛技術高超。仿寫仿照課文,請你按照總分的構段方式寫一寫黃山的松樹。學生寫,教師點撥,給出范文指導。4.了解資料師引導:關于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你了解到它的哪些資料?預設1:關于黃山的美麗傳說。預設2:長城的傳說——冰道運石。師追問:怎樣把這些傳說寫進我們的習作里呢?預設1:還是從黃山這座山的名字講起吧。傳說……預設2:我特別奇怪,長城這些巨石是怎么來的呢?媽媽告訴我……師總結點撥:介紹文化遺產,一般需從歷史背景、地理位置、外觀結構、現狀等方面進行介紹,為了增加可讀性也可以介紹相關的傳說故事等。5.交流習作想法。學生匯報。寫作提綱師引導:你想要介紹哪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呢?不要急于下筆,先好好構思,編寫好寫作提綱。生交流匯報。1.出示習作提綱要求。2.給出提綱范例。(設計意圖:通過閱讀范文,交流分析,引導學生理清寫作的思路,并把這些用列提綱的形式進行梳理,理清思路,此環節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明確寫作目的,為開展習作做鋪墊。)六、獨立習作1.學生獨立習作,教師巡視指導。2.寫好之后,和同桌交換一下,看看誰寫的最好。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能根據習作要求和評價表相互評價。2.能根據修改意見自主修改習作,養成修改習作的好習慣。【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師:足下萬里,移步換景,寰宇紛呈萬花筒。上節課我們一起搜集資料,寫了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這節課我們把大家的習作評一評、改一改。例文賞析出示例文《頤和園》。指名學生進行朗讀。賞析。討論交流:欣賞了范文,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指名學生說師點評:隨著小作者的文字去頤和園游覽,仿佛在我們眼前展現出了一幅清晰的頤和園美景,它讓我們既了解了頤和園的各個景點特點,又從中領悟著每個景點中富有人文色彩的文化,真是美不勝收!小作者用比喻修辭描述事物,如“昆明湖多美呀!靜得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綠的圓盤,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昆明湖的美麗。3.優點借鑒。特點鮮明;生動有趣;條理清晰。三、評改習作1.相互評改。師引導:下面請同學們交換作文,根據“評分標準”相互批改。要使用作文評改符號,最后得出總分,并寫出評價。四人小組內交換習作欣賞。2.出示評價標準。評改范例技巧總結寫之前要查找相關資料,了解相關知識。要分多個方面來寫。抓住景物特點,寫出景物特色。材料內容豐富,修辭手法多樣。(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內互評互改,可以培養學生善于反思和重視修改的習作好習慣。)四、自我修改1.學生根據大家的修改建議,重新調整自己的習作內容,進行二次行文。2.修改后展示,二次評價。(設計意圖:文學創作,本就是一個不斷嘗試和修改的動態過程。只有通過開放式評價指導,才能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內容寫得好,好在哪里,才能知道自修改的方向,從而實現“更上一層樓”的二次成文。)【教學反思】《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是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七的內容。這一習作主題要求學生選擇一處感興趣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搜集資料,寫一份簡介。怎樣使學生在習作中能確定重點,選有特點或有價值的內容,把資料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實用的語言,在習作中體會歷史遺產的魅力或感受祖國美好山河的美麗是本次習作教學的關鍵所在。一、課前指導,收集材料。課前學生很少接觸簡介文化遺產一類的寫作,這無疑增加了習作的難度。這次習作,如果課前沒有收集資料,學生將無從下筆。因此課前,我提前布置學生確定介紹對象,然后搜集材料,準備寫作素材。二、抓住重點,適當取舍。如今網絡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材料。但在大量的材料面前,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有用的信息是現代人應具備的能力。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要老師一步一步指導,才能逐步提高。課堂上我著重指導學生如何取舍材料。引導學生重要的就保存,不重要的就刪掉,教給學生處理和運用材料的方法,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三、先說后寫,降低難度。“說”是前提,寫是說的書面表達,只有在充分“說”的基礎上,寫才有望水到渠成,在動筆前,我先讓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目的是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通過匯報和教師的及時點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習作的寫作方法;在聽、說中,可使學生找出自己的差距,從同伴那里學習多角度表達。四、參與實踐,獲取新知。本次習作蘊涵著很強的實踐性。在課前查找資料,給了學生大量實踐的機會,學生在這種實踐的過程中很自然地也是很快樂地學習知識,學生也非常感興趣。在課堂中也注重讓學生結合實際在實踐中學習新知。學會寫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簡介,掌握寫作技巧。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