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 金字塔【課前解析】關注課文:課文《金字塔》編排了兩篇短文。《金字塔夕照》描寫了夕陽下金字塔的雄渾之美以及作者觀賞時的萬千思緒,充滿詩意的語言讓讀者身臨其境。《不可思議的金字塔》主要介紹了胡夫金字塔的基本信息以及古代埃及的概況。此外,教材針對文本內容提出了六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猜測。關注文體:《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是非連續性文本,采用了多樣化的文本呈現方式。文中除了簡潔的文字信息,還有指示圖、立體圖、地圖輔助呈現信息。除此之外文字旁邊還有對應的問題批注。看似內容之間不連貫,其實圖文之間、語段之間都有緊密的聯系。關注閱讀非連續文本的方法:本單元首次出現了非連續性文本形式的課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提取、梳理相關的信息。同時也要把圖文對照起來,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由此借助旁邊的批注進行深入思考和大膽推測。【教學目標】1.認識“譯、愧”等10個生字。2.能結合兩篇短文的內容,說出對金字塔的了解。3.初步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能說出對兩篇短文不同表達的感受。【教學重點】1.能結合兩篇短文的內容,說出對金字塔的了解。2.初步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能說出對兩篇短文不同表達的感受。【教學準備】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譯、愧”等生字。2.能從整體上感知兩篇文本的不同表達方式。3.能結合短文的內容,說出對金字塔的了解,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教學過程】一、視頻導入1.師導入:上課之前,咱們先來觀賞視頻。師生共同欣賞金字塔的雄偉壯。師提問引導學:你看到了什么?用一個詞語說說自己的感受。預設:我看到了金字塔。美麗、壯觀、令人驚嘆……師小結:面對這巍然屹立、聞名世界的金字塔,我們不禁會問:這一巨大的角錐形建筑物到底是憑什么舉世聞名的?那就讓我們再來瞻仰這凝聚著古埃及人民智慧結晶的金字塔吧。2.簡介埃及和金字塔。3.師問:仔細觀察圖片,這些金字塔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金光閃閃、雄偉壯觀、古色古香)4.今天咱們一起走進第20課《金字塔》,去了解一下這古老的文明遺跡。5.板書課題:金字塔。齊讀課題(設計意圖:借助視頻、圖片讓學生對金子塔有初步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更好地了解金字塔做鋪墊。)二、初讀課文1.聽課文范讀。師引導:默讀全文,思考:本課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課的地方?預設:本課有兩篇課文。師出示兩篇課文題目。師引導思考:快速默讀兩篇課文,說一說這兩篇文章在內容和表達方式上各有什么特點?預設1:第一篇短文《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散文,描寫了夕陽下金字塔的美景,以及作者的所思所想。預設2:第二篇短文《不可思議的金字塔》介紹了“胡夫金字塔”的相關知識,以及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的一些相關情況。預設3:第二篇短文和我們平時學習的課文不一樣,有文字,有圖片,還有圖和批注的問題。師小結:《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是一篇“非連續性文本”,文中有文字描述、數據介紹、圖表說明、輔助問題等,初讀可能會讓人覺得內容比較零散,但認真閱讀,就會發現篇章之間、語段之間、圖文之間都是有一定聯系的。板書:《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議的金字塔》2.拓展知識點“非連續性文本”“抒情散文”。“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于以句子和段落組成的“連續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在結構和語言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性,多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它的特點是直觀、簡明,概括性強,易于比較。“抒情散文” 是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感情的散文。它雖然也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一般都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學生很容易發現兩篇短文表達方式的不同,尤其是第二篇短文的形式比較特殊,由此讓學生發現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說一說,兩篇文章分別寫了什么?預設1:《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寫了夕陽下金字塔的雄渾之美。預設2:《不可思議的金字塔》主要以胡夫金字塔為例,介紹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遠、外觀的雄偉、精湛的工藝和巧妙的設計。師小結:《金字塔夕照》描繪了夕陽下的金字塔美景;《不可思議的金字塔》介紹了最大的金字塔的相關信息。4.作者簡介穆青(1921-2003),新華通訊社原社長、當代著名新聞記者,他的新聞作品、新聞主張和新聞實踐,均為20世紀中國新聞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5.檢查生字預習情況。(1)指名學生讀,教師相機正音,再全班齊讀。(2)辨一辯“瑕、暇、遐”。三、學習《金字塔夕照》師引導:自己讀一讀《金字塔夕照》,說一說這篇短文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1.整體感知。(1)自讀體會(2)交流探討。預設:這篇短文主要寫了夕照下金字塔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金字塔的贊美之情。師小結:主要寫了夕照下金字塔的美景,贊揚它是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2.默讀第2自然段,說說作者在這幅“開闊而雄渾的畫卷”中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連尼羅河的河水也泛著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簡直像是用純金鑄成的。”指名讀。預設:我看到了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師問: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預設:金字塔在夕陽的照耀下是金色的,金光閃閃、熠熠發光,十分美麗。師小結:作者看到了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泛著金光的尼羅河河水,像用純金鑄成的金字塔。師小結過渡:天上地下一片耀眼的色調,真是一幅開闊而又雄渾的畫卷!都帶著自己的體會讀一讀吧。4.默讀第3自然段,說說作者“望著這人間的奇跡”時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我不知道“金字塔”這個譯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來的。不管出于什么考慮……它不愧是熠熠發光的珍寶,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它無疑比金子還要貴重。預設:作者想到了金字塔在當時人們的心中是非常珍貴。師問: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預設:我體會到金字塔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它是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珍寶,比金子還要珍貴。師小結:作者想到“金字塔”的“金”字很絕妙,金字塔在人們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全班齊讀句子。5.師引導:夕陽下的金字塔真是太美了!讓我們陶醉了,也讓作者陶醉了,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贊嘆:出示句子:有人說金字塔的白晝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覺得最令人難忘的,恐怕還是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抓住關鍵詞“最令人難忘”“還是”,感受作者的喜愛、贊嘆之情。全班有感情齊讀句子。指導朗讀。師引導:宏偉、壯麗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凝聚著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愛與贊嘆再來讀讀這篇文章吧!板書:外觀四、主題概括《金字塔夕照》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了_夕陽下金字塔的雄渾之美__及作者觀賞時的_萬千思緒__,抒發了作者對金字塔的_喜愛與贊嘆__。五、課堂演練師總結:金字塔,這不可思議的偉大奇跡真是帶給我們太多的震撼與聯想,下節課我們就走進《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去繼續一探究竟吧。(設計意圖:本篇短文的學習,不需要作過多分析,教學時緊扣“金”字引導學生體會短文中的景色描寫,身臨其境的感悟體會,展開金色的遐想。)第二課時【課時目標】認識“黏、刃”等6個生字。2.學習《不可思議的金字塔》,了解金字塔的特點,初步感知非連續性文本的表達特點。3.能說出對兩篇短文不同表達方式的感受。教學過程:談話導入師引導:這一巨大的角錐形建筑物到底是憑什么舉世聞名的?你對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索金字塔。板書課題并齊讀。二、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1.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讀,教師相機正音,再全班讀。提醒“刃”字是前鼻音。2.識字方法“刃”。指事字。其字形是在刀上加一點,表示刀的鋒利的部分。本義:刀口、刀鋒。三、學習《不可思議的金字塔》1.師引導:為什么說金字塔不可思議呢?快速瀏覽《不可思議的金字塔》,觀察短文有什么特點。(1)小組交流。(2)全班交流,教師點撥。2.學習第一部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師引導:小組合作,自讀這一部分,思考下面的問題:(1)這部分介紹了胡夫金字塔的哪些信息?(2)這部分有幾個圖示?分別是什么類別?(3)將短文和批注中的問題進行對照,可以發現什么?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1)師引導:哪個小組代表先來把這部分的文字信息進行歸類。預設:這部分分別介紹了胡夫金字塔的大小、建造年代、規模、材料、建造工藝等。師追問:利用這些信息說一說胡夫金字塔的概貌。預設:胡夫金字塔位于開羅郊外,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塔的重量約600萬噸,塔基面積約5.3萬平方米,塔的體積約260萬立方米。塔原高約146米,塔基原邊長約230米。建成幾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現比它更高的建筑。塔約用230萬塊石材砌成,石頭中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黏著物。石頭和石頭之間貼合得很緊實,即使是鋒利的刀刃也很難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2)師引導:這部分有幾個圖示?分別是什么類別?預設1:地標指示圖——點明金字塔的位置在開羅郊外。預設2:胡夫金字塔立體圖直觀地說明塔底邊長和塔高。預設3:示意圖直觀地表現出石頭之間的結合非常緊密。師小結:圖一是地標指示圖,圖二是胡夫金字塔立體圖,圖三是示意圖,圖示能夠直觀地說明信息。(3)師引導:將短文和批注中的問題進行對照,可以發現什么?預設1:我發現這些問題都源自文本信息,都是在閱讀相應信息時對胡夫金字塔所產生的疑問。預設2:我發現這些問題也是我讀到這些信息時心里不由自主所產生的疑問。我也特別想去探索這些問題。師小結:短文的每一段文字和每一個圖示都給我們介紹了胡夫金字塔的相關信息,而旁邊的批注所提出的問題,讓我們覺得金字塔的建造真是十分“不可思議”,更讓我們有了探究的興趣。板書:結構4.學習第二部分“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1)師引導:自讀這一部分,說說這部分主要寫了哪兩類信息。生匯報師小結:尼羅河的基本情況;古埃及人的文明成就。把所有信息整合起來,試著運用表格、資料卡等形式進行信息的歸類。小組合作。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尼羅河的基本情況 古埃及人的文明成就埃及的母親河每年定期泛濫 在天文、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掌握精湛的造船技術發現采石場遺跡石窟陵墓、神廟等令人驚嘆的建筑成就師引導:觀察結尾處的地圖,結合地圖、文字描述和前面所作的分類,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的概況。預設:尼羅河水每年定期泛濫,淹沒陸地,滋潤土壤,使耕地肥沃,農業發達。埃及因此成為歷史上最早不用將全部勞力投入到農業生產的國家之一。剩余的勞動力可以放在其它用途,比如建造金字塔。師小結: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使河兩岸的淤泥肥沃起來;人們在科學、造船、建筑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4)師引導: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借助課文內容,大膽推測。根據給出的提示進行推測。小組交流。全班交流。預設1:每年尼羅河水的泛濫,給河谷鋪上一層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區土地極其肥沃,正是有了尼羅河,古埃及人才能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在此基礎上他們才會逐步發展文化和技術,所以才會建造出金字塔。預設2:古埃及人在天文學、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些都給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技術方面的支持。預設3:古埃及人的造船技術精湛,他們可以借助尼羅河,用船從上游的采石場運送建造金字塔所必須的材料。預設4:古埃及還有很多的建筑成就,說明古埃及人的建造技術也很精湛,所以他們可以建造出金字塔。師小結。(設計意圖:根據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以問題引導學生自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輔之以方法的指導,組織學生在小組里展開學習,提取、整合信息,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和推測,從而習得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方法。)四、對比閱讀。1.師引導交流:兩篇短文在表達方式上有明顯的不同,你更喜歡哪種?說說你的理由。預設1:我更喜歡第一篇,因為語言更加優美,抒發了對金字塔的贊美之情,我讀的時候就被埃及的美景所吸引,特別想去親自看一看這人類偉大的文明遺跡。預設2:我喜歡第二篇,因為我從中了解到了許多關于金字塔的信息,同時也讓我有了更大的探究興趣。2.師小結:《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優美的文字,濃墨重彩地抒發對金字塔的贊美之情;《不可思議的金字塔》這是一篇非連續性文本,重在說明事實,語言直觀簡明、概括性強。五、結構梳理六、主題概括《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描寫了金字塔的_宏偉與精巧_,用簡要的語言介紹了_古埃及文明_,使讀者深切感受到金字塔的神秘,對其未解之謎充滿了興趣,也抒發了對古埃及人民勤勞與智慧的贊嘆。板書:敬佩 贊美七、課堂演練【板書設計】【教學反思】《金字塔》一課由兩篇短文組成,第一篇節選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寫了夕陽下金字塔的雄渾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發的萬千思緒。第二篇則是一個非連續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為例,介紹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遠、外觀的雄偉以及精湛的工藝、巧妙的設計,還對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簡要的補充。這兩篇文章風格迥異,互為印證,又構成了一組非連續性文本,讓讀者對金字塔這一世界奇跡有了更為全面、豐富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先讓學生從整體上發現兩篇文章的不同,再根據兩篇文本的表達特點引導學生自學自悟。在教學《金字塔夕照》時,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在體會美景的同時身臨其境的展開聯想,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讓他們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語言的魅力內涵。我在教學《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時能夠放手給學生,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提取、梳理、整合相關信息,并根據批注進行思考和推測,在了解金字塔相關信息的同時,更多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習得閱讀的方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