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2節 滑輪第十一章 機械與功知識點知1-講1定滑輪1. 滑輪 周邊有槽,并可以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滑輪分為定滑輪和動滑輪。知1-講2. 定滑輪(1)定義:使用時,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的叫定滑輪,如圖1 所示。(2)實質:定滑輪可以看成一個支點在中心,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輪半徑的等臂杠桿,如圖1 所示。(3)特點: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不省距離,重物升高的高度等于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知1-講知識鏈接:◆使用滑輪時,要保證滑輪軸間良好的潤滑。◆安裝定滑輪時,繩子要放在槽內,以免繩子脫落或使擦力變大。知1-練[中考· 內江]如圖2 所示,用同一定滑輪沿三個不同方向,以不同速度勻速提升同一重物G,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1、F2、F3,重物G 上升速度分別是0.1 m/s、0.2 m/s、0.3 m/s,則這三個力的大小關系是( )A. F1> F2> F3 B.F1< F2<F3C. F1=F2=F3 D. 以上都有可能例 1知1-練解題秘方:根據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分析解答。解析:因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故同一定滑輪沿三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勻速提升同一重物G,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答案:C知1-練1. [中考·臺州] 使用簡單機械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如圖所示,旗桿的頂端安裝著一個______滑輪,用來改變拉力的方向。定知識點動滑輪知2-講21. 定義 滑輪的位置跟被拉動的物體一起運動的叫動滑輪,如圖3 所示。2. 實質 動滑輪可以看成一個支點在一端,動力臂(等于輪直徑)是阻力臂(等于輪的半徑)兩倍的杠桿,如圖3 所示。知2-講3. 特點(1)不能改變力的方向。(2)不計摩擦、繩的重力和動滑輪的重力,動滑輪能省一半力,即F=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與重物升高高度h之間的關系為s=2h(理想情況)。(3)不計摩擦和繩重時,有F= (半理想情況)。知2-講知識鏈接:“動滑輪省一半的力”是指繩上的拉力等于軸上的拉力的一半。“費一倍的距離”是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動滑輪移動距離的2 倍。知2-練[期中·東莞]如圖4 所示,動滑輪是變形杠桿,其支點是_______,如果物體重100 N,動滑輪重20 N,不計繩重和摩擦,物體G勻速上升時,拉力F= _______ N。如果繩子的自由端移動距離是4 m,則物體上升的距離是_______ m。例2A602知2-練解題秘方:使用動滑輪時,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先得出物體由幾根繩子承擔,則繩子移動的距離是物體移動的距離的幾倍,拉力就是物體與動滑輪總重力的幾分之一。知2-練解析:圖中動滑輪的支點是A 點,由2 根繩子承擔物重,不計摩擦和繩重,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G+G動)=×(100 N+20 N)=60 N。當繩子自由端向上移動的距離s=4 m 時,物體上升的距離h===2 m。知2-練2. 如圖所示,用同一滑輪勻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計繩重和摩擦),圖中F1、F2、F3、F4 之間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 F1=F2 B. F3=F4C. F1=F3 D. F2=F4B知識點滑輪組知3-講31. 組成 用繩子將定滑輪和動滑輪串繞而成。2. 特點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知3-講3. 用滑輪組提起重物時,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n:(1)n 等于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的段數,可以利用隔離法判斷n 的數值 如圖5 所示,在動滑輪和定滑輪之間畫一條虛線,將兩者隔離開,數出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的段數就可以得到n 的大小。知3-講(2)n 和動滑輪個數的關系:當從定滑輪上開始繞線時,n 為動滑輪個數的2 倍。當從動滑輪上開始繞線時,n 為動滑輪個數的2 倍加1。這個規律叫奇動偶定。知3-講4. 省力情況 使用滑輪組時,物體由n 段繩子吊著:(1)不計摩擦、繩重和動滑輪重 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n 分之一,即F= 。(2) 不計摩擦和繩重 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和動滑輪重的n 分之一,即F= 。5. 費距離情況 使用滑輪組時,若物體由n 段繩子吊著,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就是物體上升高度h 的n 倍,即s=nh。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和物體移動速度v物之間的關系為v=nv物。知3-講特別提示:如圖6 所示,將滑輪組平放,不計繩重、滑輪重、繩與滑輪間的摩擦,此時克服的阻力是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 則有F=、s 拉力=ns 物。知3-練[一模·慶陽]工人為了把較重的貨物裝入運輸車,設計了如圖7 所示提升貨物的裝置。若貨物重400 N,每個滑輪重40 N,10 s內把貨物勻速提升2 m,則他所用的拉力為_______ 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_______m/s。(不計繩重及摩擦)220例 30.4知3-練解題秘方:本題考查了使用滑輪組時拉力、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的計算,確定使用滑輪組時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是關鍵。解析:由圖知,n=2,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G+G動)=×(400 N+40 N)=220 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2×2 m=4 m,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0.4 m/s。知3-練3. [中考·淮安] 畫出圖中使用滑輪組提升物體最省力的繩子繞法。解:如圖所示。滑輪滑輪動滑輪實質定滑輪實質特點特點滑輪組特點組裝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