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9張PPT)第4節 機械效率第十一章 機械與功知識點知1-講1有用功和額外功1. 有用功(1)定義 我們使用機械時,機械對物體所做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對人們有用并且必須做的功。(2)有用功相當于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對物體做的功。知1-講2. 額外功(1)定義:在工作時,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用W 額外表示。(2)額外功主要是克服機械、容器自重及機械各部件之間的摩擦所做的功,屬于機械消耗的功。知1-講3. 總功(1)定義: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叫總功,用W 總表示。W 總=W 有用+W 額外。(2)總功就是人們操作機械時對機械所做的功。知1-講深度理解:由于機械存在自重,且部件之間存在摩擦,故利用機械實現做功目的時,額外功不可避免。知1-練人用鐵桶從井中打水,則此過程中( )A. 人對鐵桶做的功是額外功B. 人對水做的功是額外功C. 人對水和鐵桶做的功都是額外功D. 人對水和鐵桶做的功都是有用功例 1知1-練解題秘方:判斷有用功、額外功要看做功目的,實現做功目的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所做的其余部分的功為額外功。拓展延伸:有用功與額外功的區分:關鍵是看需要達到的目的。例如:①用桶將水從井中提出,目的是提水,那么提水是需要且必須做的功,而提桶是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所以克服水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而克服桶的重力所做的功是額外功。②如果是一只桶掉入井里了,要將桶從井中提出來,目的是撈桶,則克服桶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克服桶中帶出來的水的重力所做的功是額外功。知1-練解析:用鐵桶打水,做功的目的是提水,故對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對鐵桶做的功是額外功。答案:A知識點機械效率知2-講21. 定義 任何機械所做的有用功只是總功的一部分,物理學中把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用η 表示。2. 公式 η = ×100 %。3. 物理意義機械效率是標志機械做功性能好壞的物理量,機械效率越高,做的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就越大,這個機械的性能就越好。知2-講4. 可變性 機械效率不是固定不變的,同一機械在不同的做功過程中,機械效率可能會發生改變。5. 特點 因為η=×100 % =×100 %,由于額外功的存在,任何機械的機械效率都小于1,只有在理想情況下機械效率才等于1。6. 注意 機械效率的高低與機械是否省力、滑輪組上繩子的繞法、物體提升的高度、物體被提升的速度等因素無關。指的是不考慮機械重和摩擦的情況知2-講7. 機械效率的計算歸類知2-講深度理解:1.機械效率是一個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由機械效率的計算公式知,式子中的分子和分母的單位相同,故算出的機械效率沒有單位。2. 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機械效率是由機械自身因素(如機械自重、摩擦等)和做功對象(如提起的重物)決定的,與使用機械是否省力、是否省距離以及做多少功無關。3. 機械效率、功率和功是三個不同的物理量,它們之間沒有直接關系。知2-練[中考·黑龍江]如圖1 所示,是一位同學組裝的提升重物的裝置。他用400 N 的力在30 s 內把重1 000 N 的物體勻速提升6 m(不計繩重及摩擦),則動滑輪的重力為 _______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保留一位小數)。例220083.3 %知2-練解題秘方:由圖可知,n=3,利用不計繩重和摩擦時F=(G+G 動)求動滑輪的重力。利用η=×100%= ×100%= ×100%=×100% 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知2-練解析:由圖可知,n=3,因為不計繩重和摩擦時F= (G+G動),所以動滑輪的重力G動=nF-G=3×400N-1000 N=200 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 ×100 %=×100%=×100%=×100 % ≈ 83.3 %。知2-練1. [中考· 蘇州] 如圖是工人師傅用滑輪組提升建筑材料的示意圖,在400 N 的拉力作用下,使質量為70 kg 的建筑材料在10 s 的時間里,勻速豎直上升了2 m。不計繩子重力和摩擦,g 取10 N/kg,求:知2-練(1)拉力的功率P;知2-練(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知2-練(3)動滑輪的重力G動。解:2F=G+G動,動滑輪的重力G動=2F-G=2×400 N-700 N=100 N。知2-練[模擬·廬陽]如圖2,當水平拉力F=5 N 時,恰可使物體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物體A 重為10 N,所受地面摩擦力為8 N,若在10 s 時間內,物體A 水平移動了2 m,不計繩和滑輪自重及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求:例 3知2-練解題秘方:根據滑輪組的繞線原則和功率、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分析解答。知2-練(1)拉力F 的功率。解:由圖可知,拉動動滑輪的繩子的有效股數n=2,則繩端移動的距離s 繩=ns 物=2×2 m=4 m;拉力F 做的功W總=Fs 繩=5 N×4 m=20 J;拉力F 的功率P= ==2 W;知2-練(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解: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為8 N,則有用功W有用=fs 物=8 N×2 m=16 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 %=80 %。知2-練方法點評1. 由圖可知,拉動動滑輪的繩子的有效股數n=2,根據s 繩=ns 物求出繩端移動的距離,根據W總=Fs 繩求出拉力F做的功,根據P=求出拉力F 做功的功率;2. 根據W 有=fs 物求出拉力做的有用功,利用η=×100%求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知識點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知3-講31. 實驗目的 會組裝滑輪組并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2. 實驗原理 η = 。3. 實驗器材 鐵架臺、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彈簧測力計、重物、刻度尺等。知3-講4. 實驗步驟(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物所受的重力G,按照圖3 甲所示安裝滑輪組,分別記下重物和繩端某點的位置。知3-講(2)如圖乙所示,勻速豎直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重物勻速升高,此時機械對重物的拉力等于物重,讀出拉力F 的值,并用刻度尺測出重物上升的高度h 和繩端移動的距離s,將這三個量填入表格。知3-講(3)應用公式W 有用=Gh,W 總=Fs,η = ×100 % 分別求出有用功W有用、總功W總、機械效率η ,并填入表格。(4)改變重物,重復上面的實驗。(5)換用圖丙所示的滑輪組重復以上步驟,將實驗數據記入表格。知3-講5. 實驗記錄表格 如下表所示實驗序號 1 2 3 4重物所受的重力G/N 5 8 5 7重物上升的高度h/m 0.1 0.1 0.1 0.1滑輪組做的有用功W 有用/J 0.5 0.8 0.5 0.7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N 2.2 3.0 1.8 2.4繩端移動的距離s/m 0.3 0.3 0.5 0.5總功W 總/J 0.66 0.9 0.9 1.2機械效率η 75.8% 88.9% 55.6% 58.3%知3-講6. 交流討論(1)同一個滑輪組掛不同質量的重物時,機械效率相同嗎?① 用圖甲滑輪組,重物G1=5 N 時,η 1=75.8%,重物G2=8 N 時,η 2=88.9%,η 1 <η 2。② 用圖丙滑輪組,重物G1′=5 N 時,η 1′=55.6%,重物G2′=7 N 時,η 2′=58.3%,η 1′<η 2′。知3-講分析:利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額外功主要是克服繩重、摩擦及動滑輪重所做的功,其中繩重及摩擦較小,所以額外功主要是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功,這樣不妨先將繩重、摩擦忽略,則η=×100 %=×100 %= ×100 %==1+。當G 增大時,1 + 減小,所以η 增大。知3-講結論:機械效率具有可變性,使用同一滑輪組,它的機械效率不是恒定不變的,被提升的重物越重,機械效率越高。知3-講(2)同一個重物,被不同的滑輪組提升時機械效率相同嗎?① 用圖甲滑輪組時, 重物G1=5 N,h1=0.1 m,η 1=75.8 %。② 用圖丙滑輪組時, 重物G1 ′=5 N,h1 ′=0.1 m,η 1′=55.6 %。結論:提升重力相等的重物,動滑輪重力越小,機械效率越高。知3-講注意事項:1. 要豎直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不能傾斜。2. 讀拉力時不能靜止讀數,因為勻速拉動時,還需克服摩擦力,而靜止時無摩擦力,彈簧測力計示數偏小。3. h和s可分別用刻度尺測出,也可用刻度尺測出h,由s=nh求出s。4. 若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在不計繩重和摩擦的情況下,只改變繞繩方式,由η = 可知,機械效率大小不變。知3-講重點提示:1. 改變重物是為了研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重是否有關。2. 換用不同滑輪組是為了改變動滑輪的重力,研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重力是否有關。3. 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重物的重力、動滑輪的自重、繩重等,因此在實驗過程中要采用控制變量法。知3-講4. 此實驗中,若滑輪組已組裝好,不用刻度尺測s和h,也可測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推導過程如下(n 為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知3-練[中考·湘潭] 測量如圖4 所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部分實驗數據如下表。例4知3-練實驗次數 鉤碼重力G/N 鉤碼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cm 機械效率η1 1.0 5 15 55.6%2 1.5 5 0.8 153 2.0 5 1.0 15 66.7%4 2.0 10 1.0 30 66.7%知3-練(1)實驗過程中,應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豎直向上做__________運動。第1 次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圖所示,為 _______N。勻速直線0.6知3-練解析:實驗過程中,應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以保證彈簧測力計示數穩定。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示數為0.6 N。知3-練(2)第2 次實驗時所做的有用功為______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______。0.07562.5%知3-練解析: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知3-練(3)分析1、2、3 次實驗的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物重力越 ______(填“大”或“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分析3、4 次實驗的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鉤碼上升的高度______(填“有關”或“無關”)。大無關知3-練解析:分析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物重力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鉤碼上升的高度無關。知3-練(4)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下列選項中也可提高機械效率的是______ 。A. 增大繩重 B. 減輕動滑輪重 C. 加快物體提升的速度B知3-練解析:A.增大繩重會增大額外功,機械效率變低;B. 減輕動滑輪重,減小了額外功,機械效率變高;C. 由(3)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鉤碼上升的高度無關,根據 ,機械效率與物體提升的速度無關,故選B。知3-練方法技巧:1. 在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運用公式更加簡單一些。知3-練2. 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同一滑輪組在其可承受的范圍內,盡可能增加被提升物體的重力;(2)減輕動滑輪自重;(3)減小摩擦。3. 同一滑輪組,增加重物上升高度,改變繞繩方式等均不會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無單位公式總功=有用功+額外功有用功特點總小于1與功率無內在聯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