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5張PPT)第1節 杠桿第十一章 機械與功知識點知1-講1杠桿1. 定義 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支撐點轉動的堅實物體。物理思想:杠桿是從具有復雜外形的機械中抽象出來的理想模型,其本質是一根可以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知1-講2.杠桿的相關概念五要素 物理含義支點(O) 杠桿繞著轉動的支撐點動力(F1) 使杠桿轉動的力阻力(F2)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知1-講3. 杠桿相關概念的理解(1)杠桿的支點一定在杠桿上,可以在杠桿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桿的中間某點。用同一根硬棒做杠桿,使用方法不同,支點位置可能不同,如圖1 甲、乙所示。知1-講(2)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和阻力是相對而言的,可根據人們的需要來確定,動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如圖2)知1-講深度理解:一根硬棒成為杠桿的條件:(1)要有力的作用;(2)能繞著固定點轉動;(3)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但必須是硬的,即在力的作用下,不發生或基本不發生形變。知1-講特別提示 :1. 杠桿定義中的力,是指作用在杠桿上的力,因此杠桿是受力物體。2. 杠桿在力的作用下,是繞固定點轉動,而不是整體向某個方向運動(平動)。3. 支點位置與動力方向、阻力方向的關系:當支點在杠桿的一端時,動力和阻力的方向應該相反;當支點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點之間時,動力和阻力的方向大致相同。知1-練[一?!ぢ尻朷皮劃艇運動員在洛陽凌波湖湖面上來回穿梭,訓練的同時也成了春日里的一道風景。如圖所示,運動員一手緊握支撐柄的末端,另一手用力劃槳,此時的船槳可看成一個杠桿。下列的船槳模型中正確的是( )例 1知1-練解題秘方:從情景中建立杠桿模型,再根據相關概念分析解答。解析:由題意可知,撐住槳柄的末端為支點,下面的手給槳向后的力,這時作用在槳下端的水給槳一個向前的力,使皮劃艇前進,故A 正確。答案:A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知2-講21. 杠桿力臂(1)動力臂(L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2)阻力臂(L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沿動力的作用方向的直線。沿阻力的作用方向的直線。知2-講2. 杠桿力臂的理解(1)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即力臂是點到線的距離,不是點到點的距離。(2)力臂有時在杠桿上,有時不在杠桿上,但支點必須在杠桿上。知2-講(3)如果力的作用線恰好通過支點,則其力臂為零,此時這個力不能使杠桿轉動。(4)力臂的三種表示方法(如圖5):知2-講3. 杠桿平衡 當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轉動效果互相抵消時,杠桿將處于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叫杠桿平衡。4.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實驗器材 杠桿、支架、鉤碼、刻度尺、細線等。知2-講(2)實驗步驟:①首先調節杠桿兩端平衡螺母,使杠桿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偏右調,右偏左調)。②在杠桿兩端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6所示,這時杠桿兩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所掛鉤碼受到的重力。知2-講③設右端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為動力F1,左端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為阻力F2;測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臂L1 和阻力臂L2;把F1、L1、F2、L2 的數值填入表格中。④改變F1 或L1 的大小,相應調節F2 和L2,再做幾次實驗,并將得到的實驗數據填入表格中。知2-講實驗 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 L1/cm 動力× 動力臂/(N·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阻力臂/(N·cm)1 0.5 20 10 1.0 10 102 1.0 15 15 1.5 10 153 1.5 20 30 1.0 20 30知2-講(3)實驗結論:分析實驗數據,發現每次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能不一樣,但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等于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即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F1×L1=F2×L2)。知2-講5. 杠桿的平衡條件(1)內容: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2)字母表示:F1×L1=F2×L2。當F1L1=F2L2時,杠桿平衡;當F1L1>F2L2 時,杠桿朝動力F1的方向轉動;當F1L1知2-講知識鏈接:1. 實驗前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讓杠桿的重心剛好和支點在同一豎直直線上,使重力的力臂為零,以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的影響;2. 實驗過程中,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臂恰好與杠桿在同一直線上,這樣就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數值。3. 實驗過程中,不能調節平衡螺母。知2-講4. 杠桿的平衡包含靜止和勻速轉動兩種狀態,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在探究杠桿平衡時,選擇了杠桿平衡狀態中的靜止狀態。5. 影響杠桿轉動的因素:不單純是由動力F1 和阻力F2 的大小關系決定,也不單純是由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關系決定,而是由力和力臂的乘積,即F1L1和F2L2的大小關系決定。知2-練[中考·成都]如圖7 甲,小孟書桌上的折疊式臺燈由底座、立桿和燈頭組成。如圖乙所示,燈頭OAB 可視作繞O點轉動的杠桿,A 點是燈頭的重心,小孟用拉力F 將燈頭拉至圖示位置。請在圖乙中畫出:①燈頭受到的重力G的示意圖;②拉力F 的力臂L。例2知2-練解題秘方: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知道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解析:過支點O 作拉力F 作用線的垂線,即為力臂L;重力作用點在燈頭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知2-練解:如圖8 所示。知2-練方法技巧力臂的畫法:(1)確定支點—— 假設杠桿轉動, 杠桿上相對靜止的點就是支點;(2)確定動力和阻力的作用線——從動力、阻力作用點沿力的方向分別畫線即可得到;(3)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支點到垂足間的距離為力臂。知2-練[中考·永州]小明利用鐵架臺、杠桿、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等器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使用的鉤碼質量均相等,杠桿上每格長度均相等。例 1知2-練(1)當杠桿靜止時如圖甲所示,為了方便測量力臂,需要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當將杠桿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填“右”或“左”)調節;右解析:當杠桿靜止時,發現左端下沉,如圖甲所示,此時,應把杠桿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直至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知2-練(2)在杠桿兩側掛上鉤碼,設右側鉤碼對杠桿施的力為動力F1,左側鉤碼對杠桿施的力為阻力F2;測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臂L1 和阻力臂L2;多次換用不同數量的鉤碼,并改變鉤碼在杠桿上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得到實驗數據如表;知2-練分析表中的數據,得到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______;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0.5 20.0 1.0 10.02 1.0 15.0 1.5 10.03 1.5 10.0 0.5 30.0…F1L1=F2L2知2-練解析:由表格中數據知,0.5 N×20.0cm = 1.0 N×10.0 c m ;1.0 N× 15.0 cm = 1.5 N×10.0cm ;1.5 N×10.0 cm=0.5 N×30.0 cm;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即F1L1 = F2L2。知2-練(3)本次探究經過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A. 減小實驗誤差 B. 尋找普遍規律B解析: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了多組實驗數據,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所以本次探究經過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尋找普遍規律;故選B。知2-練(4)如圖乙所示,將A、B 位置的鉤碼個數都減少一個,杠桿將會________(填“仍然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右端下沉知2-練解析:設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每一格的長度為L,A、B位置的鉤碼個數都減少一個,左側=G×3L=3GL,右側=2G×2L=4GL,因為3GL<4GL,所以右端下沉。知2-練(5)如圖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先后在a、b 位置拉杠桿上同一點C,杠桿都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在a 位置豎直向上的拉力為Fa,在b 位置斜向上的拉力為Fb,則Fa 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b。小于知2-練解析: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將測力計繞C 點從a 位置轉動到b 位置過程中,鉤碼的重力不變,其阻力臂不變,即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不變,而動力臂在從a 到b 的過程中逐漸減小,動力逐漸增大,即Fa< Fb。知2-練1. [模擬·自貢] 如圖所示,小勇利用鐵架臺、帶有均勻刻度的杠桿、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若干(每個鉤碼質量相同)等實驗器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知2-練(1)實驗前, 杠桿靜止在圖甲所示的位置, 則此時杠桿處于_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2)將杠桿調成水平位置平衡后, 如圖乙所示, 在A 點掛3個鉤碼, 則應在B 點掛______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隨后兩邊各取下一個鉤碼, 杠桿______ (填“左”或“右”)端將下沉。平衡2左知2-練(3)小勇用彈簧測力計替代鉤碼, 在B 點豎直向下拉,然后將彈簧測力計繞B 點逆時針旋轉一小段至如圖丙所示位置。在旋轉過程中, 要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逐漸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變大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變小,動力慢慢變大知2-練(4)實驗結果表明,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______= ______×阻力臂。動力臂阻力知識點杠桿的分類知3-講31.杠桿的分類 根據支點相對于動力與阻力作用線的位置關系,可將杠桿分為三類:省力杠桿、等臂杠桿和費力杠桿。知3-講2. 三類杠桿的比較省力杠桿 等臂杠桿 費力杠桿示意圖力臂關系 L1>L2 L1=L2 L1力的關系 F1F2特點 省力但費距離 不省力也不費力,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 費力但省距離應用 鋼絲鉗 天平 鑷子知3-講方法技巧判斷杠桿類型的三種方法:(1)通過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判斷;(2)對復雜杠桿可先畫出杠桿的五要素,通過比較力臂的大小關系判 斷;(3)根據杠桿的使用目的和效果,是省距離還是費距離判斷。知3-練[中考·廣東改編]如圖10 為某款剪刀的示意圖。握住手柄修剪樹枝時,剪刀可視為杠桿,該杠桿的特點是( )A. 省力B. 費力C. 省距離D. 既省力又省距離例4知3-練解題秘方: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及對應的動力臂和阻力臂,比較力臂大小得出杠桿類型。解析:由圖可知,修剪樹枝的剪刀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省力費距離,故A 正確。答案:A知3-練2. [中考· 自貢] 如圖所示的工具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C杠桿杠桿定義平衡條件分類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支撐點轉動的堅實物體F1L1=F2L2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