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下快樂讀書吧《十萬個為什么》教學設計文本分析《十萬個為什么》是蘇聯科普作家米·伊林的一部經典的科普作品。該書用屋內旅行記的方式,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提出饒有興味的問題,作者都能用淺顯易懂卻又富有啟發性的道理,娓娓動聽地向讀者進行解釋。對我國的科普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書共三個章節,即:屋中漫游、奇妙之旅和燈的故事。每一章又分為很多個小節,用旅游站四個站點來展開,每個站點下又是各個問題,具有生活氣息和兒童氣息。少年兒童對未知的科學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帶領他們閱讀科普作品,可以讓他們領略科學世界的奧秘,拓寬他們的認知視野,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探索欲強,想象力豐富,這次《十萬個為什么》非常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學生已經積累來了一定閱讀興趣和閱讀方法,有了一些成熟的可借鑒的經驗。對如何開展“小圭璋”活動有了較多的認識和實踐,這是開展這次閱讀活動的有利條件。教學目標文化自信: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書籍的興趣。語言運用:指導學生閱讀科普類作品的方法。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封面、目錄來了解一本新書,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審美創造: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通過閱讀記錄增強閱讀興趣。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閱讀科普類作品的方法。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教學難點鼓勵學生閱讀“小圭璋”閱讀系列科普作品,激發學生閱讀科普類作品的興趣。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創設情境師引導:大家好,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前往崖州灣科技城參觀,老師還給大家請來了科學大咖張博士,請看!(播放張博士視頻)同學們準備好了嗎?那就讓我們一起開啟這場快樂的閱讀之旅吧!張博士在每一個參觀的站點,給大家藏了一個閱讀錦囊,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吧!【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二)認識一本書師引導:同學們,第一站到啦!科技圖書館!我們在這將學會如何認識一本書!1.讀封面,知信息(1)師引導:同學們,瞧,當我們拿到一本書時,會先被封面所吸引,讓我們拿起手中的書,仔細觀察封面,看看你發現哪些信息呢?(2)生觀察封面。(3)一本書的封面,竟然隱藏著如此多的信息!讓我們一一揭曉吧!(5)了解書籍作者。(6)了解書名由來。(出示書名來歷)(7)生根據書名預測書的內容。(出示內容簡介)【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系統的掌握,閱讀從了解封面信息開始,把握書籍相關信息。2.讀目錄,知脈絡(1)打開目錄,了解屋內旅行都去了哪些地方?你對哪個最感興趣?(2)拿出隱藏閱讀錦囊,小結:閱讀前我們要讀封面,知信息;讀目錄,知脈絡。【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通過瀏覽目錄,了解文章脈絡。(三)閱讀一本書1.標題預測與提問師引導:接下來同學們我們來到第二站·科技閱覽室。在這里我們將要學會如何去閱讀整本書。(1)出示標題《餐桌和爐灶》,請大家預測,這部分會寫哪些內容?(2)針對這個標題,你有什么疑問?(3)生快速瀏覽 48—52 頁的內容,并完成導讀單中的內容。(4)匯報導讀單,師相機提問:“請問你是用了什么閱讀方法在長文章中,準確找到關鍵信息的呢?”(5)學生分享方法,教師相機板書(板書:批注+思考)2.精讀片段(1)文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文字,請大家一起欣賞,感受這本書的語言魅力。(2)自由朗讀 19 頁第三段,批注自己感興趣的語句。(3)學生分享。(4)小結:當我們在整本書閱讀時,便可以通過預測、提問、批注、邊讀邊思考的方法,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樂的閱讀。3.梳理與交流《十萬個為什么》中蘊含著許多有趣的科學知識,可以借助每一站后的閱讀足跡,進行梳理整合,形成清晰的認識。【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從標題入手,引導學生回憶所學閱讀策略,運用閱讀策略進行片段精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指導學生運用閱讀策略,更好的閱讀。(四)制定閱讀計劃1.師引導:同學們最后一站要坐穩啦!我們將乘坐太空飛船,前往未來展覽館,一同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學!想要擁有美好的未來,我們一定要合理的規劃好當下的每一件事,閱讀也是如此。讓我們一起來制定屬于自己的閱讀計劃吧!2.在制定計劃前,張博士可要采訪大家兩個問題:①你喜歡在什么時間閱讀?每次閱讀多久?②你計劃用多少時間讀完這本書?3.同桌交流閱讀習慣。4.生分享。5.生填寫閱讀計劃卡。今天閱讀之旅,相信大家都收獲滿滿!讓我們一起閱讀《十萬個為什么》探索奇妙的科學世界,享受閱讀的快樂!期待下次能夠參加同學們的閱讀分享會!【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自己與同學的閱讀習慣,并根據個人情況制定閱讀計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堂總結:老師看到大家都做好了嚴密的計劃,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按照計劃連續閱讀,堅持閱讀。成功打卡閱讀完整本書的同學,將在六一兒童節時,收到來自科技城寄出的“閱讀智多星”的小獎狀!板書設計十萬個為什么預測+提問批注+思考梳理+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