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導學案1.1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核心素養】在歸納整理的過程中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完善知識結構,經歷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全過程。【學習目標】1.借助解決問題經歷概括總結加、減法意義的過程,理解加、減法的意義。2.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學習難點】用規范的數學語言歸納加減法的意義,理解“逆運算”。【課前預習】自學教材P2-P4例1的內容,用多色筆勾畫出疑惑點;使用導學單獨立思考完成課前預習、課堂導學部分的學習,完成課后檢測部分習題鞏固學習成果。【課堂導學】1.讀題后,思考怎么列式?然后列出算式寫出結果。①李叔叔騎車旅行,上午騎了40千米,下午騎了56千米,全天一共騎行了多少千米?②超市原來有25箱牛奶,又進了40箱,現在超市有多少箱牛奶?③一件上衣100元,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貴20元,一條褲子多少元?2.讀題后,思考怎么列式?然后列出算式寫出結果。①李叔叔騎車旅行,全天一共騎行了96千米,上午騎了40千米,下午騎了多少千米?②超市新進了40箱牛奶,現在一共有65箱牛奶,原來有多少箱牛奶?③一條褲子120元,比一件上衣貴20元,一件上衣多少元?3.加法算式、減法算式各部分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動筆寫一寫。【課后測試】(一)完成課本第4頁練習一中的4、5題。4題:5題:計算下面各題,并利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進行驗算。①340+190= ②254+297=③586-98= ④712-455=實踐作業同學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實際問題是用加法或減法來解決的?請你找一找,然后畫一畫、寫一寫。【部分答案】(一)4題:5題:(二)實踐作業答案舉例:學生可以找到家里居住人數之間的關系,由此提出加法或減法的實際問題;也可以關注居住小區內,種植數目的數量之間的關系、自己家中各種藏書數量之間的關系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