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導學案8.1平均數【核心素養】把數據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學習目標】1.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平均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2.在觀察、討論以及解決簡單實際間題的活動中逐步發展數據分析觀念,體會平均數的應用價值。3.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習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學習難點】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前預習】自學教材P87.例1、例2的內容,用多色筆勾畫出疑惑點;使用導學單獨立思考完成課前預習、課堂導學部分的學習,完成課后檢測部分習題鞏固學習成果。【課堂導學】任務一:認識平均數1.出示主題圖,提出問題。(1)看一看:請大家仔細觀察,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2)想一想:每個人收集的礦泉水瓶有多有少,怎樣才能使每人收集的同樣多?(3)畫一畫,移一移:直觀地看出平均數。(4)算一算,說一說:計算出每個人收集礦泉水瓶數量。2.說一說:什么是平均數呢?平均數有什么特征?3.比一比:怎樣區分“平均分”和“平均數”?任務二:用平均數進行不同組數據的比較教學教科書P88例2下面是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踢毽比賽的成績。1.比一比:嘗試不同方法比較兩隊踢毽比賽的成績。(1)可以一個對一個的比較嗎?(2)這樣比不公平!還可以怎樣進行比較呢?(3)人數不同怎么比呢?可以用每隊的平均成績來比較嗎?2.試一試:獨立自主計算每隊平均數。3.說一說:男生隊和女生隊的平均成績知道了,你們說哪個隊的成績好?任務三:歸納小結1.想一想:在剛才計算平均數的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2.說一說:用平均數比較幾組同類數據的方法?【課后測試】1.下面是四(1)班4位同學在詩朗誦活動中獲得點贊卡的情況,平均每人獲得多少張點贊卡?(1)樂樂給跳跳( )張,文文給淘淘( )張后,每人獲得點贊卡數量一樣多。通過這種( )方法可以看出平均每人獲得( )張點贊卡。(2)要使得每人獲得點贊卡數量一樣多。可以先把他們獲得點贊卡( )求出來,再平均分成( )份,求1份是多少。用關系式“( )÷( )=平均數”列式解答:( )。(3)得到的( )就是這4個數的平均數。2.求平均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我們可以從多的數量中拿出一部分給少的數量,使它們變成相同的數,這種方法叫“( )”法。另一種是利用“平均數=( )÷( )”。3.下面是某學校男生隊和女生隊一次口算比賽的情況(滿分25分)。哪個隊的成績好一些?男生隊姓名 李曉 王陽 劉強 周明成績/分 16 20 18 22女生隊姓名 劉莉 張娟 陳紅 王芳 李玲成績/分 18 21 16 20 154.當兩組同類數據的個數不同時,用( )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比較合適。5.平均數就是用一組數據的( )除以這組數據的( ),平均數能反映一組數據的( )情況。【部分答案】1.(1) 1 2 移多補少 6(2) 總數 4 總數 平均分的份數 24÷4=6(張)(3)結果62.移多補少 總數量 總份數3.男生隊4.平均數5.總和 個數 平均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