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課文解析】《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后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了“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教學目標】 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6個字,會寫“水泥、放晴”等17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筆下水泥道的美。3.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4.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5.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教學重點】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善于發現美、描述美、贊賞美。【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讀好課題1.多媒體展示水泥道的畫面,導入:同學們,水泥道對我們而言,并不陌生,它看起來是那樣普通,可深秋一到,一夜秋雨,水泥道卻變成了?齊讀課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聚焦課題,引發學生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預設:梧桐樹的落葉。多媒體展示梧桐樹葉圖,簡單介紹梧桐樹。(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通過圖片介紹、課題質疑提高學生的閱讀期待預熱課程。)二、檢查預習,解決字詞1.檢查詞語朗讀,同桌互讀、互糾。2.講解“靴”字。3.將要求會寫的字分類,指導“印、規、遲”的書寫。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幾部分的內容?1.學生朗讀并思考,教師巡視。2.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進行梳理、規整,厘清課文的大致內容。1-4自然段:雨后上學5-9自然段:發現美景10-11自然段:發出贊嘆板書:上學、發現、贊嘆四、學習第1-4自然段,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1.請學生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圈一圈:雨后上學去,“我”看到了怎樣的景象?(1)學生默讀課文第1-4自然段,邊讀邊圈畫“我”看到的景象。(2)教師巡視,并相機指導,如:先觀察到了“明朗的天空”可以把這個詞語圈出來。(3)學生交流景物。預設:明朗的天空、地面還是潮濕的、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藍天。2.聚焦“明朗的天空”,指導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1)請學生與同學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預設1:學生可能會找近義詞“晴朗”。預設2:學生可能發現“一個亮晶晶的水洼”“一角小小的藍天”等詞語也解釋了“明朗”的意思。(2)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指導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①分解組合:把“明朗”可分解為“明亮+晴朗”來理解。②找近義詞:找“明朗”的近義詞“晴朗”來理解。③聯系上下文:聯系上下文中“天開始放晴了”“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來理解“明朗”。④聯系生活:聯系我們生活中看到過的晴朗的天空是怎樣的,理解“明朗”主要指天空湛藍清亮,光線充足。3.總結理解難懂詞語的方法。(設計意圖: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是這一部分教學的重點。教學體現一定的開放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同時,將理解詞語與想象畫面融于一體,能發揮閱讀教學的多重功能。)五、學習第5-7自然段,理解詞語,想象朗讀1.走在明朗的天空下,作者發現了什么?默讀課文第5-7自然段,圈畫相關詞句,想象作者所描寫的畫面。(設計意圖:以任務驅動,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互動交流中感受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美。)2.教師指導點撥。(1)金黃落葉圖(第5自然段)。引導學生圍繞“一片片金黃金黃”“閃著雨珠”“緊緊地粘”等詞語想象落葉的特點,了解作者對落葉的初步印象。(2)水泥道全景圖(第6自然段)引導學生圍繞“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印著落葉圖案”“閃閃發光”“很遠很遠”等詞句想象水泥道的美景,了解第6自然段是描寫整條鋪滿落葉的水泥道,作者把水泥道上鋪滿的落葉比作彩色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寫出了水泥道的色彩美,形狀美,使普通的水泥道增添了美感。(3)梧桐樹落葉的特寫鏡頭(第7自然段)①引導學生圍繞“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想象水泥道上的每片樹葉。②提問:這里的“熨帖”“凌亂”是什么意思?③引導學生根據理解“明朗”的方法,試著理解“熨帖”和“凌亂”的意思。教師相機指導用多種方法理解“熨帖”。查字典:貼切、妥帖。聯系上文,可知“熨帖”指的是緊緊地粘著。看課文插圖:梧桐樹葉緊緊地粘在地面上的意思。教師相機指導用多種方法理解“凌亂”。聯系生活實際,由凌亂的房間來理解。引導學生思考:文中的“凌亂”是什么意思呢?預設:聯系上文可知在本句指的是排列得不規則。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凌亂”的落葉反而“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預設:因為這呈現出的是一種自然之美。六、學習第8、9自然段,體會“我”的心情1.說一說:走在這樣的水泥道上,“我”的心情是怎樣的?2.引導學生圍繞第8自然段中“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想象作者走在水泥道上的情景。3.引導交流:把小雨靴比作小鳥,增添畫面的動態美。“蹦跳著”“歌唱著”表現出“我”走在水泥道上愉悅的心情。4.啟發朗讀:我們應該怎么讀好8、9自然段呢?提示第8自然段要讀得輕快一些,讀出“我”愉悅的心情。七、學習第10、11自然段,引導發現美1.默讀課文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章結尾為什么又寫秋風、秋雨?作者為什么會覺得水泥道“真美啊”?(1)引導學生關注課文開頭和結尾都寫到的“一夜秋風,一夜秋雨”,了解課文首尾呼應的寫法。(2)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覺得水泥道“真美啊”?預設:因為作者仔細觀察,用心感受,這才能發現平常生活中的美。(板書:生活的美)七、借助“閱讀鏈接”,比較閱讀。1.請學生讀一讀“閱讀鏈接”《自報家門》片段,對比《自報家門》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1)引導學生圈一圈課文和《自報家門》中描寫的不同景物,從中發現:課文是圍繞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進行細致的描寫;汪曾祺《自報家門》片段是以簡潔樸實的語言羅列放學途中看到的各種作坊、店鋪及師傅工作的場景,用較少的語言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景物。(2)教師相機出示表格,明確兩種描寫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相同 不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用心觀察 平凡之美 上學路上 細致描寫水泥道《自報家門》 放學路上 寫了很多商鋪2.過渡:同學們,善于觀察,處處皆美景;善于發現,句句皆美妙。本篇課文語言優美,特別是描寫水泥道及落葉的詞句,富有新鮮感,適合積累。學完了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吧。提示:抄寫的句子要注意格式,句子開頭空兩格,標點占格要規范。抄寫時也不能看一個字抄一個字。八、布置作業仿照課文或你抄寫的句子,把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寫下來吧。【板書設計】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學發現 生活之美贊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