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23課《海底世界》說課稿匯報時間匯報人:目錄01一、教材分析02二、教學過程與策略一、教材分析Powerpoint design202XPART0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激發對語言文字的熱愛,注重語言積累、感悟和運用。《海底世界》以生動語言和豐富想象,為學生開啟神秘海底之旅,是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優質素材,能讓學生領略自然科學魅力,激發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課位于三年級下冊“自然與科學”主題單元,以文學形式普及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素養。課文細膩描繪海底奇妙景象,內容豐富、結構清晰、語言優美,富有感染力。《海底世界》是優秀文學作品,也是科學普及、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寶貴資源。學習本課,學生能拓寬視野,了解海洋生物和海底環境知識,提升語言能力和審美情趣,為后續自然科學課程奠定基礎。(一)課標與教材要求、理念三年級學生好奇心旺盛,喜歡探索未知,對海底世界充滿想象和好奇。他們具備基本閱讀理解能力,但對科普文章中的專業術語和抽象概念理解有難度。學生開始形成想象力和創造力,但缺乏系統性和邏輯性,需教師引導啟發。教學中,教師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和表達,提升語文素養。”(二)學情分析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匯,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象及其特點。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想象等方式,感受課文語言美和意境美,提高語言感悟和表達能力;學會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進行創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感受人類探索海底世界的艱辛與偉大,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目標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象及其特點。難點:體會課文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將感受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理解并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突破策略:利用多媒體展示海底世界圖片和視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感受海底世界奇妙。通過朗讀指導,幫助學生體會課文語言韻律美和節奏感,引導關注修辭手法運用。組織小組討論分享活動,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描述心中的海底世界,嘗試運用修辭手法創作。引入海底世界科普知識,如深海生物、海底地形等,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探索欲。重難點及突破策略(三)目標定位與教材處理二、教學過程與策略Powerpoint design202XPART02播放海底世界視頻片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激發興趣,引入課題《海底世界》。(一)導入新課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糾正發音,引導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教師適時補充糾正。(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分段落學習:逐段朗讀課文,引導理解每段主要內容,感受海底世界奇妙景象。通過提問討論,引導深入理解課文細節和修辭手法。小組討論和分享:組織小組討論活動,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描述心中的海底世界。請小組代表上臺分享,其他同學點評補充。找出比喻句和擬人句:請學生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嘗試解釋其含義和作用。教師講解示例,幫助理解修辭手法運用方法和效果。(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介紹海底世界更多奧秘,如深海生物、海底火山等,引導思考人類與海洋關系,培養環保意識。01引導思考:我們能為保護海洋環境做些什么?鼓勵學生提出建議想法。02(四)拓展延伸01回顧本課所學內容,強調海底世界奇妙和人類探索精神。02鼓勵學生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領域,為未來科學探索打基礎。(五)總結提升選擇課文中的一個場景,用自己的話寫一篇小短文,描述海底世界奇妙景象。要求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進行創作。收集關于海底世界的科普資料或圖片,準備下節課分享。0102(六)作業布置利用網絡資源,收集海底世界圖片、視頻和科普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01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查閱相關書籍資料,拓寬知識面。02鼓勵學生利用電子設備進行資料搜集和創作,培養信息處理能力。03(七)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01采用講授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02利用多媒體展示海底世界奇妙景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感受。03鼓勵學生使用電子設備進行資料搜集和創作,培養信息處理能力。利用班級微信群等平臺進行作品分享交流。(八)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應用滲透環保教育,引導關注海洋生態,培養保護環境意識。通過想象表達,培養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分享活動,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引導思考人類與海洋關系,培養責任感和使命感。(九)德育與核心素養培育謝謝大家匯報時間:匯報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