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下21《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鄒忌諷齊王納諫》是統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通過鄒忌以日常小事設喻,以自身比美的經歷類比國家大事,由己及君,以小見大,委婉地勸諫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塑造了鄒忌善于思考、勇于進諫、善于辭令的忠臣能臣形象,以及齊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行事果斷的明君形象。這篇文章敘事簡潔,說理透徹,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說服力,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理解古代政治文化以及學習勸諫藝術的經典范例。同時,文中所蘊含的善于反思、勇于納諫等思想,對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也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對常見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備了初步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然而,對于像《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樣內容較為復雜且蘊含深刻政治智慧的文言文,學生在理解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和體會文章勸諫技巧等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困難。部分學生可能對文中鄒忌類比推理的方式理解不夠深入,對古代宮廷政治背景較為陌生,影響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結合時代背景,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學目標文化自信:感受鄒忌的智慧與齊王的胸襟,體會古代“明君賢臣”的治國理念,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語言運用: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匯(如“諷”“諫”“私”“蔽”“昳麗”等)和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能夠準確翻譯全文。思維能力:借助注釋和小組合作探究,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式,提高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能力,理解類比推理在文中的運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理解“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深刻含義,培養虛心聽取他人意見的品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教學重點1. 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匯和句式,能夠準確翻譯全文。2. 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梳理鄒忌勸諫的邏輯思路,掌握“三疊”式的結構特點。3.學習通過細節描寫分析鄒忌和齊王的人物形象特點。教學難點1.引導學生分析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方法,理解類比推理在文中的運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2.感受鄒忌的智慧與齊王的胸襟,體會古代“明君賢臣”的治國理念,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在中國歷代王朝,臣子向君主進諫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如果方式不當,輕則引起君主的反感,重則會帶來生命危險。比如伍子胥因為對吳王夫差說了幾句大實話,結果被賜劍自刎于殿前。比干因為對商紂王直言不諱,結果被挖心且要受炮烙之刑。這些事情無一例外都在告訴我們“進諫有風險,殿前需謹慎”,那么,如果你是諫臣,你會如何巧妙地向君主進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進諫的經典文章——《鄒忌諷齊王納諫》,先向古人學學方法。”二、介紹課題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諷”是委婉勸告的意思,“諫”是臣子向君主進言規勸。2.點明了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勸諫齊王,齊王納諫。“齊王”既“鄒忌勸諫齊王”的賓語,又是“齊王納諫”的主語,這里巧妙地運用了一個兼語句式,讓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體裁有初步的了解。三、介紹背景1. 介紹作者及出處:《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等。作者已不可考,西漢劉向對其進行了整理編訂。2. 講述時代背景: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諸侯爭霸。齊國在當時是一個大國,齊威王繼位后,雖然有一定的作為,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沉迷于聲色,不理朝政,導致政治腐敗,國家面臨危機。在這種情況下,鄒忌以巧妙的方式向齊王進諫,促使齊王進行改革,使齊國逐漸強大起來。四、初讀課文1. 教師播放音頻,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語氣,在聽讀過程中標記出不認識或不確定讀音的字詞。音頻播放結束后,學生針對字音、節奏等問題進行提問,教師解答。2. 學生跟讀音頻,教師這時強調朗讀時應注意的節奏和語氣,如“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等。3. 全班齊讀課文,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韻律美。五、疏通文意1.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初步疏通文意,將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標注出來。2.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再次翻譯課文,將翻譯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句子標注出來。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討論,嘗試解決疑難問題。3. 教師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疑難句子進行重點講解和翻譯指導,如:(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2)“忌不自信。”(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忌不信自”,即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同時注意“美”在這里是意動用法,“認為……美”)(4)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蔽”指受蒙蔽)(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這是一個排比句,“面刺”“上書諫”“謗譏于市朝”是三種進諫的方式,“者”表示“……的人”,“聞”是使動用法,“使……聽到”)4.由學生排小火車逐句翻譯課文,教師進行點評和糾正,確保學生能夠準確理解文意。六、整體把握師: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簡要概括。明確:本文記敘了鄒忌從與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國的道理,進而諷勸齊王納諫,使齊國大治的故事。文章三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圍繞“進諫”進行概括。第一段:進諫的原因第二段:進諫的內容第三段:進諫被采納以及采納后的措施和結果七、合作探究活動一:感受結構之妙師:本文采用了三疊排比的結構樣式,試著以“三”來梳理本文的情節。明確:①三問:問妻、問妾、問客;②三答:妻曰、妾曰、客曰;妻私我、妾畏我、客欲有求于我;4三比:臣之妻私臣,<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臣之妾畏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⑤三賞:上賞、中賞、下賞;③三思:⑥三變:初,門庭若市;數月,間進;期年,無可進。歸納總結“三疊法”:來源:源于商代中晚期的青銅器上常用的一種裝飾方法,指裝飾有主紋地紋和在較粗的紋飾上再施以陰線刻,形成三層裝飾,故稱“三疊法”含義:“三疊法”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經典敘事模式,通常表現為一件事情要經過三次反復才能完成,或者是通過三個類同的情節單元來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表達效果:層進式的反復,使故事一波三折,使得文章結構完整緊湊又活潑靈動,精巧嚴謹又搖電多姿劉備三顧茅廬三顧”才見他求才之誠心:“三調”才知取經之艱辛:孫悟空三調芭蕉扇。“三打”才顯起義之聲勢宋公明三打祝家莊。活動二:感悟成功因素(一)這場勸諫在齊國能取得這么好的效果,離不開鄒忌這位主人公,鄒忌成功勸諫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進行分析。試用這樣的句式說話。_____(引用文中的話),_____概括事情),鄒忌________,所以能成功。1. 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問題,圈點勾畫出描寫鄒忌的語句,并在旁邊做簡要批注。2. 小組討論交流,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3.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歸納,明確鄒忌成功勸諫的重要因素:①“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鄒忌在與徐公比美后,能夠客觀地認識到自己不如徐公美,不被妻、妾、客的贊美所迷惑,這體現了他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鄒忌有自知之明,所以能成功。②“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能從比美的經歷中,靜下心來思考背后的原因,且能夠聯想到國家大事,悟出“王之蔽甚矣”的道理,鄒忌善于思考問題、聰明睿智,所以能成功。③普通比美的生活小事,我們很容易忘記,鄒忌卻能關注日常生活小事,從個人的生活小事聯想到國家的政治問題。鄒忌善于觀察生活小事、由小見大,所以能成功。④“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是臣子不因為齊王是君主而有所畏懼,敢于向齊王進諫,鄒忌勇于進諫,忠君愛國,有擔當有責任意識,所以能成功。⑤“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鄒忌講述自己與徐公比美的經歷,以自己類比齊威王,他的妻、妾、客因為愛、畏、有求使他受到蒙蔽,同樣的道理,齊威王也會受到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蒙蔽。鄒忌把家事同國事類比,類比推理,所以能成功。⑥“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鄒忌沒有直接表達讓齊王怎么做,而是先把自己“三思”的結果告訴齊王,把自己的經歷同齊王分享,讓齊王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自己的觀點,既達到了進諫的目的,又不會讓齊王感到難堪,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說理,委婉表達,所以能成功。⑦“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誠”字既說出了鄒忌態度誠懇,又寫出了鄒忌的真實想法,他語氣平和、和緩地向齊王勸諫。三個“莫不”的雙重否定句式,在和緩的語氣中又有肯定,增強了說服力。鄒忌有高超的語言藝術,善于勸諫,善于辭令,所以能成功。(二)師:《古文觀止》編者是這樣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評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話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這場勸諫能成功,除了和忠臣能臣——鄒忌的睿智等因素相關之外,還有誰的原因?預設:齊威王師:同學們的觀察非常細致,現在同樣需要你們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進行分析。試用這樣的句式說話。_____(引用文中的話),________ (概括事情),齊威王______,所以能成功。1. 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問題,圈點勾畫出描寫齊威王的語句,并在旁邊做簡要批注。2. 小組討論交流,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3.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歸納,明確齊威王讓這場勸諫中取得這么好效果的重要因素:①“善。”齊王在聽到鄒忌的諷諫后,能夠立即認識到自己也像鄒忌一樣受到了蒙蔽,并且馬上頒布法令改正,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齊威王知錯能改,所以能成功。②“善。”齊王把鄒忌的話放進心里面,好的諫言齊威王會聽取,表明他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齊威王從善如流(從諫如流),所以能成功。③“乃下令”齊威王意識到自己受了蒙蔽后,沒有糾結,馬上下達頒布法令,他納諫并沒有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付諸雷厲風行的行動,果斷地采取措施,具有改革的決心和勇氣,齊威王行事果斷,有勇于改革的理政智慧,所以能成功。④“群臣吏民......受下賞”齊王不僅接受了進諫,還頒布了一系列的獎賞措施,鼓勵人們進諫,提出不同進諫的方式。齊威王有廣開言路的胸襟和氣度,所以能成功。階段小結:這篇文章篇幅短小,采用了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形式。鄒忌通過巧妙的自比和類比,委婉地指出了齊威王在治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成功勸諫齊威王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這一故事不僅體現了鄒忌的智慧和勸諫藝術,也展示了齊威王作為明君的胸襟和納諫的氣度。活動三:主題探討師:學習了這篇文章,你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對我們今天有什么啟示?仿照示例從不同角度談談。仿照示例:鄒忌比美——人貴有自知之明,對生活中發生的事、對別人說的話我們又有自己的判斷,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可以參考借鑒別人的觀點,但不能盲目親信,要對自己有深刻清醒的認知。生:各抒己見,鼓勵個性化解讀.言之有理即可。師:點拔角度鄒忌思美、鄒忌諷喻、齊王納諫、齊王除蔽等。八、課堂總結《鄒忌諷齊王納諫》透露著文學的匠心,散發著歷史的溫度,縈繞著文化的光輝,讀后人們往往被他們的聰明才智所折服。通過自身的生活小事,引申出治國安邦的大道理,使得齊王能夠欣然接受并付諸實踐。讓我們明白,有時候,直接的說教并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換一種更為巧妙、易于接受的方式,往往能夠事半功倍。同時,我們常常也會被齊王的開明和謙遜所感動。作為一國之君,他能夠虛心接受臣子的建議,并且立即付諸行動,這種胸懷和魄力是非常難得的。這讓我們意識到,無論身處何種地位,都應該保持謙遜和開放的心態,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更大的成就。【布置作業】推薦閱讀:《戰國策》,領略古人語言藝術。【板書設計】21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鄒忌--忠臣能臣自知之明善于思考由小見大勇于進諫、類比推理設喻說理善于勸諫,善于辭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