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課課題:綠內容分析: 詩歌通過描繪春天到處都是綠色的景象,象征著生命和希望,傳達了作者對自然、生活和生命的熱愛之情。綠色作為生命的象征,不僅代表了生機,也象征著希望和活力。詩人通過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綠”的深深喜愛與贊美,同時也流露出了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 核心素養目標: 文化自信:讓學生感受中國現代詩歌的獨特魅力,體會詩歌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元素和情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 語言運用:讓學生在反復朗讀和背誦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如描寫綠色的詞匯、生動的語句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詩歌的意象、修辭手法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審美創造:在欣賞詩歌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意境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通過繪畫、朗誦、創作詩歌等形式,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歌意境。 體會詩歌的情感,了解現代詩極富想象等特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 了解現代詩極富想象等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體會比喻、擬人、想象、聯想等手法在詩中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詩歌中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創造性寫作。情境導入:同學們,還記得我們的大任務嗎?想要“詩歌創作大賽”的黃金入場券,必須要完成三個神秘任務。同學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讓我們開始第一站的探秘活動吧,去看一看哪里有什么在等待著我們。 活動流程:聽一聽,有關春天的“節奏密碼”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環節一: 導入新課1.提問引導:春天來了,大自然發生了哪些變化?引導學生說出春天的景色,完成“綠色聯想卡”,寫下3個聯想到的景色或者詞語如(綠樹成蔭、草長鶯飛等。) 3.引入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艾青的《綠》,感受春天的綠色。 4.作者簡介 :課件出示作者簡介,指名學生閱讀,并分享自己查找的資料。 完成“綠色聯想卡”,寫下3個聯想到的詞語。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生活經驗,建立學生審美期待。環節二:初讀課文。1.朗讀課文,感悟詩情。 ①聽課文朗讀音頻 :學生注意節奏和停頓。圈出生字新詞。 ②朗讀詩歌 :教師指名學生分節朗讀全詩,其他學生糾正錯音,師指名認讀,“瓶”讀“pínɡ”,不要讀成了“pín”,“叉”讀“chā”,不要讀成了“cā” 全班齊讀,要求正確、流暢、聲音洪亮。 ③學生輕聲自由讀,挑選最喜歡的一節再仔細讀讀,同桌之間交流讀后感受。 2.把握詩歌主要內容。 ①師引導:同學們,讀著讀著,整首詩的畫面在我們的腦海里逐漸清晰起來。你從詩里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②預設:這首詩寫出了春天里無處不在的綠色,而且綠色是各種各樣的,我仿佛看到了小草、柳芽在隨風飄蕩,風是綠的,水是綠的,世界充滿了綠。 教師總結:詩歌描述了春天無處不在的綠色景象。樹木、小草在春風的吹拂下來回擺動,風是綠的,水是綠的,世界充滿了綠。這首詩寫出了綠的搖曳、綠的夢幻、綠的聞風而動。 3.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同學們,古希臘人說:“詩人就是創造者”,讀完《綠》這首詩,你覺得詩中哪些話語是我們想不到的,最有創造力?( )(出示課件) A刮的風是綠的,下的雨是綠的,流的水是綠的,陽光也是綠的。 B好像是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處都是綠色…… C所有的綠集中起來,擠在一起,重疊在一起,靜靜地交叉在一起。 D到哪兒去找這么多的綠:墨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綠得發黑,綠得出奇。 基礎層:墨水瓶打翻后是怎樣的畫面?,“綠”是怎樣擴散的?(關注動詞:倒、流、鋪) 分析層:為什么詩人用“墨水瓶打翻”比喻綠色蔓延?換成“綠色顏料”好嗎?(出示視頻) 教師解說:墨水瓶打翻” 更能體現綠色迅速且大量地擴散,有動態感,“綠色顏料” 較靜態,缺少這種迅速彌漫的效果。 拓展層:學生自由朗讀,想象 “綠” 的畫面,體會省略號的用法,發散思維說出還知道哪些綠。 教師引導:同學們,說一說,詩中有多少種綠?(墨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 省略號里還可能藏著哪些“綠”?請用“______的綠”句式補充(如:螢火蟲尾巴上閃爍的綠) 4.詩歌中還有哪些想象奇特的地方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學生輕聲自由讀,挑選最喜歡的一節再仔細讀讀,交流讀后感受, 學生思考、想象、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自由朗讀,想象 “綠” 的畫面,體會省略號的用法,發散思維說出還知道哪些綠,如橄欖綠、蘋果綠、黃綠等,再次朗讀,感受綠的多。活動意圖: 通過聽課文朗讀音頻、自由讀課文、檢查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環節三: 掃清生字障礙生字詞教學: 形近字對比“擠一濟” 教師提問:同學們,對于這個字你有什么好的識記方法嗎? 預設1:我是通過提手旁和手的動作有關來記憶的。右邊的“齊”標識讀音,還可以結合動作“擠”聯想“擠來擠去”,人多了還會“擁擠”。 教師點撥:擠這個字很形象,你還能想到哪些提手旁的字呢? 預設2:抱、抓、捏…… 追問:詩歌中哪句有“擠”這個字呢?齊讀:“所有的綠集中起來,擠在一起,重疊在一起,靜靜地交叉在一起。 叉字是怎么識記的呢?誰來說一說。 預設1:“叉”這個字很形象,兩邊交叉在一起,這是一個指事字,中間的那一點就是交叉點。教師動態演示“交叉”動作。 對比書寫"叉"與"又"的區別。 字理識字: 預設1:“瓶”這個字是左右結構,它在書寫的時候左窄右寬,末筆豎彎鉤舒展。 預設2:這個字的右半部分是“瓦”,我猜想它是不是和古時候人們用的瓦器有關呢? 點撥:這是“瓶”字的演化。出示課件 啟發:我們一起讀一讀含有這些字的詩句吧! 學生分享自己的識字方法,正確書寫筆畫,把字寫得美觀整潔。作業設計: 基礎:熟讀詩歌,書寫生字并組詞。 拓展:收集3種不同綠色的自然物品(樹葉/小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