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小升初語文說明文閱讀講與練第一部分:考點梳理(詳細梳理考點)第二部分:考點突破(表格梳理,易識記)第三部分:好體匯編(全國各地相關考題匯總)考點梳理一、說明文的定義及特點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事物、解釋事理的文章體裁。其特點如下:1. 科學性:內容基于客觀事實和科學原理。2. 準確性:語言表達精確無誤,數據、時間等信息確切可靠。3. 條理性:文章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說明。二、說明文的類型1. 事物說明文:介紹具體的事物,如動物、植物、物品等,通過對事物的外形、構造、性質、功能等方面的描述,讓讀者全面了解。2. 事理說明文:解釋事物的原理、規律或事物之間的關系。三、說明文的常見考點1. 說明方法及作用:舉例子: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列數字:使說明更準確、更科學。作比較:突出事物的特征。打比方:使說明更生動形象。分類別:使說明條理更清晰。2. 說明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3. 說明語言:準確性:抓住說明文語言準確這一特點答題。生動性:有些說明文會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增強可讀性。4. 篩選信息:能理解文章并篩選和辨別有效信息。5. 段落作用:分析說明文句段的作用。四、閱讀技巧1. 明確說明對象:閱讀文章時,首先要明確文章的說明對象。2. 把握說明順序:注意文章的結構和層次,理清說明順序。3. 分析說明方法:根據文章內容,判斷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 理解語言特點:注意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體會關鍵詞句的作用。5. 篩選有效信息:根據題目要求,從文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考點突破考點 定義 常見題型 答題技巧 示例說明對象 文章主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 1. 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2.本文主要介紹了……的什么特征? 1. 通讀文章,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2. 注意文章開頭或結尾的總結性語句。3. 結合標題判斷說明對象。 《趙州橋》說明對象:趙州橋的特征:歷史悠久、結構堅固、形式優美說明方法 作者用來說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 1. 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2. 某句話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 熟記常見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等)。2. 結合上下文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說明方法:列數字作用:準確說明趙州橋的規模。說明順序 文章說明事物的順序。 1. 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2. 某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1. 判斷時間順序:注意時間詞(如“先……后……”)2. 判斷空間順序:注意方位詞(如“從上到下”)3. 判斷邏輯順序:注意邏輯關系(如“從原因到結果”) 《故宮博物院》說明順序:空間順序<分析:按參觀路線依次介紹故宮建筑說明文語言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1. 某個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2. 某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1. 分析詞語的準確性(如“大約”“一般”等限制性詞語)。2. 分析生動性(如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太陽》“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分析:“約”表示估計,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段落作用 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 某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2.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 開頭段:引出說明對象、激發讀者興趣。2.中間段:承上啟下、過渡自然。3結尾段:總結全文、強調特征。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開頭段:引出納米技術結尾段:強調納米技術的應用前景說明方法的作用分析模板說明方法 作用分析模板舉例子 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征或事理)。列數字 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準確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征或事理)。打比方 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征或事理)。作比較 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了……(說明對象的特征或事理)。分類別 運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條理清晰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分類及特點)。下定義 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科學準確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本質特征)。好題匯編1.(2024·廣東廣州·小升初真題)閱讀短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戀家的自由鳥趙元波①危地馬拉的森林里棲息著一種叫“格查爾”的鳥,這種鳥平時很少飛翔,老是蹲在樹枝上,垂下松散的長羽毛,特別是在太陽光的映照下,羽毛更顯得色彩繽紛、變幻無常,一會兒黃,一會兒綠,一會兒又變成紅、橙、藍色,閃爍著耀眼的霞光。格查爾鳥天性倔強,要是被人捉住它就不吃不喝,寧愿餓死也不生活在籠子里。所以,它又有“自由鳥”的美稱。②危地馬拉人民熱愛自由鳥。它在人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人們將其定為國鳥,描繪在國旗和國徽上,并且把本國貨幣也取名叫“格查爾”。③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危地馬拉人對這種小鳥如此寵愛呢?原來,印第安人的故鄉危地馬拉于1524年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從此印第安人淪為奴隸。為了爭取獨立和自由,人民紛紛起來抗擊侵略者。有一位叫特貢 烏曼的民族英雄戰斗得非常英勇,后來壯烈犧牲了。傳說在他最后合上雙眼的時候,一只格查爾鳥飛來,落在他的胸口上,跟著也死去了。英雄的鮮血染在鳥的胸脯上,從此格查爾鳥胸部的羽毛就成了鮮紅的了。④近年來,隨著人類對雨林的砍伐,格查爾鳥的家園逐漸消失了,在“世界野生動植物瀕危物種”的名單上,格查爾鳥只是一長串名字中的一個而已,瀕臨滅絕。有個叫艾斯圖蒂羅的獸醫,為了保護格查爾鳥,40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這種瀕危的鳥兒。⑤在經年累月的觀察之后,他終于揭開了其中的秘密——⑥格查爾鳥在自己的原住地,總是飲用地面的積水。熱帶雨林的地表積水中,富含落葉和有機物產生的單寧酸,能防止身體器官對鐵質的吸收。千百年來,格查爾鳥喝的都是這種水。它們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只需要極小量的鐵元素。熱帶雨林消失后,格查爾鳥飲用了沒有單寧酸、含鐵過高的水而中毒死亡。⑦為了證明自己的推測,艾斯圖蒂羅“復制”了一片熱帶雨林,果然,格查爾鳥存活下來了。“我見過他造的人工雨林,真是一個奇跡。在那里,格查爾鳥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筑巢、產卵,生生不息。”墨西哥生物學家約治 索貝隆說。在這片熱帶雨林里,一共生活著17只格查爾鳥,其中10只是在這兒土生土長的。⑧格查爾鳥由于家園的喪失而瀕于滅絕,如果人類再不保護我們居住的這個家,一味瘋狂地攫取,也將步入格查爾鳥的后塵。(1)格查爾鳥的圖案用在了哪些地方A.危地馬拉的國旗和國徽上。 B.野生動植物瀕危物種名冊。C.危地馬拉的貨幣和國徽上。 D.艾斯圖蒂羅的人工雨林里。(2)危地馬拉人民熱愛自由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A.自由鳥羽毛色彩繽紛而且變幻無常。B.自由鳥寧愿餓死也不生活在籠子里。C.自由鳥象征著對獨立和自由的追求。D.自由鳥在野生動物瀕危物種名單上。(3)下列對格查爾鳥瀕臨滅絕帶來的啟迪表述最準確的是哪一項A.人類要熱愛民族英雄,弘揚寶貴的民族魂。B.人類要保護野生動物家園,建設熱帶雨林。C.人類要像自由鳥那樣倔強勇敢,向往自由。D.人類要保護好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4)文章以“戀家的自由鳥”為題好不好?為什么?(5)艾斯圖蒂羅是如何證明自己的推測的?請把他證明自己推測的過程簡要、清楚地寫下來。2.(2024·浙江溫州·小升初真題)閱讀走,到月亮上種土豆去①在傳說中,月亮上最有名的動植物非玉兔和桂樹莫屬,有詩歌這樣形容:“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著陸,并利用“月面微型生態圈”進行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②“月面微型生態圈”高18厘米,直徑16厘米,凈容積約0.8升,總質量3千克,從表面看就是一個圓柱形的金屬罐子,有點類似于我們家里的奶粉罐。在罐子里,土豆和擬南芥會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而蟲卵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排泄物供給土豆和擬南芥的種子,循環往復,小生態圈就初具雛形了。③這時候可能有人會問,地球上的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陽光,那么月球表面的自然光線是如何被引入“生態圈”的呢?原來,它是通過光導管引入的。這就實現了月面原位資源利用,讓動植物完全接受月球的光照環境。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之前也考慮過用人工光線模擬地球上的光照環境,但利用月面自身光照對實驗的意義更大。如果動植物能夠適應月球光照而生長,那么以后人類就可以在月球上建設基地,這對人類未來在地外星球生存非常重要。④“月面微型生態圈”是一個真實的生態圈,假設這個生態圈運轉正常,罐子里的動植物將經歷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蟲子從蟲卵孵化到幼蟲生長發育,土豆和擬南芥的種子從發芽、幼苗生長到開花,完整的生命周期就形成了。⑤由于罐子的容積有限,那些能登上月球的動植物就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首要條件就是“個子小”。其次,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傳遞熱量,晝夜溫差大,太空艙內溫度控制在30℃~60℃,“罐子”內溫度控制為最低﹣10℃,因此要求動植物能夠耐高溫、耐凍,而且能抗輻射、抗干擾。⑥土豆是大家熟悉的食物,而且它很有可能是以后人們在太空中的主食。這次選擇的土豆是特別培育的“小個子”品種。擬南芥從發芽到開花只需1個月,是很好的實驗用模式植物,因此專家把在月球開出第一朵花的任務交給了它。⑦在電影《火星救援》中,宇航員馬克將火星居住艙變成火星土豆農場,靠土豆生存了幾百天。美國電影里出現的場景正由中國科學家一步步變為現實。(1)閱讀以上文章,完成以下“月面微型生態圈”示意圖。(2)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下列正確的一項是A.月面微型生態圈的光照模擬了地球上的光照環境,通過光導管引入地球的自然光線。B.文章開頭引用詩句,主要是為了引出“月面微型生態圈”這一重大的科學實驗。C.文章中將月面微型生態圈比作“奶粉罐”,雖生動有趣,但不夠科學嚴謹,表達不恰當。D.文章結尾描述了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場景,與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關系不大,刪去更合適。(3)聽說月亮上可以種土豆,同學們議論紛紛:“可以種哈密瓜嗎?”“可以種猻猴桃嗎?”……他們查閱了資料,整理成了下面的科學小貼士。科學小貼士外形 環境 提供營養土豆 外形小。 耐高溫、耐凍。 以淀粉為主要成分,可以當主食。哈密瓜 外形稍大。 耐高溫、不耐凍。 以維生素、水分為主,不可以當主食。獼猴桃 外形小。 不耐高溫、不耐凍。 以維生素水分為主,不可以當主食。你能借助上面的科學小貼士,結合文章,說說本次月面生物實驗不選擇哈密瓜或獼猴桃的原因嗎?探索結果本次月面生物實驗不選擇 的原因是:◇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3.(2024·山東東營·小升初真題)閱讀。人類真的能實現隱身嗎①關于隱身,古今中外有許多傳說,比如,中國民間故事里的遁術,西方魔法故事里的隱身斗篷,那么,所謂的隱身真的存在嗎?②科學家發現,超材料能幫助人們實現隱身。超材料是一種具有人工設計的結構、呈現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復合型功能材料。其帶來的神奇的“四項全能”超級隱身能力,會讓人質疑“我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③當一束光通過不同介質界面時就會發生折射。如果我們能用特殊的技術,讓光發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是不是就可以任意操縱光線了呢?哈利 波特的隱身斗篷,其實就是操縱光線,讓光線“繞行”,不再沿著直線傳播,這樣就看不見站在斗篷中的人了。科學家為了制造這個隱身斗篷,像拼積木似的,將經過特殊設計的不同的人工結構搭建在一起,得到了一種新的超材料。這種操縱光線的超材料,被稱為光學超材料,穿上這種材料制作的隱身衣,別人就看不見你了。④那有沒有觸摸不到的隱身衣呢?⑤來看看初中物理講的力是怎么傳遞的。我們小時候都玩過這樣的小把戲,把一張紙折疊幾次,它的承重能力就變強了。科學家突發靈感,用各種不同材料、不同結構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體塊搭建在一起,得到了更多樣化、讓你觸摸不到的力學超材料。⑥力學超材料具有負彈性、負剛度、負可壓縮性等超常力學性能。比如,我們拔河時感覺繩子就要被拉細拉斷了,可是如果這根繩子是力學超材料制成的,我們越用力拉,繩子可能反而越粗。再比如,當我們使勁踹泥土地時,一般會踹出一個坑,但如果這泥土是力學超材料的,我們越用力踹,土地就可能越膨脹。力學超材料的這種超常力學性能,能夠將目標物體“隱藏”起來,讓我們的觸摸無法感知到它的存在。⑦如果我們真的隱身了,人們看不見、觸摸不到,可若是我們打了個噴嚏,或是大喘氣一下,肯定又會被發現。怎么讓呼吸的氣息也消失,讓人感覺不到呢?⑧想想看,當我們開口說話和呼吸時,是不是與聲帶有關?那就讓科學家試著操縱聲波吧。這種操縱聲波的超材料就是聲學超材料。如果用這種聲學超材料制成傳感器,聲波會在傳感器處消失,再大的聲音人們也聽不見。所以當你戴上用這種聲學超材料做的口罩時,你呼吸、打噴嚏或大喊大叫,沒人會聽得見。⑨有了前面三種超材料,我們已經接近完美隱身了,可我們的身體還在向空氣輻射熱量,如果用檢測溫度的紅外儀器一照,還是會原形畢露。于是科學家開始研究熱學隱身,讓人體的溫度也不存在。⑩我們知道,熱量是從高溫向低溫傳遞的。比如手握一塊冰,手上的熱量就會傳導給冰,于是冰就融化了。如果手握一塊冰而不讓冰融化,該怎么辦呢?有人說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擋住了熱量向外擴散。如果有這樣一種熱學超材料,讓熱流反轉,使其從低溫流向高溫,也就是說,如果戴上這種熱學超材料編織的手套握著冰,手也會變成冰,而冰并不會融化,如此一來,穿上這種熱學超材料的衣服,紅外儀器也是無法檢測到我們存在的。 從神話科幻到現代科技,人類對隱身技術的探索從未停止。(選自2023年第10期《青年文摘》,有刪改)(1)作者提到的“四項全能”超級隱身能力指的是哪四項?(2)根據文章內容,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正確的打“√”,錯誤的打“×”。①超材料不是天然材料,而是具有人工設計的結構、具備超常物理性質的復合型材料。 ( )②光的反射現象給了科學家啟發,他們由此想到通過操縱光線達到隱身目的。( )③穿上熱學超材料的衣服,人體會變成冰,紅外儀器無法檢測到人體的存在。( )(3)第⑥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4)選文多處運用設問,請舉出一例簡析其妙處。4.(2024·廣東茂名·小升初真題)閱讀。能源與人類的發展息息相關 ①人們很早就已經知道,能源是很寶貴的。我們將能源分為兩種: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就是那些一旦被消耗,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再恢復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據探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若以現在的消耗速度來計算,將分別在45年、60年、250年消耗殆盡。與“不可再生能源”相對的是“可再生能源”,像風能、潮汐能、太陽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或者叫“可更新能源”。這些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由于它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沒有任何污染,所以又被稱為“清潔能源”。因為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能源有限,因此人們要更加關注可再生能源的產生、存儲及傳輸。 ②人類從遠古的鉆燧取火到今天核能的和平利用,人類進步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部不斷向自然界攝取和利用能源的過程。能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能源短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一些居民常常會抱怨電力公司的拉閘限電、電價提高。在今天,能源已經成為對國家經濟、社會、政治安全有著重大穩定作用的重要戰略資源,如一些國家的戰爭事實上源于對能源的爭奪。三峽工程、西氣東輸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的實施就是為了解決越來越嚴重的能源短缺問題,以滿足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而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特別是對不可再生能源的節約、高效利用是目前人們亟待要做到的。(1)根據短文內容,完成表格①②處。能源類別 舉例子 特點不可再生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氣 ①可再生能源 ②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沒有污染(2)短文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文中畫“______”的句子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這樣寫的作用是 。(3)第二自然段列舉了三個和能源短缺有關的例子,請寫下來。(4)根據短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風能、石油、太陽能都是“可再生能源”或者叫“可更新能源”。B.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不存在短缺問題,不需要節約使用。C.據探測,天然氣若以現在的消耗速度來計算,將在250年消耗殆盡。D.能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能源短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要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5)請你設計一條保護環境或節約資源的宣傳標語。參考答案1.(1)A(2)C(3)D(4)好。理由:標題“戀家的自由鳥”準確地概括了格查爾鳥的特點。“戀家的自由鳥”用擬人手法,吸引讀者注意的閱讀興趣;(5)艾斯圖蒂羅首先推測格查爾鳥是因為飲用了沒有單寧酸、含鐵量過高的水而中毒死亡的。然后,他“復制”了一片熱帶雨林,因為熱帶雨林的地表積水中富含單寧酸,能防止身體器官對鐵質的吸收。格查爾鳥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只需要極小量的鐵元素,它們在熱帶雨林中喝這種富含單寧酸的水,就不會因含鐵過高而中毒死亡了。格查爾鳥在他“復制”的熱帶雨林中存活下來證明了他的推測是正確的。【詳解】(1)本題考查提取關鍵信息。結合第②段中“它在人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人們將其定為國鳥,描繪在國旗和國徽上”可知,格查爾鳥的團用在了危地馬拉的國旗和國徽上。故選A。(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閱讀第③段可知,本段講述了危地馬拉對于格查爾鳥喜愛的原因。選段中講述了特貢 烏曼的民族英雄戰斗得非常英勇,后來壯烈犧牲了。犧牲后他的鮮血將鳥兒的翅膀染成了紅色。由此可知,它代表著印第安人對于自由的向往與追求。故選C。(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短文主要講述了危地馬拉國鳥——格查爾鳥的故事,以及它如何成為危地馬拉人民心中的象征,并因生態環境的破壞而瀕臨滅絕的悲劇。文章通過描述格查爾鳥因生態環境破壞而瀕臨滅絕的現狀,警示人類如果不保護好生態環境,將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因此,人類需要采取行動,保護好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這是文章想要傳達的最重要的啟迪。故選D。(4)本題考查標題的作用。文章主要圍繞格查爾鳥這一“自由鳥”的特性和生存現狀展開,特別是它因生態環境破壞而面臨的家園喪失問題。題目中的“自由鳥”直接點明了文章的主角及其核心特性,即自由不羈;“戀家”則暗示了格查爾鳥對原始家園的深深依戀和因家園喪失而面臨的困境,與文章主題緊密相連。它象征著人類對于自由、家園和自然的向往與追求,同時也警示著人類如果不珍惜和保護生態環境,將可能像格查爾鳥一樣失去自己的家園。(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文中第⑥⑦段,寫出了艾斯圖蒂羅的事例。首先對格查爾鳥在原始森林中的生活習性進行了深入觀察,特別是它們飲水的方式和所選擇的水源。為了驗證這一假設,艾斯圖蒂羅設計了一個實驗,即“復制”一片熱帶雨林環境,特別是模擬原始森林中富含單寧酸的水源。并且持續研究小鳥的生存情況。最終艾斯圖蒂羅發現格查爾鳥在這片人工雨林中存活了下來,并且表現出了正常的繁殖和生活習性。2.(1)①氧氣 ②二氧化碳和排泄物 ③發芽、生長、開花(2)B(3)哈密瓜(或:獼猴桃) 登月植物個子要小,月面微型生物圈容不下哈密瓜(或:獼猴桃); 因為罐內溫度最低可達零下十攝氏度,所以登月植物要耐寒,哈密瓜(或:獼猴桃)不可以; 如果土豆在月球種植成功,那么它有可能成為未來太空航行的主食,而哈密瓜(或:獼猴桃)不可能成為主食。【詳解】(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從第②自然段“在罐子里,土豆和擬南芥會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而蟲卵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排泄物供給土豆和擬南芥的種子,循環往復,小生態圈就初具雛形了。”可知,①是氧氣,②是二氧化碳和排泄物。從第④自然段“土豆和擬南芥的種子從發芽、幼苗生長到開花,完整的生命周期就形成了。”可知③是發芽、幼苗生長到開花。(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A.從第③自然段“這時候可能有人會問,地球上的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陽光,那么月球表面的自然光線是如何被引入‘生態圈'的呢?” 可知,原文未明確提及光導管引入的是“地球的自然光線”,而是模擬了光照環境,因此A錯誤。C.“文章中將月面微型生態圈比作‘奶粉罐’,雖生動有趣,但不夠科學嚴謹,表達不恰當。” 文章中的這個比喻是為了形象地說明月面微型生態圈的大小和形狀,雖然生動但并非不科學嚴謹,因此C選項的表述過于絕對,錯誤。D.“文章結尾描述了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場景,與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關系不大,刪去更合適。” 結尾提到《火星救援》可能是為了將科幻與現實相聯系,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讀者的共鳴,并非與月面生物實驗完全無關,因此D選項錯誤。故選B。(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從第⑤自然段“由于罐子的容積有限,那些能登上月球的動植物就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首要條件就是‘個子小'。”可分析,理由一:登月植物的個子要小,月球微型生物圈容不下哈密瓜(或:獼猴桃)。從第⑤自然段“其次,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傳遞熱量,晝夜溫差大,太空艙內溫度控制在30℃~60℃,“罐子”內溫度控制為最低﹣10℃,因此要求動植物能夠耐高溫、耐凍,而且能抗輻射、抗干擾。”可分析,理由二:因為罐內溫度最低可達零下十攝氏度,所以登月植物要耐寒,哈密瓜(或:獼猴桃)不可以。從題目的材料中“以維生素水分為主,不可以當主食。”可分析。理由三:如果土豆在月球種植成功,那么它有可能成為未來太空航行的主食,而哈密瓜(或:獼猴桃)不可能成為主食。3.(1)“四項全能”超級隱身能力指的是讓人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呼吸、感受不到溫度。(2) √ √ ×(3)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以拔河的繩子為例,具體有力地說明了力學超材料具有負彈性、負剛度、負可壓縮性等超常力學性能的特點,給人以深刻的印象。(4)第④段“那有沒有觸摸不到的隱身衣呢”提出問題,自然地引出對多樣化、讓你觸摸不到的力學超材料的介紹,既解答了問題,強調了這種材料的特性,引起讀者的注意,也使文章說明層次清晰,結構嚴謹。【詳解】(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結合第③自然段的句子“這種操縱光線的超材料,被稱為光學超材料,穿上這種材料制作的隱身衣,別人就看不見你了”可知,超級隱身能力的第一項是穿上隱身衣,別人看不見你。結合第⑤自然段的句子“科學家突發靈感,用各種不同材料、不同結構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體塊搭建在一起,得到了更多樣化、讓你觸摸不到的力學超材料。”可知,超級隱身能力的第二項是讓你觸摸不到的力學超材料。結合第⑧自然段的句子“如果用這種聲學超材料制成傳感器,聲波會在傳感器處消失,再大的聲音人們也聽不見。”可知,超級隱身能力的第三項是再大的聲音人們也聽不到。結合第⑨自然段的句子“于是科學家開始研究熱學隱身,讓人體的溫度也不存在。”知,超級隱身能力的第四項是讓人體的溫度也不存在。(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①結合第②自然段的句子“超材料是一種具有人工設計的結構、呈現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復合型功能材料。”可知,超材料不是天然材料,而是具有人工設計的結構、具備超常物理性質的復合型材料。說法正確。②結合第③自然段的句子“當一束光通過不同介質界面時就會發生折射。如果我們能用特殊的技術,讓光發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是不是就可以任意操縱光線了呢?”“這種操縱光線的超材料,被稱為光學超材料,穿上這種材料制作的隱身衣,別人就看不見你了。”可知,根據光的反射,科學家有想操縱光線的想法,說法正確。③結合第⑩自然段的句子“如果戴上這種熱學超材料編織的手套握著冰,手也會變成冰,而冰并不會融化,如此一來,穿上這種熱學超材料的衣服,紅外儀器也是無法檢測到我們存在的。”可知,說“人體變成冰”的說法是錯誤的。(3)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作用。結合第⑥自然段的句子“比如,我們拔河時感覺繩子就要被拉細拉斷了,可是如果這根繩子是力學超材料制成的,我們越用力拉,繩子可能反而越粗。”中“比如”可知,這句話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作用是通過假設拔河時繩子是力學超材料制成的情況與普通繩子的不同,表現突出力學材料的獨特能和特點,使讀者更直觀地理解和感受力學超材料的神奇之處,增強了說明文的趣味性和吸引力。(4)本題考查修辭手法的運用和賞析。設問句是一種自問自答的句子,即作者自己提出問題,然后接著自己回答。設問句的目的是為了引起讀者的思考和注意,加強表達的效果,突出重點內容,使文章或論點更具有層次和吸引力。結合第⑧自然段的句子“想想看,當我們開口說話和呼吸時,是不是與聲帶有關?那就讓科學家試著操縱聲波吧。這種操縱聲波的超材料就是聲學超材料。如果用這種聲學超材料制成傳感器,聲波會在傳感器處消失,再大的聲音人們也聽不見。”這個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先通過提出問題“想看,當我們開口說話和呼吸時,是不是與聲帶有關?”,然后自己給出答案“那就讓科學家試著操縱聲波吧。”妙處在于引發讀者的思考和興趣,使其更關注于聲學材料的生命內容,使論述的邏輯更加清晰,通過提問回答逐步深入的介紹聲學材料的相關知識,增強了文本的生動性和吸引力。結合第⑩自然段的句子“如果手握一塊冰而不讓冰融化,該怎么辦呢?有人說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擋住了熱量向外擴散。”這句話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妙處在于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愛好,促使讀者主動思考如何讓冰融化的問題,進而吸引讀者繼續閱讀下去,闡述更加清晰,通過提問和回答,有條理地闡述了不讓冰融化的方法和原理。4.(1) 一旦被消耗,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再恢復 風能、潮汐能、太陽能(2) 舉例子 形象具體地介紹了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3)拉閘限電、電價提高,發動戰爭爭奪能源,建設重大工程,解決能源短缺問題。(4)D(5)節約能源做得好,省錢省能又環保。【詳解】(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結合文中第①段“不可再生能源就是那些一旦被消耗,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再恢復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可知不可再生能源的特點是一旦被消耗,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再恢復。結合文中第①段“像風能、潮汐能、太陽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或者叫‘可更新能源’。”可知風能、潮汐能、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2)本題考查說明方法。結合畫線句子“不可再生能源就是那些一旦被消耗,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再恢復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這句話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則是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通過具體列舉煤炭、石油、天然氣這幾種常見的能源,使讀者對不可再生能源的種類有更直觀、具體的了解,增強了說明的可信度和說服力。(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結合第②段中“如一些居民常常會抱怨電力公司的拉閘限電、電價提高。”“如一些國家的戰爭事實上源于對能源的爭奪。”“三峽工程、西氣東輸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的實施就是為了解決越來越嚴重的能源短缺問題”可知舉例的三個和能源有關的例子是:一些居民常常會抱怨電力公司的拉閘限電、電價提高;一些國家的戰爭事實上源于對能源的爭奪;三峽工程、西氣東輸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的實施是為了解決能源短缺問題。(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A.石油不是可再生能源。此項錯誤。B.可再生能源雖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在使用和轉化過程中可能存在效率等問題,仍需要節約使用。此項錯誤。C.天然氣若以現在的消耗速度來計算,將在 60 年消耗殆盡,不是 250 年。此項錯誤。D.這句話基于客觀事實和合理的邏輯,對能源現狀進行了準確的描述,并提出了恰當的應對措施。此項正確。故選D。(5)本題考查開放性作答。寫出一條保護環境或者節約資源的宣傳標語即可。示例:綠色地球,人人參與,節約資源,共享未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