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文化繼承性與文化發展2016.3.28【高考考點】1、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影響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3、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4、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5、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一、精華回放1、你是如何理解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2、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二、合作自學1、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影響?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什么?3、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4、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5、如何理解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三、質疑解惑簡要列出疑點,并在組內解決。四、互動探究:1.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通知,提出在北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浙江等10省市中小學開展京劇進課堂試點,一至九年級學生將學唱15首京劇經典唱段。這件“看起來很美”的事,卻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的爭議,焦點之一就是京劇究竟該不該進課堂?有人認為,京劇雖是國粹,但高雅深奧,程式古板,且精蕪并存,不適宜孩子學習。也有人對傳統戲劇只是京劇進課堂提出質疑。請回答:你贊同京劇進課堂嗎?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闡明你的理由。五、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 2009年農歷8月15日,是我國傳統佳節中秋節。猜燈謎、吃月餅、燃燈、賞月等是我們在中秋節時的固有習俗。下列對中秋節的習俗理解不正確的是( )A.它被稱為凝固的藝術 B.它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下來的形式C.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它具有相對穩定性2.人們一提到中國,就想起長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這表明長城、金字塔( )A.是落后文化的象征 B.是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C.只具有建筑文化意義 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3.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下列體現人與自然和諧思想的語句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 ②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③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論衡》)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4.(蘇北四市聯考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表演中,三次出現了醒目的“和”字。“和為貴”的思想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表明傳統文化( )A.源遠流長,可以全盤繼承 B.具有相對穩定性,其具體內涵因時而變C.內容博大精深、一成不變 D.都是在歷史長河中積淀起來的先進思想5. “信”是我國歷史上儒家倡導的“五常”之一,今天我們仍然提倡“誠信”,表明傳統文化具有( )A.較大的包容性 B.較強的保守性 C.相對的穩定性 D.鮮明的民族性6.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誰也無法改變;兩岸同胞親情相通,誰也無法割斷;兩岸同胞渴望交流的心愿,誰也無法阻擋;兩岸關系邁向和平發展的勢頭,誰也無法逆轉。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直接“三通”正式啟動,兩岸同胞期待已久的夢想終于實現。這說明( )A.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因時而變 B.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C.海峽兩岸統一的愿望終于實現 D.傳統文化是促進統一的決定因素7.溫總理以白居易的詩句“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饑凍聲”告誡官員,要時時惦記百姓疾苦。溫總理“以詩言志”表明( )A.傳統文化是現代思想的主要源頭 B.傳統文化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C.傳統文化仍有現實意義 D.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礎8.(南通一調)“清明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送元寶,燒紙線,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出現了鮮花祭祖、植樹祭祖、網絡祭祖等新方式,在祭祖掃墓追思先輩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一股文明新風。這啟示我們對待傳統文化應該( )A.批判繼承,發展創新 B.尊重差異,理解個性C.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D.面向世界,博采眾長9.第五屆中國廣饒·孫子國際文化節于2009年10月8日至9日在山東省廣饒縣隆重舉行。本屆文化節以“弘揚孫子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為目的,以“孫子·文化·和諧·發展”為主題,向中外友人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孫子文化。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統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鑒10. “攔街福”是溫州特有的傳統文化活動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年的“攔街福”把傳統民俗與現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結合,把傳統文化體驗與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賦予傳統“攔街福”新的時代內涵。這表明( )①文化生產力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②文化發展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③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④傳統文化要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格薩爾王傳》是藏民族大型口頭說唱英雄史詩,西藏自治區政府成立專門機構對其進行全面的搶救和整理。這說明( )①藏民族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傳承 ②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是保護民族文化 ③自治區文化管理自治權受法律保護 ④自治區政府履行發展文化事業的職能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 2008年2月,江蘇省教育廳積極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實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蘇州等8個市作為京劇進中小學課堂的首批試點市。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活動的依據是( )①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傳統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傳統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以現代創意“激活”傳統文化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紅樓夢》等經典名著被藝術家以新的形式重新演繹,獲得廣泛好評。以現代創意“激活”傳統文化表明( )A.必須以全面肯定的態度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B.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C.必須根據新時期的需要重新解讀和構建傳統文化D.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必須創新弘揚傳統文化的方式14.互聯網出現后,人們常常通過博客、BBS等來表達、交流思想。這表明科技進步( )A.促進了文化傳播方式的變革 B.優化了文化資源的內容C.促成了新傳媒代替舊傳媒 D.促進了先進文化的發展15.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會見香港“薪火相傳”國民教育活動系列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時指出,由香港特區政府推動成立的“薪火相傳”國民教育活動系列委員會,是香港回歸以來在校學生國民教育的重要突破,標志著香港青少年學生國民教育踏入了新的里程。“薪火相傳”國民教育活動在文化繼承中具有特定的功能,這些特定的功能主要表現在( )A.它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B.它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特定功能C.它可以使受教育者獲得準確的科學信息 D.它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二)非選擇題16.“清明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送元寶,燒紙錢,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出現了鮮花祭祖、植樹祭祖、網絡祭祖等新方式,在祭祖掃墓追思先輩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一股文明新風。(1)上述材料主要體現了傳統文化的什么特點?(2)你是怎樣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變的?參考答案:(1)贊同與不贊同都可。贊同的理由:①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京劇進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②京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京劇進課堂有利于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③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京劇進課堂是發揮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不贊同的理由:①傳統文化要順應時代變遷,不斷創新。一味固守本民族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的“守舊主義”是不可取的。②對待傳統文化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京劇作為傳統戲劇精蕪并存,進課堂對缺乏辨識能力的少年兒童并不合適。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只讓京劇進課堂,不利于傳統戲劇的百花齊放,共同繁榮。ABDBC BCADD ABDAA解析:第(1)問涉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第(2)問關于“怎樣看待”,主要從傳統節日的地位和作用表明為什么要重視傳統節日,同時,表明如何(怎樣做)更好地對待傳統節日。答案:(1)體現了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相對穩定性。(2)①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人們通過清明祭祖來表達對先人的尊重與懷念。②對待傳統文化,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③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我們對傳統節日的繼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變化,更要注重其蘊涵的文化精華的內容,不斷為傳統的民族節日豐富新形式,增添新內容,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④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網絡方式對先烈、先人進行文明科學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