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道德與法治統編版●x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小學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8課《大家的“朋友”》的第1課時,主題為“認識我們的‘朋友’”。本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并了解公共設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對公共設施已經有了一定的接觸和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統性和深入性的認識。他們可能知道一些常見的公共設施,但對其作用和意義了解不夠深入。因此,本課需要通過具體、生動的例子和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公共設施的認識和理解。核心素養分析政治認同:無直接關聯,但隱含在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中。 道德素養:培養學生愛護公共設施、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道德品質。 法治觀念:引導學生了解公共設施受法律保護,破壞公共設施是違法行為。 健全人格:通過了解公共設施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和社會責任感。 責任意識:強調公共設施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到保護公共設施是每個人的責任。教學重點認識公共設施的種類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難點理解公共設施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教具準備公共設施圖片、視頻資料、小叮當旅行故事圖片、設計用紙和筆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展示公共設施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設施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引出本課主題“認識我們的‘朋友’——公共設施”。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教師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課主題。二、講授新課 第一模塊:認識我們的“朋友” 1. 公共設施介紹 教師活動:介紹公共設施的定義和常見種類,如分類垃圾箱、交通信號燈、護欄、公用電話等,并展示相關圖片和視頻資料。 學生活動:認真聽講,觀看圖片和視頻資料,了解公共設施的種類和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介紹和多媒體資料的展示,幫助學生系統地了解公共設施的種類和作用。 2. 公共設施作用展示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選擇一種自己熟悉的公共設施,用說或表演的方式展示其作用。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選擇一種公共設施進行展示,其他同學認真觀看并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展示活動,加深對公共設施作用的理解和記憶。 3. 小叮當旅行遭遇 教師活動:講述小叮當在沒有公共設施的國度旅行的遭遇,并展示相關圖片。 學生活動:認真聽講,觀看圖片,思考小叮當還會遇上哪些不方便,并嘗試接著講下去。 設計意圖:通過小叮當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公共設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沒有公共設施會帶來的不便。 4. 新型公共設施設計大賽 教師活動:組織“新型公共設施設計大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設計一種新型公共設施或對現有公共設施進行改進和完善。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設計新型公共設施或改進方案,并在全班展示和介紹。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加深對公共設施作用的理解和認識。三、課堂練習 設計三道與公共設施相關的單項選擇題和三道判斷題,如“以下哪個是公共設施?”“破壞公共設施是違法的嗎?”等。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并及時糾正錯誤。四、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總結本課所學內容,強調公共設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保護公共設施的責任和意識。 學生活動:回顧所學內容,思考自己能為保護公共設施做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公共設施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板書設計8、公共設施介紹 1. 定義 2. 常見種類 二、公共設施作用展示 1. 展示方式:說或表演 2. 作用理解 三、小叮當旅行遭遇 1. 遭遇描述 2. 重要性認識 四、新型公共設施設計大賽 1. 設計要求 2. 展示與介紹教學反思本課通過生動的例子和活動,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了公共設施的種類和作用,以及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通過小叮當的故事和設計大賽等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然而,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理解公共設施的重要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和啟發。此外,我還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更多的個性化指導和支持。通過反思和改進,我相信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1張PPT)第三單元 我們的公共生活第8課《大家的“朋友”》第1課時 認識我們的“朋友”01教學目標02新知導入03新知講解04課堂練習05課堂小結06板書設計01教學目標政治認同:無直接關聯,但隱含在培養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中。道德素養:培養學生尊重家鄉文化、熱愛家鄉的情感,以及友善相待、相互尊重的道德品質。法治觀念:無直接關聯,但隱含在尊重家鄉傳統和習俗的法治意識中。健全人格:幫助學生形成開朗、自信、熱愛家鄉的人格特質。責任意識:引導學生意識到作為家鄉一員的責任和義務,為家鄉的發展和傳承貢獻力量。這些設施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02新知導入這些設施在我們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圖書館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公園讓我們可以開心地玩耍和鍛煉身體,醫院能幫我們治病恢復健康。它們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更方便,我們要好好珍惜和利用這些寶貴的設施哦!03新知講解第一模塊:認識我們的“朋友”在小區、村莊、街頭、公園……有許多為我們默默提供著幫助的“朋友”,你了解它們嗎?當你想扔掉手中的垃圾時,我會笑瞇瞇地對你說:“扔到我這里,保持街道的清潔!”當你行走在公園里,想坐下休息時,我會張開雙臂,讓你坐下來歇一歇。 知識窗:在公共場所供大家使用的設施,稱為“公共設施”。它是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而設置的。常見的有:分類垃圾箱、交通信號燈、護欄、公用電話、花壇、休息椅、郵筒、街道指示牌、過街天橋、小區健身器械、路燈、涼亭、公廁……居住在這里的老人們喜歡聽我講衛生保健知識;青年人喜歡聽我講科技致富的方法;孩子們喜歡聽我講童話故事。我給大家帶來了知識與歡樂!漆黑的夜晚,我為人們照亮回家的路。活動園:你還知道哪些公共設施?選擇一種自己熟悉的公共設施,說一說或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公共設施的作用。活動園:我知道公園長椅、路燈和垃圾桶等公共設施。我來說說路燈吧!晚上,路燈亮起,照亮道路,讓我們走路不摔跤,還能讓晚歸的爸爸媽媽安全回家。看,路燈的作用多大呀!如果沒有公共設施,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呢?來看看小叮當的旅行遭遇吧!小叮當來到一個沒有公共設施的國度。他在路上走了很久,想乘坐公共汽車,但沒有找到。步行的人們告訴他,這里從來就沒有公共汽車。小叮當走啊走啊,實在走不動了,想坐下來休息一下,但到處找不到休息椅,他只好席地而坐。小叮當又餓又渴,便拿出自己帶的干糧吃了起來。吃完后,他想扔掉手中的垃圾,四處都找不到垃圾箱。小叮當還想上廁所,但是找不到公共廁所……想一想,小叮當還會遇上哪些不方便?把故事接著講下去吧。想一想,小叮當在探險時,突然發現他的百寶箱沒電了,這可真是大麻煩!沒有了神奇工具,他連一扇小小的木門都打不開。正當他著急時,發現地上有塊太陽能板,他靈機一動,用智慧解決了難題,繼續前行。我們來舉辦一個“新型公共設施設計大賽”。可以是對現有公共設施的改進和完善,也可以設計一種新型的公共設施。請展開想象的翅膀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翱翔在創意的藍天,舉辦一場激動人心的“新型公共設施設計大賽”!想象一下,街角的老舊長椅能否變身成為既能充電又能遮陽的智能休息站?公園里,普通的秋千能否升級為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親子互動的趣味健身秋千?這不僅僅是夢想,而是我們即將創造的現實!無論是改進現有的公共設施,讓它們更加人性化、環保,還是設計出前所未有的新型設施,比如自動分類回收的藝術垃圾桶,或是能播放兒童故事的智能路燈,都歡迎你們大膽嘗試。用你們的畫筆和巧思,為社區添上一抹未來色彩。這不僅是一次展現個人才華的機會,更是我們用小小創意為城市帶來大改變的開始。讓我們攜手,將那些只存在于童話書里的奇妙構想,變成觸手可及的美好現實。快來加入我們,用創意點亮生活,讓夢想照進現實,共同開啟這場公共設施設計的奇妙之旅吧!05課堂練習單項選擇題1.以下哪個是公共設施?A. 小明家的電視B. 學校的操場C. 街邊的長椅正確答案:C2.公共設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給個人使用B. 裝飾城市C. 服務大眾正確答案:C3.以下哪個場所的設施不屬于公共設施?A. 公園的滑梯B. 商場的電梯C. 小區的私人車庫正確答案:C判斷題1.破壞公共設施是違法的行為。正確答案:對2.公共設施可以隨意拿走或帶回家使用。正確答案:錯3.公共設施是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而設置的,我們應該愛護它們。正確答案:對05課堂練習05課堂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公共設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公共設施讓我們的城市更美好、生活更便利。保護公共設施,人人有責,我們要有愛護公物的意識和行動,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維護我們的美好家園。06板書設計8.認識我們的“朋友”一、公共設施介紹1. 定義2. 常見種類二、公共設施作用展示1. 展示方式:說或表演2. 作用理解三、小叮當旅行遭遇1. 遭遇描述2. 重要性認識四、新型公共設施設計大賽1. 設計要求2. 展示與介紹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8.大家的“朋友” 第1課時 教案含反思.docx 【核心素養】第8課《大家的“朋友”》第1課時 認識我們的“朋友”.pptx 視頻素材:公共設施1.mp4 視頻素材:公共設施2.mp4 視頻素材:公共設施的作用.mp4 視頻素材:小區公共設施.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