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第2課時) (課件 17張ppt+教案+練習+視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第2課時) (課件 17張ppt+教案+練習+視頻)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第2課時)
核心概念聚焦
1.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取5克硫酸銅晶體放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反應完全后,將反應后固體移入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加熱會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
B.無水硫酸銅粉末中加入水,顏色仍為白色
C.加熱的條件下,藍色的硫酸銅晶體變成白色粉末
D.無水硫酸銅粉末中加水溫度會升高
2.下面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 B.同一種物質的狀態與該物質此時的溫度有關
C.物質吸收了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D.非晶體沒有熔點,所以熔化時不吸熱
3.陶瓷是中華民族在人類科技史上的偉大發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藝中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燒結
4.自來水廠凈化水的過程可表示為:取水→沉降→過濾→吸附→殺菌消毒→配水。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取水 B.過濾 C.吸附 D.殺菌消毒
5.某同學用干冷的燒杯罩在點燃著的蠟燭火焰上方,如圖所示。下列能作為蠟燭
燃燒發生了化學變化的證據是( )
A.出現“蠟燭油” B.蠟燭變軟
C.聞到了蠟燭油的氣味 D.燒杯內壁出現水珠
6.銀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密度較大,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長期放置會被氧化而發黑。其中屬
于銀的化學性質的是( )
A.銀白色 B.密度較大 C.導電性良好 D.能被氧化
7.下列變化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分子本身發生變化 B.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C.有氣體生成 D.有新物質生成
8.用來判斷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 )
A.固體逐漸減少 B.有氣泡產生
C.生成了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D.所得液體的顏色發生了變化
9.鎂帶投入到食醋中,能證明其是化學變化的現象是( )
①鎂帶逐漸減少,直至消失 ②鎂帶表面有大量氣泡產生
③溶液的溫度略有升高 ④食醋氣味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核心素養提升
10.2017 年哈佛大學科學家在《科學》雜質上發布了獲取金屬氫的相關報告。將微小的固態
氫置于 488 萬個標準大氣壓下,氫氣分子破裂為氫原子,由氫原子直接構成金屬氫。金
屬氫具有金屬的性質,儲藏著巨大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氫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B.金屬氫與氫氣的化學性質相同
C.制造金屬氫的過程只發生了物理變化 D.構成固態氫和金屬氫的微粒相同
11.膽礬是一種藍色晶體,化學式是CuSO4 5H2O,膽礬受熱時易失去結晶水,成為白色的無水
CuSO4,在工業上精煉銅、鍍銅等都要用膽礬。上述對膽礬的描述中,沒有涉及到的是( )
A.物理性質 B.制法 C.用途 D.化學性質
12.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如圖,請回答:
(1)變化I表示的是______變化。(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2)圖1中顯示的是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
(3)下列關于變化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填寫序號)。
A.分子的數目增多了 B.分子變小了
C.分子間的距離變小了 D.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
(4)從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學反應過程中,______可分,而______不能再分。
創新素養應用
13.許多物質燃燒都伴隨發光放熱的現象.王剛同學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
化,王剛小組的同學對此展開了探究:
【提出問題】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
【猜想與假設】 一、都是化學變化;二、 。
【收集證據】同學們設計了下列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1)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火焰上,觀察到:①燒杯內壁出現了物質;②手摸燒杯
壁有 感覺;③蠟燭火焰逐漸變小至熄滅。
(2)將燒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到石灰水發生了變化。
蠟燭燃燒產生了新物質。蠟燭燃燒為 變化。
(3)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
通電前 通電中 通電后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出白光,手摸燈泡感覺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燈泡通電發光、放熱屬于 變化。
【獲得結論】猜想 (填“一”或“二”)正確。
參考答案
核心概念聚焦
1.B 2.A 3.D 4.D 5.D 6.D 7.D 8.C 9.C
核心素養提升
10.A 11.B 12.(1)化學 (2)混合物 (3)C (4)分子 原子
創新素養應用
13. 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 發燙 化學 物理 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第2課時)
【核心概念】
2.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
【學習內容與要求】
2.3物質變化的特征
⑦了解物質的變化存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描述化學變化是產生新物質的過程;化學變化還會伴隨沉淀、產生氣體、顏色變化、發光、吸熱或放熱等現象。
【教學目標】
1科學觀念:了解溫度對物質性質的影響;了解物質變化的證據。
2.科學思維:能微觀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辨認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探究實踐:了解探究物質變化規律的方法和應用;學習研究物質變化規律的科學方法。
4.態度責任:激發興趣,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教材分析】本課時內容是回顧已學知識和實驗了解溫度對物質變化的影響;物質變化中伴隨一些現象的發生,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求物質發生變化的證據,學會根據所獲取的證據判斷發生變化。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明確問題 你能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物體的熱脹冷縮嗎? 圖片展示: 物體受熱時,分子運動加劇,分子間間隔增大;物體遇冷時,分子運動減緩,分子間間隔減小,從而導致物體 “熱脹冷縮”。 溫度對物質的變化有影響。 引入課題
溫度對物質的變化的影響 情境展示1: 問題探究:溫度變化對物質密度有什么影響? 思考交流: 歸納結論: 質量一定時,溫度升高,物體熱脹,體積變大,密度變小;溫度降低,物體收縮,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情境展示2: 問題探究:溫度變化對物質狀態有什么影響? 思考交流: 歸納結論:熔化和沸騰需要從外界吸收熱;物質的液化和凝固時要放出熱。 物體溫度改變時,物質的密度、狀態等會發生變化, 探索活動 1.取5g硫酸銅晶體放入蒸發皿中。 2.用酒精燈邊加熱邊移動,控制溫度,觀察硫酸銅晶體顏色變化。等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 3.將固體移入燒杯中,用滴管逐滴加入少量水,觀察固體顏色的變化。 4.繼續往燒杯中加20 mL水,待固體完全溶解后,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 實驗結論:加熱會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化學變化常伴隨著能的轉化。 完成探索活動,仔細觀察現象,得出酒精的兩種變化。
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 [情景展示1] [問題探究] 如何判斷物質發生了變化? [思考交流] [歸納總結] 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盡管現象各不相同,但許多變化都伴有一個或多個現象。 探索活動 1.分別取少量的鐵絲、銅片和鎂條,觀察它們的顏色和狀態。 鐵絲呈銀白色,顏色較暗;銅片呈紫紅色;鎂條呈暗灰色或灰黑色。 2.用砂紙輕輕打磨鐵絲、銅片和鎂條,觀察并記錄它們的顏色和狀態。 鐵絲光亮,呈銀白色;銅片有紫紅色光澤;鎂條有銀白色金屬光澤。 3.試一試,用手能否折斷少量鐵絲、銅片或鎂條,觀察并記錄現象。 鐵絲、銅片或鎂條都能折斷。 4.將1 cm長的鐵絲、銅片和鎂條分別放入3支試管中,再向3支試管中各倒入少量白醋,觀察并記錄現象。 鐵絲逐漸溶解,表面有氣泡產生,溶液逐漸變為淺綠色;銅片沒有變化;鎂條溶解,表面有大量氣泡。 5.問題討論: 哪些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哪些變化屬于化學變化 請說出判斷的依據。 物理變化:打磨鐵絲、銅片和鎂條,折斷鐵絲、銅片或鎂條。 化學變化:鐵絲、鎂條與白醋反應。 判斷依據: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實驗結論: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時會伴隨著一些現象。 歸納提升: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物質的顏色、形狀、狀態和溫度的改變,是否有氣體或沉淀生成等都可以作為判別物質變化的證據。 由學生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實驗、觀察、和分析、歸納,培養學生的能力。 知識、能力與科學思維的統一。
板書設計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7張PPT)
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第2課時)
浙教版 七年級下
創設情境
你能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物體的熱脹冷縮嗎?
溫度對物質的變化有影響。
橋面上的伸縮縫
物體受熱時,分子運動加劇,分子間間隔增大;物體遇冷時,分子運動減緩,分子間間隔減小,從而導致物體 “熱脹冷縮”。
探究實踐
物體溫度改變時,物質密度的變化:
質量一定時,溫度升高,物體熱脹,體積變大,密度變小;溫度降低,物體收縮,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探究實踐
物體溫度改變時,物質狀態的變化:
冰熔化
水沸騰
水蒸氣液化
水凝固
熔化和沸騰需要從外界吸收熱
物質的液化和凝固時要放出熱
物體溫度改變時,物質的密度、狀態等會發生變化,
溫度變化除會使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是否也會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探究實踐
探索活動
1.取5g硫酸銅晶體放入蒸發皿中。
2.用酒精燈邊加熱邊移動,控制溫度,觀察硫酸銅晶體顏色變化。等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
加熱硫酸銅晶體
3.將固體移入燒杯中,用滴管逐滴加入少量水,觀察固體顏色的變化。
4.繼續往燒杯中加20 mL水,待固體完全溶解后,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
藍色晶體變為白色粉末。
白色粉末消失,變為藍色。
溫度升高。
探究實踐
加熱硫酸銅晶體,蒸發皿內藍色硫酸銅晶體變為白色無水硫酸銅,這個反應需要從外界吸收熱。
由此可知,加熱會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
硫酸銅晶體 無水硫酸銅粉末+水
(藍色) (白色)
加熱
往白色無水硫酸銅粉末中加水,溫度升高,表示此反應會放出熱。
由此可知,化學變化常伴隨著能的轉化。
無水硫酸銅粉末+水 硫酸銅晶體
(白色) (藍色)
探究實踐
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盡管現象各不相同,但許多變化都伴有一個或多個現象:
樹葉變黃
顏色的變化
無色透明的硝酸鉛溶液與碘化鉀溶液反應,生成黃色沉淀
顏色的變化,有沉淀生成
“鋼水”出爐
溫度變化
探究實踐
探究實踐
探究實踐
探索活動
1.分別取少量的鐵絲、銅片和鎂條,觀察它們的顏色和狀態。
2.用砂紙輕輕打磨鐵絲、銅片和鎂條,觀察并記錄它們的顏色和狀態。
3.試一試,用手能否折斷少量鐵絲、銅片或鎂條,觀察并記錄現象。
鐵絲呈銀白色,顏色較暗;銅片呈紫紅色;鎂條呈暗灰色或灰黑色。
鐵絲光亮,呈銀白色;銅片有紫紅色光澤;鎂條有銀白色金屬光澤。
鐵絲、銅片或鎂條都能折斷。
探究實踐
4.將1 cm長的鐵絲、銅片和鎂條分別放入3支試管中,
再向3支試管中各倒入少量白醋,觀察并記錄現象。
5.問題討論:
哪些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哪些變化屬于化學變化 請說出判斷的依據。
金屬與白醋反應
鐵絲逐漸溶解,表面有氣泡產生,溶液逐漸變為淺綠色;
銅片沒有變化;
鎂條溶解,表面有大量氣泡。
物理變化:
折斷鐵絲、銅片或鎂條。
化學變化:
打磨鐵絲、銅片和鎂條,
鐵絲、鎂條與白醋反應。
判斷依據:
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實驗結論: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時會伴隨著一些現象。
探究實踐
對各種證據進行分析。
物質變化的規律的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
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
從物質的顏色、狀態、溫度(吸熱或放熱)、有無沉淀或氣體生成等方面尋找證據
處理物質變化的證據:
分析物質變化證據的目的:
認識物質的變化和變化的規律,并利用物質變化的規律造福人類。
認識物質的變化規律
遷移應用
1.關于溫度對物質變化的影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物體的溫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熱量
B. 物體放出熱量時,溫度一定降低
C. 物體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一定加快
D. 物體的質量越大,溫度越高,其所含的熱量越多
C
2.下列變化一定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
A. 鐵絲放入白醋中溶解,產生氣泡 B. 鐵絲織網
C. 鐵網編筐 D. 鐵片抽絲
A
遷移應用
3.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取5克硫酸銅晶體放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反應完全后,將反應后固體移入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加熱會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
B.無水硫酸銅粉末中加入水,顏色仍為白色
C.加熱的條件下,藍色的硫酸銅晶體變成白色粉末
D.無水硫酸銅粉末中加水溫度會升高
B
4.判斷發生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是( )
A.顏色改變 B.發光、放熱 C.有氣體產生 D.有新物質生成
D
板書設計
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第2課時)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平县| 鱼台县| 海丰县| 贵港市| 宜兰县| 姜堰市| 门头沟区| 金坛市| SHOW| 应城市| 法库县| 边坝县| 大庆市| 金川县| 开原市| 海口市| 彭阳县| 伊金霍洛旗| 南阳市| 甘洛县| 丽水市| 四子王旗| 易门县| 佛学| 辽源市| 五寨县| 合阳县| 苍溪县| 旬阳县| 蒙自县| 长治市| 宜城市| 吐鲁番市| 弋阳县| 历史| 和平区| 霍州市| 教育| 奎屯市| 永德县|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