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活動7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學習目標】1、學會蒸發操作技能,鞏固溶解、過濾操作技能。2、掌握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去除的四個步驟以及每個步驟中玻璃棒的作用。3、感受過濾和蒸發的實驗過程,引導學生歸納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4、通過參與溶解、過濾,觀察蒸發的實驗過程,學生逐漸養成細致、嚴謹的學習習慣,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前預習】1.用足量含雜質的食鹽(雜質不溶于水),配制成mga%的食鹽溶液,實驗操作有:①稱量;②過濾;③蒸發結晶;④計算;⑤溶解;⑥洗滌干燥。正確順序是A.④⑤②③⑥①⑤ B.③④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 D.④①⑤③⑥①⑤2.下列對實驗現象的描述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霧B.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后,試管趁熱清洗C.氯化鉀溶液和硝酸銀溶液混合,生成黑色沉淀D.粗鹽提純實驗中,待濾懸濁液靜置后過濾3.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去除(粗鹽提純)實驗不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是A.玻璃棒 B.燒杯 C.漏斗 D.試管4.有關“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說法不正確的是A.溶解時,加入水越多,氯化鈉的溶解度越大B.玻璃棒用了3次,但作用各不相同C.粗鹽經過溶解、過濾、蒸發、結晶可以得到初步提純D.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5.如圖是某同學在化學實驗操作考試中,粗鹽提純實驗過程的相關操作,其中正確的是A.稱量B.溶解C.過濾 D.蒸發【學習探究】自主學習閱讀課本,完成下列問題托盤天平的調平方法:調平時,游碼應放在 處。若指針向右偏轉,平衡螺母應向 調;若指針向左偏轉,平衡螺母應向 調。2、什么是粗鹽?含有較多________性雜質(MgCl2、CaCl2)和________性雜質(泥沙等),實驗或生產中往往先除去________性雜質,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處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純。蒸發結晶通常用來提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_____的固體,如_____。冷卻結晶通常用來提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____的固體,如_____。3、粗鹽是干燥無腐蝕性的藥品,在稱量時應該在托盤天平兩端各放置 。4、稱量時不用砝碼行不行?(所需藥品為5.0g)5、用量筒量液時,正確的讀數方法 。6、向量筒傾倒液體時,若已接近10ml,應用 把液體加至10ml。7、過濾器制作和使用時要注意事項中一貼: ;二低: ; ;三靠: ; ; ;8、粗鹽提純除去不溶性雜質的基本步驟① ② ③ ④9、對應四個步驟,四次使用玻璃棒,其作用分別是:① ② ③ ④10、室溫時,NaCl溶解度是36g,那么10mL水約溶解NaCl g。11、蒸發操作中何時停止加熱?12、計算精鹽的產率= × 100%13、(1)蒸發,是一種利用加熱,使水分蒸發,而獲得固體溶質的一種操作;蒸發過程中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儀器。(2)操作要點①加熱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目的是___________②當蒸發皿中出現_____________時,停止加熱,利用__________蒸干。停止加熱后,不要立即把蒸發皿直接放在實驗臺上,以免燙壞實驗臺面。互學探究一、物質的提純(除雜):(1)概念:將不純物質中的雜質去掉,得到更為純凈物質的過程。(2)常用提純的方法(1)物理方法:過濾、蒸發、結晶、蒸餾、萃取等。(2)化學方法:①轉化法: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發生反應,轉為沉淀、氣體或水。②加熱分解法:加熱把雜質分解為氣體或水。二、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一)氯化鈉的在在形式1、存在:主要在海水中,其次是鹽湖、鹽井、鹽礦。2、粗鹽的獲得:晾曬海水,煮沸鹽湖水、鹽井水、鹽礦水得到。(二)粗鹽的提純【實驗用品】燒杯、玻璃棒、蒸發皿、坩堝鉗、酒精燈、漏斗、藥匙、量筒(10mL)、鐵架臺(帶鐵圈)、托盤天平、濾紙、火柴。粗鹽。【實驗步驟】第一步:溶解。①稱量:用 準確稱取5. 0克粗鹽。②溶解:用 量取10ml水倒入燒杯里,用藥匙加粗鹽于水中,并用 攪拌,一直到粗鹽 為止。稱量剩下的粗鹽質量,計算10ml水中約溶解了多少克粗鹽。第二步:過濾。①濾紙的邊緣比漏斗口 ,濾紙要緊貼 ,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 ;②過濾時,傾倒未過濾液體的燒杯口應緊靠 ,漏斗下端管口要緊靠 。第三步:蒸發。①將所得澄清濾液倒入 里,用 加熱,加熱過程中,用 不斷攪拌,防止 。②當蒸發皿出現較多量固體時,應 。第四步:計算產率。用 將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后,回收到 中。將提純后的精鹽與溶解的粗鹽作比較,計算出精鹽的產率。【討論】(1)若濾液渾濁,應再過濾一次,造成濾液渾濁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儀器不干凈;過濾時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濾紙破損等。)(2)制取粗鹽時,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溫度的方法來達到同一目的?(提示:從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考慮。)(不能,因為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小,改變溫度時,溶解度變化不大,很難使晶體析出。)(3)本實驗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鈉的哪些性質?(本實驗利用了氯化鈉易溶于水、不與水發生反應、當水蒸發時能變成晶體從溶液中析出等性質。)(4)考慮到粗鹽的來源,你判斷這樣提純的鹽是否為純凈物,并設計實驗驗證你的判斷。(經過提純后的鹽并不是純凈物,里面還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等。實驗設計:取提純的鹽加入足量的蒸餾水配成精鹽溶液,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精鹽中有氯化鎂;取上層清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鈉溶液,若仍然產生白色沉淀,說明精鹽中有氯化鈣。)【課后練習】1.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確的是A.稱取粗鹽后,把粗鹽研磨細 B.蒸發時攪拌,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C.溶解時攪拌,加速粗鹽溶解 D.稱量精鹽前,把精鹽固體轉移到紙上2.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A.加熱液體 B.溶解食鹽C.蒸發食鹽水 D.檢查氣密性3.下列關于粗鹽提純過程的基本實驗操作說法不正確的是A.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步驟為溶解、過濾、蒸發B.每步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它們的作用各不相同。C.過濾時液面高于濾紙邊緣,可能會導致濾液仍然渾濁D.蒸發結晶時,要將濾液完全蒸干才能停止加熱,否則會導致產率偏大4.為除去粗鹽中的泥沙、MgCl2、CaCl2等雜質,可將粗鹽溶解于水,再進行下列四步操作:①過濾;②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③加過量稀鹽酸;④加過量的碳酸鈉溶液;⑤蒸發。正確的操作順序是A.④③①②⑤ B.②④③①⑤ C.②④①③⑤ D.④②③①⑤5.下列關于海水曬鹽原理的說法正確的是A.日光照曬后,氯化鈉的溶解度變小B.利用海水在陽光作用下分解得到食鹽晶體C.降低溫度使氯化鈉析出D.利用陽光和風力,使水分蒸發,析出粗鹽6.粗鹽提純除去不溶性雜質的基本步驟: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對應四個步驟,四次使用玻璃棒,其作用分別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7.欲用粗鹽(混有少量的泥沙及不溶性雜質)配制50g質量分數為7%的食鹽溶液,進行如下實驗:(1)主要的實驗步驟:①溶解②稱量③過濾④計算⑤蒸發。正確的操作步驟是A.④⑤②③⑤① B.④⑤②③①⑤ C.⑤②③④①⑤ D.②①③⑤②④(2)若在稱量過程中,誤將砝碼放在左盤稱量(1g以下用游碼),則該同學配制的食鹽溶液的質量分數______7%(填〈,〉或=),原因是_______。應怎樣補救: ________。(3)若在量水的過程中,俯視讀數,則該同學配制的食鹽溶液的質量分數______7%(填〈,〉或=),原因是_______。應怎樣補救: __________。8.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在化學學習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F有a試管、b漏斗、c酒精燈、d藥匙、e膠頭滴管、f量筒等儀器。(1)用于作熱源的儀器是_______(用序號填空,下同)(2)吸收或滴加少量液體使用________。(3)使用量筒讀數時,小紅俯視量筒,則她所讀體積與實際體積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無影響”);(4)完成粗鹽提純的實驗除以上提供的儀器外,還需要的玻璃儀器有_________。9.如圖是進行粗鹽提純的實驗:(1)上述操作中,有錯誤的是______(填序號);(2)實驗結束后稱量獲得的精鹽,并計算產率,發現產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號)。A.食鹽沒有全部溶解即過濾B.過濾時濾液高于濾紙的邊緣C.蒸發后,所得精鹽很潮濕D.蒸發皿上沾有的精鹽沒有全部轉移到稱量紙上10.如下圖是小輝同學提純粗鹽(含雜質泥沙)的過程,請回答:(1)步驟①中稱取10.0g粗鹽,將該粗鹽逐漸加入盛有20mL水的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到粗鹽不再溶解為止,稱得剩余粗鹽為2.0g,步驟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2)計算產率:最終得到NaCl晶體5.6g,該實驗精鹽的產率是___________。(3)另一組同學的產率比小輝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號多選)。A.稱量最終的產品時,砝碼和藥品放反了B.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就蒸發結晶C.過濾時未用玻璃棒引流,液體飛濺D.沒有蒸發干,精鹽中仍然有水分【參考答案】【課前預習】1.C 2.D 3.D 4.A 5.B【課后練習】1.A 2.C 3.D 4.C 5.D6. 溶解 過濾 蒸發 計算產率 攪拌,加速粗鹽溶解 引流 攪拌,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轉移固體7.(1)D(2) < 稱量的樣品質量小于計算值 增加游碼刻度2倍質量的樣品 (3) 大于 量取的水體積小于計算值 添加適量的水8.(1)c (2)e (3)偏大 (4)玻璃棒、燒杯9. C AD10. 攪拌,防止液體飛濺 70 A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