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1節 走進微觀世界(第1課時)——感受分子的存在、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 讓教學更有效引言: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很小,需要借助于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那么這些結構又是由什么構成的?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呢?還有自然界中非生命物質又是由什么構成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微觀世界。【復習】1.說說宇宙系統的結構層次有哪些。2.說說動物體與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比較兩者的異同點。【探索活動】在講臺上打開一瓶香水,過幾分鐘后,許多同學都聞到香水味。一、復習舊知,提出問題,引入學習任務【引入】聞到香水味是因為構成香水的微粒被我們感受到了。那么香水的微粒結構怎樣?有什么性質?(一)感受分子的存在二、新知展開,圍繞任務,引導問題解決【視頻】品紅的擴散現象【活動1】將品紅滴入水中,觀察現象。現象:品紅在水中迅速擴散,經過較長時間后分散均勻。結論:品紅由很小的微粒構成。【活動2】將冰糖放入水中,觀察現象。現象:冰糖逐漸溶解,最后不見了。結論:品紅由很小的微粒構成。科學研究表明:品紅、冰糖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如品紅是由品紅分子構成的。冰糖(主要成分是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構成的。大量的實驗與事實告訴我們: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2)體積很小,如:①一滴水(以20滴水為1 mL計)中就含有約1.67×1021 個水分子;②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按相同的比例放大,乒乓球將有地球那么大了。③肉眼觀察不到,光學顯微鏡也無法觀察,需要用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到一些物質的分子的存在。如水、氧氣、二氧化碳、酒精等都是由分子構成的。【視頻】分子的特征【閱讀】P54第二段,認識分子的特征:(1)質量很?。?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 kg。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 3×10-261670000000000000000000個1.67×1021【歸納結論】分子很小。【過渡】水是由水分子構成,水分子很小,水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嗎?如何來證明呢?(二)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探索活動】水與酒精的混合【實驗現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體積之和。 【實驗結論】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思考與討論】1.為什么用細長玻璃管?2.為什么先加入滴有紅墨水的水后加入酒精?液體混合后液面下降明顯,便于觀察。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以免在加水過程中,水分子與酒精分子就有很大程度上的混合,混合均勻后,液面下降不明顯。【實驗分析】當水、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空隙,使混合后液體中分子之間的空隙減小,從而引起總體積減小。科學研究表明,如水、酒精一樣,構成物質的所有微粒之間都存在間隙。【歸納結論】 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思考與討論】是構成固體和液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大,還是構成氣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大?依據什么標準呢? (可以根據物體的體積變化的情況進行判斷)【探索活動】壓縮水與空氣閱讀P55相關內容,討論以下問題:1.實驗需要控制哪些變量?2.實驗操作需要注意什么?將活塞慢慢推入【實驗現象】空氣被壓縮減小的體積變化大于水被壓縮減小的體積。水難以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1)取兩支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2)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實驗結論】水分子之間的空隙小于空氣中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實驗分析】水和空氣各自的分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空氣中的分子間空隙大的容易被壓縮;水分子間空隙小的不容易被壓縮。【歸納結論】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1.不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質微粒間的空隙大小不同。2.在固體和液體中,微粒之間空隙比較小;在氣體中,微粒之間空隙比較大。【視頻】物質三態的分子間隔【活動】從微觀視角畫出一杯水,體現液態水和氣態水的微觀粒子分布不同。【應用舉例】1.天然氣可以壓縮儲存于鋼瓶中的原因:2.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的原因:由于溫度變化改變了分子間空隙大小引起的。天然氣中分子之間有較大空隙,在受到更大壓強時,分子間空隙減小,直至氣體液化。【拓展】你能舉出更多的例子來說明嗎?三、總結歸納,理清概念,落實課堂任務(一)基礎知識:1.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分子很小。2.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空隙。3.不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質粒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體和液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在氣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大。(二)隨堂任務:例1 1g水含有3.34×1022個水分子,1 g冰糖含有1.76×1021 個蔗糖分子,這些都說明物質是由大量______構成的。流感病毒主要靠飛沫傳播,感染病人咳嗽所產生的飛沫直徑為1×10 6~5×10 6m ,由此可初步判斷飛沫______(選填“是”或“不是”)分子。【答案】分子 不是【解析】飛沫直徑為1×10 6~5×10 6m,而一般分子的直徑約為1×10 10 m ,飛沫直徑遠遠大于分子的直徑,故可判斷飛沫不是分子。例2.如圖所示,在一端開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將管口密封后翻轉讓水和酒精充分混合,發現混合液的體積小于水和酒精的總體積,這一現象說明了 ??;以下事實也能說明上述結論的是 。A.黃豆和芝麻混合后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總體積B.對厚壁鋼瓶內的油施加高壓后,瓶內的油會從瓶壁滲出【答案】分子之間存在間隙;B【解析】酒精與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黃豆芝麻混合實驗屬于模擬實驗,無法證明分子間存在空隙;對厚壁鋼瓶內的油施加高壓后,瓶內的油會從瓶壁滲出說明了分子間存在空隙。例3.炎熱的夏天,自行車要放在陰涼處,否則易爆胎,這是因為輪胎內的氣體分子受熱時( )A.間隔增大 B.質量增大 C.體積增大 D.個數增多【答案】A【解析】炎熱的夏天,自行車要放在陰涼處,否則易爆胎,是因為溫度升高,輪胎內的氣體分子受熱時間隔增大,故選A。【板書設計】第1節 走進微觀世界(第1課時) 【課后任務】1.完成作業本上相應內容。2.查閱關于分子原子的科學史。/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1節 走進微觀世界(第1課時)同步作業(教師版)——分子的存在和分子間存在間隙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見 B.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C.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D.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蔗糖分子【答案】C【解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2.“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了(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之間有空隙 D.分子在不斷地運動【答案】A【解析】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這說明水分子的體積很小。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B.酒精由酒精分子構成C.一滴很小的水就是一個水分子 D.自然界有很多種分子【答案】C【解析】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4.如圖為酒精倒入水的混合實驗?;旌虾罂傮w積變小的原因是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進入到對方分子間隙中去了。小明認為可能是手指沾上了部分液體引起總體積變小。下列實驗能證明小明的想法錯誤的是( )A.芝麻和黃豆的混合實驗B.水倒入酒精的混合實驗C.酒精和酒精的混合實驗D.黃豆和黃豆的混合實驗【答案】C【解析】總體積變小的原因是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進入到對方分子間隙中去了。小明卻認為可能是手指沾上了部分液體,所以總體積變小。根據控制變量的原則,要證明小明的想法是錯誤的,可以進行酒精和酒精的混合實驗。該實驗與上述實驗相比較,操作方法相同,但是相混合的分子種類不同,如果是因為手上沾了部分液體,則混合后體積也應該小于原體積的和,反之,則證明是不同分子混合時,部分子占據原分子的間隔。故選C。5.下列事實中,能說明分子間有空隙的是( ?。?br/>A.用瓶子裝滿一瓶砂糖,反復抖動后總體積減小 B.手捏面包,體積減小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原來的體積之和 D.水很容易滲入沙土中【答案】C【解析】理解宏觀物體之間的間隙與微觀粒子之間的間隙是本題分析的關鍵。6.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固態、液態和氣態的微觀結構時,帶領學生做游戲,用人群分布狀態來類比物質的狀態。如圖所示,甲、乙、丙三種情景分別對應的是( )A.固態、液態、氣態 B.氣態、液態、固態C.固態、氣態、液態 D.液態、氣態、固態【答案】A【解析】通常情況下,固態物質的分子間隙大于液態,液態大于氣態。7.圖中密封容器中儲有一定量的某種氣體。當活塞慢慢下壓后,下列關于容器內部分子模型的建構合理的是( )。A.B.C.D.【答案】B【解析】該氣體由分子組成,壓縮過程中氣體的質量、分子的個數和大小不變。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因此總體積減小。8.以下事例能證明分子間隔可以改變的是( )9.將密封良好的方便面從平原帶到高原時,包裝袋鼓起,是因為袋內的氣體分子( )A. 體積增大 B.空隙變大 C.質量增大 D. 個數增多【答案】A10.下列因素的改變,能顯著改變氣體體積的是( )A.分子間的間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質量 D.分子的種類【答案】A11.“熱脹冷縮”現象描述的是物體( )A.溫度高時,分子間空隙小 B.溫度高時,分子間空隙大C.溫度低時,分子間空隙大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答案】B二、填空題12.冰融化成水,體積變小,這說明冰分子之間的空隙比水中的要_____。請舉兩個實際例子說明水結冰的危害性。【答案】大,如汽車的水箱裝滿水時,在冬天易被凍裂;自來水管在冬天也會因水結冰,體積變大,將自來水管脹破。13.我們用放大鏡看到方形蔗糖似乎由大量細小顆粒構成的。蔗糖溶解在水中后,用放大鏡也不能觀察到蔗糖顆粒了(如圖)。請回答:(1)你如何證明蔗糖還存在于水中? 。(2)蔗糖溶解在水中后,這時蔗糖是以一種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該微粒是 。【答案】(1)可以加熱蒸發水,會有蔗糖從水中析出;(合理即可)(2)蔗糖分子【解析】分子都是十分微小的。我們用放大鏡看到的方形蔗糖似乎是由大量細小的顆粒構成的,但這些細小的顆粒遠不是構成蔗糖的最小顆粒。蔗糖溶解在水中后,我們再也看不見那些蔗糖小顆粒,這時蔗糖是以一種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這種蔗糖微粒稱為蔗糖分子。14.在進行酒精和水混合實驗中,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此現象可以說明,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 ?,F在實驗室有兩種該實驗的實驗裝置,如圖甲和乙所示。為了操作更方便及效果更明顯應選擇 ?。ㄟx填“甲”或“乙”)玻璃容器。【答案】有間隙;乙【解析】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它們的分子之間都存在一定的間隙,當把酒精和水 混合以后,兩種物質的分子相互滲透,進入彼此的分子間隔,所以總體積會小于二者的體積之和;由圖知,甲玻璃管內徑相同,乙玻璃管上下內徑相差較大且上部更細,相同體積足量的液體倒入兩個玻璃管,充分混合后,雖然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會變小,但乙的總體積變化更明顯。三.實驗探究題15.在探究分子之間是否存在間隙時,小嘉發現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于是,他開展了進一步探究:①把一端封口的細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線對齊,如圖所示;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體積的水,讀出水柱的長度;③然后注入適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達到100cm刻度線處;④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讀出混合后液柱的長度;⑤重復步驟②、③、④,把相應數據記錄在如下表格中。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水柱的長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混合后液柱的長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試回答:(1)表格中的“?”處應填寫的信息是 。(2)小嘉發現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3)根據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液柱減小的長度(2)玻璃管翻轉次數太少,水和酒精沒有充分混合(3)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總體積一定時,兩種液體混合后減小的體積隨著水的體積的增大,先增大后減小。【解析】(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處的數值為總體積與混合后液柱的長度的差值,即液柱減少的長度;(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水柱的長度逐漸增加,混合后液柱的長度也會逐漸變大,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玻璃管翻轉次數太少,水和酒精沒有充分混合 ;(3)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水的體積逐漸變大,減小的體積先變大后變小。四.解答題16.分子和細胞都是我們看不到的細小物體,哪種更小?請說明2種支持你的觀點的理由。觀點:細胞比分子大,理由1:一個細胞含有多種物質,而這些物質大多由分子構成;理由2:用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細胞結構,卻看不到分子的結構。直徑一般只有幾微米到幾十微米,用顯微鏡能看到;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極其微小的粒子。據估算,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數大約是 1000000000000000000000(共有 21個零)。分子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鏡看不見,即使用光學顯微鏡也看不見。只有用現代較先進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才能看到一些較大的物質分子17.請你用學過的科學知識解釋下列現象:A.水結成冰,體積會變________,因為水分子的間隙變________。B.燒水時,水開了,鍋蓋會被頂起,因為水變成水蒸氣,體積變_____,分子間的間隙變______。C.癟了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為何會回復原樣?答:癟了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時,組成空氣的微粒間的空隙變大了,導致乒乓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體積增大使得癟了的乒乓球鼓起回復原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1節 走進微觀世界(第1課時)同步作業(教師版)——分子的存在和分子間存在間隙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見 B.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C.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D.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蔗糖分子2.“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了(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之間有空隙 D.分子在不斷地運動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B.酒精由酒精分子構成C.一滴很小的水就是一個水分子 D.自然界有很多種分子4.如圖為酒精倒入水的混合實驗?;旌虾罂傮w積變小的原因是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進入到對方分子間隙中去了。小明認為可能是手指沾上了部分液體引起總體積變小。下列實驗能證明小明的想法錯誤的是( )A.芝麻和黃豆的混合實驗B.水倒入酒精的混合實驗C.酒精和酒精的混合實驗D.黃豆和黃豆的混合實驗5.下列事實中,能說明分子間有空隙的是( )A.用瓶子裝滿一瓶砂糖,反復抖動后總體積減小 B.手捏面包,體積減小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原來的體積之和 D.水很容易滲入沙土中6.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固態、液態和氣態的微觀結構時,帶領學生做游戲,用人群分布狀態來類比物質的狀態。如圖所示,甲、乙、丙三種情景分別對應的是( )A.固態、液態、氣態 B.氣態、液態、固態C.固態、氣態、液態 D.液態、氣態、固態7.圖中密封容器中儲有一定量的某種氣體。當活塞慢慢下壓后,下列關于容器內部分子模型的建構合理的是( )。A.B.C.D.8.以下事例能證明分子間隔可以改變的是( )9.將密封良好的方便面從平原帶到高原時,包裝袋鼓起,是因為袋內的氣體分子( )A. 體積增大 B.空隙變大 C.質量增大 D. 個數增多10.下列因素的改變,能顯著改變氣體體積的是( )A.分子間的間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質量 D.分子的種類11.“熱脹冷縮”現象描述的是物體( )A.溫度高時,分子間空隙小 B.溫度高時,分子間空隙大C.溫度低時,分子間空隙大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二、填空題12.冰融化成水,體積變小,這說明冰分子之間的空隙比水中的要_____。請舉兩個實際例子說明水結冰的危害性。13.我們用放大鏡看到方形蔗糖似乎由大量細小顆粒構成的。蔗糖溶解在水中后,用放大鏡也不能觀察到蔗糖顆粒了(如圖)。請回答:(1)你如何證明蔗糖還存在于水中? 。(2)蔗糖溶解在水中后,這時蔗糖是以一種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該微粒是 。14.在進行酒精和水混合實驗中,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此現象可以說明,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 。現在實驗室有兩種該實驗的實驗裝置,如圖甲和乙所示。為了操作更方便及效果更明顯應選擇 ?。ㄟx填“甲”或“乙”)玻璃容器。三.實驗探究題15.在探究分子之間是否存在間隙時,小嘉發現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于是,他開展了進一步探究:①把一端封口的細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線對齊,如圖所示;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體積的水,讀出水柱的長度;③然后注入適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達到100cm刻度線處;④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讀出混合后液柱的長度;⑤重復步驟②、③、④,把相應數據記錄在如下表格中。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水柱的長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混合后液柱的長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試回答:(1)表格中的“?”處應填寫的信息是 。(2)小嘉發現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3)根據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四.解答題16.分子和細胞都是我們看不到的細小物體,哪種更?。空堈f明2種支持你的觀點的理由。17.請你用學過的科學知識解釋下列現象:A.水結成冰,體積會變________,因為水分子的間隙變________。B.燒水時,水開了,鍋蓋會被頂起,因為水變成水蒸氣,體積變_____,分子間的間隙變______。C.癟了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為何會回復原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2.1.1走進微觀世界(1)(第1課時)教學設計——感受分子的存在、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核心概念】物質的結構與性質【學習內容與要求】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1.知道已知的絕大多數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2.認識這些微觀粒子的基本特征。3.能初步從微觀粒子的角度認識物質,并簡單地解釋生產生活及實驗中的一些現象。【教學目標】1.了解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2.了解分子間存在空隙;3.通過觀察生活現象運用實驗分析推理等科學方法來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4.運用分子知識解釋生產生活及實驗中的一些現象,體會科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教學思路】人類對不斷變化的世界的探索,經歷了從宏觀到微觀的認識過程。從生活事例入手,如看到香水并聞到香水味等,引導學生走進微觀世界: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然后通過觀察冰糖的實踐活動,認識冰糖(主要成分是蔗糖)是由微粒構成的,科學上將構成冰糖的微粒稱為蔗糖分子。從而引出分子的概念,了解分子的特點以及觀察工具等。再通過水與酒精的混合實驗認識與理解分子之間存在間隙,通過壓縮空氣和水認識構成氣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比構成液體的分子之間的間隙大。進一步推理構成氣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比構成液體的固體的分子之間的間隙大。最后應用這一性質來解釋生活與實驗中的一些現象。【教學過程】引言: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很小,需要借助于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那么這些結構又是由什么構成的?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呢?還有自然界中非生命物質又是由什么構成呢?(引入主題:物質的微觀結構——走進微觀世界)一、復習舊知,激發疑問,引入學習任務【復習】1.說說宇宙系統的結構層次有哪些。2.說說動物體與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比較兩者的異同點。【探索活動】教師在講臺上打開一瓶香水,過幾分鐘后,許多同學都聞到香水味。【引入】聞到香水味是因為構成香水的微粒被我們感受到了。那么香水的微粒結構怎樣?有什么性質?二、新知展開,圍繞任務,引導問題解決(一)感受分子的存在【活動1】將品紅滴入水中,觀察現象。(現象)品紅在水中迅速擴散,經過較長時間后分散均勻。(結論)品紅由很小的微粒構成。【活動2】將冰糖放入水中,觀察現象。(現象)冰糖逐漸溶解,最后不見了。(結論)冰糖也是由很小的微粒構成。科學研究表明:品紅、冰糖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如冰糖(主要成分是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構成的。大量事實與實驗表明: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列舉】水、氧氣、二氧化碳、酒精等都是由分子構成的。【視頻】分子【閱讀】P54第二段,認識分子。(1)質量很?。?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 kg。(2)體積很小:①一滴水(以20滴水為1 mL計)中就含有約1.67×1021 個水分子;②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按相同的比例放大,乒乓球將有地球那么大了。③肉眼觀察不到,光學顯微鏡也無法觀察,需要用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到一些物質的分子的存在。【歸納結論】分子很小。【過渡】水是由水分子構成,水分子很小,水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嗎?如何來證明呢?(二)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探索活動】水與酒精的混合學生閱讀P55相關內容,討論以下問題:1.為什么用細長玻璃管?(液體混合后液面下降明顯,便于觀察)2.為什么先加入滴有紅墨水的水后加入酒精?(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以免在加水過程中,水分子與酒精分子就有很大程度上的混合,混合均勻后,液面下降不明顯)【實驗現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體積之和。【實驗結論】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實驗分析】當水、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空隙,使混合后液體中分子之間的空隙減小,從而引起總體積減小。科學研究表明,如水、酒精一樣,構成物質的所有微粒之間都存在間隙。【歸納結論】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問題討論】是構成固體和液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大,還是構成氣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大?你能用生活經驗去判斷一下嗎?試試看。你是根據什么現象進行判斷的呢?(根據壓縮體積變化的情況進行判斷)【探索活動】壓縮水與空氣指導學生閱讀P55相關內容,討論以下問題:1.實驗需要控制哪些變量?(1)取兩支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2)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2.實驗操作需要注意什么?(將活塞慢慢推入)【實驗現象】空氣被壓縮減小的體積變化大于水被壓縮減小的體積。說明水難以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實驗結論】水分子之間的空隙小于空氣中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實驗分析】水和空氣各自的分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空氣中的分子間空隙大的容易被壓縮;水分子間空隙小的不容易被壓縮。【歸納結論】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1.不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質粒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2.在固體和液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小;在氣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大。【視頻】物質三態的分子間隔【活動】從微觀視角畫出一杯水,體現液態水和氣態水的微觀粒子分布不同。【應用舉例】1.天然氣可以壓縮儲存于鋼瓶中的原因:天然氣中分子之間有較大空隙,在受到更大壓強時,分子間空隙減小,直至氣體液化。2.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的原因:由于溫度變化改變了分子間空隙大小引起的。【思考與討論】你能舉出更多的例子來說明嗎?三、總結歸納,理清概念,落實課堂任務(一)基礎知識:1.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分子很小。2.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空隙。3.不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質粒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體和液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辉跉怏w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大。(二)隨堂任務:例1.1g水含有3.34×1022個水分子,1 g冰糖含有1.76×1021 個蔗糖分子,這些都說明物質是由大量______構成的。流感病毒主要靠飛沫傳播,感染病人咳嗽所產生的飛沫直徑為1×10 6~5×10 6m ,由此可初步判斷飛沫______(選填“是”或“不是”)分子。【答案】分子 不是【解析】飛沫直徑為1×10 6~5×10 6m,而一般分子的直徑約為1×10 10 m ,飛沫直徑遠遠大于分子的直徑,故可判斷飛沫不是分子。例2.如圖所示,在一端開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將管口密封后翻轉讓水和酒精充分混合,發現混合液的體積小于水和酒精的總體積,這一現象說明了 ??;以下事實也能說明上述結論的是 。A.黃豆和芝麻混合后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總體積B.對厚壁鋼瓶內的油施加高壓后,瓶內的油會從瓶壁滲出【答案】分子之間存在間隙;B【解析】酒精與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黃豆芝麻混合實驗屬于模擬實驗,無法證明分子間存在空隙;對厚壁鋼瓶內的油施加高壓后,瓶內的油會從瓶壁滲出說明了分子間存在空隙。例3.炎熱的夏天,自行車要放在陰涼處,否則易爆胎,這是因為輪胎內的氣體分子受熱時( )A.間隔增大 B.質量增大 C.體積增大 D.個數增多【答案】A【解析】炎熱的夏天,自行車要放在陰涼處,否則易爆胎,是因為溫度升高,輪胎內的氣體分子受熱時間隔增大,故選A。【板書設計】【課后任務】1.完成作業本上相應內容。2.查閱關于分子原子的科學史。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任務學習設計】2.1.1走進微觀世界(1) 同步作業(學生版).docx 【任務學習設計】2.1.1走進微觀世界(1) 同步作業(教師版).docx 【任務學習設計】2.1.1走進微觀世界(1) 教學設計.docx 【任務學習設計】2.1.1走進微觀世界(1).pptx 分子的特征.mp4 品紅在水中擴散_30095.mp4 物質三態分子間隔.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