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課標·新思維】2025中考化學一輪復習 學案 專題02 燃料的燃燒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課標·新思維】2025中考化學一輪復習 學案 專題02 燃料的燃燒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5中考一二輪復習 【專題02 燃料的燃燒】
考點一 燃燒的條件
【考點梳理】
一、燃燒的定義
1.燃燒: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 發(fā)生的一種 的 的 反應。
2.注意:發(fā)光放熱的反應不一定是燃燒,如燈泡發(fā)光
3.著火點:可燃物燃燒 叫著火點。著火點是 ,一般 。
【特別提醒】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如:
①H2在Cl2中的燃燒生成氯化氫,化學方程式:H2 + Cl2 2HCl
②Na在Cl2中的燃燒生成氯化氫,化學方程式:2Na + Cl2 2NaCl
③Mg在CO2中的燃燒生成氧化鎂和碳,化學方程式:2Mg + CO2 2MgO + C
二、燃燒的條件
1.通常情況下: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 ;
(2) ;
(3) 。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2.燃燒的應用:
(1)生煤爐火時,需先引燃紙和木材,因為紙和木材的著火點比煤 ,更容易點燃。
(2)與燃燒有關(guān)的成語的含義:
煽風點火、風助火威——為燃燒提供
火上澆油、抱薪救火——增加
鉆木取火——
3.探究燃燒的條件
實驗 (或事實) 有的物質(zhì)可以燃燒,如紅磷、酒精;有的物質(zhì)不能燃燒,如水、大理石;
對比 銅片上的 和 對比 和 對比 熱水中的白磷 與 對比
實驗現(xiàn)象
結(jié)論 是燃燒的條件之一 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通常情況下: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 ② ; ③ 。
實驗分析 銅片的作用 導熱、放置藥品;
熱水的作用 ②
3.教材實驗改進
改進原因 現(xiàn)象
P2O5有毒,排放到空氣中污染空氣;實驗用藥品較多。 試管中的白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左邊氣球先脹大后變癟。 試管中的紅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燒。
氣球的作用是 。
【易混易錯】
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
可燃物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
3.可燃物與氧氣反應時都會發(fā)生燃燒( )
4.燃燒一定有火焰產(chǎn)生,并放出熱量( )
【針對訓練】
1.為探究燃燒的條件,向粘有蠟燭的燒杯中加入水并點燃蠟燭,裝置如圖。蠟燭燃燒至水面處時熄滅,其主要原因是( )
A.蠟燭與氧氣隔絕 B.蠟燭的著火點降低
C.蠟燭沒有可燃性 D.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碳
考點二 燃料燃燒的調(diào)控
【考點梳理】
1.燃料的充分燃燒
(1)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因素: 。
(2)燃料燃燒不充分的缺點:產(chǎn)生黑煙,生成CO等。使燃料 , ,且 。
(3)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考慮兩點:
①要有 ;
②燃料與空氣要有 。
(4)生活應用
①燒柴火時,不停的向爐膛扇風,增大 ;篝火晚會,架空木材,增大 面積,燃燒更旺。
②天然氣灶做飯時,火焰呈黃色或橙色,鍋底有黑色固體出現(xiàn),氧氣不足,燃燒不充分,此時應該將爐具的進風口“ ”, 空氣的進氣量。
【特別提醒】
氧氣的濃度越大,燃燒就越劇烈,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面積越大,燃燒就越劇烈。
2.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1)滅火的原理:破壞燃燒必須具備的 ;
(2)滅火的方法:
① ;如森林著火砍掉樹木,開辟隔離帶;煤氣罐著,火關(guān)閉閥門等;
② ;如油鍋著火,蓋鍋蓋;酒精在桌面上燃燒,用濕抹布撲蓋;熄滅酒精燈,燈帽蓋滅等;
③ ;如油鍋著火,放青菜;水滅火;吹滅蠟燭等;
(3)應用: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杯水車薪——水太少了,不能使溫度降至可燃物著火點以下
3.簡易滅火器的原理
(1)利用飽和碳酸鈉溶液與濃鹽酸反應,瞬間產(chǎn)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裝置中的壓強增大,噴出混有二氧化碳的液體,有 和 的作用。
(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常見滅火器
滅火器 滅火原理 適用范圍
干粉滅火器 隔絕空氣 撲滅一般的失火外,還可以 等燃燒引起的失火 (電器著火,先斷電再滅火)
二氧化碳滅火器 降溫;隔絕空氣 撲滅 等物的失火 ( )
水基型滅火器 隔絕空氣 撲滅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的失火
【易混易錯】
1.為什么用扇子扇爐火,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蠟燭火焰,一扇就滅?
用扇子扇煤爐火,雖然降低了溫度,但沒有降至著火點以下,反而 ,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蠟燭火焰,雖然增加了空氣的流通,但卻降低了溫度至著火點以下,所以一扇就滅。
2.判斷對錯:
(1)電器著火,應先切斷電源,再滅火。( )
(2)室內(nèi)起火,打開門窗。( )
(3)吹滅蠟燭,是隔絕了氧氣。( )
【針對訓練】
1.花鼓戲《補鍋》中唱到“手拉風箱呼呼響,火爐燒得紅旺旺”。下列說法最合理的是
A.風箱拉動過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風箱為煤的燃燒提供了充足氧氣
C.火爐燒得旺是因為降低了煤的著火點
D.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考點三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考點梳理】
1.爆炸
(1)概念:可燃物在 的空間內(nèi) 地燃燒,在短時間內(nèi)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2)爆炸極限:可燃性氣體或粉塵等在空氣中達到一定含量時,遇到明火會發(fā)生爆炸。
(3)可燃性氣體或粉塵與空氣或氧氣混合,遇到 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所以可燃性氣體在點燃或加熱前都要 ,以防止發(fā)生爆炸。
(4)常見的可燃性氣體有: ;
常見的可燃性粉塵有: 等
2.防爆注意事項
(1) 內(nèi)有“嚴禁煙火”的字樣或消防安全標志。
(2)在生產(chǎn)、運輸、使用、儲存易燃物、易爆物時,必須 ,絕不允許 。
(3)部分消防安全標志
【易混易錯】
1.煤氣泄漏需要 并 。(不能用火種照明;不用用電設(shè)備,如不在室內(nèi)撥打電話、不能開電燈、不能開排氣扇等)
2.若燃氣管道泄漏,不能用燃著的蠟燭檢査,可用涂肥皂水的方法去檢查或用儀器檢查。
3.爆炸的條件是: 氣體與 氣體充分混合,且有 。
4.幾種可燃性氣體混合,遇明火不會發(fā)生爆炸,而是安靜的燃燒。只有可燃性氣體與 混合后,遇明火才會發(fā)生爆炸。
【針對訓練】
1.下列標志表示“禁止煙火”的是
A.B. C. D.
考點四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考點梳理】
1. 中,物質(zhì)在發(fā)生變化時還 ,通常表現(xiàn)為 的變化,即 現(xiàn)象。還可以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電能。
人類生活對能量的利用
利用燃燒產(chǎn)生的能量 利用爆炸產(chǎn)生的能量
做飯、取暖、發(fā)電、燒制陶瓷、冶煉金屬、發(fā)射火箭等 開礦采煤、開山炸石、定向爆炸、拆除危舊建筑等
【易混易錯】
1.化學反應中 能量的變化,只是有些明顯,有些不易察覺。
2.條件為加熱或高溫的反應很多是吸熱反應,但也有的不是,加熱或高溫不是判斷吸熱反應的依據(jù)。
【針對訓練】
1.下列有關(guān)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 B.化學反應不一定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
C.在化學反應中只有燃燒反應才能放出熱量 D.人類利用的能量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
實驗 燃燒條件的探究
【考點梳理】
1.實驗目的:
(1)加深對燃燒條件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滅火的原理。
(2)學會控制變量方法在科學探究中的運用
2.實驗用品:燒杯、鑷子、坩堝鉗、酒精燈、火柴、酒精、小木塊、煤塊、蠟燭……
3.實驗步驟:
(1)取大小和形狀相似的干燥的 和 ,分別用坩堝鉗夾住,同時放到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現(xiàn)象。通過此實驗,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2)利用蠟燭和燒杯,設(shè)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氣參加。
常見的設(shè)計實驗方案: ,說明燃燒需要有氧氣參加。
4.其他利用常見物品設(shè)計的有關(guān)燃燒條件的實驗
驗證燃燒的條件:
驗證燃燒的條件: 驗證燃燒的條件:
【易混易錯】
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設(shè)計,需要控制變量。控制氧氣、溫度不變,通過不同可燃物的實驗,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控制溫度、可燃物不變,通過有無氧氣存在的實驗,說明燃燒需要有氧氣;控制氧氣和溫度(達到著火點)不變,通過可燃物和不能燃燒的物質(zhì),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
【針對訓練】
1.化學學習小組同學想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

(1)圖甲是探究燃燒需要 。
(2)如圖乙所示:在燃著的蠟燭上扣一個燒杯,過一會觀察到蠟燭熄滅,可以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3)將裝有某氣體的試管管口朝下插入熱水中,使試管罩住白磷(如圖丙所示),結(jié)果觀察到了白磷在水中燃燒的“水火相容”奇觀。則試管中所裝氣體可能是 。
【題型考向】
題型一 燃燒的條件
01 燃燒的定義
1.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因此它們的性質(zhì)相同
B.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因此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
C.化合物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因此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一定是化合物
D.燃燒是物質(zhì)與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因此燃燒必須要有氧氣參與
2.推理是學習化學時常用的一種科學思維,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
B.某物質(zhì)在氧氣中燃燒生成SO2,該物質(zhì)組成中一定含硫元素
C.溶液具有均一性、穩(wěn)定性,但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
D.燃燒伴隨著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所以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02 燃燒的條件
3.古代用“木燧”(鉆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 B.鉆木是機械能轉(zhuǎn)化為熱能的過程
C.鉆木生熱改變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D.在鉆木取火的過程中,空氣提供了助燃物
4.取一張光滑的厚紙,做成一個如圖所示的小紙鍋,用紙鍋盛水在火上加熱,鍋里的水燒開了,紙鍋卻沒有燃燒,其主要原因是( )

A.紙的著火點變低 B.水隔絕了氧氣
C.溫度低于紙的著火點 D.紙鍋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太小
03 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
5.利用紅磷和白磷進行燃燒條件探究,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chǎn)處物質(zhì)為白磷 B.紅磷的著火點高于80℃
C.a(chǎn)、b兩點對比說明燃燒需要氧氣 D.c處通入氧氣白磷能燃燒
6.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燃燒條件”的對比實驗:a處通入氧氣,管①中白磷未燃燒,b處通入氧氣,管②中白磷燃燒。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生料帶起隔離作用
B.實驗推知燃燒只需要氧氣
C.實驗推知白磷著火點(T)的范圍:20℃D.利用該裝置進行實驗可減少污染
04 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的應用
7.控制變量和對比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可燃物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請回答相關(guān)問題。(已知著火點:白磷40℃、紅磷240℃)
(1)裝置A中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請解釋紅磷不燃燒的原因: ;
(2)裝置B中通入O2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裝置C若要出現(xiàn)與裝置B相同的現(xiàn)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 。
8.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控制條件可以調(diào)控化學反應。“啟航”小組以“調(diào)控化學反應”為主題展開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生火有道】
(1)觀察生活:小組同學觀察到天然氣、木炭能燃燒,而水和石頭不能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實驗探究:為繼續(xù)探究燃燒的條件,小組同學設(shè)計并完成了圖1所示實驗。
已知:白磷著火點40℃,紅磷著火點240℃。磷燃燒時產(chǎn)生污染空氣的五氧化二磷白煙。
【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2)①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②小紅根據(jù) 現(xiàn)象,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評價與反思】
(3)①實驗中小組同學認為圖1裝置存在不足,于是設(shè)計了圖2所示裝置。圖2裝置的優(yōu)點為 。
②小明對小紅的結(jié)論提出質(zhì)疑,設(shè)計了圖3所示裝置,對燃燒過程中的氧氣含量進行測定,得到圖4所示圖像。結(jié)合圖像分析,“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應準確地表述為 。
【調(diào)控有術(shù)】
化學反應速率與多種因素有關(guān),為探究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小組同學分別取足量且等質(zhì)量的過氧化氫溶液完成了下列實驗。
實驗序號 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 二氧化錳粉末的質(zhì)量/g 溫度/℃ 10秒共收集到氧氣的體積/mL
① 3% 0 10 幾乎無
② 5% 0 20 幾乎無
③ 5% 0.5 20 14
④ 10% 0.5 20 80
(4)探究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序號是 ;對比實驗③和實驗④,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 ;上述實驗無法探究出 因素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寫一條即可)。
【應用有方】
(5)通過探究,小組同學認識到,生活中也可以通過控制條件促進或抑制化學反應。
①用天然氣做飯,發(fā)現(xiàn)爐火火焰呈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物質(zhì),這時需要 (填“調(diào)大”或“調(diào)小”)灶具的進風口。
②炒菜時如果油鍋著火,可采取的滅火措施是 (寫一條即可)。
題型二 燃料燃燒的調(diào)控
01 燃料充分燃燒的方法及重要性
9.生活處處即化學,對下列生活現(xiàn)象解釋合理的是( )
A.煤爐火越扇越旺—增大可燃物濃度
B.煤粉比煤塊燃燒更旺—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C.油鍋著火放入青菜后熄滅—降低油的著火點
D.移除爐灶內(nèi)木柴后灶火熄滅—隔絕空氣
10.2024年春節(jié)期間,廣饒縣孫子文化園舉辦的“孫武歸來—春秋奇妙夜”沉浸式夜游項目在全國引起轟動,現(xiàn)場表演的非遺項目“打鐵花”不僅有“火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的古老浪漫,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化學原理。
(1)“打鐵花”就是將生鐵熔化后的鐵水打向空中,形成鐵花。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中的主要原理: 。
(2)表演者將鐵水打得又高又散的主要原因是 。
(3)從合金的性質(zhì)角度分析:打鐵花用生鐵而不用純鐵的依據(jù)是 。
(4)煉制鐵水需要生鐵,請寫出工業(yè)上用赤鐵礦石(主要成分是)煉鐵的化學方程式: 。
(5)為了探究影響鐵燃燒的因素,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 實驗內(nèi)容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一 取兩根同樣的鐵絲,各在鐵絲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在酒精燈上引燃后,一根在空氣中,一根插入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xiàn)象 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在氧氣中劇烈燃燒
二 取等質(zhì)量的鐵絲和鐵粉,分別將鐵絲、鐵粉放在或撒在酒精燈火焰上,觀察現(xiàn)象 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鐵粉在空氣中
【實驗反思】
(6)有同學認為不做實驗二也能得到同樣的結(jié)論,你認為他的依據(jù)是 。
02 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11.下列有關(guān)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降低可燃物著火點能達到滅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達到滅火的目的
C.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是隔絕可燃物滅火
D.用扇子扇滅蠟燭火焰是隔絕氧氣滅火
12. 生命寶貴,安全第一”。下列情況的滅火方法或原理錯誤的是
選項 實例 方法 原理
A 森林發(fā)生火災 開辟隔離帶 隔離可燃物
B 家用電器著火 用水澆滅 降低溫度
C 酒精灑在桌上起火 用濕毛巾蓋滅 降低溫度,隔絕空氣
D 圖書館圖書失火 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降低溫度,隔絕空氣
A.A B.B C.C D.D
03 火災的預防與自救
13.當高層樓房下層起火,火勢兇猛無法撲滅時,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確的是( )
①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②盡量貼近地面逃離,尋找安全出口
③迅速轉(zhuǎn)移到陽臺,用繩索下墜
④跳樓
⑤打濕床單,披在身上
⑥攜帶貴重物品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4. 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從化學的視角解釋下列應急措施的原理。
(1)炒菜時鍋中的油著火了,可用鍋蓋蓋滅。
(2)逃離火災現(xiàn)場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04 常用的滅火器相關(guān)知識
15.二氧化碳滅火器(如圖)使用廣泛,生產(chǎn)時將二氧化碳氣體加壓液化后裝入小鋼瓶中,使用時將其噴出滅火。下列有關(guān)該型滅火器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加壓液化時,二氧化碳分子間間隔縮小
B.使用時先拉出保險銷,再按下壓把噴出滅火
C.滅火時,二氧化碳起到降低著火點和隔絕空氣的作用
D.適用于撲滅圖書館內(nèi)圖書失火
16. 下判有關(guān)燃燒和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物接觸氧氣就能燃燒 B.電器著火應先切斷電源后滅火
C.室內(nèi)著火立即打開門窗 D.圖書、檔案失火用干粉滅火器撲滅
題型三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01 易燃易爆物的使用和儲存
17.下列有關(guān)化學與生活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家中天然氣泄露,立即關(guān)閉閥門并開窗通風
B.乘坐公交時,禁止攜帶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
C.進入久未開啟的地窖前,要做燈火試驗
D.煤爐旁放一盆水可有效預防煤氣中毒
18. 下列做法不科學的是( )
A.酒精燈不慎碰倒燃燒起來,立刻用濕抹布撲蓋
B.廊坊龍河水用活性炭處理后就可以直接飲用
C.易燃易爆物品不與其他物質(zhì)混存,隔離貯存
D.常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鑒別羊毛線和腈綸線
02 消防安全標志
19. 為保護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運輸危險化學品火藥、汽油、濃硫酸等的車輛,必須使用重要的警示標志,其中在運輸火藥的車輛上應該張貼的是( )
A.腐蝕品 B.爆炸品
C.易燃液體 D.自燃物品
20. 警示標志能傳達安全信息。下列物質(zhì)運輸時應張貼如圖標志的是( )
A.白磷 B.汽油 C.苛性鈉 D.濃硫酸
題型四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01 常見的吸熱放熱反應
21.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zhì)的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下列反應中放出熱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碳與氧氣的反應 B.鎂與鹽酸的反應
C.氧化鈣與水的反應 D.碳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22. 歸納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關(guān)說法合理的是( )
A.木炭燃燒屬于化合反應,所以甲烷燃燒也是化合反應
B.鐵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所以銅也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
C.燃燒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所以滅火只要破壞其中一個條件
D.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放出熱量,所以一切化學反應都放出熱量
02 化學變化中能量變化的應用
23.閱讀科普材料,用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現(xiàn)代社會依賴化石燃料,如石油和天然氣。然而,化石燃料不僅終將會被耗盡,也會引發(fā)如全球變暖等環(huán)境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新一代能源來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在我們對新能源的期待中,燃料電池登場了。
許多人都學習過電解水這一科學實驗,即對水通電以獲得氣態(tài)的氫氣和氧氣()。燃料電池扭轉(zhuǎn)了這一反應,它讓氫氣和氧氣發(fā)生反應來獲取電能。
燃料電池有望成為一種綠色能源,因為其唯一的生成物是水。然而,盡管有“電池”之名,燃料電池卻并不能像鋰電池那樣可以儲存電能。由于能夠直接以氫氣作為燃料來發(fā)電,燃料電池還有“小型發(fā)電廠”之稱。
(節(jié)選自《科學世界》)
(1)寫出燃料電池中氫氣和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來獲取電能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2)燃料電池工作時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 。
(3)燃料電池有望成為一種綠色能源的原因: 。
24. 如圖為氫能開發(fā)與利用的示意圖。
(1)制氫中的能量轉(zhuǎn)化:太陽能→電能→ 能。
(2)燃料電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實驗 燃燒條件的探究
25. 為探究燃燒的條件,利用可調(diào)節(jié)溫度的電爐設(shè)計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紅磷的著火點是,氯化鈉不是可燃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當溫度為時,只有①處白磷燃燒
B.為控制變量,①②③④處所取白磷、紅磷、氯化鈉的質(zhì)量應相等
C.當溫度為時,②處紅磷燃燒、③處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
D.當溫度升至時,④處氯化鈉可能燃燒
26. 實驗活動課上,同學們進行“燃燒的條件”的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
物質(zhì) 白磷 木材 煤
著火點/℃(通常狀況下) 40 250~330 700~750
【設(shè)計與實驗】
(1)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步驟1: 小木塊燃燒,小石塊不燃燒 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步驟2: 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空氣
步驟3: 小木塊燃燒,小煤塊不燃燒 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問題與交流】
(2)甲同學對步驟2的實驗結(jié)論提出疑問:空氣中的哪種成分支持可燃物的燃燒?
乙同學認為可以通過課堂上老師演示的實驗(如圖1、圖2所示),觀察到 的現(xiàn)象,證明是空氣中的氧氣支持可燃物的燃燒。
(3)實驗室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選擇合適的藥品為熱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氣,產(chǎn)生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裝置還能用于制取 氣體。
【拓展與延伸】
(4)同學們通過實驗步驟2還獲得了一種滅火的方法。你還能用 方法使燃著的蠟燭熄滅,其原理是 。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5中考一二輪復習 【專題02 燃料的燃燒】
考點一 燃燒的條件
【考點梳理】
一、燃燒的定義
1.燃燒: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2.注意:發(fā)光放熱的反應不一定是燃燒,如燈泡發(fā)光
3.著火點:可燃物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叫著火點。著火點是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一般不改變。
【特別提醒】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如:
①H2在Cl2中的燃燒生成氯化氫,化學方程式:H2 + Cl2 2HCl
②Na在Cl2中的燃燒生成氯化氫,化學方程式:2Na + Cl2 2NaCl
③Mg在CO2中的燃燒生成氧化鎂和碳,化學方程式:2Mg + CO2 2MgO + C
二、燃燒的條件
1.通常情況下: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3)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2.燃燒的應用:
(1)生煤爐火時,需先引燃紙和木材,因為紙和木材的著火點比煤低,更容易點燃。
(2)與燃燒有關(guān)的成語的含義:
煽風點火、風助火威——為燃燒提供充足的氧氣(空氣)
火上澆油、抱薪救火——增加可燃物
鉆木取火——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探究燃燒的條件
實驗 (或事實) 有的物質(zhì)可以燃燒,如紅磷、酒精;有的物質(zhì)不能燃燒,如水、大理石;
對比 銅片上的 白磷和紅磷對比 銅片上的白磷 和水中的白磷對比 熱水中的白磷 通氧氣前與通氧氣后對比
實驗現(xiàn)象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通氧氣前,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通氧氣后,熱水中的白磷燃燒
結(jié)論 可燃物是燃燒的條件之一 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通常情況下: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可燃物; ②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③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實驗分析 銅片的作用 導熱、放置藥品;
熱水的作用 使水中白磷與空氣隔絕 ②為薄銅片上的藥品提供熱量
3.教材實驗改進
改進原因 現(xiàn)象
P2O5有毒,排放到空氣中污染空氣;實驗用藥品較多。 試管中的白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左邊氣球先脹大后變癟。 試管中的紅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燒。
氣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閉環(huán)境防污染。
【易混易錯】
1.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
錯誤。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不一定是燃燒,如燈泡通電發(fā)光、放熱不是燃燒。
2.可燃物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
正確。燃燒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可燃物;要與氧氣接觸;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3.可燃物與氧氣反應時都會發(fā)生燃燒( )
錯誤。可燃物與氧氣反應時,不一定會發(fā)生燃燒,如鋁在常溫下便可與氧氣反應產(chǎn)生氧化鋁。
4.燃燒一定有火焰產(chǎn)生,并放出熱量( )
錯誤。燃燒是一種劇烈的有氧反應,并放出熱量,不一定有火焰產(chǎn)生,故錯誤。
【針對訓練】
1.為探究燃燒的條件,向粘有蠟燭的燒杯中加入水并點燃蠟燭,裝置如圖。蠟燭燃燒至水面處時熄滅,其主要原因是
A.蠟燭與氧氣隔絕 B.蠟燭的著火點降低 C.蠟燭沒有可燃性 D.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碳
【答案】A
【詳解】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與氧氣接觸,蠟燭燃燒至水面處時熄滅,其主要原因是水使蠟燭與氧氣隔絕,故選:A。
考點二 燃料燃燒的調(diào)控
【考點梳理】
1.燃料的充分燃燒
(1)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質(zhì)、氧氣的濃度、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
(2)燃料燃燒不充分的缺點:產(chǎn)生黑煙,生成CO等。使燃料利用率降低,浪費資源,且污染空氣。
(3)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考慮兩點:
①要有足夠的空氣(氧氣);
②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4)生活應用
①燒柴火時,不停的向爐膛扇風,增大氧氣的量;篝火晚會,架空木材,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燃燒更旺。
②天然氣灶做飯時,火焰呈黃色或橙色,鍋底有黑色固體出現(xiàn),氧氣不足,燃燒不充分,此時應該將爐具的進風口“調(diào)大”,增大空氣的進氣量。
【特別提醒】
氧氣的濃度越大,燃燒就越劇烈,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面積越大,燃燒就越劇烈。
2.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1)滅火的原理:破壞燃燒必須具備的條件;
(2)滅火的方法:
①清除或隔離可燃物;如森林著火砍掉樹木,開辟隔離帶;煤氣罐著,火關(guān)閉閥門等;
②隔絕O2;如油鍋著火,蓋鍋蓋;酒精在桌面上燃燒,用濕抹布撲蓋;熄滅酒精燈,燈帽蓋滅等;
③降溫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如油鍋著火,放青菜;水滅火;吹滅蠟燭等;
(3)應用: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杯水車薪——水太少了,不能使溫度降至可燃物著火點以下
3.簡易滅火器的原理
(1)利用飽和碳酸鈉溶液與濃鹽酸反應,瞬間產(chǎn)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裝置中的壓強增大,噴出混有二氧化碳的液體,有降溫和隔絕空氣的作用。
(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4.常見滅火器
滅火器 滅火原理 適用范圍
干粉滅火器 隔絕空氣 撲滅一般的失火外,還可以撲滅電器、油、氣等燃燒引起的失火 (電器著火,先斷電再滅火)
二氧化碳滅火器 降溫;隔絕空氣 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shè)備、精密儀器等物的失火 (滅火時不留下任何痕跡而使物體損壞)
水基型滅火器 隔絕空氣 撲滅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的失火
【易混易錯】
1.為什么用扇子扇爐火,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蠟燭火焰,一扇就滅?
用扇子扇煤爐火,雖然降低了溫度,但沒有降至著火點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氣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蠟燭火焰,雖然增加了空氣的流通,但卻降低了溫度至著火點以下,所以一扇就滅。
2.判斷對錯:
(1)電器著火,應先切斷電源,再滅火。(√)
(2)室內(nèi)起火,打開門窗。(ⅹ)
打開門窗,會增加空氣的流通,增加氧氣的濃度,反應劇烈,燃燒更旺。
(3)吹滅蠟燭,是隔絕了氧氣。(ⅹ)
吹滅蠟燭,是空氣流動帶走熱量,使蠟燭火焰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
【針對訓練】
1.花鼓戲《補鍋》中唱到“手拉風箱呼呼響,火爐燒得紅旺旺”。下列說法最合理的是
A.風箱拉動過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風箱為煤的燃燒提供了充足氧氣
C.火爐燒得旺是因為降低了煤的著火點
D.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詳解】A、風箱拉動過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氣,而氧氣并不是可燃物,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B、風箱拉動過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氣,有利于煤充分燃燒,故選項說法正確;
C、著火點是物質(zhì)的固有屬性,一般不會改變,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D、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B。
考點三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考點梳理】
1.爆炸
(1)概念: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急劇地燃燒,在短時間內(nèi)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2)爆炸極限:可燃性氣體或粉塵等在空氣中達到一定含量時,遇到明火會發(fā)生爆炸。
(3)可燃性氣體或粉塵與空氣或氧氣混合,遇到明火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所以可燃性氣體在點燃或加熱前都要驗純,以防止發(fā)生爆炸。
(4)常見的可燃性氣體有:氫氣、一氧化碳、甲烷、天然氣、煤氣、液化石油氣;
常見的可燃性粉塵有:面粉、煤粉、紡織廠的粉塵等
2.防爆注意事項
(1)加油站、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和煤礦的礦井內(nèi)有“嚴禁煙火”的字樣或消防安全標志。
(2)在生產(chǎn)、運輸、使用、儲存易燃物、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guān)規(guī)定,絕不允許違章操作。
(3)部分消防安全標志
【易混易錯】
1.煤氣泄漏需要立即關(guān)閉閥門并打開窗戶通風。(不能用火種照明;不用用電設(shè)備,如不在室內(nèi)撥打電話、不能開電燈、不能開排氣扇等)
2.若燃氣管道泄漏,不能用燃著的蠟燭檢査,可用涂肥皂水的方法去檢查或用儀器檢查。
3.爆炸的條件是:可燃性氣體與助燃性氣體充分混合,且有明火。
4.幾種可燃性氣體混合,遇明火不會發(fā)生爆炸,而是安靜的燃燒。只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或氧氣混合后,遇明火才會發(fā)生爆炸。
【針對訓練】
1.下列標志表示“禁止煙火”的是
A.B. C. D.
【答案】B
【詳解】A、該標志是腐蝕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B、該標志是禁止煙火標志,符合題意;
C、該標志是爆炸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D、該標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標志,不符合題意。
故選B。
考點四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考點梳理】
1.化學反應中,物質(zhì)在發(fā)生變化時還伴隨能量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即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還可以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電能。
人類生活對能量的利用
利用燃燒產(chǎn)生的能量 利用爆炸產(chǎn)生的能量
做飯、取暖、發(fā)電、燒制陶瓷、冶煉金屬、發(fā)射火箭等 開礦采煤、開山炸石、定向爆炸、拆除危舊建筑等
【易混易錯】
1.化學反應中一定有能量的變化,只是有些明顯,有些不易察覺。
2.條件為加熱或高溫的反應很多是吸熱反應,但也有的不是,加熱或高溫不是判斷吸熱反應的依據(jù)。
【針對訓練】
1.下列有關(guān)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 B.化學反應不一定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
C.在化學反應中只有燃燒反應才能放出熱量 D.人類利用的能量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
【答案】A
【詳解】A、化學反應中伴隨著能量變化,常表現(xiàn)為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正確;
B、化學反應一定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錯誤;
C、除燃燒外,還有很多反應也放熱,例如緩慢氧化,生石灰與水的反應,金屬和酸的反應等,錯誤;
D、人類利用的能量還可以通過做功的方法獲得,錯誤;
故選 A。
實驗 燃燒條件的探究
【考點梳理】
1.實驗目的:
(1)加深對燃燒條件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滅火的原理。
(2)學會控制變量方法在科學探究中的運用
2.實驗用品:燒杯、鑷子、坩堝鉗、酒精燈、火柴、酒精、小木塊、煤塊、蠟燭……
3.實驗步驟:
(1)取大小和形狀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塊和小煤塊,分別用坩堝鉗夾住,同時放到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現(xiàn)象。通過此實驗,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著火點。
(2)利用蠟燭和燒杯,設(shè)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氣參加。
常見的設(shè)計實驗方案:點燃蠟燭,用大燒杯罩住,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說明燃燒需要有氧氣參加。
4.其他利用常見物品設(shè)計的有關(guān)燃燒條件的實驗
驗證燃燒的條件:可燃物
驗證燃燒的條件:溫度達到著火點 驗證燃燒的條件:有氧氣
【易混易錯】
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設(shè)計,需要控制變量。控制氧氣、溫度不變,通過不同可燃物的實驗,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控制溫度、可燃物不變,通過有無氧氣存在的實驗,說明燃燒需要有氧氣;控制氧氣和溫度(達到著火點)不變,通過可燃物和不能燃燒的物質(zhì),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
【針對訓練】
1.化學學習小組同學想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

(1)圖甲是探究燃燒需要 。
(2)如圖乙所示:在燃著的蠟燭上扣一個燒杯,過一會觀察到蠟燭熄滅,可以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3)將裝有某氣體的試管管口朝下插入熱水中,使試管罩住白磷(如圖丙所示),結(jié)果觀察到了白磷在水中燃燒的“水火相容”奇觀。則試管中所裝氣體可能是 。
【答案】(1)可燃物(或物質(zhì)具有可燃性)
(2)燃燒需要充足的氧氣
(3)氧氣/O2/空氣
【詳解】(1)圖甲中小石頭不燃燒,小木塊燃燒,探究燃燒需要可燃物,故填:可燃物(或物質(zhì)具有可燃性)。
(2)如圖乙所示:在燃著的蠟燭上扣一個燒杯,氧氣消耗后,蠟燭便熄滅,可以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燃燒需要充足的氧氣,故填:燃燒需要充足的氧氣。
(3)如圖丙所示,結(jié)果觀察到了白磷在水中燃燒的“水火相容”奇觀,則試管所裝氣體可能是氧氣或空氣,故答案為:氧氣或O2或空氣;
【題型考向】
題型一 燃燒的條件
01 燃燒的定義
1.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因此它們的性質(zhì)相同
B.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因此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
C.化合物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因此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一定是化合物
D.燃燒是物質(zhì)與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因此燃燒必須要有氧氣參與
【答案】B
【詳解】A、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它們的化學性質(zhì)相同,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們的物理性質(zhì)差異很大,故選項推理錯誤;
B、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在重新組合成新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故選項推理正確;
C、化合物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但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過氧化氫與水的混合物,故選項推理錯誤;
D、燃燒是物質(zhì)與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但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與,如鎂在二氧化碳燃燒,故選項推理錯誤。
故選B。
2.推理是學習化學時常用的一種科學思維,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
B.某物質(zhì)在氧氣中燃燒生成SO2,該物質(zhì)組成中一定含硫元素
C.溶液具有均一性、穩(wěn)定性,但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
D.燃燒伴隨著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所以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答案】D
【詳解】A、pH<5.6的降雨稱為酸雨,所以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A正確;
B、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質(zhì)量不變,所以某物質(zhì)在氧氣中燃燒生成SO2,該物質(zhì)組成中一定含硫元素。B正確;
C、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分散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水是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但水是純凈物,所以水不是溶液。即溶液具有均一性、穩(wěn)定性,但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C正確;
D、燃燒伴隨著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但電燈通電也有發(fā)光、放熱,則不是燃燒。所以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不一定是燃燒。D錯誤。
綜上所述:選擇D。
02 燃燒的條件
3.古代用“木燧”(鉆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 B.鉆木是機械能轉(zhuǎn)化為熱能的過程
C.鉆木生熱改變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D.在鉆木取火的過程中,空氣提供了助燃物
【答案】C
【詳解】A、“木燧”是指摩擦生熱,使木柴燃燒,其中的“木”是可燃物,選項正確;
B、鉆木過程中摩擦生熱,機械能轉(zhuǎn)化為熱能,選項正確;
C、鉆木生熱,使木柴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上,而不是改變了可燃物的著火點,選項錯誤;
D、在鉆木取火的過程中,空氣提供了氧氣,氧氣是助燃物,選項正確。
故選C。
4.取一張光滑的厚紙,做成一個如圖所示的小紙鍋,用紙鍋盛水在火上加熱,鍋里的水燒開了,紙鍋卻沒有燃燒,其主要原因是

A.紙的著火點變低 B.水隔絕了氧氣
C.溫度低于紙的著火點 D.紙鍋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太小
【答案】C
【詳解】水在沸騰過程中,盡管繼續(xù)吸熱,但溫度總保持在沸點不變,而紙盒沒有燃燒,說明水沸騰時的溫度沒有達到紙燃燒時的溫度,即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故選C。
03 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
5.利用紅磷和白磷進行燃燒條件探究,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chǎn)處物質(zhì)為白磷 B.紅磷的著火點高于80℃
C.a(chǎn)、b兩點對比說明燃燒需要氧氣 D.c處通入氧氣白磷能燃燒
【答案】C
【分析】白磷、紅磷的著火點分別為40℃、240℃。
【詳解】A、a處物質(zhì)能燃燒,為白磷,故說法正確;
B、b處物質(zhì)沒有燃燒,是紅磷,跟氧氣接觸,沒有燃燒說明紅磷的著火點高于80℃,故說法正確;
C、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能說明燃燒時溫度需達到著火點,故說法錯誤;
D、c處通入氧氣,水中的白磷燃燒,故說法正確。
故選C。
6.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燃燒條件”的對比實驗:a處通入氧氣,管①中白磷未燃燒,b處通入氧氣,管②中白磷燃燒。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生料帶起隔離作用
B.實驗推知燃燒只需要氧氣
C.實驗推知白磷著火點(T)的范圍:20℃D.利用該裝置進行實驗可減少污染
【答案】B
【詳解】A、生料帶起隔離作用,可以將管①、管②隔離開,說法正確;
B、通入氧氣管①中,白磷未燃燒,管②中白磷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管②中白磷通入氧氣前不燃燒,通入氧氣后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說法錯誤;
C、實驗推知白磷著火點(T)的范圍:20℃D、白磷燃燒產(chǎn)生五氧化二磷,會污染空氣,可以被該裝置中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則利用該裝置進行實驗可減少污染,說法正確。
故選:B。
04 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的應用
7.控制變量和對比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可燃物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請回答相關(guān)問題。(已知著火點:白磷40℃、紅磷240℃)
(1)裝置A中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請解釋紅磷不燃燒的原因: ;
(2)裝置B中通入O2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裝置C若要出現(xiàn)與裝置B相同的現(xiàn)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 。
【答案】(1)紅磷的著火點高,溫度沒有達到紅磷的著火點
(2)白磷燃燒
(3)給冷水加熱,溫度稍微高于40℃即可
【詳解】(1)已知著火點:白磷40℃、紅磷240℃,在盛有熱水的燒杯口蓋一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紅磷,一端放白磷,現(xiàn)象是裝置A中白磷燃燒,紅磷未燃燒,根據(jù)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并溫度要達到著火點,紅磷的著火點高,溫度沒有達到紅磷的著火點。
(2)根據(jù)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并溫度要達到著火點,裝置B中通入O2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白磷燃燒。
(3)根據(jù)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并溫度要達到著火點,裝置C若要出現(xiàn)與裝置B相同的現(xiàn)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給冷水加熱,溫度稍微高于40℃即可。
8.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控制條件可以調(diào)控化學反應。“啟航”小組以“調(diào)控化學反應”為主題展開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生火有道】
(1)觀察生活:小組同學觀察到天然氣、木炭能燃燒,而水和石頭不能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實驗探究:為繼續(xù)探究燃燒的條件,小組同學設(shè)計并完成了圖1所示實驗。
已知:白磷著火點40℃,紅磷著火點240℃。磷燃燒時產(chǎn)生污染空氣的五氧化二磷白煙。
【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2)①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②小紅根據(jù) 現(xiàn)象,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評價與反思】
(3)①實驗中小組同學認為圖1裝置存在不足,于是設(shè)計了圖2所示裝置。圖2裝置的優(yōu)點為 。
②小明對小紅的結(jié)論提出質(zhì)疑,設(shè)計了圖3所示裝置,對燃燒過程中的氧氣含量進行測定,得到圖4所示圖像。結(jié)合圖像分析,“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應準確地表述為 。
【調(diào)控有術(shù)】
化學反應速率與多種因素有關(guān),為探究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小組同學分別取足量且等質(zhì)量的過氧化氫溶液完成了下列實驗。
實驗序號 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 二氧化錳粉末的質(zhì)量/g 溫度/℃ 10秒共收集到氧氣的體積/mL
① 3% 0 10 幾乎無
② 5% 0 20 幾乎無
③ 5% 0.5 20 14
④ 10% 0.5 20 80
(4)探究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序號是 ;對比實驗③和實驗④,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 ;上述實驗無法探究出 因素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寫一條即可)。
【應用有方】
(5)通過探究,小組同學認識到,生活中也可以通過控制條件促進或抑制化學反應。
①用天然氣做飯,發(fā)現(xiàn)爐火火焰呈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物質(zhì),這時需要 (填“調(diào)大”或“調(diào)小”)灶具的進風口。
②炒菜時如果油鍋著火,可采取的滅火措施是 (寫一條即可)。
【答案】(1)可燃物
(2)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3) 環(huán)保 可燃物與足夠濃度的氧氣接觸
(4) ②③ 相同條件下,過氧化氫溶液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催化劑的種類
(5) 調(diào)大 用鍋蓋蓋滅
【詳解】(1)小組同學觀察到天然氣、木炭能燃燒,而水和石頭不能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天然氣、木材具有可燃性,而水和石頭不具有可燃性。
(2)①白磷和紅磷都屬于可燃物,且都與氧氣接觸,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②銅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屬于同一種物質(zhì),且著火點相同,小紅根據(jù)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現(xiàn)象,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3)①實驗中小組同學認為圖1裝置存在不足,白磷燃燒有大量白煙生成,污染環(huán)境,圖2所示裝置是在密閉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不會污染環(huán)境,裝置的優(yōu)點為環(huán)保。
②由圖3和圖4可知:白磷燃燒消耗試管中的氧氣,氧氣的含量逐漸減少,當氧氣濃度小于10%時,白磷不在燃燒,結(jié)合圖像分析,“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應準確地表述為可燃物與足夠濃度的氧氣接觸。
(4)探究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變量是有無催化劑,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反應時的溫度必須相同,應選擇的實驗序號是②③;比實驗③和實驗④,催化劑粉末質(zhì)量相同,反應時溫度相同,只有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不同,濃度越大,相同時間內(nèi)收集氧氣的體積越大,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相同條件下,過氧化氫溶液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上述實驗無法探究出催化劑的種類因素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
(5)①用天然氣做飯,發(fā)現(xiàn)爐火火焰呈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物質(zhì),說明氧氣不充足,燃燒不充分,這時需要調(diào)大灶具進風口,使燃燒更充分。
②炒菜時如果油鍋著火,可采取的滅火措施是用鍋蓋蓋滅,對應滅火的原理是隔絕空氣。
題型二 燃料燃燒的調(diào)控
01 燃料充分燃燒的方法及重要性
9.生活處處即化學,對下列生活現(xiàn)象解釋合理的是
A.煤爐火越扇越旺—增大可燃物濃度
B.煤粉比煤塊燃燒更旺—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C.油鍋著火放入青菜后熄滅—降低油的著火點
D.移除爐灶內(nèi)木柴后灶火熄滅—隔絕空氣
【答案】B
【詳解】A、煤爐火越扇越旺,是因為增大了氧氣的濃度,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煤粉比煤塊燃燒更旺,是因為增大了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油鍋著火放入青菜后熄滅,是因為降低了溫度至油的著火點以下,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移除爐灶內(nèi)木柴后灶火熄滅,是因為移除了可燃物,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0.2024年春節(jié)期間,廣饒縣孫子文化園舉辦的“孫武歸來—春秋奇妙夜”沉浸式夜游項目在全國引起轟動,現(xiàn)場表演的非遺項目“打鐵花”不僅有“火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的古老浪漫,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化學原理。
(1)“打鐵花”就是將生鐵熔化后的鐵水打向空中,形成鐵花。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中的主要原理: 。
(2)表演者將鐵水打得又高又散的主要原因是 。
(3)從合金的性質(zhì)角度分析:打鐵花用生鐵而不用純鐵的依據(jù)是 。
(4)煉制鐵水需要生鐵,請寫出工業(yè)上用赤鐵礦石(主要成分是)煉鐵的化學方程式: 。
(5)為了探究影響鐵燃燒的因素,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 實驗內(nèi)容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一 取兩根同樣的鐵絲,各在鐵絲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在酒精燈上引燃后,一根在空氣中,一根插入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xiàn)象 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在氧氣中劇烈燃燒
二 取等質(zhì)量的鐵絲和鐵粉,分別將鐵絲、鐵粉放在或撒在酒精燈火焰上,觀察現(xiàn)象 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鐵粉在空氣中
【實驗反思】
(6)有同學認為不做實驗二也能得到同樣的結(jié)論,你認為他的依據(jù)是 。
【答案】(1)
(2)增大鐵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其充分燃燒
(3)合金的熔點比組分金屬的熔點低
(4)
(5) 氧氣濃度可以影響鐵燃燒(合理即可) 立即燃燒 接觸面積可以影響鐵燃燒(合理即可)
(6)“打鐵花”的原理和現(xiàn)象已經(jīng)驗證了接觸面積可以影響鐵燃燒(合理即可)
【詳解】(1)“打鐵花”過程中鐵和氧氣點燃生成四氧化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打鐵花”過程中鐵和氧氣反應,表演者將鐵水打得又高又散的主要原因是:增大鐵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其充分燃燒;
(3)合金的熔點比組分金屬的熔點低,生鐵比純鐵更容易燃燒;
(4)高溫條件下氧化鐵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實驗一:取兩根同樣的鐵絲,各在鐵絲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在酒精燈上引燃后,一根在空氣中,一根插入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在氧氣中劇烈燃燒;說明氧氣濃度可以影響鐵燃燒;
實驗二:取等質(zhì)量的鐵絲和鐵粉,分別將鐵絲、鐵粉放在或撒在酒精燈火焰上;鐵粉和空氣接觸面積比鐵絲大,所以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鐵粉在空氣中會立即燃燒;說明接觸面積可以影響鐵燃燒;
(6)“打鐵花”的原理和現(xiàn)象已經(jīng)驗證了接觸面積可以影響鐵燃燒,所以不做實驗二也能得到同樣的結(jié)論。
02 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11.下列有關(guān)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A.降低可燃物著火點能達到滅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達到滅火的目的
C.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是隔絕可燃物滅火
D.用扇子扇滅蠟燭火焰是隔絕氧氣滅火
【答案】B
【分析】滅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隔絕氧氣;降溫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詳解】A、可燃物的著火點是固有屬性,不能降低,A選項錯誤;
B、清除可燃物能達到滅火的目的,B選項正確;
C、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是隔絕氧氣滅火,C選項錯誤;
D、用扇子扇滅蠟燭火焰,是因為空氣的迅速流動會降低蠟燭的溫度,導致燃燒停止,利用的滅火原理是降溫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D選項錯誤。
故選:B。
12. 生命寶貴,安全第一”。下列情況的滅火方法或原理錯誤的是
選項 實例 方法 原理
A 森林發(fā)生火災 開辟隔離帶 隔離可燃物
B 家用電器著火 用水澆滅 降低溫度
C 酒精灑在桌上起火 用濕毛巾蓋滅 降低溫度,隔絕空氣
D 圖書館圖書失火 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降低溫度,隔絕空氣
A.A B.B C.C D.D
【答案】B
【詳解】A、撲滅森林火災時,開辟隔離帶的目的是使可燃物與燃燒物隔離,故選項說法正確;
B、家用電器著火,不能用水澆滅,以免發(fā)生觸電危險,故選項說法錯誤;
C、酒精灑在桌上起火,用濕毛巾蓋滅,可以起到降低溫度,隔絕空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D、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圖書館圖書失火 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可以起到降低溫度,隔絕空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03 火災的預防與自救
13.當高層樓房下層起火,火勢兇猛無法撲滅時,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確的是
①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②盡量貼近地面逃離,尋找安全出口
③迅速轉(zhuǎn)移到陽臺,用繩索下墜
④跳樓
⑤打濕床單,披在身上
⑥攜帶貴重物品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D
【詳解】①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可過濾有毒煙塵,正確;
②二氧化碳受熱后密度變小,故高處二氧化碳含量較高,故盡量貼近地面逃離,尋找安全出口,正確;
③樓房下層起火,火勢無法撲滅時,不易逃離,可迅速轉(zhuǎn)移到陽臺,用繩索下墜,正確;
④發(fā)生火災時,不能跳樓,防止引發(fā)更大的危險,錯誤;
⑤發(fā)生火災時,可打濕床單,披在身上,防止皮膚被灼傷,正確;
⑥發(fā)生火災時,應迅速撤離,不能因攜帶貴重物品而耽誤時間,錯誤。
故選D。
14. 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從化學的視角解釋下列應急措施的原理。
(1)炒菜時鍋中的油著火了,可用鍋蓋蓋滅。
(2)逃離火災現(xiàn)場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1)隔絕氧氣
(2)過濾掉煙塵和有害物質(zhì)
【詳解】(1)蓋上鍋蓋,能隔絕氧氣,從而滅火。
(2)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能過濾掉煙塵和有害物質(zhì),防止煙塵以及有害物質(zhì)進入呼吸道。
04 常用的滅火器相關(guān)知識
15.二氧化碳滅火器(如圖)使用廣泛,生產(chǎn)時將二氧化碳氣體加壓液化后裝入小鋼瓶中,使用時將其噴出滅火。下列有關(guān)該型滅火器的說法錯誤的是

A.加壓液化時,二氧化碳分子間間隔縮小
B.使用時先拉出保險銷,再按下壓把噴出滅火
C.滅火時,二氧化碳起到降低著火點和隔絕空氣的作用
D.適用于撲滅圖書館內(nèi)圖書失火
【答案】C
【詳解】A、加壓液化時,氣體變成液體,則二氧化碳分子間間隔縮小,正確;
B、使用時先拉出保險銷,再按下壓把噴出滅火,正確;
C、滅火時,液態(tài)二氧化碳氣化時吸熱,降低可燃物的溫度,不是降低著火點,同時二氧化碳能隔絕空氣,錯誤;
D、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時不會留下痕跡,也不會使物體損壞,適用于撲滅圖書館內(nèi)圖書失火,正確;
故選:C。
16. 下判有關(guān)燃燒和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燃物接觸氧氣就能燃燒 B.電器著火應先切斷電源后滅火
C.室內(nèi)著火立即打開門窗 D.圖書、檔案失火用干粉滅火器撲滅
【答案】B
【詳解】A、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還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A錯誤;
B、電器著火應先切斷電源,以防觸電,然后再滅火,故B正確;
C、室內(nèi)著火不能立即打開門窗,以防空氣流通,造成火勢蔓延,故C錯誤;
D、二氧化碳汽化會吸收大量的熱,所以二氧化碳滅火器可用于撲滅圖書、檔案等貴重物品的失火,不能用干粉滅火器撲滅,以免產(chǎn)生的水損壞圖書、檔案,故D錯誤;
故選B。
題型三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01 易燃易爆物的使用和儲存
17.下列有關(guān)化學與生活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家中天然氣泄露,立即關(guān)閉閥門并開窗通風
B.乘坐公交時,禁止攜帶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
C.進入久未開啟的地窖前,要做燈火試驗
D.煤爐旁放一盆水可有效預防煤氣中毒
【答案】D
【詳解】A、家中天然氣泄露,立即關(guān)閉閥門并開窗通風,可以稀釋燃氣,防止發(fā)生燃燒或爆炸,故A正確;
B、乘坐公交時,禁止攜帶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發(fā)生燃燒或爆炸,故B正確;
C、久未開啟的地窖中容易積聚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進入久未開啟的地窖前,要做燈火試驗來檢驗地窖中二氧化碳濃度是否過高,故C正確;
D、一氧化碳難溶于水,煤爐旁放一盆水不能有效預防煤氣中毒,故D錯誤;
故選D。
18. 下列做法不科學的是
A.酒精燈不慎碰倒燃燒起來,立刻用濕抹布撲蓋
B.廊坊龍河水用活性炭處理后就可以直接飲用
C.易燃易爆物品不與其他物質(zhì)混存,隔離貯存
D.常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鑒別羊毛線和腈綸線
【答案】B
【詳解】A、酒精燈不慎碰倒燃燒起來,立刻用濕抹布撲蓋,可以隔絕氧氣和降低溫度,達到滅火的目的,故A做法科學;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廊坊龍河水用活性炭處理后,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不可以直接飲用,故B做法不科學;
C、易燃易爆物品不與其他物質(zhì)混存,以防止發(fā)生爆炸,必須隔離貯存,故C做法科學;
D、羊毛線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灼燒會產(chǎn)生燒焦羽毛的氣味,腈綸線屬于合成纖維,灼燒產(chǎn)生特殊氣味,因此常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鑒別羊毛線和腈綸線,故D做法科學;
故選:B。
02 消防安全標志
19. 為保護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運輸危險化學品火藥、汽油、濃硫酸等的車輛,必須使用重要的警示標志,其中在運輸火藥的車輛上應該張貼的是
A.腐蝕品 B.爆炸品
C.易燃液體 D.自燃物品
【答案】B
【詳解】A、圖示為腐蝕品標志,火藥屬于易燃易爆品,因張貼爆炸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B、圖示為爆炸品標志,火藥屬于易燃易爆品,因張貼爆炸品標志,符合題意;
C、圖示為易燃液體標志,火藥屬于易燃易爆品,因張貼爆炸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D、圖示為自燃物品標志,火藥屬于易燃易爆品,因張貼爆炸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0. 警示標志能傳達安全信息。下列物質(zhì)運輸時應張貼如圖標志的是
A.白磷 B.汽油 C.苛性鈉 D.濃硫酸
【答案】B
【詳解】A、白磷易自燃,屬于固體,不應該張貼易燃液體標志,不符合題意;
B、汽油屬于易燃液體,應該張貼易燃液體標志,符合題意;
C、苛性鈉是氫氧化鈉的俗稱,不屬于易燃液體,不應該張貼易燃液體標志,不符合題意;
D、濃硫酸具有較強的腐蝕性,應該張貼腐蝕品標志,不應該張貼易燃液體標志,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題型四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01 常見的吸熱放熱反應
21.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zhì)的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下列反應中放出熱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碳與氧氣的反應 B.鎂與鹽酸的反應
C.氧化鈣與水的反應 D.碳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答案】ABC
【詳解】A、碳與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該反應放出熱量,符合題意;
B、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該反應放出熱量,符合題意;
C、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放出熱量,符合題意;
D、碳與二氧化碳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該反應會吸收熱量,不符合題意;
故選:ABC;
22. 歸納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關(guān)說法合理的是
A.木炭燃燒屬于化合反應,所以甲烷燃燒也是化合反應
B.鐵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所以銅也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
C.燃燒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所以滅火只要破壞其中一個條件
D.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放出熱量,所以一切化學反應都放出熱量
【答案】C
【詳解】A、甲烷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兩種物質(zhì),只是氧化反應但不是化合反應,A項錯誤;
B、金屬銅屬于不活潑金屬,金屬活動性排在氫后,與稀鹽酸不發(fā)生反應,B項錯誤;
C、燃燒需要同時具備可燃物、與氧氣(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三個條件,滅火只要破壞其中之一即可,C項正確;
D、化學反應都有能量變化,但有的吸熱,有的放熱,如碳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需要吸熱,D項錯誤。
故選C。
02 化學變化中能量變化的應用
23.閱讀科普材料,用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現(xiàn)代社會依賴化石燃料,如石油和天然氣。然而,化石燃料不僅終將會被耗盡,也會引發(fā)如全球變暖等環(huán)境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新一代能源來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在我們對新能源的期待中,燃料電池登場了。
許多人都學習過電解水這一科學實驗,即對水通電以獲得氣態(tài)的氫氣和氧氣()。燃料電池扭轉(zhuǎn)了這一反應,它讓氫氣和氧氣發(fā)生反應來獲取電能。
燃料電池有望成為一種綠色能源,因為其唯一的生成物是水。然而,盡管有“電池”之名,燃料電池卻并不能像鋰電池那樣可以儲存電能。由于能夠直接以氫氣作為燃料來發(fā)電,燃料電池還有“小型發(fā)電廠”之稱。
(節(jié)選自《科學世界》)
(1)寫出燃料電池中氫氣和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來獲取電能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2)燃料電池工作時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 。
(3)燃料電池有望成為一種綠色能源的原因: 。
【答案】(1) 化合
(2)電能
(3)生成物只有水,對環(huán)境無污染
【詳解】(1)燃料電池中氫氣和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生成水,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
(2)燃料電池工作時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3)燃料電池有望成為一種綠色能源,因為其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H2O,對環(huán)境無污染。
24. 如圖為氫能開發(fā)與利用的示意圖。
(1)制氫中的能量轉(zhuǎn)化:太陽能→電能→ 能。
(2)燃料電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化學
(2)
【詳解】(1)由圖示可知,制氫中的能量轉(zhuǎn)化:太陽能→電能→化學能;
(2)燃料電池中氫氣燃燒生成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 燃燒條件的探究
25. 為探究燃燒的條件,利用可調(diào)節(jié)溫度的電爐設(shè)計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紅磷的著火點是,氯化鈉不是可燃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當溫度為時,只有①處白磷燃燒
B.為控制變量,①②③④處所取白磷、紅磷、氯化鈉的質(zhì)量應相等
C.當溫度為時,②處紅磷燃燒、③處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
D.當溫度升至時,④處氯化鈉可能燃燒
【答案】D
【分析】燃燒的條件:可燃物、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詳解】A、當溫度為60℃時,溫度只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氯化鈉不屬于可燃物,故只有①處白磷燃燒,該選項說法正確;
B、根據(jù)控制變量的原則,該實驗只有“物質(zhì)種類”一個變量,故①②③④處所取白磷、紅磷、氯化鈉的質(zhì)量應相等,該選項說法正確;
C、當溫度為260℃時,溫度達到了紅磷的著火點,②處紅磷接觸了氧氣,該處紅磷燃燒,③處紅磷被細沙覆蓋,隔絕了氧氣,該處紅磷不能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該選項說法正確;
D、氯化鈉不屬于可燃物,故當溫度升至500℃時,④處氯化鈉不可能燃燒,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D。
26. 實驗活動課上,同學們進行“燃燒的條件”的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
物質(zhì) 白磷 木材 煤
著火點/℃(通常狀況下) 40 250~330 700~750
【設(shè)計與實驗】
(1)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步驟1: 小木塊燃燒,小石塊不燃燒 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步驟2: 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空氣
步驟3: 小木塊燃燒,小煤塊不燃燒 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問題與交流】
(2)甲同學對步驟2的實驗結(jié)論提出疑問:空氣中的哪種成分支持可燃物的燃燒?
乙同學認為可以通過課堂上老師演示的實驗(如圖1、圖2所示),觀察到 的現(xiàn)象,證明是空氣中的氧氣支持可燃物的燃燒。
(3)實驗室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選擇合適的藥品為熱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氣,產(chǎn)生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裝置還能用于制取 氣體。
【拓展與延伸】
(4)同學們通過實驗步驟2還獲得了一種滅火的方法。你還能用 方法使燃著的蠟燭熄滅,其原理是 。
【答案】(1) 燒杯外的蠟燭正常燃燒,燒杯內(nèi)的蠟燭逐漸熄滅 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圖1水中的白磷不燃燒,圖2通入氧氣后水中的白磷燃燒
(3) 2H2O22H2O+O2↑ 氫氣(或二氧化碳)
(4) 水澆滅(或吹滅或剪掉燭芯) 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或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或清除可燃物)
【分析】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溫度要達到著火點,滅火的原理有三個,分別是:清除或隔離可燃物、隔絕空氣或氧氣、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滅火的方法有:①與空氣(或氧氣)隔絕;②降溫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③撤走可燃物。
【詳解】(1)步驟2中,觀察到燒杯外的蠟燭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正常燃燒,燒杯內(nèi)的蠟燭由于氧氣被消耗,蠟燭與氧氣接觸逐漸減少,溫度達到著火點,逐漸熄滅的現(xiàn)象,證明是空氣中的氧氣支持可燃物的燃燒;由于煤的著火點比木材高,因此步驟3中,小木塊燃燒,小煤塊不燃燒,據(jù)此可知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圖1水中的白磷不燃燒,圖2通入氧氣后水中的白磷燃燒,由此可以證明是空氣中的氧氣支持可燃物的燃燒;
(3)實驗室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是固體與液體混合不需加熱的發(fā)生裝置,制氧氣所用藥品是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實驗室制取氫氣所用藥品是鋅與稀硫酸,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鹽酸反應,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這兩個反應的反應物都是固體和液體,不需加熱,屬于固、液混合不加熱型,該裝置還能用于制取氫氣、二氧化碳等氣體;
(4)滅火的原理是隔絕空氣、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或清除可燃物;因此滅火的方法很多,水澆法(水汽化吸熱,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吹滅法(空氣流動,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剪掉蠟芯法(清除可燃物)等;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武宣县| 铁力市| 公主岭市| 翼城县| 兴安县| 五台县| 穆棱市| 赣榆县| 临夏县| 都匀市| 肇州县| 稻城县| 宁海县| 弥渡县| 昌黎县| 株洲市| 固原市| 方正县| 荣成市| 兴安县| 兴文县| 宜宾市| 兰坪| 平罗县| 洛扎县| 荔浦县| 新郑市| 阳春市| 富顺县| 广州市| 巴塘县| 望城县| 浮梁县| 基隆市| 嘉祥县| 惠东县| 白银市| 民权县| 应城市| 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