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課標·新思維】2025中考化學一輪復習學案 專題03 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方程式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課標·新思維】2025中考化學一輪復習學案 專題03 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方程式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5中考一二輪復習 【03 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方程式】
考點一 質量守恒定律
【考點梳理】
1.質量守恒定律
(1)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適用范圍:一切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不討論質量守不守衡的關系)。
(3)概念解讀:
①是質量守恒,不是體積、分子個數等守恒。
②質量范圍:所有參加反應的反應物質量(不包括沒有反應完的部分和催化劑的質量)和所有生成物的質量。尤其注意氣體、沉淀等不要忽略。
【特別提醒】
1.一切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沒有例外。
2.判斷能否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變化,可以直接轉換成判斷是否是化學變化即可。
2.微觀解釋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1)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2)以電解水反應為例分析:
水通電分解前后,從微觀角度來看,不變的是:氫原子和氧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變化的是: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
(3)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即原子的“三不變”)。
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則元素的種類也不變;原子的數目和質量不變,則元素的質量也不變,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則物質的總質量也不變,這就是質量守恒的原因。
(4)化學反應前后的幾個“變與不變”:
實驗 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驗證
(1)質量“守恒”的實驗驗證
銅粉加熱前后質量變化的測定 鐵和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變化的測定
實驗圖示
實驗現象 紅色粉末逐漸變黑,氣球變癟。天平兩次顯示示數相等。 鐵釘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的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淺綠色;天平兩次顯示示數相等。
化學方程式 2Cu + O2==2 CuO Fe+CuSO4=FeSO4+Cu
實驗結論 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反應后各物質的總質量。
【特別提醒】
1.氣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閉體系并緩沖氣壓;
2.氣球變癟是因為消耗了錐形瓶內氧氣,使瓶內氣體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
(2)質量“不守恒”的實驗情況分析
碳酸鈉與稀鹽酸的反應 鎂條的燃燒
實驗圖示
實驗現象 白色粉末溶解,有大量氣泡迅速產生。 天平向右偏轉。 產生白色固體(還有少量白煙產生), 天平不平衡,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
反應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2Mg+O2 2MgO
實驗分析 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去,所以質量變小 氧化鎂的質量等于反應的鎂條和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總和, 導致質量變大。但逸散的白煙質量又大于增加的氣體質量,坩堝鉗上可能也粘有一部分氧化鎂,此二者均會造成氧化鎂損失,導致質量變小。故實驗結果可能會“減小”、“不變”或“增大”。
實驗結論 所有的化學反應均遵守質量守恒定律,表面貌似“不守恒”的實驗需要認真加以分析原因。
感悟 有氣體參加或氣體生成(或者有煙、霧狀物質生成)的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必須在密閉容器里進行。
【易錯易混】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選取的實驗要求:
1.必須是發生化學變化的實驗,質量守恒定律不適用于物理變化。
2.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必須在剛性密閉容器里進行。彈性密閉容器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比如氣球被吹大后會受到浮力作用而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針對訓練】
1.在一次實驗課上,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了對密閉容器中少量小蘇打與少量白醋反應的質量測定。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反應后小蘇打的質量增加 B.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都不變
C.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D.反應前稱量的是小蘇打和白醋的總質量
【答案】C
【詳解】A、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醋酸能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醋酸鈉、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反應后小蘇打的質量減少,故A分析錯誤;
B、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醋酸能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醋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改變,故B分析錯誤;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該裝置密閉,則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故C分析正確;
D、根據圖示,反應前稱量的是小蘇打和白醋以及裝置的總質量,故D分析錯誤;
故選:C。
考點二 化學方程式
【考點梳理】
1.化學方程式
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
2.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和讀法
意義 讀法(以C + O2CO2為例)
質的方面 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量的方面 宏觀 反應中各物質間的質量比 每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水。
微觀 反應中各物質間的微粒個數比 每1個碳原子和1個氧分子在點燃的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
3.根據化學方程式獲得的信息
獲得的信息 以2H2 + O2 點燃 2 H2O為例 4 32 36 以Fe + CuSO4 FeSO4 + Cu 為例 56 160 152 64
定性角度 反應物 H2和O2(或氫氣和氧氣) Fe和 CuSO4
生成物 H2O(或水) FeSO4和Cu
反應條件 點燃 無
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 置換反應
定量角度 各物質的質量比 氫氣、氧氣、水的質量比為4:32:36 鐵、硫酸銅、硫酸亞鐵和銅的質量比為56:160:152:64
各物質的微觀粒子個數比 氫氣、氧氣、水的分子個數比為2:1:2 反應的鐵、硫酸銅、硫酸亞鐵和銅的“微觀粒子個數比”為1:1:1:1
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守恒 反應前:4+32=36 反應后:36 反應前:56+160=216 反應后:152+64=216
反應前后各原子數目守恒 氫原子數:反應前4,反應后4 氧原子數:反應前2,反應后2 鐵、硫、銅原子數:反應前1,反應后1 氧原子數:反應前4,反應后4
4.化學方程式書寫
(1)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
①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化學式不能寫錯。
②必須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等號兩邊各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必須相等。
(2)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①描述反應事實: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注明反應條件。
②配平化學方程式:選取合適的化學計量數,使之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注意生成物是否需要標注“↑” “↓”號。
【易錯易混】
1.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如果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氣體,氣體生成物就不注“↑”號;溶液中的反應,若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體,固體生成物也不注“↓”號。
2.書寫化學方程式時,“點燃”不能與“加熱”、“ ”混淆,也不能寫成“燃燒”,“通電”不能寫成“電解”。
3.根據信息書寫陌生化學方程式,反應條件要嚴格按照題給信息書寫,不能擅自改動。如“1200℃”不能寫成“高溫”;“一定條件”、“催化劑”、“高溫高壓”等都要原文照抄,不可改動。
【針對訓練】
1.下列化學反應方程式與描述相符,且書寫完全正確的是( )
A.用稀鹽酸除鐵銹:
B.鋁放入稀硫酸中:
C.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
D.碳在氧氣中完全燃燒:
【答案】D
【詳解】A、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鹽酸與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該反應化學方程式:,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鋁放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鋁和氫氣,該反應化學方程式:,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拉瓦錫利用在空氣中加熱汞研究空氣成分,汞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汞,該反應化學方程式:,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碳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該反應化學方程式:,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考點三 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
【考點梳理】
1.計算依據:
(1)理論依據:質量守恒定律
(2)基本依據:反應中的各物質的質量比成正比例關系,等于各物質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與其化學計量數的乘積之比。
2.計算步驟:
步驟 舉例
設 設未知量 加熱分解6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氣? 解:設生成的O2的質量為x。 答:加熱分解6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0.6g氧氣。
寫 寫出化學方程式
找 找出比例關系,寫出相關物質的化學計量數與相對分子質量的乘積,以及已知量與未知量
列 列出比例式,求解
答 簡明地寫出答案
3.不純物質與純物質的換算關系:
(1)物質的純度是指純凈物在不純物質(混合物)中的質量分數,即純物質的質量分數。
物質的純度= ×100%
變形:純物質的質量=不純物質的質量×物質的純度
不純物質的質量=純物質的質量÷物質的純度
(2)物質的純度 = 1-雜質的質量分數
【易錯易混】
1.解題關鍵:化學式要正確;化學方程式要配平;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要準確;
2.代入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必須是純凈物的質量,且單位要一致。
3.所設未知數后面不能帶單位。
4.關系式中的數據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式要上下對齊。
5.化學方程式體現的是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若涉及體積,則需要通過密度進行換算。
【針對訓練】
1.捕集空氣中CO2加氫制甲醇(CH3OH),可實現CO2資源化利用和“零碳”排放,其轉化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①中,電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
B.反應②中,生產1.6kgCH3OH理論上要消耗2.2kgCO2
C.轉化過程中,H2O和H2循環轉化,無需額外補充
D.等質量的甲醇制取時消耗的CO2與燃燒時生成的CO2相等,實現“零碳”排放
【答案】C
【詳解】A、反應①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由化學方程式可知,電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A說法正確;
B、反應②中,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和水,根據碳元素質量守恒,則生產1.6kgCH3OH理論上要消耗CO2的質量為,故B說法正確;
C、反應①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②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化學方程式為:,綜合方程式為:,故轉化過程中,H2O和H2雖然可循環轉化,但是也需額外補充,故C說法錯誤;
D、甲醇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甲醇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均為1:1,故等質量的甲醇制取時消耗的CO2與燃燒時生成的CO2相等,可實現“零碳”排放,故D說法正確;
故選:C。
【題型考向】
題型一 質量守恒定律
01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和適用范圍
1. 2024年4月17日,全球首顆用牡丹制成的鉆石亮相洛陽中國國花園。這顆“牡丹鉆石”是通過把牡丹花中的碳元素提取出來制作而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提取過程中碳元素的質量不變 B.制成的鉆石中碳原子之間有間隔
C.制成的鉆石中碳原子不運動 D.常溫下鉆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
【答案】C
【詳解】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所以提取過程中碳元素的質量不變,A正確;
B、微粒之間有間隔,所以制成的鉆石中碳原子之間有間隔,B正確;
C、世界上所有物質都在不斷運動,所以制成的鉆石中碳原子在不斷運動,C錯誤;
D、常溫下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很穩定,鉆石是碳單質,所以常溫下鉆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D正確。
故選:C。
2.某實驗小組按圖a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一段時間后,發現錐形瓶內部分固體變為紅棕色。實驗過程中瓶內物質或元素質量變化與圖b相符的是( )
A.鐵粉的質量 B.氮氣的質量 C.氧元素的質量 D.固態物質的質量
【答案】A
【詳解】A、食鹽水中的鐵粉生銹,鐵粉的質量將隨時間的增加而減少,錐形瓶中氧氣反應完,鐵粉的質量不變。A符合題意;
B、食鹽水中的鐵粉生銹過程中,氮氣不參與反應,氮氣的質量不變。B不符合題意;
C、食鹽水中的鐵粉生銹過程中,氧氣轉化到鐵銹中,氧元素的質量不變。C不符合題意;
D、原固態物質是鐵粉,生銹后固態物質變為鐵銹,固態物質的質量先增加后不變。D不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選擇A。
02 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
3.為了實現碳的資源化利用,我國科學家用納米鎳粒子作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合成甲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的化學式為H2O2 B.甲烷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3∶1
C.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不變 D.參加反應的CO2和H2的質量比為22∶1
【答案】B
【詳解】A、反應前碳、氫、氧原子個數分別為1、8、2,反應后的生成物中碳、氫、氧原子個數分別為1、4、0,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2X分子中含有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則每個X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H2O,,故A錯誤;
B、甲烷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4=3∶1,故B正確;
C、微觀上,該反應是1個二氧化碳分子和4個氫分子反應生成1個甲烷分子和2個水分子,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減少,故C錯誤;
D、參加反應的CO2和H2的質量比為:44∶(4×2)=11∶2,故D錯誤。
故選B。
4. 氫氣和氯氣的混合氣體在強光照射時發生爆炸,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該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數目均改變 D.該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
【答案】C
【詳解】A、反應物是2種,生成物是一種。符合多變一的特點,是化合反應。不符合題意;
B、反應物是氫氣和氯氣,根據題干“混合氣體在強光照射時發生爆炸”可知,反應條件是光照,生成物是氯化氫,化學方程式為,正確。不符合題意;
C、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一定改變。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比為(1+1):2=1:1,所以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不變。符合題意;
D、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構成新的分子。所以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不符合題意;
故選C。
03 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驗證
5.根據下圖所示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
(1)實驗A的錐形瓶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反應發生方程式為 。
(2)實驗B (選填“能”或“不能”)驗證實驗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3)若實驗A、B、C能驗證Zn、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且實驗C還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則可能的藥品組合有 。(填序號).
a.Fe和溶液 b.Cu和稀硫酸 c.Zn和溶液
【答案】(1) 銅片的表面附著著銀白色固體,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2) 不能 反應生成的氫氣逸出裝置
(3)c
【詳解】(1)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銀是銀白色固體,硝酸銅溶液是藍色溶液,實驗 A 的錐形瓶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銅片的表面附著著銀白色固體,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反應的方程式為:;
(2)實驗 B 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原因是:鋅片與稀硫酸反應有氫氣生成,氣體會逸出到空氣中,有氣體生成或有氣體參與的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必須在密閉的裝置內進行;
(3)實驗A能證明金屬活動性:銅>銀,實驗B能證明金屬活動性:鋅>氫,若要驗證Zn、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還需驗證金屬活動性:鋅>銅,且實驗C還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所以C中應有化學反應發生。
a.若藥品為Fe和CuSO4溶液,鐵能與硫酸銅反應,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鐵>銅,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但不能驗證鋅、銅、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不符合題意;
b.若藥品為銅和稀硫酸,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銅<氫,能驗證鋅、銅、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但銅與稀硫酸不反應,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題意;
c.若藥品為Zn和CuSO4溶液,鋅能與硫酸銅反應,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鋅>銅,能驗證鋅、銅、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且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符合題意;
故選c。
6. 某興趣小組為探究“質量守恒定律”做了如圖所示的四組測定實驗(實驗4中裝置氣密性良好)。
【小組討論】
(1)上述實驗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實驗 (填數字)。
【基礎回顧】
(2)實驗2中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記錄分析】
(3)實驗4反應過程中氣球的變化是 ;下列圖像中符合實驗4容器中物質總質量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 (填字母)。
【評價反思】
(4)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對于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應在 裝置中進行。
【拓展延伸】
(5)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 (填序號)。
① 原子種類 ② 原子數目 ③ 分子種類 ④ 分子數目 ⑤ 元素種類 ⑥ 物質種類
【答案】(1)4
(2)
(3) 先脹大后縮小 B
(4)密閉
(5)①②⑤
【詳解】(1)實驗1:鎂條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不在密閉的容器中進行,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實驗2: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氫氣逸散到空氣中去了,使天平不平衡,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應該用密閉的容器;
實驗3:蔗糖溶于水,屬于物理變化,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實驗4: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可以驗證質量守恒定定律;
故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實驗4。
(2)實驗2中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實驗4中,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氣球脹大,待完全反應后,逐漸冷卻至室溫,由于消耗了氧氣,裝置內壓強減小,氣球縮小,故氣球先脹大后縮小。
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實驗4容器中物質總質量一直不變;故選:B。
(4)通過分析實驗可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對于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化學反應,實驗應在密閉裝置中進行。
(5)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一定不變。從微觀角度分析,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一定不變;根據元素的概念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一定不變;另外,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一定改變, 分子數目可能改變,物質種類一定改變。 故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①②⑤。
04 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現象
7.關于質量守恒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0g水變為10g冰,該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B.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該變化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C.鎂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增大,該變化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D.氧化汞分解的過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的種類、數目均沒有發生變化
【答案】D
【詳解】A.水變成冰沒有反生化學反應,質量守恒定律針對的是化學變化,故A錯誤;
B、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了,是因為燃燒過程中產生了二氧化碳與水,二氧化碳與水逸散到空氣中,該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B錯誤;
C.鎂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質量增加,是因為生成氧化鎂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加上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故質量增加,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故C錯誤;
D.氧化汞分解的過程中,氧化汞分子分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構成氧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氧氣,汞原子直接構成金屬汞,變化過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的種類、數目均沒有發生變化,故D正確。
故選D。
8.為探究銅的化學性質,某同學借助氧氣傳感器在密閉裝置中進行下圖所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氧氣含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其中終點D(203,6.15%)表示時間為203秒時,裝置中氧氣含量為6.15%。結合圖示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加熱前的空氣樣品中氧氣含量為20.99%
B.銅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
C.拐點C至終點D所對應的時間范圍內,裝置內物質的總質量逐漸減少
D.通過現象證據和數據證據,可以從定性和定量的視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釋
【答案】C
【詳解】A、根據圖示可知,加熱前的空氣樣品中氧氣含量為 20.99%,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加熱過程中氧氣含量減少,說明銅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實驗,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拐點 C 至終點 D 所對應的時間范圍內,銅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銅,但裝置內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 、通過銅表面變黑的現象證據(定性)和氧氣含量變化的數據證據(定量),可以從定性和定量的視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釋,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05 用質量守恒定律確定物質的組成
9.在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時,做了如下圖的兩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燃燒時火焰呈(淡)藍色 B.左側燒杯內壁有小液滴產生
C.右側燒杯內壁石灰水變渾濁 D.可得出甲烷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詳解】A、甲烷燃燒時火焰呈(淡)藍色,故A說法正確;
B、甲烷燃燒生成水,則左側干冷燒杯內壁有小液滴產生,故B說法正確;
C、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右側燒杯內壁石灰水變渾濁,故C說法正確;
D、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氧氣中含有氧元素,則可得出甲烷中一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無法確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D說法錯誤;
故選:D。
10將某固體混合物加熱熔化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物有、和,推測該固體混合物不可能含有( )
A. B.KOH C. D.
【答案】D
【詳解】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反應物中含鉀元素、錳元素、氫元素、氧元素和氮元素,則生成物中可能含KNO3 、KOH 、MnO2,反應物中沒有硫元素,則生成物中一定不含K2SO4;
故選:D。
06 密閉容器中圖表信息的相關計算
11.密閉容器內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基本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B.該化學反應中乙、丙質量比為3∶17
C.物質丙可能為單質
D.物質丁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答案】C
【分析】由圖可知,甲反應前質量分數為70%,反應后質量分數為42%,減小了28%,即甲為反應物;乙反應前質量分數為14%,反應后質量分數為8%,減小了6%,即乙為反應物;分析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可知,丁反應后的質量分數為,即丁反應前后質量分數保持不變,則丁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丙反應前質量分數為6%,反應后質量分數為40%,增長了34%,即丙為生成物,該反應為:甲+乙丙。
【詳解】A、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故A不符合題意;
B、該化學反應中乙、丙質量比為,故B不符合題意;
C、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為:甲+乙丙,屬于化合反應,則丙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單質,故C符合題意;
D、由分析可知,丁反應前后質量分數保持不變,則丁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2.鐵有多種氧化物,為探究其中一種氧化物的組成,某同學將和置于密閉容器中在高溫下發生反應.反應開始至某時刻,測得容器中部分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表示的質量變化 B.
C.中 D.
【答案】D
【詳解】A、一氧化碳和鐵的氧化物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的進行,二氧化碳的質量逐漸增大,一氧化碳的質量逐漸減少,鐵的質量逐漸增大,則a表示 CO的質量變化,b表示 Fe 的質量變化,故A說法錯誤;
B、當生成8.8g二氧化碳時,根據碳元素質量守恒,則參加反應的一氧化碳的質量為,則ng=10g-5.6g=4.4g,故b=4.4,故B說法錯誤;
C、當生成8.8g二氧化碳時,生成鐵的質量為8.4g,參加反應的一氧化碳的質量為5.6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則參加反應的鐵的氧化物的質量為8.8g+8.4g-5.6g=11.6g,根據鐵元素質量守恒,則鐵的氧化物中鐵元素的質量為8.4g,氧元素的質量為11.6g-8.4g=3.2g,則FexOy中 x:y=,故C說法錯誤;
D、由C分析可知,參加反應的鐵的氧化物的質量為11.6g,則加入的鐵的氧化物的質量m≥11.6,故D說法正確;
故選:D。
07 巧用元素守恒進行計算
13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F有4.6g乙醇與一定量氧氣混合于密閉容器內,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物全部轉化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復到室溫,測得所得氣體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為70%,則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為( )
A.6.4g B.8.0g C.8.8g D.9.6g
【答案】C
【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物質的總質量不變來分析。
【詳解】現有4.6g乙醇與一定量氧氣混合于密閉容器內,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物全部轉化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4.6g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6g××100%=2.4g,氫元素的質量為4.6g××100%=0.6g,恢復到室溫所得氣體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其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為70%,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70%=30%,所以混合氣體的質量為2.4g÷30%=8g,乙醇燃燒生成水的質量為0.6g÷×100%=5.4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8g+5.4g)-4.6g=8.8g。故選C。
【點睛】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這是書寫化學方程式、判斷物質的化學式、判斷化學計量數、進行相關方面計算的基礎。
14. 已知:2NaHCO3Na2CO3+CO2↑+H2O,將16.8gNaHCO3固體加熱一段時間后,剩余固體質量為13.7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固體加熱生成3.1gCO2
B.加熱后,固體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減小
C.剩余固體中NaHCO3和Na2CO3的質量比為42:53
D.將13.7g剩余固體溶于足量鹽酸后,蒸發結晶,得11.7gNaCl
【答案】D
【詳解】A、解:設原固體加熱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
x=2.2g,不符合題意;
B、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故固體中鈉元素的質量不變,由于生成了氣體,加熱后,固體的質量減小,故加熱后,固體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增大,不符合題意;
C、解:設參加反應的碳酸氫鈉的質量為y,反應生成碳酸鈉的質量為z
y=8.4g
z=5.3g,則剩余固體中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的質量比為:(16.8g-8.4g):5.3g=84:53,不符合題意;
D、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碳酸氫鈉和稀鹽酸反應:,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由化學方程式可知,最后得到氯化鈉中鈉元素的質量與16.8g碳酸氫鈉中鈉元素的質量相同,則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符合題意。
故選D。
題型二 化學方程式
01 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15.我國科學家在無細胞條件下,以CO2和H2為原料制得淀粉,代表著人工合成淀粉領域的重大顛覆性和原創性突破,其合成路線圖簡化如下、回答相關問題:
(1)在“CO2→CH3OH”轉化過程中,H2與CO2反應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
(2)合成路線圖中,“CH3OH→HCHO”轉化的微觀圖示如下,其中黑色球()表示碳原子,則白色球()表示 原子,物質B的分子式為 。
(3)合成路線圖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答案】(1)3:1
(2) 氧 H2O2
(3)淀粉
【詳解】(1)根據流程圖可知,在“CO2→CH3OH”轉化過程中,化學方程式為 CO2+3H2=CH3OH+H2O, H2 與 CO2 反應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3:1;
(2)
由合成路線圖中“CH3 OH HCHO”轉化的微觀示意圖可知,1個CH3OH分子中含有1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黑色球()表示碳原子,則白色球()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根據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 OH+O2HCHO+H2O2,根據流程圖可知,物質B的分子式為H2O2;
(3)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一類相對分子質量很高的分子聚集而成的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可達幾萬,甚至達到幾百萬或更大,合成路線圖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是淀粉,因為淀粉的相對分子質量很大,而CH3 OH相對分子質量=12+1×4+16=32,HCHO相對分子質量=1×2+12+16=30,葡萄糖(C6H12O6)的相對分子質量=12×6+1×12+16×6=180。
16.乙烷和二氧化碳反應制乙烯()有助于實現“碳中和”,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種原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的化學式為 B.參加反應的甲乙質量比為1∶1
C.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 D.丙與丁的分子個數之比為1∶1
【答案】B
【詳解】A.由微觀示意圖可知,甲的化學式為,故A正確;
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甲)與CO2(乙)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丙)、CO(?。┖虷2O(戊),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參加反應的甲乙質量比為:30:44=15:22,故B錯誤;
C.該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故C正確;
D.由反應的方程式可知,丙與丁的分子個數之比為1∶1,故D正確。
故選:B。
02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17.下列指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A.甲烷完全燃燒:CH4+O2CO2+H2O
B.濕法煉銅:2Fe+3CuSO4═Fe2(SO4)3+3Cu
C.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Na2CO3+2HCl═2NaCl+CO2↑+H2O
D.汽車尾氣中CO和NO催化轉化為無毒氣體:2NO+2CON2+2CO2
【答案】D
【詳解】A、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錯誤是:未配平,不符合題意;
B、濕法煉銅為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錯誤是:生成物錯誤,不符合題意;
C、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碳酸氫鈉能與胃液中的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故小蘇打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小蘇打不是碳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不符合題意;
D、汽車尾氣中CO和NO催化轉化為無毒氣體,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反應物中含C、N、O,生成物中也應含C、N、O,故生成的無毒氣體是氮氣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符合題意。
故選D。
18.下列指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室用KClO3制備:2KClO3=2KCl+3O2↑
B.乙炔(C2H2)燃燒形成氧炔焰:2C2H2+5O24CO2+2H2O
C.用石灰石漿吸收煙氣中的二氧化硫:CaCO3+SO2+O2=CaSO4+CO2
D.用氨水中和廢水中的硫酸得到氮肥:2NH3 H2O+H2SO4=(NH4)2SO4+2H2O
【答案】C
【分析】根據化學方程式判斷正誤的方法需考慮:應用的原理是否正確;化學式書寫是否正確;是否配平;反應條件是否正確;↑和↓的標注是否正確。
【詳解】A、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不符合題意;
B、乙炔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不符合題意;
C、該化學方程式沒有配平,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2CaCO3+2SO2+O2=2CaSO4+2CO2,符合題意;
D、用氨水中和廢水中的硫酸得到氮肥,發生了復分解反應,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03 根據化學方程式推測化學式
19. 在電化學儲能領域擁有巨大潛力的可由以下化學反應制得:,則可推測X是( )
A. B. C. D.
【答案】B
【詳解】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后有 1 個銅原子、1 個鐵原子、2 個硫原子、4 個氮原子、16 個氫原子、4 個氯原子, 反應前有 1 個銅原子、1 個鐵原子、4 個氯原子和2X,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所以 2X 中含有 2 個硫原子、4 個氮原子、16 個氫原子,即 X 為(NH4)2S。
故選B。
20. 《天工開物》中有我國古代煉鐵的記載,煉鐵的主要原理是,X的化學式為( )
A. B.CO C. D.
【答案】D
【詳解】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出現了2個鐵原子、3個碳原子和6個氧原子,反應后出現了2個鐵原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后尚缺的3個碳原子與6個氧原子存在于3X中,即1個X分子中含有1個碳原子與2個氧原子,則X的化學式為CO2;
故選:D。
題型三 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01 不含雜質的計算
21. 赴九天,問蒼穹,中國航天事業正蓬勃發展。我國自主研發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 使用的火箭推進劑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8N2+2N2O4=2CO2↑+4H2O↑+3N2↑。請從理論上計算6g 偏二甲肼完全反應,需要四氧化二氮的質量是多少(請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解:設需要四氧化二氮的質量為x。
答:需要四氧化二氮的質量為18.4g。
【詳解】計算過程見答案。
22. 為測定某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向盛有該稀硫酸的燒杯中,分三次加入一定質量的鋅粉,生成氣體的質量與加入鋅粉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請計算:
(1)m的值為 。
(2)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案】(1)0.4
(2)設: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y。
y=24.5%
答: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4.5%。
【詳解】(1)根據圖示可知,m 的值為13g鋅與硫酸反應產生的氫氣質量。
設:13g鋅與硫酸反應產生的氫氣質量為x。
x=0.4g ;
(2)根據圖示可知,100g硫酸與足量的鋅反應生成的氫氣質量為0.5g,見答案。
02 含雜質的計算
23.“金粉”(合金)是一種金屬顏料,可用于文物修復。某化學興趣小組通過實驗測定“金粉”中銅的含量:稱取25g“金粉”樣品放入錐形瓶中,將100g稀硫酸分5次加入,記錄每次反應后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實驗過程和數據如下。
加入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 20
反應后錐形瓶內物質總質量/g 44.94 64.88 84.82 a 124.8
回答下列問題。
(1)a的數值為 ;第4次反應結束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為 (用化學式表示)。
(2)計算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3)測定實驗中,若將稀硫酸改為濃鹽酸,則銅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答案】(1) 104.8 ZnSO4、H2SO4
(2)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氫氣的總質量為25g+20g×5-124.8g=0.2g;
設樣品中鋅的質量為x,
x=6.5g
則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為,
答: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為74%。
(3)偏小
【詳解】(1)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氫氣的總質量為25g+20g×5-124.8g=0.2g;
第1次加入20g稀硫酸,錐形瓶內減少的質量為20g+25g-44.94g=0.06g;
第2次加入20g稀硫酸,錐形瓶內減少的質量為20g+44.94g-64.88g=0.06g;
第3次加入20g稀硫酸,錐形瓶內減少的質量為64.88g+20g-84.82g=0.06g;
說明每20g稀硫酸完全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為0.06g;
第4次加入20g稀硫酸,產生氫氣的質量為0.2g-0.06g×3=0.02g<0.06g,則反應后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應該為20g+84.82g-0.02g=104.8g,則a的數值為104.8;
第5次加入20g稀硫酸,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為104.8g+20g=124.8g,沒有產生氫氣,綜上說明第4次加入20g稀硫酸時,鋅反應完全,且硫酸有剩余;故第4次反應結束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為硫酸鋅和硫酸,化學式為ZnSO4、H2SO4;
(2)見答案;
(3)濃鹽酸具有揮發性,若將稀硫酸換成濃鹽酸,會使反應后錐形瓶內物質總質量偏小,則氣體的質量偏大,從而使鋅的質量計算結果偏大,導致銅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偏小。
24.超市賣的純堿產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要通過實驗來測定某品牌純堿樣品中的質量分數。取12g純堿樣品放入燒杯中,加水完全溶解,逐滴加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完全反應后,生成沉淀的質量為 g。
(2)計算純堿樣品中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
【答案】(1)10
(2)解:設該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
x=10.6g
則純堿樣品中的質量分數為
答:純堿樣品中的質量分數為88.3%。
【詳解】(1)由圖可知,生成沉淀的質量為10g;
(2)見答案。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5中考一二輪復習 【03 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方程式】
考點一 質量守恒定律
【考點梳理】
1.質量守恒定律
(1)內容:
(2)適用范圍:一切 (物理變化不討論質量守不守衡的關系)。
(3)概念解讀:
①是 守恒,不是體積、分子個數等守恒。
②質量范圍: 的反應物質量(不包括沒有反應完的部分和催化劑的質量)和 的質量。尤其注意 、 等不要忽略。
【特別提醒】
1.一切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沒有例外。
2.判斷能否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變化,可以直接轉換成判斷是否是化學變化即可。
2.微觀解釋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1)化學變化的實質: 成新的分子。
(2)以電解水反應為例分析:
水通電分解前后,從微觀角度來看,不變的是: ;變化的是: 。
(3)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前后, 、 、 。(即原子的“三不變”)。
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則元素的 也不變;原子的數目和質量不變,則元素的 也不變,元素的 和 不變,則物質的總質量也不變,這就是質量守恒的原因。
(4)化學反應前后的幾個“變與不變”:
實驗 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驗證
(1)質量“守恒”的實驗驗證
銅粉加熱前后質量變化的測定 鐵和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變化的測定
實驗圖示
實驗現象 。天平兩次顯示示數 。 ;天平兩次顯示示數 。
化學方程式
實驗結論 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 反應后各物質的總質量。
【特別提醒】
1.氣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閉體系并緩沖氣壓;
2.氣球變癟是因為消耗了錐形瓶內氧氣,使瓶內氣體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
(2)質量“不守恒”的實驗情況分析
碳酸鈉與稀鹽酸的反應 鎂條的燃燒
實驗圖示
實驗現象 白色粉末溶解,有 。 天平 。 產生白色固體(還有少量 產生), 天平不平衡,發出耀眼的 光,放出熱量。
反應原理
實驗分析 反應生成的 是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去,所以質量變小 氧化鎂的質量等于反應的鎂條和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總和, 導致質量 。但逸散的白煙質量又大于增加的氣體質量,坩堝鉗上可能也粘有一部分氧化鎂,此二者均會造成氧化鎂損失,導致質量 。故實驗結果可能會“減小”、“不變”或“增大”。
實驗結論 所有的化學反應 質量守恒定律,表面貌似“不守恒”的實驗需要認真加以分析原因。
感悟 或 (或者有煙、霧狀物質生成)的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必須在 容器里進行。
【易錯易混】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選取的實驗要求:
1.必須是發生 的實驗,質量守恒定律不適用于物理變化。
2.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必須在 里進行。彈性密閉容器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比如氣球被吹大后會受到浮力作用而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針對訓練】
1.在一次實驗課上,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了對密閉容器中少量小蘇打與少量白醋反應的質量測定。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反應后小蘇打的質量增加 B.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質量都不變
C.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D.反應前稱量的是小蘇打和白醋的總質量
考點二 化學方程式
【考點梳理】
1.化學方程式
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
2.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和讀法
意義 讀法(以C + O2CO2為例)
質的方面 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和 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量的方面 宏觀 反應中各物質間的 每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水。
微觀 反應中各物質間的 每1個碳原子和1個氧分子在點燃的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
3.根據化學方程式獲得的信息
獲得的信息 以2H2 + O2 點燃 2 H2O為例 4 32 36 以Fe + CuSO4 FeSO4 + Cu 為例 56 160 152 64
定性角度 反應物
生成物
反應條件 無
基本反應類型 置換反應
定量角度 各物質的質量比 氫氣、氧氣、水的質量比為 鐵、硫酸銅、硫酸亞鐵和銅的質量比為
各物質的微觀粒子個數比 氫氣、氧氣、水的分子個數比為 反應的鐵、硫酸銅、硫酸亞鐵和銅的“微觀粒子個數比”為
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守恒 反應前: 反應后: 反應前: 反應后:
反應前后各原子數目守恒 氫原子數:反應前 ,反應后 氧原子數:反應前 ,反應后 鐵、硫、銅原子數:反應前 ,反應后 氧原子數:反應前 ,反應后
4.化學方程式書寫
(1)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
①必須以 為基礎,化學式不能寫錯。
②必須遵守 ,等號兩邊各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必須相等。
(2)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①描述反應事實: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注明反應條件。
②配平化學方程式:選取合適的化學計量數,使之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注意生成物是否需要標注“↑” “↓”號。
【易錯易混】
1.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如果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氣體,氣體生成物就不注“↑”號;溶液中的反應,若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體,固體生成物也不注“↓”號。
2.書寫化學方程式時,“點燃”不能與“加熱”、“ ”混淆,也不能寫成“燃燒”,“通電”不能寫成“電解”。
3.根據信息書寫陌生化學方程式,反應條件要嚴格按照題給信息書寫,不能擅自改動。如“1200℃”不能寫成“高溫”;“一定條件”、“催化劑”、“高溫高壓”等都要原文照抄,不可改動。
【針對訓練】
1.下列化學反應方程式與描述相符,且書寫完全正確的是( )
A.用稀鹽酸除鐵銹:
B.鋁放入稀硫酸中:
C.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
D.碳在氧氣中完全燃燒:
考點三 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
【考點梳理】
1.計算依據:
(1)理論依據:質量守恒定律
(2)基本依據:反應中的各物質的質量比成 關系,等于各物質 (或相對原子質量)與其 的乘積之比。
2.計算步驟:
步驟 舉例
設 設未知量 加熱分解6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氣? 解:設生成的O2的質量為x。 答:加熱分解6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0.6g氧氣。
寫 寫出化學方程式
找 找出比例關系,寫出相關物質的化學計量數與相對分子質量的乘積,以及已知量與未知量
列 列出比例式,求解
答 簡明地寫出答案
3.不純物質與純物質的換算關系:
(1)物質的純度是指純凈物在不純物質(混合物)中的質量分數,即純物質的質量分數。
物質的純度= ×100%
變形:純物質的質量=不純物質的質量×物質的純度
不純物質的質量=純物質的質量÷物質的純度
(2)物質的純度 = 1-雜質的質量分數
【易錯易混】
1.解題關鍵:化學式要正確;化學方程式要配平;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要準確;
2.代入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必須是純凈物的質量,且單位要一致。
3.所設未知數后面不能帶單位。
4.關系式中的數據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式要上下對齊。
5.化學方程式體現的是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若涉及體積,則需要通過密度進行換算。
【針對訓練】
1.捕集空氣中CO2加氫制甲醇(CH3OH),可實現CO2資源化利用和“零碳”排放,其轉化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①中,電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
B.反應②中,生產1.6kgCH3OH理論上要消耗2.2kgCO2
C.轉化過程中,H2O和H2循環轉化,無需額外補充
D.等質量的甲醇制取時消耗的CO2與燃燒時生成的CO2相等,實現“零碳”排放
【題型考向】
題型一 質量守恒定律
01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和適用范圍
1. 2024年4月17日,全球首顆用牡丹制成的鉆石亮相洛陽中國國花園。這顆“牡丹鉆石”是通過把牡丹花中的碳元素提取出來制作而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提取過程中碳元素的質量不變 B.制成的鉆石中碳原子之間有間隔
C.制成的鉆石中碳原子不運動 D.常溫下鉆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
2.某實驗小組按圖a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一段時間后,發現錐形瓶內部分固體變為紅棕色。實驗過程中瓶內物質或元素質量變化與圖b相符的是( )
A.鐵粉的質量 B.氮氣的質量 C.氧元素的質量 D.固態物質的質量
02 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
3.為了實現碳的資源化利用,我國科學家用納米鎳粒子作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合成甲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的化學式為H2O2 B.甲烷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3∶1
C.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不變 D.參加反應的CO2和H2的質量比為22∶1
4. 氫氣和氯氣的混合氣體在強光照射時發生爆炸,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該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數目均改變 D.該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
03 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驗證
5.根據下圖所示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
(1)實驗A的錐形瓶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反應發生方程式為 。
(2)實驗B (選填“能”或“不能”)驗證實驗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3)若實驗A、B、C能驗證Zn、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且實驗C還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則可能的藥品組合有 。(填序號).
a.Fe和溶液 b.Cu和稀硫酸 c.Zn和溶液
6. 某興趣小組為探究“質量守恒定律”做了如圖所示的四組測定實驗(實驗4中裝置氣密性良好)。
【小組討論】
(1)上述實驗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實驗 (填數字)。
【基礎回顧】
(2)實驗2中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記錄分析】
(3)實驗4反應過程中氣球的變化是 ;下列圖像中符合實驗4容器中物質總質量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 (填字母)。
【評價反思】
(4)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對于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應在 裝置中進行。
【拓展延伸】
(5)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 (填序號)。
① 原子種類 ② 原子數目 ③ 分子種類 ④ 分子數目 ⑤ 元素種類 ⑥ 物質種類
04 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現象
7.關于質量守恒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0g水變為10g冰,該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B.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該變化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C.鎂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增大,該變化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D.氧化汞分解的過程中,氧原子和汞原子的種類、數目均沒有發生變化
8.為探究銅的化學性質,某同學借助氧氣傳感器在密閉裝置中進行下圖所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氧氣含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其中終點D(203,6.15%)表示時間為203秒時,裝置中氧氣含量為6.15%。結合圖示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加熱前的空氣樣品中氧氣含量為20.99%
B.銅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
C.拐點C至終點D所對應的時間范圍內,裝置內物質的總質量逐漸減少
D.通過現象證據和數據證據,可以從定性和定量的視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釋
05 用質量守恒定律確定物質的組成
9.在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時,做了如下圖的兩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燃燒時火焰呈(淡)藍色 B.左側燒杯內壁有小液滴產生
C.右側燒杯內壁石灰水變渾濁 D.可得出甲烷含有氧元素
10將某固體混合物加熱熔化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物有、和,推測該固體混合物不可能含有( )
A. B.KOH C. D.
06 密閉容器中圖表信息的相關計算
11.密閉容器內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基本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B.該化學反應中乙、丙質量比為3∶17
C.物質丙可能為單質
D.物質丁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12.鐵有多種氧化物,為探究其中一種氧化物的組成,某同學將和置于密閉容器中在高溫下發生反應.反應開始至某時刻,測得容器中部分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表示的質量變化 B.
C.中 D.
07 巧用元素守恒進行計算
13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現有4.6g乙醇與一定量氧氣混合于密閉容器內,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物全部轉化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復到室溫,測得所得氣體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為70%,則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為( )
A.6.4g B.8.0g C.8.8g D.9.6g
14. 已知:2NaHCO3Na2CO3+CO2↑+H2O,將16.8gNaHCO3固體加熱一段時間后,剩余固體質量為13.7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固體加熱生成3.1gCO2
B.加熱后,固體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減小
C.剩余固體中NaHCO3和Na2CO3的質量比為42:53
D.將13.7g剩余固體溶于足量鹽酸后,蒸發結晶,得11.7gNaCl
題型二 化學方程式
01 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15.我國科學家在無細胞條件下,以CO2和H2為原料制得淀粉,代表著人工合成淀粉領域的重大顛覆性和原創性突破,其合成路線圖簡化如下、回答相關問題:
(1)在“CO2→CH3OH”轉化過程中,H2與CO2反應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
(2)合成路線圖中,“CH3OH→HCHO”轉化的微觀圖示如下,其中黑色球()表示碳原子,則白色球()表示 原子,物質B的分子式為 。
(3)合成路線圖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16.乙烷和二氧化碳反應制乙烯()有助于實現“碳中和”,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種原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的化學式為 B.參加反應的甲乙質量比為1∶1
C.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 D.丙與丁的分子個數之比為1∶1
02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17.下列指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A.甲烷完全燃燒:CH4+O2CO2+H2O
B.濕法煉銅:2Fe+3CuSO4═Fe2(SO4)3+3Cu
C.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Na2CO3+2HCl═2NaCl+CO2↑+H2O
D.汽車尾氣中CO和NO催化轉化為無毒氣體:2NO+2CON2+2CO2
18.下列指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室用KClO3制備:2KClO3=2KCl+3O2↑
B.乙炔(C2H2)燃燒形成氧炔焰:2C2H2+5O24CO2+2H2O
C.用石灰石漿吸收煙氣中的二氧化硫:CaCO3+SO2+O2=CaSO4+CO2
D.用氨水中和廢水中的硫酸得到氮肥:2NH3 H2O+H2SO4=(NH4)2SO4+2H2O
03 根據化學方程式推測化學式
19. 在電化學儲能領域擁有巨大潛力的可由以下化學反應制得:,則可推測X是( )
A. B. C. D.
20. 《天工開物》中有我國古代煉鐵的記載,煉鐵的主要原理是,X的化學式為( )
A. B.CO C. D.
題型三 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01 不含雜質的計算
21. 赴九天,問蒼穹,中國航天事業正蓬勃發展。我國自主研發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 使用的火箭推進劑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8N2+2N2O4=2CO2↑+4H2O↑+3N2↑。請從理論上計算6g 偏二甲肼完全反應,需要四氧化二氮的質量是多少(請寫出計算過程)。
22. 為測定某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向盛有該稀硫酸的燒杯中,分三次加入一定質量的鋅粉,生成氣體的質量與加入鋅粉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請計算:
(1)m的值為 。
(2)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02 含雜質的計算
23.“金粉”(合金)是一種金屬顏料,可用于文物修復。某化學興趣小組通過實驗測定“金粉”中銅的含量:稱取25g“金粉”樣品放入錐形瓶中,將100g稀硫酸分5次加入,記錄每次反應后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實驗過程和數據如下。
加入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 20
反應后錐形瓶內物質總質量/g 44.94 64.88 84.82 a 124.8
回答下列問題。
(1)a的數值為 ;第4次反應結束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為 (用化學式表示)。
(2)計算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3)測定實驗中,若將稀硫酸改為濃鹽酸,則銅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4.超市賣的純堿產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要通過實驗來測定某品牌純堿樣品中的質量分數。取12g純堿樣品放入燒杯中,加水完全溶解,逐滴加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完全反應后,生成沉淀的質量為 g。
(2)計算純堿樣品中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 民乐县| 台南市| 隆化县| 禹城市| 璧山县| 潮安县| 全椒县| 河津市| 比如县| 柳河县| 寿宁县| 九龙城区| 昌黎县| 城口县| 牟定县| 忻城县| 平果县| 潮安县| 清远市| 敦化市| 宜黄县| 上杭县| 邯郸县| 庄浪县| 青田县| 宣化县| 永德县| 诸城市| 广宗县| 吉木乃县| 商水县| 淳化县| 金秀| 江阴市| 广丰县| 峡江县| 岢岚县| 巴楚县| 金阳县| 枣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