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復習點睛】本單元中心詞是公民,可以把重要知識可以概括為:一、二、三、四,便于記憶。一個主題:人民當家作主兩組關系: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三個原則: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三項基本原則四個途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思維導圖】說明: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建構起知識總體框架,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完成具體的相關知識內容(右側留出空白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找到知識點間的聯系,指出學習的重點,這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對學生系統掌握知識,有效應對材料分析題很有幫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選擇在單元知識學完后、期中或期末復習過程中、高三一輪復習過程中建構單元思維導圖。)【知識清單】總體復習思路:國家性質 公民參與政治生活一、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國家的含義及根本屬性從本質上講,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二)民主1、含義:指在一定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2、特點: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存在超階級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3、民主與專政的關系:我國的民主與專政是辯證統一的。民主只適用于人民內部,專政則適用于敵對分子和敵對勢力。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前提。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三)人民民主專政1、特點:對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2015年人教版教材已刪除該知識點) 21*cnjy*com2、本質:人民當家作主3、必要性: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四)人民民主的特點: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1、民主的廣泛性:表現在人民享有民主權利的廣泛性,民主主體的廣泛性。2、民主的真實性:表現在權利有保障(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也表現在利益能實現(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21cnjy.com提醒:人民民主的特點為常考點,尤其是人民民主的真實性,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保護海外僑民的安全利益)、要讓人民有獲得感等時政熱點問題均體現了人民民主的真實性。【來源:21cnj*y.co*m】二、公民參與政治生活(一)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礎和準則——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1、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和自由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行使這個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和管理社會的基礎和標志。【來源:21·世紀·教育·網】(2)政治自由。公民必須依法行使政治自由。 (3)監督權。公民監督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包括批評、建議、檢舉、申訴和控告權。2、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1)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2)公民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 (3)公民有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 (4)公民有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的義務(二)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堅持三原則1、堅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表現:我國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2、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常考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www.21-cn-jy.com3、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三)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徑)1、民主選舉(1)選舉方式: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等額選舉與差額選舉。(重點區分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2)選擇選舉方式要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狀況相適應。(3)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①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自己的選舉權。(態度)②要提高政治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能力)③公民行使選舉權應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在理性判斷基礎上審慎投票。(立場)2·1·c·n·j·y2、民主決策(1)直接參與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 難點解析:區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與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1)從方式上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自下而上反映意見,提出建議;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先自上而下發布草案,而后自下而上反映意見,提出建議。www-2-1-cnjy-com(2)從側重點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決策形成前意見的征集;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是最終決策前,初步結果(決策成文或草案)的公布,完善。【出處:21教育名師】(2)意義: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有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政府決定的理解,推動決策的有效實施;有助于提高公民參與決策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重點知識,必須掌握)提示:公民參與民主決策與政府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密切相關。關于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要從公民和政府兩個角度分析。【版權所有:21教育】3、民主管理(屬于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形式:村民自治(農村)、居民自治(城市)(2)自治機構:村民委員會(農村)、居民委員會(城市)提示:我國的村民委員會與城市居民委員會的性質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委會成員和居委會成員都由村民或居民直接選舉產生。(注意:村委會和居委會都不是國家機關或基層政府,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民主管理機構,不能履行國家職能。)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3)實行基層民主自治的意義:①發展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是人民當家作主有效的途徑。②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有利于擴大基層民主。③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④參加基層民主管理,有利于增強和提高公民政治參與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4、民主監督(1)公民參與方式: 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此外還有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活動。(2)意義:有利于改進被監督者的工作;有助于激發公民關心國家的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21·cn·jy·com(3)要求:負責地行使監督權(依法行使),要敢于同邪惡勢力作斗爭,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監督權;要采取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提示:學生對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方式)與公民參與民主監督(方式)容易混淆,教師要進行重點強調和有針對性的訓練。21*cnjy*com公民享有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民主決策;公民有監督權——參與民主監督◆單元綜合探究: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公民有序的與無序的政治參與的區別:是否遵循憲法、法律、規則和程序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是否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答題術語提煉:公民要依法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易錯點提醒】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是國家的主人。(×)(提醒:人民和公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2、我國公民可以直接參與國家與社會事務的管理。(×)(提醒:我國公民間接參與國家管理和社會,非直接參與。)3、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提醒:我國縣級及縣級以下的人大代表由選舉產生,縣級以上的人大代表由間接選舉產生)4、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公民可以行使決策權,參與民主決策。(×) (提醒:我國公民可以參與民主決策,但沒有決策權。)5、信息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提醒:信息是決策的基礎,公民享有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6、村委會是我國的國家機關/基層政權組織。(×)(提醒:村委會和居委會都不是國家機關或基層政府,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民主管理機構,不能履行國家職能。)21·世紀*教育網7、我國公民職能通過間接的方式參與民主管理。(×)(提醒:我們公民可以直接參與民主管理,參與民主管理≠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8、我國公民可以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監督。(×)(提醒: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屬于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9、我國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正日益擴大。(×)(提醒: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由憲法規定,“公民的政治權利擴大”出現在選項中要予以排除。)【常見題型與答題模板】▲ 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幾種常見題型(假定范圍設定在第一單元)1、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及意義。(基礎試題,基礎年級常考)2、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方式和意義。(基礎試題,基礎年級常考)3、公民應如何參與民主決策?(綜合性較強,對基礎年級學生偏難,參考答題模式為:參與決策方式+“三個原則”+ 和依法有序)4、公民如何行使監督權,進行民主監督?(綜合性較強,對基礎年級學生偏難,參考答題模式為:要求 + 監督方式 + “三個原則”+ 依法有序)21教育網5、公民如何參與政治生活?(綜合性較強,對基礎年級學生偏難,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建構起單元知識框架,解答相對容易)①公民要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②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必須遵循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其中,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常考)③公民要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④公民要依法有序參與政治生活,遵循法律、規則和程序。6、實行基層民主自治的意義(容易被忽視,解答相對較難)提醒: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我國人民民主的特點(廣泛性和真實性)等也經常出現在答案中,可根據問題和材料進行靈活作答。2-1-c-n-j-y使用建議:本單元復習學案可以轉化成B4格式,發給學生,復習備考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