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自然資源與國家安全(學案,共8份)(含答案)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3 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自然資源與國家安全(學案,共8份)(含答案)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3 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

資源簡介

第二節 水資源與國家安全
課標要求 結合實例,說明水資源的開發現狀,合理利用與保護措施,分析水資源與國家安全的關系。
學習目標 1.運用資料,說明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和利用現狀。 2.結合具體案例,分析我國水資源安全保護措施。 3.運用資料,說明跨境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國家安全的關系。
知識點一 我國水資源概況
1.水資源
(1)廣義的水資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氣態、液態和固態的__________。
(2)狹義的水資源是指人類能夠______________的淡水,即自然界水循環過程中,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徑流,流入江河、湖泊、沼澤和水庫的________,以及滲入地下的________。
2.概況
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但____________較為貧乏。我國水資源總量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6%,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約為世界人均擁有量的1/4。
3.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
(1)時空分布不均,缺水問題突出
①我國水資源在空間分布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在時間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____________的特點。
②水資源分布與用水需求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a.供求總量不平衡,需水量增長速度__________可供水量增長速度;
b.____________地區的用水缺口明顯擴大,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c.___________和服務業用水量不斷增加,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構成了很大壓力。
③水資源短缺的類型
類型 分布 影響因素(原因)
______缺水 北方地區、西北地區 氣候、地形、地質等
水質性缺水 ________地區 不合理用水、水體受到污染等
(2)水污染問題嚴重
①水體污染來源:工業生產、____________、生活污水等。
②表現
a.我國單位工業產值的____________明顯較高,____________排放量日益增長,處理率也不高;
b.目前,我國的________、湖泊和水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為________________有限,北方的污染負荷普遍重于南方;
c.在我國沿海地區,由于人為超量開采地下水,發生____________現象。
(3)水資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
①________是水資源的浪費大戶。
②我國工業用水的____________低。
③________________鋪張浪費現象也十分嚴重。
1.水資源短缺原因分析思路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自然因素 蒸發 氣溫高,蒸發量較大
降水 降水少,降水季節(年際)變化大
地表徑流 山地比重大,地勢起伏大,不易蓄水;面積狹小,河流短小,儲水空間有限;喀斯特地貌區下滲嚴重,地表水缺乏
地下徑流 土層薄、坡度大、下滲少,持水保水性差
人為因素 人口 人口數量多,水資源需求總量大;人口增長快,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水資源量減少
農業 耕地面積大;水土配合欠佳;不合理的水資源利用方式,如大水漫灌等
工業 高耗水重工業比重大,污水處理不足,水資源重復利用率低
其他 水資源管理法規和制度不完善;保護水資源的宣傳不夠,公民節水意識不強,水污染、浪費嚴重
2.水污染嚴重原因分析思路
水體自凈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超過水體的自凈能力,就會造成水污染。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自然原因 氣候 氣溫高,利于水體中藻類的生長,加劇水體富營養化;降水少,水體自凈能力差
地形 地形較封閉,不利于與外界水體交換
水文 一般徑流量越小,流速越小,流域水質越差
生物 流域內植被較少,植被攔截凈化作用較差
人為原因 經濟 農業發展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農業污染嚴重;高污染的重工業比重大,工業污染嚴重
社會 人口眾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環保意識較差;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情境] 水窖又叫旱井,一般是修建于地面以下并具有一定容積的蓄水建筑物,由水源、管道、沉沙、過濾、窖體等部分組成。水窖多修建在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土層較厚的山塬地下。西北地區修筑水窖歷史悠久,20世紀90年代發展較快。地頭水柜,又稱集雨澆灌工程,就是用水泥和石塊砌成的蓄水池,大者可裝上千立方米的水,小的也能裝一百立方米左右。因有的蓄水池狀如柜子,又大多建在田間地頭,當地人稱為地頭水柜。在我國西南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地區比較普遍。下左圖示意西北水窖,下右圖示意地頭水柜。
[探究] (1)分析西北地區和喀斯特地貌區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2)說明水窖和地頭水柜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分別指出修建水窖和地頭水柜需要注意的問題。試以某地區為例,設計一個水窖或地頭水柜的建造方案。
                                    
                                    
北京和湖北分別位于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受自然環境、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影響,水資源總量和供水量差異大(下表:北京和湖北水資源狀況),完成1~3題。
地區 水資源總 量/億m3 人均水資 源量m3/人 人均用水量m3/人 供水量/億m3
總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北京 35.1 161.6 178.6 38.8 11.3 17.5 10.0
湖北 1 498 2 552.6 480.5 281.9 273.1 8.8 -
1.與湖北相比,關于北京水資源狀況說法錯誤的是(  )
A.水資源總量多 B.人均水資源量少
C.供水總量少 D.地下水資源短缺
2.北京供水總量超出當地的水資源總量的原因可能是(  )
①降水總量少 ②人口多且密度大?、鬯Y源浪費嚴重?、芨吆乃a業發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北京人均用水量比湖北少得多的原因是(  )
①降水量少,水資源短缺 ②氣溫高,蒸發量多
③多為旱地,耗水量少?、芄澦庾R差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水資源緊缺隸屬度(D)是表示水資源安全度,根據大小劃分為非常危險(D≥0.65)、不安全(0.50≤D<0.65)、臨界安全(0.35≤D<0.50)及安全(D<0.35)4個級別。隸屬度數值越高,說明該地區對水資源安全狀況的影響越大。下面是中國水資源緊缺隸屬度分級分布(綜合指標)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4.按照水資源緊缺隸屬度劃分,合肥市水資源為(  )
A.非常危險 B.不安全
C.臨界安全 D.安全
5.影響圖中方框內水資源緊缺隸屬度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發量
C.太陽輻射 D.海拔高低
知識點二 我國水資源安全與國家安全
1.我國水資源安全保護措施
(1)興修水利,優化水資源配置
①修建____________,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如都江堰、京杭大運河、__________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都是我國著名的水利工程。
②____________地利用水資源,能夠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如新疆的________、黃土高原的水窖、建設“海綿城市”等。
③完善綜合____________體系,減輕水旱災害。加強江河湖泊治理工程建設,繼續推進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加固、____________、控制性樞紐和蓄滯洪區建設等。
(2)節約用水,構建節水型社會
①工業:結合產業結構和經濟布局調整,推廣和普及____________,提高用水效率。
②農業:改進陳舊的灌溉系統,將大水漫灌改為更加節約的噴灌或滴灌等,發展節水高效的________________和現代旱作農業。
③社會: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____________,減少浪費。
(3)水污染防治
①排放污染物時,必須充分考慮水體的__________________,把環境污染控制在特定限度之內。
②通過________、管理、科技等手段,預防和治理水污染。
③建立水質____________,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監督管理。
④地理信息技術在水污染防治的過程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____________可快速準確地查明水體污染的范圍、程度等,還具有實時預報和動態監測能力。
2.跨境水資源與國家安全
(1)水資源與國家安全
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和經濟社會發展,__________有加劇的趨勢。各個國家因缺水而引發的社會動蕩和地區沖突頻繁發生。
(2)跨境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跨境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各國需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____________,統一制定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方案,促進沿河國家的________共贏。
[規律方法]
1.水資源短缺的應對措施
開源 修建水庫,儲存雨季降水;合理開采地下水;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等
節流 ①農業:推廣噴灌、滴灌技術,發展節水農業。 ②工業:調整工業結構;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 ③其他:意識先行,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節水意識;控制人口增長;凈化污水,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資源;提高水質,防治水污染;加強水資源管理,適當提高水價等
2.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①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
②加強農村水源污染的防治。
③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④產業結構調整,關、停、并、轉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價高的企業。
⑤適當提高水污染排污費的收費指標。
⑥加強水污染的危害性宣傳教育。
3.水資源開發利用需要統一規劃和管理的原因分析
水資源的特性決定了水資源開發利用需要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
(1)水資源包含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水等,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水資源通常以流域為單位來計算。每一個流域都涉及地區間、上下游、左右岸之間的利益關系,只有按流域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所涉及的各個地區才能均衡和協調發展。
(3)水資源具有供水、灌溉、發電、航運、水產養殖、改善環境等多種功能,各功能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要發揮水資源的最大或最佳效益,各種功能必須相互協調,而保障協調的基礎是統一規劃和管理。
(4)水資源可以服務于生活、生產和生態等方面。要保障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需要統一規劃和管理。
[情境] 我國有2.2萬千米長的陸地邊界,與陸上鄰國大多有河流相通,國際河流多達86條。下圖示意我國跨境流域分布。
[探究] (1)流經我國的國際性河流主要有哪些?
                                    
                                    
                                    
                                    
(2)說出我國主要國際性河流的補給類型。
                                    
                                    
                                    
                                    
(3)查找有關資料,以我國某條國際性河流為例,說出我國在維護國際安全和保護水資源方面做出的貢獻。
                                    
                                    
                                    
                                    
                                    
廣西郁江調水工程于2020年10月15日提閘通水,實現了從郁江引水進入欽江的目標,該引水工程沿線多處采用隧洞引水。下圖示意廣西部分河流分布。讀圖,完成1~2題。
1.除欽江外,欽州市其他河流水資源開發條件差主要是因為(  )
A.汛期較短   B.水流湍急
C.獨流入海   D.污染嚴重
2.郁江調水工程對欽江流域生態的影響是(  )
A.優化河流水質   B.保障農業供水
C.導致沿線土地鹽堿化   D.減少洪澇災害
能源水足跡分為直接水足跡和間接水足跡。直接水足跡指能源生產過程中消耗的水資源量,間接水足跡是指為生產能源提供的生產資料所消耗的水資源量。近年來我國化石能源水足跡總量下降,但能源生產用水降耗壓力仍較大。下圖為化石能源水足跡核算系統邊界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
3.下列屬于煤炭生產間接水足跡的是(  )
A.開采用水量 B.洗煤廢水量
C.除污用水量 D.用電耗水量
4.我國化石能源水足跡總量中煤炭灰水占比較高,主要取決于(  )
A.能源消費結構 B.能源開采技術
C.能源生產投入 D.能源運輸距離
5.近年來,我國能源生產用水降耗壓力仍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環保要求高 B.能源儲備少
C.水污染嚴重 D.能源剛需大
      
第二節 水資源與國家安全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1)天然水 (2)直接使用 地表水 地下水
2.人均水資源
3.(1)①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年際變化大?、赼.超過 b.沿海發達
c.工農業?、圪Y源型 南方 (2)①農業生產?、赼.污染排放量
城市污水 b.河流 水體自凈能力 c.海水入侵 (3)①農業
②重復利用率?、鄢擎偩用裼盟?br/>情境探究 提示 (1)西北地區地處內陸,遠離海洋,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強;工農業發展和人口增加,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增多。喀斯特地貌區地表崎嶇,土層貧瘠,土壤貯水、保水能力弱;巖石裂隙、漏斗、地下溶洞發育,地表降水極易快速轉移到地下深處,開采利用困難;水利設施薄弱,工程性缺水嚴重。
(2)水窖和地頭水柜是存蓄雨水和地表徑流的一種水利設施,提供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用水,也起蓄水保土作用。
(3)修建水窖應重點做好防滲工作,以飲用水為主的窖池,應遠離污染源;修建地頭水柜應注意有足夠的集流場,水柜位置一般應高于所需灌溉的農田。
水窖建造方案:首先是根據地形地質、集流場地、主要用途等選擇窖址,提供生活用水的水窖建在村莊附近,提供灌溉用水的水窖建在田頭路旁;其次根據場地大小、建筑材料和當地土質確定窖型;最后是配套工程,包括集流場、輸水渠、沉沙池、防污柵、進水管、窖口井臺等,并且動工修建水窖。
對點突破
1.A [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北京的水資源總量數值為35.1,供水總量數值為38.8,人均水資源總量數值為161.6;湖北省的水資源總量數值為1 498,供水總量數值為281.9,人均水資源總量數值為2 552.6,均少于湖北省。說明與湖北相比,北京水資源總量少,人均水資源量少,供水總量少。北京降水少,地下水資源相對短缺。A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
2.C [根據材料信息,北京供水總量數值為38.8,水資源總量數值為35.1,可以看出其供水總量超出當地的水資源總量。從氣候角度來看,北京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其降水總量少,且多集中在夏季,降水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水資源總量少,①正確;從人口分布來看,北京為我國的首都,人口數量多且分布密集,用水量較大,②正確;其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資源不足,加之北京作為首都城市,經濟水平高,用水技術較先進,節水意識較強,浪費不嚴重,③錯;其經濟發達,產業密集,高耗水產業發達,供水量大,④正確。故選C。]
3.A [北京為溫帶季風氣候,降水總量較湖北少,人均用水量比湖北少,①正確;北京緯度較湖北高,年均溫較湖北低,蒸發量少,②錯;北京多為旱地,耗水量少,湖北地處南方地區,多為水田,耗水量大,所以北京的人均用水量比湖北少,③正確;北京經濟發達,人口素質高,節水意識強,④錯。故選A。]
4.C [從圖中可知,合肥市水資源緊缺隸屬度為0.35~0.5,按其大小劃分為臨界安全。C符合題意。]
5.A [圖中方框內所示地區屬東部季風區,降水量南多北少,水資源緊缺隸屬度由南向北增加,因此影響圖中方框內水資源緊缺隸屬度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A符合題意。]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1)①水利工程 長江三峽?、谝虻刂埔恕】矁壕、鄯篮闇p災 河道治理 (2)①節水技術?、诂F代灌溉農業?、酃澦庾R (3)①承載能力?、诜ㄖ巍、郾O測體系?、苓b感技術
2.(1)水資源緊缺 (2)協調一致 合作
情境探究 提示 (1)我國國際性河流主要分布于東北、西北和西南三大片區。東北主要有黑龍江、鴨綠江、圖們江、綏芬河;西北主要有額爾齊斯河—鄂畢河、伊犁河;西南主要有伊洛瓦底江、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巴吉拉提河(恒河)、森格藏布河(印度河)、元江—紅河。
(2)東北地區的國際性河流主要以雨水和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為主,此外還有地下水等補給形式;西北地區的國際性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此外還有雨水、地下水等補給形式;西南地區的國際性河流以雨水補給為主,此外還有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補給形式。
(3)我國倡議成立了由流域各國共同參與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并將水資源合作作為瀾湄合作的優先領域之一。我國與流域內各國互利互惠、協商合作,公平合理的利用跨境水資源,并與下游國家分享有關瀾滄江上游的更多水文信息。2016年3月,越南、老撾等下游國家遭遇百年來最嚴重旱災,我國在瀾滄江上游的梯級水電站開閘放水,極大地緩解了下游多國旱情。為確保湄公河航運安全,我國公安邊防和緬甸、老撾、泰國等國執法部門共同開展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
對點突破
1.C [據圖可知,欽州市河流較多,水資源總量較大,但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欽江是欽州市最長河流,其他河流都是獨流入海,河流間缺乏控制性骨干工程進行聯系,水資源開發條件差,C正確。]
2.A [該地降水豐富,不易形成土地鹽堿化,C錯誤;郁江調水工程使欽江枯水期水量增加,有利于自凈,提高水質,A正確;保障農業供水不是對生態的影響,對減少洪澇災害作用較小,B、D錯誤。]
3.D [“間接水足跡是指為生產能源提供的生產資料所消耗的水資源量”,煤炭生產過程中的開采用水量、洗煤廢水量、除污用水量都屬于“能源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水資源量”,是煤炭生產直接水足跡。而用電耗水量是在煤炭開采過程中投入的能源生產所消耗的水資源量,屬于煤炭生產間接水足跡。A、B、C錯誤,D正確。]
4.A [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煤炭生產產生的廢水總量大,導致我國化石能源水足跡總量中煤炭灰水占比較高,A正確。能源開采技術、能源生產投入、能源運輸距離會影響各種化石能源生產灰水足跡,但不是煤炭灰水占比較高的決定性因素,B、C、D錯誤。]
5.D [環保要求高利于治污降耗,減輕用水降耗壓力,A錯誤;能源儲備少可以通過購買國外能源,增加國內能源儲備予以應對,不是“能源生產用水降耗壓力仍較大”的主要原因,B錯誤;水污染嚴重與“能源生產用水降耗壓力仍較大”沒有因果關系,C錯誤;我國人口多,經濟體量大,對能源的剛性需求較大,導致能源生產用水總量大,因此用水降耗壓力仍較大,D正確。]第三節 礦產資源與國家安全
課標要求 以某種戰略性礦產資源為例,分析其分布特點及開發利用現狀。
學習目標 1.運用資料,說明礦產資源的概念、分類。 2.運用資料,說明我國主要礦產資源的分布和利用狀況。 3.結合具體案例,分析礦產資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4.結合資料,分析保障我國礦產資源安全的措施。
知識點一 礦產資源分類及特點
一、礦產資源及其分類
1.概念:指經過地質____________形成的,埋藏在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礦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體。
2.分類
(1)依據產出狀態:固態礦產、液態礦產、_______________。
(2)依據特性及用途:____________、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水氣礦產。
二、我國礦產資源概況
1.種類多,儲量豐富
我國礦產資源____________、種類比較齊全;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探明儲量較低。
2.貧礦多,富礦少,共生礦多
我國礦產資源大部分________較低;有一半以上的礦產以共生的形式賦存,這些特點使我國礦產利用難度大,____________高。
3.區域分布廣泛,相對集中
________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陜西和內蒙古等地,________資源多分布在我國西部,磷礦、鎢礦、錫礦主要分布在南方少數省區。
[拓展延伸] 我國礦產資源的不平衡特點
我國礦產資源在區域和結構方面存在不平衡。
區域不平衡。一是資源稟賦區域分布不平衡。二是礦產資源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三是區域發展的資源需求不平衡。東中部地區經濟相對發達,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在從本地供給向貿易供給轉變,資源經濟(指資源依賴型經濟,主要是依靠區域資源特別是礦產資源的比較優勢,通過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初級加工并形成初級產品的經濟增長模式)占經濟發展總量比重較小。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對資源資產向資本轉化的動力較強,資源經濟占經濟發展總量比重較大。
結構不平衡。主要是四多四少:資源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戰略新興礦產多,大宗礦種少;貧礦多,富礦少;中小型礦多,大型礦少。
[情境] 位于四川西南部的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儲量豐富,其中釩、鈦探明儲量各占全國探明儲量的87.0%和94.3%,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號稱“世界釩鈦之都”,礦石中還伴生有鉻、鈧、鈷、鎳、鎵等元素。下圖示意攀枝花鐵礦地理位置。
[探究] (1)說一說,攀枝花鐵礦的開采有哪些優勢?在開采過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2)議一議,如何提高攀枝花鐵礦開采的綜合效益?
                                    
                                    
鉻礦為我國的戰略性礦產資源,消費量大,但儲量少且品位低,依賴國際進口。津巴布韋鉻礦儲量居世界第二位,但該國政府于2021年宣布禁止鉻礦砂出口。下圖為“2017~2022年中國鉻礦(鉻礦砂和鉻精礦)進口總量及鉻精礦從南非和土耳其的進口比重統計圖”。據此完成1~2題。
1.關于我國鉻礦資源的描述,正確的是(  )
A.2017年,我國從南非進口的鉻精礦約為一千萬噸
B.2019年,我國鉻礦資源對外依存度達歷年最低值
C.2017~2020年,我國鉻礦砂產量呈波狀變化趨勢
D.2017~2020年,我國從南非和土耳其進口的鉻精礦此消彼長
2.津巴布韋禁止鉻礦砂出口,可(  )
①優化產業結構 ②提高鉻儲量
③避免資源枯竭 ④提高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干熱巖是指埋藏于地下深處,通常溫度大于180 ℃,不含或含少量流體的高溫巖體,被認為是極具戰略潛力的清潔能源。在我國青海省共和盆地3 705米深處鉆獲236 ℃的高品質高溫干熱巖體,這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大規??衫酶蔁釒r。下圖為“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其周邊地熱資源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共和盆地干熱巖開發的主要優勢是(  )
A.埋藏較深 B.交通便利
C.品質優良 D.技術先進
4.開發共和盆地地熱資源面臨的挑戰有(  )
①氣候高寒,降水少
②人均資源占有量少
③開發工程建設難度大
④干熱巖熱能提取技術要求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知識點二 礦產資源與國家安全
1.礦產資源與國家安全
(1)礦產資源與國民經濟
①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_________________。
②礦產資源的開發________________突出,采礦業通過產業鏈廣泛拉動相關部門,可創造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也可實現顯著的經濟效益。
(2)礦產資源與國防外交
①礦產資源是保障國防安全的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
a.礦產為武器裝備制造提供________________。
b.某些____________資源供應中斷,會直接影響國防體系的建設。
②由于礦產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礦產資源的____________時有發生。
(3)礦產資源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①我國礦產品進口量逐年增加,不少礦產____________居高不下。
②境外礦產資源利用成本陡增,礦產資源的____________顯著加劇。
2.保障我國礦產資源安全的措施
(1)加大____________,實現“開源”。
(2)健全____________,科學“節流”。
(3)完善國家礦產資源____________體系。
(4)推進資源供給________戰略。
(5)改善礦區____________,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情境] 薩德伯里以盛產鎳礦而蜚聲世界,是全世界最大的鎳礦產地和加拿大最大的銅礦產地。1883年,在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修筑的過程中,當局發現了巖漿硫化物新銅鎳礦,薩德伯里的礦業經濟迅速崛起,該地區的鎳礦公司逐漸成為全球鎳業巨頭,不僅在加拿大占據壓倒性優勢,而且將業務延伸到美國、英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
長時期的礦業開采,將當地的森林毀壞殆盡,還污染了河流湖泊,遺留下眾多廢棄的礦坑,早年的薩德伯里被戲稱為“月球礦坑”。20世紀70年代,采礦公司和當地居民開展“薩德伯里綠化行動”,減少煙氣和污水的排放,種植了大面積的森林,土地復墾工程成為聯合國力薦的典范,屢獲國際大獎。如今的薩德伯里,藍天碧水,草木蔥蘢,成為安大略省生態修復的楷模。
下左圖示意廢棄礦場上的大鎳幣,下右圖示意薩德伯里的居民區。
[探究] (1)分析薩德伯里礦業發展的區位條件。
                                    
                                    
(2)“薩德伯里綠化行動”對我國采礦業有何借鑒意義?舉例說明。
                                    
                                    
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從其他港口運來的煤炭。下圖示意1995年和2013年中國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據此完成1~3題。
1.與1995年相比,2013年中國沿海煤炭接卸量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的(  )
A.煤炭資源枯竭 B.市場需求擴大
C.海運條件改善 D.科技水平提高
2.從1995年到2013年,中國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顯的地區是(  )
A.長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渤海沿岸 D.山東半島
3.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變化,反映出福建的(  )
A.煤炭供需矛盾加劇 B.產業結構調整
C.煤炭生產總量下降 D.城市職能轉變
中國鋁土礦缺口很大,其進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其次為幾內亞、馬來西亞、印度、巴西等國家。下圖示意2008~2015年中國鋁土礦生產量與進口量及進口量所占比例變化。據此完成4~6題。
4.圖中數據表明中國鋁土礦(  )
A.進口量大于生產量 B.進口比重直線上升
C.對外依存度比較高 D.2014年進口量最少
5.中國鋁土礦開采加工的現狀,極有可能導致(  )
A.國內鋁土礦資源逐漸枯竭
B.停止進口國外鋁土礦資源
C.世界鋁土礦產量急劇下降
D.世界電解鋁產業加速衰退
6.2017年國家有關部門要求部分地區涉及電解鋁生產企業削減產能30%,原因是(  )
A.保護礦產資源 B.減少環境污染
C.進口成本提高 D.市場需求降低
      
第三節 礦產資源與國家安全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一、1.成礦作用 開發利用價值
2.(1)氣態礦產 (2)能源礦產
二、1.總量豐富
2.品位 開采成本
3.煤炭 天然氣
情境探究 提示 (1)優勢: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多稀有金屬。交通比較便利,水源較充足,鄰近西部工業發達城市。需克服的困難:貧礦多,伴生礦多,分選冶煉困難。地形地質復雜,遠離東部消費市場,生態保護壓力大。
(2)在礦山生產加工時,采取先進技術和生產工藝合理提高主礦種的開采回采率、選礦及冶煉回收率;通過科學的采、選、冶工藝,最大限度地綜合開發利用共(伴)生、低品位和難利用資源;綜合回收或有效利用采、選、冶過程中產出的廢棄物,包括廢石(渣)、尾礦、廢氣(液)、廢舊金屬等。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
對點突破
1.D [柱狀圖顯示的是我國鉻礦的進口總量,而不是鉻精礦的總量,故無法計算,A錯誤;2019年,鉻礦進口總量最高,表明對外依存度較高,B錯誤;圖中為我國鉻礦的進口總量,無法判斷我國產量的情況,C錯誤;由圖中比重變化可知,我國從南非和土耳其進口的鉻精礦量此消彼長,D正確。]
2.D [津巴布韋禁止鉻礦砂出口主要是為了將其加工成鉻精礦,延長鉻礦生產的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并沒有禁止鉻礦砂的開采,無法避免資源枯竭,①④正確,③錯誤;禁止鉻礦砂出口,無法提高鉻礦資源的儲量,②錯誤。綜合上述分析,D正確,A、B、C錯誤。]
3.C [根據材料“在我國青海省共和盆地3 705米深處鉆獲236 ℃的高品質高溫干熱巖體”可知,埋藏深是干熱巖開發的不利條件,但該地高溫干熱巖品質高,A錯誤,C正確;該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位置偏僻,經濟較落后,故交通不便利,技術水平不高,B、D錯誤。]
4.D [根據材料可知,該干熱巖巖體埋藏深,開發工程建設難度大,加上開發的歷史較短,技術不成熟,對干熱巖熱能的提取技術要求高,導致該地區地熱資源開發面臨挑戰,③④正確;據圖可知,共和盆地地熱資源分布地多有溫泉分布,因此該地高寒、降水少不是開發資源面臨的主要挑戰,①錯誤;該地人口少,資源豐富,人均資源占有量高,且人均資源占有量也不是該地開發資源面臨的挑戰,②錯誤。]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1)①物質基礎?、诼搫有【蜆I崗位 (2)①物質基礎 a.原材料和能源 b.戰略性礦產?、趪H爭端 (3)①對外依存度?、诠┙o風險
2.(1)勘查力度 (2)政策法規 (3)戰略儲備 (4)國際化 (5)生態環境
情境探究 提示 (1)有利條件:礦產資源儲量大,礦種組合好,交通便捷,國際市場需求量大,科技發達,資金雄厚。不利條件:本國消費能力不足,產品依賴海外市場。開礦對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
(2)“薩德伯里綠化行動”中,采取了減少煙氣和污水排放的措施,種植了大面積的森林,開展土地復墾工程,加強對尾礦壩生態治理,這些都值得我國借鑒。
對點突破
1.B [注意題干要求選擇“根本原因”,圖示2013年沿海煤炭接卸量明顯大于1995年,說明從我國港口進入的煤炭量大增,必然是我國市場需求增大的結果,B正確;煤炭資源枯竭不符合我國客觀事實;海運條件改善并不意味著煤炭接卸量就會增加,故不是根本原因;科技水平對煤炭接卸量影響不大,A、C、D錯誤。]
2.C [對比兩圖可知,渤海沿岸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顯,C正確,A、B、D錯誤。]
3.A [福建省內煤炭資源貧乏,但1995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較少,說明當時省內對煤炭的需求量不大,供需矛盾不突出。2013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很大,說明省內對煤炭的需求量很大,但本省煤炭資源貧乏,因此供需矛盾突出,但并不意味著福建煤炭生產量下降,只是反映出煤炭供不應求,A正確,C錯誤;煤炭接卸量增大反映福建高耗能產業比重大,說明現產業結構沒有優化調整以及城市主要職能不會變,B、D排除。]
4.C [結合圖示信息,某些年份我國鋁土礦進口量大于生產量,某些年份則進口量小于生產量。我國鋁土礦進口比重呈波動性變化,A、B錯誤。我國進口鋁土礦最少年份占總需求量的35%以上,對外依存度比較高,C正確。2009年進口量最少,D錯誤。]
5.A [鋁土礦屬于非可再生資源,我國鋁土礦資源蘊藏量占世界比重低,但開采量大,過量開采會導致其逐漸枯竭,A正確;國內資源枯竭,進口量加大,B錯誤;我國的鋁土礦對世界產量影響不大,C錯誤;工業發展對鋁土礦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世界電解鋁產業加速發展,D錯誤,故選A。]
6.B [電解鋁工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廢氣、廢渣,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較為嚴重,為了減少環境污染,國家有關部門要求部分地區涉及電解鋁生產企業削減產能。故選B。]第四節 石油資源與國家安全
課標要求 以石油資源為例,分析其分布特點及開發利用現狀。
學習目標 1.運用地圖,說明世界及我國石油資源的分布特點。 2.結合資料,說明石油能源供需與我國的能源安全。 3.結合具體案例,說明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具體措施。
知識點一 石油資源分布
石油是賦存于地下巖石孔隙中以__________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________可燃礦產。石油不僅是寶貴的________資源,而且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當代社會和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世界石油分布特點
世界石油資源分布____________。各國石油探明儲量差異甚大,前10位的國家,合占世界石油總探明儲量的85%以上,而________占全世界的近一半。
2.我國石油分布特點
我國石油資源比較豐富,但分布________,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柴達木盆地、準噶爾盆地、________、珠江口以及近海大陸架等地。
[情境] 20世紀70年代,石油枯竭論十分流行。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全球新發現的石油資源量遠大于所消耗的石油量。世界已探明的石油資源量,從1996年的1.1萬億桶增長到2017年的1.7萬億桶。世界石油開采量不斷增長,石油剩余儲量的可供開采年限呈上升趨勢,出現“越采越多”的情形。下圖為世界石油儲采比趨勢示意。
[探究] 為什么世界石油會出現“越采越多”的情形?其影響因素主要有哪些?
                                    
                                    
                                    
                                    
下圖是“中東地區石油分布圖”。據圖回答1~2題。
1.中東石油資源十分豐富,圖中顯示中東石油集中分布在(  )
A.阿拉伯海沿岸 B.紅海沿岸
C.地中海沿岸 D.波斯灣沿岸
2.中東現在修通了波斯灣通往地中海的輸油管道,從地中海沿岸裝船運輸。這種改變能縮短中東石油運往哪些國家或地區的距離(  )
①日本?、谥袊、畚鳉W ④美國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頁巖氣是指富含有機質、暗色泥頁巖或高碳泥頁巖中的天然氣,蘊藏量與天然氣相當,成為許多國家爭相研究、開發的一種新型能源。下圖為某地區頁巖氣儲藏地質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對頁巖氣,許多國家爭相研究、開發的主要原因是(  )
A.頁巖氣蘊藏量大 B.能源供應緊張
C.大氣污染較嚴重 D.開發技術提高
4.頁巖氣的開發和大規模使用,對能源消費結構的影響表現是(  )
A.化石能源消耗減少 B.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
C.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D.能源消費構成多樣化
知識點二 石油生產與消費
一、生產
1.石油生產過程分為________與開采兩個階段。____________、地質條件等因素決定了石油的開采方式。陸地及淺海石油采取______________的方式,海底油田則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進行開采。
2.影響石油開發的因素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石油儲量與石油產量通常呈________關系,但受資金、技術、經濟、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國家的石油開發方式存在著較大差異。
3.石油生產現狀
世界石油生產________相對較高。20世紀60年代,一部分石油生產國為了協調和統一石油政策,維護共同的利益,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
二、消費
1.影響因素:石油消耗量受__________________、人口數量、石油儲量等多種因素影響。
2.石油消費現狀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國家的石油消費量非常高,其中美國更是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費國。俄羅斯和中東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燃油價格較低,政府補貼較大。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產油大國,同時也是世界石油消費大國,其人均石油消耗量居世界前列。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人口大國的石油消耗量也越來越大。2017年,中國和________的石油消耗量分別居世界第二和第三位。
[拓展延伸] 我國石油供需與安全
[情境] 從2009年起,我國就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多的國家,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有所不同。下圖示意世界與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對比(2016年)。
[探究] (1)比較我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有哪些異同。
                                    
                                    
                                    
                                    
(2)分析造成我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差異的原因。
                                    
                                    
                                    
                                    
據統計,2022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煉油大國,煉油總產能達到9.2億噸/年,原油進口5.08億噸,對外依存度達71.2%。下圖為“2020~2050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示意圖(含預測)”。據此完成1~3題。
1.將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特點是(  )
A.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趨同
B.煤和石油的消費總量減少
C.能源消費結構以光伏發電為主
D.能源消費結構趨向于均衡化
2.我國成為世界第一煉油大國的根本原因是(  )
A.經濟發展速度快,石油需求量增大
B.煉油技術先進,原油利用率高
C.煉油企業增多,生產規模擴大
D.國內原油產量上升,進口減少
3.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最可行的措施是(  )
A.建立能源儲備庫,儲備大量能源
B.控制人口增長,減少能源需求量
C.開發新能源,完善能源消費結構
D.加大國內化石能源的勘探和開采
頁巖油是油頁巖在熱加工時,其有機質受熱分解后生成的產物,類似天然石油。隨著需求擴大和常規油氣資源的減少,頁巖油成為美國石油資源的重要補充。在世界已探明的頁巖油儲量中,美國占有一半以上。近年來“水力壓裂”技術的應用使得美國頁巖油開采量大幅增加。據此完成4~5題。
4.與美國頁巖油大量開采無關的是(  )
A.緩解溫室效應 B.政府大力支持
C.開采技術進步 D.國內市場廣闊
5.頁巖油大量開采將會使美國(  )
A.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B.提高能源安全
C.石油開采業衰落
D.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研發
知識點三 石油資源與國家安全
1.石油安全問題
我國石油供需矛盾突出。
(1)我國石油資源儲量豐富,但________石油儲量較低。
(2)我國石油儲采比________世界平均水平。
(3)國際糾紛嚴重制約了我國海洋石油資源的________開發。
(4)石油的________迅速攀升,石油供需矛盾逐漸突出。
(5)石油進口量逐年攀升,__________________不斷提高。
2.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措施
(1)開拓國際石油運輸通道
①海上通道:我國石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非洲、俄羅斯、拉丁美洲等地區和國家;____________海峽和________海峽屬于石油運輸的咽喉要道。
②陸上通道:為了減少對海路進口石油的過度依賴,促使石油進口渠道多元化,我國已相繼建成了________________運輸管道、______________石油運輸管道和中緬西南石油運輸管道。
(2)提高石油戰略儲備
目前,我國已建成舟山、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________________和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
(3)加大國內石油開發力度,推動石油企業“走出去”
①對內:加強石油基礎地質調查,提高石油____________水平,促進石油儲量和產量較快增長。
②對外:積極投資________________,推進資源開發,謀取合作共贏。
(4)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大力開發新能源
①目的:減少因能源消耗所造成的__________,提高環境質量,維護生態安全,以確保能源的長期穩定供應。
②措施:注重提高能源使用____________,改進能源消費結構,盡量多使用潔凈能源,大力開發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我國石油儲備基地
現有基地 舟山、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石油儲備基地和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
原則 儲存成本低;調配效率高
影響因素 ①地理位置;②地形、地貌;③氣象條件;④地下礦藏和文物情況;⑤地面交通條件;⑥地上和地下原有各種設施情況;⑦供電、供水、供氣、通信、道路、排水等公用設施情況;⑧供油條件
舉例 我國石油儲備基地建在沿海的原因: ①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消費市場廣闊; ②交通便利
2.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措施
開源 ①加強勘探,探明可采儲量,增加后備資源量;②改善能源消費結構,積極開發新能源,降低能源消費對石油的依賴程度;③積極參與國外石油資源開發;④拓寬石油進口渠道,保障石油進口安全
節流 ①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耗能少的產業;②推廣應用節油新技術、新工藝;③開展石油深加工,提高石油資源利用率;④調節油價;⑤對石油資源要貫徹“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方針,適度開發
儲存 建立石油儲備基地和石油儲備洞庫
調配 建設輸油管道,實現石油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情境] 現代經濟和國防建設均高度依賴石油產品,但石油資源卻主要集中分布于少數國家和地區,這就形成了全球范圍內的石油貿易和運輸。下圖示意2016年世界主要石油貿易流向示意。
[探究] (1)從全球來看,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國和石油進口國分別有哪些?
                                    
                                    
                                    
                                    
                                    
(2)石油生產地與消費地的不一致,會給世界地緣政治安全帶來哪些問題與挑戰?
                                    
                                    
                                    
                                    
                                    
近年來我國開始實施油氣進口多元化戰略,原油進口“四面八方”格局出現,且進口量持續攀升。下圖是我國石油進口通道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東北通道沿線沼澤面積大,不利于施工
②西南通道沿線地勢平坦,利于施工
③海上通道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安全性差
④西北通道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和溫帶季風氣候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我國目前原油進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現有利于(  )
①緩解能源供需矛盾?、谠鰪娔茉垂踩、厶岣叽髿猸h境質量 ④改善能源消費結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資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油是國家經濟的生命線,石油供給安全是能源安全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除自產以外,解決原油安全供給問題的途徑還有儲備、進口和開發替代能源。下圖示意中國石油供應國的國家雙邊關系和石油供應安全度分布。完成3~4題。
3.從雙邊關系判斷,中國石油供應安全度較高的國家主要來自(  )
A.非洲 B.亞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4.為提高中國石油供應國的石油供應安全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石油市場價格,維護石油市場穩定
B.維護雙邊關系,加大石油開采技術投資
C.收購大型石油公司,控制石油的出口量
D.統一采用陸上運輸,降低港口運輸風險
      
第四節 石油資源與國家安全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碳氫 液態 燃料
1.極不平衡 中東
2.不均衡 塔里木盆地 渤海灣
情境探究 提示 石油勘探的范圍擴大,深度加大,石油可采儲量增多。石油探明可采儲量不斷增加,主要得益于科技的進步,包括石油理論研究、石油勘探技術、石油可采技術的進步,也得益于國家政策的鼓勵,資金的投入。
對點突破
1.D [中東石油資源豐富,據圖可知,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波斯灣沿岸地區,故D正確。]
2.D [波斯灣通往地中海的輸油管道可以縮短中東石油向西運輸的距離,即可以縮短中東石油運往美國、西歐的距離。故D正確。]
3.A [根據材料“蘊藏量與天然氣相當”可知,對頁巖氣,許多國家爭相研究、開發的主要原因是頁巖氣蘊藏量大,A正確;搞研究、開發的一些國家中,有很多是能源充足的國家,比如俄羅斯、英國等,B錯誤;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是大氣污染較嚴重,C錯誤;許多國家還在爭相研究階段,開發技術難度較大,D錯誤。]
4.D [根據材料“頁巖氣是指富含有機質、暗色泥頁巖或高碳泥頁巖中的天然氣”可知,頁巖氣的開發和大規模使用,增加了一種新型能源,使能源消費構成多樣化,D正確;頁巖氣仍屬于化石能源,A錯誤;頁巖氣不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會上升,有可能會下降,B錯誤;頁巖氣仍是天然氣,使用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因此溫室氣體排放不一定會減少,C錯誤。]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一、1.勘探 油田位置 鉆井開采 石油鉆井平臺
2.正比
3.集中度 石油輸出國組織
二、1.經濟發展狀況
2.美國 日本 歐盟 沙特阿拉伯 印度
情境探究 提示 (1)相同點是都以礦物能源為主,原油與煤炭、天然氣是全球最主要的三大能源,能源消費都呈多元化。不同點是我國煤炭比重最大,約占三分之二,煤炭的優勢地位明顯,水電比重比世界大,核能所占比重小。我國的石油、天然氣所占的比重比世界小,分別只有19%、6.2%。在世界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天然氣所占的比重較大,分別有33.3%、24%,煤、油、氣三駕齊驅。
(2)這與我國能源儲藏結構有關。我國水能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煤炭開采利用的技術成熟,配套產業齊全,利用歷史較悠久,有工業生產慣性的影響。我國石油儲量相對少,石油工業起步晚,政策上石油能源化不被鼓勵,石油常作為化工原料。
對點突破
1.B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以石油為主,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占比較低,A錯誤。隨著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新能源、清潔能源消費總量上升,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費總量減少,B正確。由圖可知,我國2050年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光伏發電占比并不是最大的,C錯誤。2050年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最大的是風電,最小的是核電,并不均衡,D錯誤。]
2.A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規模大,第二產業占比較大,對能源的需求量較大,且目前我國的新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較低,不能滿足能源需求,故石油產業發展迅速,煉油量較大,A正確。獲得同樣數量的成品油,煉油技術越先進,對原油的需求量越小,且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煉油技術并無優勢,B錯誤。煉油企業多,生產規模擴大,與我國成為世界第一煉油大國均為經濟發展導致石油需求量增大的結果,C錯誤。進口的石油以原油為主且進口量逐年增加,原油由國內生產還是進口,對煉油量沒有影響,D錯誤。]
3.C [建立能源儲備庫,儲備大量能源,需要進一步增加能源進口,增強對外依賴程度,因此不是最可行的措施,A與題意不符;減少能源需求量,不利于社會經濟發展,B錯誤;開發新能源,完善能源消費結構,既能夠提供更多的能源供給,又能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促進節能減排的實施,C正確;化石能源屬于非可再生能源,且化石能源的使用會污染環境,不利于節能減排,D錯誤。]
4.A [根據材料可知,頁巖油類似天然石油,頁巖油的使用也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不能緩解溫室效應,故選A。]
5.B [隨著需求擴大和常規油氣資源的減少,頁巖油成為美國石油資源的重要補充,頁巖油大量開采將有利于美國提高能源安全,選B。頁巖油類似天然石油,不能優化能源消費結構,A錯;頁巖油只是美國石油資源的重要補充,不會導致石油開采業衰落,C錯;頁巖油屬于非可再生能源,頁巖油的大量開采滿足了能源需求,不會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研發,D錯。]
[知識點三]
知能提升
1.(1)人均 (2)遠低于 (3)勘探 (4)消費量 (5)對外依存度
2.(1)①霍爾木茲 馬六甲 ②中俄東北石油 中哈西北 (2)石油儲備基地 (3)①勘查技術 ②國外油氣領域 (4)①污染 ②效率 新能源
情境探究 提示 (1)世界十大石油岀口國:沙特阿拉伯、俄羅斯、伊拉克、加拿大、阿聯酋、科威特、伊朗、尼日利亞、安哥拉、挪威。
世界十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美國、日本、印度、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新加坡。
(2)石油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和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石油生產地和消費地的不一致性導致了多數石油消費國對進口石油的嚴重依賴,同時也導致了世界范圍內對石油的爭奪,一是對世界石油生產地資源的爭奪;二是對國家間埋藏著豐富油氣資源的海岸線大陸架的爭奪;三是對石油運輸要道的爭奪,進而帶來一系列經濟、政治、軍事和外交的矛盾和爭端。
對點突破
1.B [東北通道沿線沼澤面積大,不利于施工,①對;海上通道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安全性差,③對;西南油氣進口通道經過中南半島西北部的山區和我國地形崎嶇的云貴高原,施工難度大;西北油氣進口通道沿線地處內陸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區,②④敘述錯誤。故選B。]
2.A [原油進口渠道的多元化并不能改善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和提高大氣環境質量,③④錯;能有效緩解能源供需矛盾,增強能源供應安全,①②對。]
3.B [結合中國石油供應國的國家雙邊關系和石油供應安全度分布圖可知,從雙邊關系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聯酋、俄羅斯和伊朗的安全度較高,這些國家主要位于亞洲,B正確,A、C、D錯誤。]
4.B [我國能源需求量大,提高石油市場價格不利于經濟發展,A錯誤;維護雙邊關系,加大石油開采技術投資可以提高中國石油供應國的石油供應安全度,B正確;收購大型石油公司,控制石油的出口量不現實,C錯誤;有的供應國與我國相隔海洋,無法做到統一采用陸上運輸,D錯誤。]第五節 海洋空間資源與國家安全
課標要求 結合實例,說明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說明國家海洋空間資源利用的不同形式和特點。 2.運用資料,說明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3.結合實例,分析區域維護海洋空間資源與維護國家安全的措施。
知識點一 海洋空間資源的開發
1.概念
指與海洋開發利用有關的地理區域,包括海域____________、海面及水體、海底和海岸帶四個部分。
2.利用方式
(1)傳統方式:海上運輸、海港建設、________等,開發活動大部分集中在海洋沿岸及________區。
(2)新型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已拓展到海域上空和海底。
①海域上空的利用如____________等。
②海面及水體資源利用包括跨海大橋、人工島、海上石油平臺等。
③海底資源利用包括______________、海底城市等。
[拓展延伸]
1.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主要方式及其特點
主要方式 利用空間 形式 優點 缺點
生產場所 海岸灘涂、海域上空、海面及水體、海底 鹽田、海水養殖、海上發電等 空間范圍廣闊,降低用地成本,保證用地規模;不與糧爭地,無須移民搬遷;可以開展水面—水體—海底立體化綜合利用;水下環境相對穩定,適于倉儲等;減輕對城市的污染和影響;大容量、抗干擾;安全性較強;海洋氣候適宜、旅游資源獨特豐富,利于開展海洋娛樂活動和人類居住 海面上活動要抗御多變的海洋氣象狀況和海水的運動;深海活動要適應黑暗、高壓、低溫和缺氧的環境;海水的腐蝕性強,海冰的破壞性大,對工程設備材料和結構有嚴格要求,使得海洋空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技術難度大、資金投入大、風險大
倉儲場所 海底 海上油庫、海底倉庫等
交通運輸場所 海岸、海面及水體 建設港口、航道、機場、跨海橋隧等
生活場所 海岸灘涂、海面及水體、海底 觀光休閑、建設海上城市等
軍事場所 海岸、海面及水體、海底 軍艦航行、潛艇活動、建設海底基地等
2.海洋資源的類型及利用
分類 利用舉例
海洋物質資源 海洋非生物資源 海水資源 海水本身資源 冷卻用水、鹽土農業灌溉、海水養殖、海水淡化
海水中溶解物質資源 曬鹽,提取鉀、鎂、鈾、鋰等元素
海洋礦產資源 海底石油、天然氣 產量占世界油氣產量的近1/3,儲量是陸地的40%
濱海砂礦 冶金、建材、化工和工藝的金屬和非金屬砂礦
海底煤礦 陸地煤礦的重要補充
大洋多金屬結核和海底熱液礦床 錳、鎳、鈷、鎘、金等多種陸上稀缺的金屬資源
海洋生物資源 海洋植物資源 食物、藥物、化工原料、飼料、肥料、生態保護
海洋無脊椎動物資源 食物、飼料、餌料
海洋脊椎動物資源 食物、科學研究、旅游觀光、軍事
海洋空間資源 海岸空間資源 用于運輸、工農業、城鎮建設、旅游、科教等
海面空間資源 可建設人工島嶼、海上機場、工廠和城市等
水體空間資源 水下交通工具運行空間、觀光旅游、體育運動和人工漁場等
海底空間資源 海底隧道、海底居住、通信線纜、運輸管道、傾廢場所
海洋能源 海洋潮汐能 均可通過技術手段被轉化為電能,是可再生的無污染能源,是當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熱點和重要的組成部分
海洋波浪能
潮流能
海水溫差能
海水鹽差能
[情境] 從高空俯瞰阿聯酋的迪拜,依稀可見兩根巨大的棕櫚樹漂浮在蔚藍色的海面上。仔細辨認,棕櫚樹竟是由一些錯落有致、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除棕櫚樹外,還能看到由300個島嶼勾勒的一幅世界地圖(見下圖)。這些奇特景象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迪拜雄心勃勃的人工島計劃——棕櫚島工程的一部分。
[探究] (1)人工島是人類利用海洋空間的一種形式。與陸地環境相比,海洋空間有哪些優點?
                                    
                                    
                                    
(2)如果你是某海上城市的總設計師,你將重點考慮哪些問題?
                                    
                                    
                                    
(3)我國沿海地區,尤其是沿海城市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很大,但我國目前尚無海上城市,試分析其原因。
                                    
                                    
                                    
下圖示意海洋空間資源開發與利用,據此完成1~3題。
1.人類對海洋空間的利用,主要包括(  )
①網箱養魚 ②海底村莊?、廴斯u城 ④海水灌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海洋的空間利用方式中,屬于對海底空間利用的是(  )
A.海底石油鉆井平臺 B.海底作業基地
C.海洋調查潛艇 D.海水淡化工廠
3.下列有關人類利用海洋空間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目前海洋還局限于為人類提供漁鹽之利和舟楫之便 ②開發與利用技術難度大,資金投入大,風險大?、垭S著利用技術的成熟,開發范圍由海岸、近海向深海延伸 ④利于緩解沿海地區人地矛盾、開發海洋資源、擴展生存空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讀海洋開發利用方式示意圖,完成4~5題。
4.圖中,屬于海洋空間開發利用方式的是(  )
①海洋牧場?、诤Q蠡ぁ、垩睾k娬尽、転I海旅游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海洋開發活動與污染類型的關聯中,正確的有(  )
①海洋捕撈—水污染
②沿海電站—核污染
③海洋石油運輸—石油污染
④港口建設—廢棄物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識點二 海洋空間資源與國家安全
1.海域上空
(1)概念:指沿海國管轄海域(包括__________、領海及毗連區和________________)上空的空域空間。
(2)開發應用:是國際____________的重要空間。
(3)對國家安全的意義:海域上空影響著一國的________管理,對國家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2.海面及水體
(1)開發應用:海面及水體是重要的__________資源,可以發展漁業______和養殖、__________、填海造陸、____________、海上城市等。
(2)對國家安全的意義
①海上通道是連接世界主要________________中心的通道,也是國際交流和______________的紐帶,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②海島具有____________的特點,在國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義。
3.海底空間
(1)____________不僅能夠提高跨海交通速度,還能避免海面惡劣天氣的不利影響。
(2)____________以大容量、抗干擾的優勢,在國際通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3)海底蘊藏著豐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深海采礦及其規則制定已成為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4.海岸帶
(1)概念:是海洋與陸地之間的過渡地帶,地理位置優越,________資源豐富,人類開發利用強度較大。
(2)開發應用:隨著開發強度的加大,海岸帶的________________遭到破壞,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
(3)對國家安全的意義
我國海岸線漫長,海岸帶是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________最發達的地區。
[拓展延伸] 海洋空間資源開發與國家安全
海洋空間資源 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海域上空 海域上空影響著一國的空域管理,對國家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海面及水體 海上通道 是國際交流和商業貿易的紐帶,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海島 海島具有海陸兼備的特點,在國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義
海底空間 海底隧道 不僅能夠提高跨海交通速度,還能避免海面惡劣天氣的不利影響
海底光纜 具有大容量、抗干擾的優勢
海底礦產資源 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
海岸帶 地理位置優越、海陸資源豐富
[情境] 2012年,我國為便于對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中沙群島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海南省設立三沙市,把永興島作為三沙市市政府駐地。島上基礎建設完備,配套設施齊全。經過多年的填海造陸,目前陸地面積達2.6平方千米。
[探究] (1)永興島的陸地空間和島上的景觀發生了哪些變化?
                                    
                                    
                                    
(2)保障島上居民生活所需的飲水、食物、電力等正常供應所面臨的困難是什么?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3)新建機場和港口對維護國家海洋領土安全有什么重要意義?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結合圖文信息回答1~2題。
1.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
A.地平坡緩 B.島多浪小
C.灘闊岸直 D.河多沙厚
2.填海造陸對香港的影響有(  )
A.港區行船更加通暢 B.經濟活動遠離了海岸
C.海洋生態得以維護 D.利于沿海功能區布局
中日雙方關于東海海底資源的主權互不相讓,為使中日之間尚未劃界的東海成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雙方達成開發東海共識,在東海劃定一片區域作為共同開發區塊。中日雙方經過聯合勘探,選擇了雙方一致同意的地點進行油氣等資源的共同開發。下圖為“中日共同開發區塊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我國在東海進行油氣資源的開發行使的海洋權益是(  )
A.海洋文化權益 B.海洋經濟權益
C.海洋安全利益 D.海洋政治權益
4.我國堅決維護海洋權益的重要意義不包括(  )
A.禁止他國船只途經內海
B.有利于鞏固國家安全
C.強化國民海洋國土意識
D.緩解陸地環境的壓力
      
第五節 海洋空間資源與國家安全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上空
2.(1)圍海造陸 近海淺水 (2)①航空航線?、酆5姿淼?br/>情境探究 提示 (1)空間廣闊,便于立體利用;地價便宜,不需搬遷人口;海底隱蔽性好,溫度、壓力穩定。
(2)海上要抵御多變的氣象狀況和海水運動,深?;顒右m應黑暗、高壓、低溫、缺氧的環境,此外還要考慮海水的強腐蝕性和海冰的巨大破壞性等。
(3)建設海上城市的難度和資金需求量都遠大于圍海、填海造地;海上城市的建設對工程設備材料和結構有嚴格的要求;我國建設海上城市的技術還有待提高。
對點突破
1.A [網箱養魚、海底村莊、人工島城是人類對海洋空間的利用,①②③正確;海水灌溉是對海水資源的利用,不屬于對海洋空間的利用,④錯誤。故選A。]
2.B [海洋空間資源可分為海面、水體、海底、海岸與海島等不同類型。海底石油鉆井平臺開發的資源雖然在海底,但屬于“海上作業平臺”,A錯誤;海底作業基地建在海底,B正確;海洋調查潛艇是在海水中,C錯誤;海水淡化工廠是建設在陸地上的,D錯誤。]
3.C [隨著海洋工程技術逐步提高,建筑材料性能不斷改善,大規模的海洋空間利用應運而生,海洋不僅僅局限于為人類提供漁鹽之利和舟楫之便,①錯誤;開發與利用技術難度大,資金投入大,風險大,②正確;隨著利用技術的成熟,開發范圍由海岸、近海向深海延伸,③正確;利用海洋空間資源利于緩解沿海地區人地矛盾、開發海洋資源、擴展生存空間,④正確。故選C。]
4.D [海洋化工屬于海洋礦產資源的利用,不屬于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方式,②不符合題意;潮汐發電是開發能源資源,因此沿海電站不屬于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方式,③不符合題意;圖中海洋牧場、濱海旅游、港口建設、海洋運輸等均屬于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方式,①④正確。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
5.B [海洋捕撈活動易造成生態破壞,①錯誤;沿海的非核能發電站沒有核污染,②錯誤;石油運輸主要依靠海上運輸,而油船在航行中擱淺、碰撞等運輸事故會造成石油污染,③正確;港口建設易造成廢棄物污染,④正確。故選B。]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1)內水 專屬經濟區 (2)航空飛行 (3)空域
2.(1)海洋空間 捕撈 港口航運 海島開發 (2)①經濟資源 商業貿易?、诤j懠鎮?br/>3.(1)海底隧道 (2)海底光纜 (3)礦產資源
4.(1)海陸 (2)生態環境 (3)經濟
情境探究 提示 (1)①采用吹沙造陸的方式填海造地,擴大了永興島的陸地面積。
②擴建后,島上建設有海港、機場、通信設施、學校、醫院、銀行、郵局、超市等基礎設施。
(2)困難:永興島面積狹小,遠離大陸,交通困難,島上淡水、食物、電力供不應求,從我國大陸沿海省區補給困難。
克服方法:修建雨水收集設施、海水淡化廠,滿足島上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用水需求,并對城市污水處理再利用;通過水培、無土栽培方式種植蔬菜,實現居民蔬菜基本自給;修建、擴建柴油發電、太陽能發電裝置,有效保障島上的電力供給。
(3)擴建后的永興島上,建設了機場,可起降中型客機,碼頭可??? 000噸級船只。加強了永興島與祖國大陸的聯系,延伸了我國的海防前線,有利于保障海洋國土安全。
對點突破
1.B [從圖文信息中可以看出,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故A、C錯誤。而河多沙厚既不是香港的特點,也不利于建港,故D錯誤。島嶼眾多可以削弱風浪,利于建港,故B正確。]
2.D [填海造陸可以增加陸地面積,有利于沿海功能區的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填海造陸會改變海岸線形狀,對海洋生態造成不利影響,對港區行船會帶來一定影響。所以選D。]
3.B [我國在東海進行油氣資源的開發行使的海洋權益是海洋經濟權益,不屬于海洋文化權益、海洋安全利益和海洋政治權益。故選B。]
4.A [我國堅決維護海洋權益有利于鞏固國家安全,強化國民海洋國土意識,緩解陸地環境的壓力,B、C、D不符合題意;他國船只經過允許可以途經內海,A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選A。]課標要求 運用圖表,解釋中國耕地資源的分布,說明其開發利用現狀,以及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的關系。
學習目標 1.運用圖表,說明中國耕地資源的分布及特點。 2.運用資料,說明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表現。 3.運用資料,說明保護耕地與糧食安全的關系及保障糧食安全的措施。
知識點一 我國耕地資源概況
一、耕地資源概念:耕地是由自然________發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夠種植農作物的土地。通常,耕地分為________和________兩類,旱地又分為________和________條件的旱地。
二、我國耕地資源優勢:我國是農業大國,耕地資源________,類型________。
三、我國耕地資源特點
1.耕地資源絕對量________,人均________。
2.耕地資源整體質量欠佳。
我國耕地質量____________。隨著農業____________、工業________等對耕地質量的影響日趨凸顯,尤其是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不斷加深,我國耕地質量的總體水平呈________趨勢。
3.耕地資源__________不平衡,______________配置欠佳。
4.耕地后備資源________、________,開發利用難度大。
[拓展延伸] 影響我國耕地質量的自然環境因素
地形因素 我國山區廣,平原少,造成耕地中坡地多,平地少,水土流失多發
氣候因素 我國東西部水熱條件差異大,東部季風區南北方差異顯著。因此,耕地的光、熱、水配置類型多樣
水源因素 我國外流區與內流區,水源情況不同,耕地有水田、旱地等多種形式
生物因素 我國自然帶多樣,不同地區耕地的有機質含量差異大,耕地的肥力不同
[情境] 耕地質量等級反映了由土地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所決定的土地質量差異。從優等地到低等地,土地生產能力從高到低。中等地和低等地一般稱為中、低產田。
中國各省區耕地平均質量
注:我國每個省區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所占的比例不同。平均耕地等級最高為高等地,最低為低等地。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缺少數據。
[探究] (1)我國耕地分布有哪些特點?
                                    
                                    
(2)氣候和地形是如何影響我國耕地分布的?
                                    
                                    
(3)說明各自然環境因素對我國的耕地質量的影響。
                                    
                                    
我國中部糧食主產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土地面積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0.69%,耕地面積約占全國耕地面積的24.06%,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產量的30%,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該區域人口眾多,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具有明顯優勢。讀我國中部糧食生產區分區圖(圖甲)及各區域耕地面積及等級結構圖(圖乙),完成1~3題。
注:根據我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成果,將我國耕地劃分為1~15等,1等地質量最好,15等地質量最差。
1.上圖中耕地質量最優的地區是(  )
A.黃土高原區 B.黃淮海區
C.長江中下游區 D.四川盆地區
2.圖乙反映出四川盆地區和云貴高原區的耕地面積較小,主要原因是(  )
A.位置偏遠,農業技術落后
B.地表崎嶇,平地面積小
C.地表巖石裸露,無法耕作
D.人口少,土地資源開發力度小
3.圖甲中有一區域的耕地質量最差,為提高該地區的耕地質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種植耐旱作物 B.全部施用農家肥
C.修建水平梯田 D.大規模更換表土
下圖示意我國耕地撂荒現象分布。據此完成4~6題。
4.我國耕地撂荒現象主要分布在(  )
A.東部地區 B.南方地區
C.平原地區 D.發達地區
5.造成我國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是(  )
A.農業收益低 B.勞動力不足
C.耕作條件差 D.政策不完善
6.針對耕地撂荒現象,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開荒力度 B.提高機械化水平
C.增加糧食進口 D.鼓勵農地流轉
知識點二 我國糧食安全現狀
1.糧食的重要性
(1)糧食是人民群眾的基本____________。
(2)是維系國家安全的重要____________。
2.糧食生產的成就
(1)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產量__________,較好地解決了全國人民吃飯的問題。
(2)近年來,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____________逐年減少、________________日益提高的情況下,我國仍然實現了糧食產量的穩步增長,保證了居民食物消費和經濟社會發展對糧食的基本需求。
3.我國糧食安全問題
(1)從短期來看:人均糧食占有量較少、糧食____________較大、糧食種植比較收益較低、糧食總體質量偏低等。
(2)從中長期發展來看: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供需____________突出、品種結構性矛盾加劇等。
[拓展延伸] 剖析糧食安全的概念
理解糧食安全的內涵可以從糧食的供給和消費兩個方面進行。
具體內容
供給 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是有足夠的糧食供給,其中糧食生產量超過糧食需求量是糧食安全的基礎和核心
糧食儲備、流通、進出口貿易是保障糧食供給的重要補充手段,在糧食生產量不足的情況下對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消費 人們具有獲取足夠、安全和富有營養的糧食的能力,確保所有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他們所需的糧食
[情境] 我國鹽堿地分布范圍廣,由于鹽堿含量高,不利于一般農作物的生長。海水稻是耐鹽堿的高產水稻,畝產量可達到 200~300 千克。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使用由淡水與海水混合的半咸水,也可用礦化度較高的水資源。目前,我國科學家探索在鹽堿地種植高產的海水稻,在山東、湖北等省相繼獲得成功。在鹽堿地推廣海水稻種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探究] (1)查閱資料,說明我國鹽堿地的空間分布特點。
                                    
                                    
                                    
(2)想一想,海水稻種植對生態環境會造成哪些影響?
                                    
                                    
                                    
(3)議一議,海水稻種植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有哪些意義?
                                    
                                    
                                    
貴州省是西南喀斯特地貌典型區域,土壤類型豐富,山地丘陵面積高達92.5%,坡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82.90%,是貴州省農產品主要生產用地。下圖示意貴州省花溪區不同土壤類型中坡耕地分布。據此完成1~3題。
1.在花溪區各類土壤類型中,坡耕地占其比重最大的是(  )
A.黃壤 B.水稻土
C.石灰土 D.紫色土
2.花溪區坡耕地分布最為集中成片的是(  )
A.黃壤 B.水稻土
C.石灰土 D.紫色土
3.為確保區域糧食安全,貴州省應采取的措施是(  )
A.擴大坡耕地面積 B.提高機械化水平
C.興修農田水利設施 D.增加經濟作物比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南方地區是我國糧食的主產區和輸出區。保障糧食安全一直是我國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下表為1985年和2018年我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單位:億噸)變化表。據此完成4~6題。
4.與北方糧食主產區相比,南方糧食主產區的糧食生產優勢是(  )
A.水熱更充足 B.土壤更肥沃
C.耕地更廣闊 D.耕作歷史更悠久
5.近年來,東北地區商品糧基地的南運量增加,是因為南方糧食主產區(  )
①耕地面積減少?、谵r業結構調整 ③生態環境惡化 ④種植技術滯后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6.糧食生產格局變化帶來的顯著影響有(  )
①糧食區域供求矛盾日趨緩和?、趨^域間交通運輸壓力增加?、郾狈剿Y源短缺程度加劇
④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知識點三 保護耕地資源,保障糧食安全
1.確保耕地數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2)措施
①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劃定____________,確保耕地數量;
②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各類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加強管理;
③執行____________制度;
④積極開發后備耕地資源,提高土地整理____________________,提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2.提高耕地質量
(1)應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加大對農田的投入,推進____________和綠色生產。
(2)加強糧食作物豐產技術的應用,增強抗御____________的能力。
(3)推進農田________________,加快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規范化農田。
3.防止耕地污染
(1)耕地污染的危害:①導致農作物減產;②通過____________危害人畜健康。
(2)措施:引導農戶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和農膜,大力推廣有機肥料、生物農藥、______________農膜,減少對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
4.提高耕種積極性
積極性降低的原因 ①我國種糧成本逐年增加,尤其是__________和生產性成本逐年增加;②糧食種植收益較低
積極性降低的表現 ①擴大糧食再生產的動力不足;②農村________的現象較為普遍
提高積極性的措施 ①增加對糧食生產的投入;②加大對____________的投入;③扶持糧食主產區和種糧大戶
5.加強農業科技應用
重點推廣____________技術,建立糧食病蟲害預警與監控體系,提高農業________災害預測和監測水平,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
[拓展延伸]
1.實現糧食安全的主要途徑
2.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的主要手段
實施方面 具體方式 影響 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重要性
農業技術 培育推廣糧食高產品種,研發綜合配套栽培技術;提高耕地復種指數,發展間作套種;發展農業機械化生產 優化栽培方式,提高單產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耕地面積和播種面積總體呈減少趨勢,所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實現糧食產量增加的主要方式
災害防御 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擴大農田灌溉面積與防洪排澇,平整土地 減少災害對作物的影響,保障產量
其他 合理施用農家有機肥和化肥 增加養分,提高產量
[情境] 我國南方水、土、光、熱的組合要優于北方。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直是我國糧食的主產區,歷史上形成了南糧北運的格局。近些年來,東北地區、華北地區的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糧食生產重心北移。下圖示意我國糧食生產格局。
省級行政區域單位 糧食自給率 省級行政區域單位 糧食自給率
黑龍江省 375.68% 重慶市 96.65%
吉林省 303.91% 云南省 93.86%
內蒙古自治區 253.87% 山西省 88.21%
河南省 149.87% 陜西省 82.94%
寧夏回族自治區 144.90% 廣西壯族自治區 79.2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42.52% 貴州省 77.46%
安徽省 137.32% 西藏自治區 77.11%
遼寧省 117.94% 海南省 56.23%
山東省 116.45% 青海省 44.28%
江西省 115.72% 福建省 44.28%
湖南省 113.21% 浙江省 35.14%
河北省 111.37% 廣東省 32.95%
甘肅省 107.61% 天津市 28.63%
江蘇省 106.46% 北京市 13.75%
湖北省 105.63% 上海市 12.74%
四川省 102.62%
[探究] (1)找出我國糧食不能自給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說一說它們糧食難以自給的主要原因。
                                    
                                    
                                    
(2)我國糧食生產格局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2022年11月,中央財政提前下達2023年農業相關轉移支付2 115億元,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促進農業強國建設。這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推進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等方面意義重大。下圖示意本次劃撥資金的用項分配。據此完成1~2題。
1.中央財政部下發農業財政補貼主要是為了(  )
A.保護地方耕地 B.完善農業設施
C.保護糧食安全 D.維護生態安全
2.在轉移支付資金中,346億元農田建設補助資金及145億元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的設立體現了我國保障糧食安全戰略中的(  )
A.藏糧于技,藏糧于倉 B.藏糧于地,藏糧于民
C.藏糧于倉,藏糧于民 D.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實施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是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這項制度規定,非農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補充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下圖為我國可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年限(即可平衡年限)的空間分布圖。據此完成3~5題。
3.據圖可知(  )
A.華北地區耕地的可平衡年限高于東北地區
B.浙閩地區后備土地資源明顯不足
C.陜甘寧地區耕地的可平衡年限均較低
D.青藏地區后備土地可大面積開墾
4.新疆耕地可平衡年限較長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耕地占土地總面積比重大
B.現有耕地的利用率低
C.后備土地資源較豐富
D.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5.上海為實現土地占補平衡,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生態退耕 B.土地復墾
C.跨區補償 D.填海造陸
      
第一節 耕地資源與國家糧食安全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一、土壤 水田 旱地 水澆地 無水澆
二、豐富 齊全
三、1.大 不足
2.總體偏低 面源污染 “三廢” 下降
3.空間 水土資源
4.數量少 質量差
情境探究 提示 (1)總體上空間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東部季風氣候區,南方耕地質量較高。
(2)我國東部為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配置較好,且東部地區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形較為平坦,因此耕地分布集中在東部地區。
(3)①地形因素:我國山區面積廣,平原少,造成耕地中坡地多,平地少,水土流失多發。
②氣候因素:我國東西部水熱條件差異大,東部季風區南北方差異顯著。因此,耕地的光、熱、水配置類型多樣。
③水源因素:我國外流區與內流區,水源情況不同,導致耕地有水田、旱地等多種形式。
④生物因素:我國自然帶多樣,不同地區耕地的有機質含量差異大,耕地的肥力不同。
對點突破
1.C [讀圖乙可知,長江中下游區的優等地、高等地面積最大,且平均等級最高,因此耕地質量最優,C正確。]
2.B [四川盆地四周多山地,平地面積小,而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崎嶇,因此圖示兩地區的耕地面積較小。B正確,A、C、D錯誤。]
3.C [結合圖乙可知,圖甲中耕地質量最差的區域是黃土高原區,黃土高原區地表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低,加上降水集中、多暴雨,因此水土流失嚴重,土壤養分隨之流失。提高該地區耕地質量較合理的措施是修建水平梯田,保持水土,C正確,A、B、D錯誤。]
4.B [據圖可知,圖示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B正確;東部地區撂荒面積相對較小,A錯誤;耕地撂荒現象大部分分布在山區,小部分分布在平原地區,C錯誤;經濟發達地區耕地撂荒現象較少,D錯誤。]
5.A [我國農村人口較多,農業勞動力充足,農民外出務工收入更多,從而導致田地無人耕種,出現撂荒,因此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是農業收益太低,A正確,B錯誤;耕作條件差只是個別現象,不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C錯誤;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大量農業補貼政策,但是依然出現大量耕地撂荒現象,因此政策不是根本原因,D錯誤。]
6.D [針對耕地撂荒現象,可采取的措施是鼓勵農地流轉,即將家庭農田承包給個人或者公司,自己外出務工,這樣既獲得了土地租金收入,也能通過務工賺錢,增加了收入來源,田地也不至于撂荒,D正確;加大開荒力度并不能使已有田地撂荒的現象得到解決,A錯誤;提高機械化水平不一定能提高農民收益,地處山區的田地不利于機械化操作,B錯誤;增加糧食進口不利于我國糧食安全,不利于解決耕地撂荒現象,C錯誤。]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1)生活資料 (2)戰略物資
2.(1)穩步增長 (2)耕地面積 居民消費水平
3.(1)增產難度 (2)區域性矛盾
情境探究 提示 (1)我國鹽堿地分布不均勻;北多南少;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東北、華北及海濱地區。
(2)以濱海灘涂地區種植海水稻為例。有利影響:可固岸護堤,減少海水對海岸的侵蝕;促淤保灘,改良鹽堿地;增加土壤有機質;節約淡水資源。不利影響:破壞灘涂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減少;海水自凈能力下降。
(3)改良鹽堿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后備資源;增加糧食總產量,降低糧食進口依存度;產品綠色無公害且營養價值高,提高了糧食的品質。
對點突破
1.B [閱讀圖文材料可知,在四種土地類型中,坡耕地占比最大的是水稻土,黃壤的坡耕地面積數量和水稻土持平,但是黃壤的土地面積更大,因此占比較小,故A錯誤,B正確;圖中顯示石灰土的坡耕地面積占比較小,紫色土中坡耕地占比也較小,故C、D錯誤。]
2.A [根據題意,結合右圖中信息可知,花溪區坡耕地分布中,黃壤坡耕地的斑塊平均面積最大,其坡耕地破碎的程度最小,因此黃壤最為集中成片,故A正確;水稻土坡耕地斑塊平均面積較黃壤小,且坡耕地破碎度較高,故B錯誤;石灰土坡耕地的斑塊平均面積較黃壤稍低,且坡耕地破碎度與黃壤坡耕地破碎度基本一致,因此集中成片較黃壤小,故C錯誤;紫色土的坡耕地破碎程度最高,因此其分布集中成片程度最小,故D錯誤。]
3.C [貴州石灰巖廣布,地表水易發生滲漏,導致耕地種植缺水,因此應興修農田水利設施,保障農業用水,故C正確;坡耕地的面積不斷擴大,將破壞生態環境,導致環境惡化,糧食安全受到威脅,故A錯誤;貴州省位于云貴高原之上,地表崎嶇不平,土地較為破碎,且多為坡耕地,難以提高機械化水平,故B錯誤;保障糧食安全,應保障糧食種植,增加經濟作物比重不能保障糧食生產,故D錯誤。]
4.A [南方地區緯度較低,熱量條件比北方地區好;南方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北方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降水多,所以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水分條件好,A正確。南方糧食主產區的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等,北方糧食主產區的土壤有棕壤、褐土、黑土、黑鈣土、黃土等,土壤都比較肥沃,B錯誤。 北方地區平原面積更大,耕地更廣闊,C錯誤。相比而言,北方地區的耕作歷史更悠久,D錯誤。]
5.B [南方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快,非農占用大量耕地,導致耕地面積減少,糧食產量減少,①正確。南方地區地價較高,農業生產中種植糧食作物經濟效益低,因此多發展非糧種植,導致糧食產量減少,②正確。東北地區商品糧基地的南運量增加與南方生態環境惡化關系不大,③錯誤。南方種植技術不滯后,④錯誤。 ①②正確,B正確,A、C、D錯誤。]
6.C [據表可知,目前北方地區糧食產量多于南方地區,南方地區人口多、增長快,糧食需求量大,因此需要從北方向南方地區運送大量糧食,所以這種糧食生產格局變化會使區域間交通運輸壓力增加,②正確。北方地區水資源比南方地區少,而糧食種植面積比南方地區大,這種情況會加劇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程度,③正確。這種糧食生產格局變化并不能使糧食區域供求矛盾得到緩和,對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影響不大,①④錯誤。 ]
[知識點三]
知能提升
1.(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2)①永久基本農田 ③耕地補償 ④復墾指數
2.(1)生態農業 (2)自然災害 (3)綜合整治
3.(1)②食物鏈 (2)可降解
4.勞動力成本 撂荒 水利設施
5.地理信息 氣象
情境探究 提示 (1)我國糧食不能自給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有重慶市、云南省、山西省、陜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西藏自治區、海南省、青海省、福建省、浙江省、廣東省、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傮w上來說,存在供求矛盾。①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地形以山區為主,平地少,耕地少,國家生態退耕政策導致耕地數量下降;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不利于谷物和糧食作物生長;土壤比較貧瘠;雖然糧食需求量少但供應量更少。②福建省、浙江省和海南省地形以山區為主,沿海平原面積小,耕地少;人口密集,糧食需求量大。③重慶市、云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形以高原、丘陵為主,耕地面積?。豢λ固氐孛矎V布,土層淺薄,肥力低,地表水易滲漏;糧食供不應求。④陜西省和山西省位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短缺,糧食單產低;人口密度大,需求量大。⑤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耕地絕對面積小;工業化和工業化水平高,大量占用耕地;市場需求的變化導致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使糧食播種面積減少;人口城市密集,糧食需求量大;供求矛盾突出。
(2)北方土地資源豐富,占全國總面積的70%,耕地資源也占全國較大比重;糧食的需求壓力日益沉重,推動糧食生產尋求更大的地域空間;南方地區工業化城市化導致耕地資源減少,種植結構發生變化,糧食供求矛盾突出;農業技術的發展為糧食重心北移和西移提供了保障。
對點突破
1.C [結合材料可知,中央財政部下發農業財政補貼主要是為了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實施我國保障糧食安全戰略,即保護糧食安全,C正確;保護地方耕地、完善農業設施、維護生態安全都是實現糧食安全的一部分,A、B、D錯誤。]
2.D [農田建設補助資金和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體現了國家對耕地建設和農業技術、設備的重視,對應的是地和技,即藏糧于地,藏糧于技。D正確,A、B、C錯誤。]
3.B [據圖可知,華北地區耕地的可平衡年限低于東北地區,A錯誤;浙閩地區可平衡年限短,可知后備土地資源明顯不足,B正確;陜西耕地的可平衡年限較低,甘肅、寧夏的可平衡年限較高,C錯誤;青藏地區自然環境脆弱,后備土地不適宜大面積開墾,D錯誤。]
4.C [新疆深居內陸,氣候干旱,沙漠廣布,耕地占土地總面積比重較小,現有耕地的利用率高,是我國主要的棉產區之一,A、B錯誤;新疆可平衡年限較長,說明耕地的緊張程度較低,是因為新疆地廣人稀,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非農建設占用的后備土地資源較為豐富,C正確,D錯誤。]
5.C [上海耕地面積小,生態退耕的作用小,A錯誤;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可復墾面積小,B錯誤;填海造陸的土地不適合作為耕地,D錯誤;上海為實現土地占補平衡,宜采取的措施是跨區補償,C正確。]微專題二 光伏電站和風能發電
1.光伏電站
(1)光伏電站修建的區位因素
①光伏電站修建占地面積大,需要地形平坦廣闊,地質條件穩定。
②多晴朗天氣,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
③產業基礎較好:發展光伏產業需要大量的光伏硅片、光伏電池和相關部件。
④政府政策支持:國家大力補貼,降低安裝成本。
⑤避開居民聚居區、重要自然景觀、歷史遺跡和自然保護區,避開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地區。
(2)分析光伏電站的弊端
①破壞原有自然景觀、破壞地表土壤和稀疏植被,在干旱地區加劇風蝕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更加脆弱。
②在東部地區圍墾填埋濕地等占用大量天然湖泊濕地,改變原有環境和生態系統;水體光照減少,水溫產生變化;對水鳥的棲息和生存造成影響(修建光伏板覆蓋濕地,減少生物多樣性,光污染干擾水鳥棲息、光伏板的鏡面溫度極高,飛鳥一旦進入會被燒焦)。
③造成光污染:光伏電池材料色彩豐富,有黑色、灰色、白色、藍色、棕色等且表面有涂層。
④光伏設備生產等產業耗能高、污染環節眾多。
⑤光伏電池(含有鉛、銻、鎘、硫酸等有毒物質)報廢后會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植被污染等),破壞生態環境。
2.風能發電
(1)建設風能發電基地考慮的條件
①風能資源豐富;地形平坦開闊;資金、技術條件;市場需求及與市場的距離。
②西北地區發展風能發電的利弊。
利:大風天數多,風能資源豐富;地形平坦、土地面積廣闊;市場需求量大。
弊:當地經濟落后,資金不足,技術水平低;當地人口和城市少,能源需求量少;距離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遠;輸電基礎設施不完善。
③東南地區發展風能發電的利弊。
利:風能資源豐富;資金雄厚,技術發達;市場需求量大。
弊:用來建設風電場的土地面積小。
(2)分析風能發電今后發展的方向
①進行風能發電與火電互配,提高發電的穩定性。
②加強供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保證供電的穩定進行。
③調整當地產業結構,促進當地對風能、太陽能的市場需求,延長產業鏈,提高能源附加值。
【微訓練】
光伏電站是利用太陽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諸如硅晶板、逆變器等電子元件組成的發電體系。光伏電站是屬于國家鼓勵力度最大的綠色電力開發能源項目。光伏電站周邊往往建設水電站以實現“水光互補”發電。下圖為“我國某光伏電站瞬時輸出功率曲線圖”。據此完成1~3題。
1.該光伏電站最可能位于(  )
A.帕米爾高原 B.柴達木盆地
C.黃土高原 D.東北平原
2.此時,正值(  )
A.芒種時節 B.夏至日前后
C.春秋分前后 D.大寒節氣
3.“水光互補”發電,說明光伏發電(  )
A.需水量大 B.耗能較大
C.易發火災 D.穩定性差
風—光—儲聯合系統是一種新型能源系統,可避免風、光發電的不穩定性。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該系統及其配套的其他能源基礎設施將成為全球科技爭奪的高地。圖1為“我國某園區風光出力與園區負荷典型日變化”,圖2為“該園區風—光—儲聯合系統供電結構”。完成4~6題。
圖1
圖2
4.儲能在風—光—儲聯合系統中發揮的主要作用是(  )
A.節能減排 B.避免電力短缺
C.削峰填谷 D.增加發電量
5.該園區風—光—儲聯合系統中儲能出力的主要時段為(  )
A.1:00~6:00 B.6:00~10:00
C.10:00~15:00 D.15:00~21:00
6.與獨立的風、光電力系統相比,風—光—儲聯合系統可以(  )
①電網斷電時“孤島”運行?、诮档徒ㄔO成本
③減少棄風棄光現象?、芙档碗妰r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了進一步節能減排,分布式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技術在我國電力系統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青海省太陽能資源豐富,然而光伏發電系統在當地農村家庭中普及率較低,而微電網可以有效地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與儲能設備、家庭負載有效結合起來,就近供給本地負載。如圖示意戶間調度微電網結構。
(1)簡析青海省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2)推測青海省光伏發電系統在農村家庭中普及率低的原因。
(3)光伏發電系統利用光伏組件,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圖中反映出其所產電能的主要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
微專題二 光伏電站和風能發電
微訓練
1.B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地光伏電站輸出功率最大出現在北京時間14時前后,應該是當地地方時12時,所以該地應該位于120°E以西30°左右,柴達木盆地符合,B正確;帕米爾高原、黃土高原、東北平原不符合,A、C、D錯誤。]
2.C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當地光伏電站輸出功率為正值的時長約為12小時,說明當地晝長約為12小時。該地為我國某地,所以應該是在春秋分前后,C正確,A、B、D錯誤。]
3.D [光伏發電受太陽輻射變化影響較大,穩定性較差,為了維持輸出電量的穩定,需要建設其他方式的發電站進行調節,D正確;光伏發電需水量較小,A錯誤;光伏發電耗能較小,B錯誤;光伏發電不易發生火災,C錯誤。]
4.C [根據材料“風—光—儲聯合系統是一種新型能源系統,可避免風、光發電的不穩定性”可知,其主要作用是削峰填谷,增強風、光發電的穩定性,C正確;而節能減排、避免電力短缺、增加發電量均不是其主要作用,A、B、D錯誤。]
5.C [當園區負荷高于光伏出力和風電出力之和時,為風—光—儲聯合系統中儲能出力的主要時段。讀圖可知,10:00~15:00園區負荷高于光伏出力和風電出力之和,而1:00~6:00、6:00~10:00、15:00~21:00園區負荷均低于光伏出力和風電出力之和,C正確,A、B、D錯誤。]
6.A [風—光—儲聯合系統并入電網且可以把電力儲存起來,在電網斷電時“孤島”運行,①正確;風—光—儲聯合系統投資更大,建設成本更高,②錯誤;風—光—儲聯合系統可以削峰填谷,減少棄風棄光現象,③正確;風—光—儲聯合系統并沒有降低供電成本,不會使電價降低,④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
7.(1)晴天多,光照時間長;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的削弱作用弱;工業污染少,空氣潔凈,透明度高。
(2)經濟欠發達,缺乏項目配套資金;技術人員不足,難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和維護;系統運行受氣象條件影響大,發電不穩定。
(3)給家庭負載供能 向蓄電池充電
解析 第(1)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較多;同時,青藏高原地區晴朗天氣較多,云層較薄,光照時間長;青海省地廣人稀,工業較為落后,工業污染少,空氣潔凈,透明度高。第(2)題,光伏發電需要購買相關的設備,青海省經濟欠發達,缺乏項目配套資金;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教育水平低,技術人員不足,難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和維護;太陽能發電受天氣狀況影響大,發電不穩定。第(3)題,讀圖可知,太陽能轉化的電能的功率流主要指向家用負載和蓄電池,因此電能的主要去向是給家庭負載供能和向蓄電池充電。微專題三 資源安全問題分析
1.資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措施的分析思路
(1)資源問題主要表現為資源短缺問題,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類活動與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消耗量激增。
(2)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是“開源”和“節流”。
①“開源”的具體舉措:不斷增加資源的探明儲量;拓展開發的范圍和渠道;開發新的資源和能源。
②“節流”的具體舉措:增強節約意識;利用科技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的浪費。
2.影響資源安全的因素
分析角度 答題術語
資源稟賦 該地××資源分布少;經過長期開采,××資源減少乃至枯竭;開發利用強度超過××資源的更新能力,導致資源破壞或枯竭
資源生產與供給能力 經濟落后,資金短缺,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水平低;資源與市場不匹配,資源調配距離遠、投資大等;資源國際市場波動大、運輸風險較高
資源消費需求 人口增長迅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資源消費量大
3.保障資源安全的措施
答題角度 答題術語
供給側 ①充分挖掘資源潛力;加大對資源的勘察力度,增加非可再生資源的儲量;多方面促進可再生資源的更新再生 ②加大科技投入,積極開發替代性資源 ③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增加區外資源調配與貿易 ④有效管控戰略資源,建設戰略性資源儲備庫
需求側 ①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 ②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 ③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④規避各種利用風險,防治資源開發利用中產生的環境問題
【微訓練】
2023年7月,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家糧食和儲備局通過網絡公開競價方式向國內市場投放了第一批國家儲備共計10萬噸有色金屬。8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方案》鼓勵企業積極拓展初級產品進口渠道。下圖示意國家儲備的功能。據此完成1~3題。
1.有色金屬加工主要考慮(  )
A.豐富的原料 B.廉價勞動力
C.充足的能源 D.廣闊的市場
2.此次將國家儲備的有色金屬投放國內市場的主要目的是(  )
A.穩定價格 B.獲取利潤
C.鼓勵消費 D.應對急需
3.我國鼓勵企業積極拓展初級產品進口渠道可以(  )
①保障資源安全?、谔嵘a品質量?、劢档湍茉聪摹、軠p輕環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氦氣具有低密度、低溶解度、高導熱率等特性,廣泛應用于國防工業和高新技術領域,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性稀有氣體資源。中國氦氣資源利用晚,開發程度低。近年來,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國內氦氣需求大幅增長。2017年以來,中國氦氣進口量長期保持在2.0×107 m3以上,其中2018年進口量高達2.31×107m3,約占全球氦氣產量的14.4%,且中國氦氣進口來源較集中。下圖為“2014~2021年中國氦氣產量與進口量走勢圖”。據此完成4~5題。
4.2018年后,我國氦氣進口占比呈下降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
A.氦氣應用領域萎縮 B.大量利用儲備氦氣
C.國內氦氣開發增強 D.氦氣替代原料增加
5.為保障我國氦氣資源的安全,應重點(  )
①發展氦氣資源勘探技術,提高國內氦氣產量
②拓展氦氣進口渠道,維護氦氣供應鏈穩定
③并購國外氦氣生產公司,提高氦氣進口量
④發展建設氦氣專用管道,提高氦氣供應效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水資源嚴重短缺是我國水資源安全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1949年以來,我國每年由降水提供的水資源的總量基本穩定,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水資源消費量不斷增加,導致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
(1)從圖中分別讀出1949年、1980年和2010年我國的水資源使用總量和人口數量,計算3個年度我國的人均水資源使用量。完成下列表格。
年份 水資源使用總量/億噸 人口數量/億人 人均水資源使用量(m3/人)
1949 ____ ____ ____
1980 ____ ____ ____
2010 ____ ____ ____
(2)估算從1949年到2010年,我國用水總量、人口和人均用水量增加的倍數。
(3)說明人口數量和人均用水量對用水總量變化的影響。
微專題三 資源安全問題分析
微訓練
1.C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有色金屬加工屬于動力指向性工業,所以有色金屬加工主要考慮充足的能源,C正確;原料指向性工業主要考慮原料,勞動力指向性工業主要考慮廉價勞動力,市場指向性工業主要考慮市場,A、B、D錯誤。]
2.A [根據材料“通過網絡公開競價方式向國內市場投放了第一批國家儲備共計10萬噸有色金屬”分析可知,此次將國家儲備的有色金屬投放國內市場的主要目的是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穩定價格,A正確;據圖可知,獲取利潤和鼓勵消費不是國家儲備的功能,應對急需雖是國家儲備的功能,但卻不是這次國家儲備投放的主要目的,B、C、D錯誤。]
3.C [進口初級產品對提升產品質量沒有影響,提升產品質量的關鍵是技術投入,②錯誤;進口各種資源有利于保障國家的資源安全,①正確;進口初級產品,可以省去初級產品加工的環節,可以起到節約能源,減輕環境污染的作用,③④正確。]
4.C [隨著我國國防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氦氣應用領域更廣泛,A錯誤。為保障我國氦氣資源的安全,不會大量利用儲備氦氣,B錯誤。由表中信息可知,我國氦氣產量不斷增加,而進口量在2018年后開始下降,導致進口占比呈下降趨勢,C正確。氦氣屬于特殊資源,目前難以用其他資源替代,D錯誤。]
5.A [為保障我國氦氣資源的安全,應重點發展氦氣資源的勘探技術,提高國內氦氣的產量,降低對進口氦氣的依賴性,①正確。由材料可知,我國氦氣進口來源較集中,應發展多元化的氦氣進口渠道,降低對氦氣進口源地過度依賴產生的風險,保障氦氣外部供應鏈的穩定,②正確。我國對氦氣資源開發利用晚,在氦氣貿易領域處于不利地位,目前難以實現對氦氣生產公司的并購,且提高氦氣進口量不利于氦氣資源安全,③錯誤。發展建設氦氣專用管道,對保障我國氦氣資源安全的作用小,④錯誤。A正確。]
6.(1)1 000 5.5 182 4 500 10 450 6 000 14 429
(2)我國用水總量增加的倍數為6,人口增加的倍數為2.5,人均用水量增加的倍數為2.4。
(3)人口數量和人均用水量的增加導致用水總量劇增,大致呈正相關關系。
解析 第(1)題,從圖中分別讀出1949年、1980年和2010年我國的水資源使用總量和人口數量,并通過水資源使用總量與人口數量的比值,計算出3個年度我國的人均水資源使用量,完成表格內容。
年份 水資源使用總量/億噸 人口數量/億人 人均水資源使用量(m3/人)
1949 1 000 5.5 182
1980 4 500 10 450
2010 6 000 14 429
第(2)題,據上表數據可計算出,從1949年到2010年,我國用水總量由1 000億噸增加到6 000億噸,增加了6倍;人口數量由5.5億增加到14億,增加了2.5倍,人均用水量由182 m3/人增加到429 m3/人,增加了2.4倍。第(3)題,人口數量增加、人均用水量的增加導致用水總量呈上升趨勢,它們大致呈正相關關系。微專題一 煤炭開發利用與我國能源安全
1.煤炭生產、消費過程產生的環境問題及影響
環境問題 影響
開采過程對土地的影響 露天采礦,直接破壞地表土層和植被,加劇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地下開采形成地下采空區,會導致巖層斷裂、塌陷、下沉
堆放過程對土地和環境的影響 占用大面積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
運輸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在堆存、裝卸和運輸過程中發生自燃或產生揚塵,從而污染大氣環境,同時會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
加工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煤炭洗選加工會排出大量洗煤水,在干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灰塵、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在液化和汽化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烴類、氨氣和廢渣
利用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燃料消耗激增和森林面積減少,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溫室效應增強,氣溫升高,全球變暖
煤炭燃燒時,排放出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空氣污染物,導致酸雨的形成
電站的廢熱水排放形成熱污染,使水體中的無機氮含量增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形成赤潮
2.煤炭開發過程中應采取的環保措施
【微訓練】
近年來,為加快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實現其能源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地方政府提出了兩套方案。據此完成1~2題。
1.山西省從輸出煤炭改為輸出電力對當地的影響是(  )
①大氣污染加劇?、诳諝赓|量有所好轉
③交通壓力減輕?、芩Y源使用量減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與方案①相比,方案②(  )
A.煤炭利用率更低 B.附加值更高
C.環境污染更輕 D.工業耗水更少
近十年來,我國重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增長值長期占工業增長值的60%以上,尤其是鋼鐵、汽車、化工等重化工業得到了加速發展。我國能源利用率較低,單位GDP能源消耗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圖為山西省煤炭的綜合利用圖。讀圖,據此完成3~4題。
3.目前,我國重化工業加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主要有(  )
A.交通運輸壓力加大
B.水土流失、荒漠化嚴重
C.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
D.耕地面積減小,勞動力短缺
4.山西省圍繞煤炭開發,充分利用本省豐富的鋁土、鐵礦資源,構建了三條產業鏈,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但其經濟結構單一,重化工業所占比重大,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下列符合該省今后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是(  )
A.禁止開采本地資源,改為進口
B.加大力度開采地下豐富的煤炭、鋁土和鐵礦等資源,提高礦產資源銷售價格
C.封閉礦山,關停所有的重化工業企業,使生態環境迅速轉向優良
D.大力發展輕工業和第一、三產業,降低重化工業所占的比重
京西煤礦儲量豐富,煤炭具有低硫、低磷、低氮等特點,產品供應國內外市場。目前京西各煤礦逐步關停,到2020年北京將實現“零煤礦”。下圖為煤礦關停后礦區土地利用規劃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
5.京西煤礦逐步關停的主要原因有(  )
①煤炭開采成本上升?、诿旱V資源瀕臨枯竭 ③改善大氣環境需要 ④城市功能定位調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關停后,礦區的發展方向最不可能的是(  )
A.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
B.復墾礦區,改善生態環境
C.發展第三產業,加速產業轉型
D.大力發展技術指向型工業
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全國“一帶一路”建設中,西部能源開發是一個重點項目。新疆煤炭預測資源量達2.19萬億噸,占全國預測資源總量的40%以上,且大多數埋藏較淺,甚至可以露天開采。目前新疆正致力于我國西部能源基地建設,不僅加大了煤炭開采力度,還提高了煤炭外運能力,拓展外運方式。甘肅省是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其中風電裝機容量已超過1 000萬千瓦,號稱“風電走廊”。但是全省輸電能力不足、大量中小型風電企業盲目開發、電力質量難達標準、市場距離遠等問題嚴重制約甘肅風電的發展。下圖為新疆煤炭分布及運煤線路專項項目示意圖。
(1)分析新疆煤炭資源開發的優勢條件和煤炭資源開發可能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
(2)簡述新疆煤炭外運專線“一主”“兩翼”的區位條件。
(3)簡要分析甘肅省風力資源豐富的原因,并針對“風電走廊”的發展現狀提出合理建議。
微專題一 煤炭開發利用與我國能源安全
微訓練
1.C [結合材料可知,山西改輸煤為輸電,煤炭就地燃燒發電會給山西本地帶來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①正確,②錯誤;變輸煤為輸電,能源輸出方式由地表改為空中,可以降低山西煤炭外運給鐵路和公路造成的交通壓力,③正確;煤炭發電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水資源,故④錯誤;結合選項可知,①③正確,選項C正確,A、B、D錯誤。]
2.B [結合圖示信息可知,方案②比方案①產業鏈更長,產業結構也更完善,所以方案②附加值更高,B正確;由于方案②產業結構更完善,對煤炭的利用效率也更高,A錯誤;同時由于和煤炭相關企業數量增多,該地區所產生的污染和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更大,所以C、D錯誤。]
3.C [由于重化工業產業以資源和能源為主要原料,且我國重化工業能源利用率較低,單位GDP能源消耗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目前我國重化工業加速發展會導致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C正確。會加大交通壓力,但不是主要問題,排除A。目前我國重化工業加速發展,不一定以破壞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植被為代價,因此不一定會導致荒漠化嚴重,B錯。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暫時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D錯。故選C。]
4.D [禁止開采本地資源并不現實,A錯。加大力度開采地下豐富的煤炭、鋁土和鐵礦等資源,會導致資源枯竭速度加快,且帶來的經濟效益有限;且礦產資源價格由市場決定,不能單方面地提高礦產資源銷售價格,B錯。封閉礦山,關停所有的重化工業企業,這不符合因地制宜、利用優勢發展經濟的原則,C錯。為了增強市場適應性,優化產業結構,應大力發展輕工業和第一、三產業,降低重化工業所占的比重,D正確。故選D。]
5.B [為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北京逐漸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優化產業結構,故京西煤礦逐步關停。因此,其主要原因是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調整和改善大氣質量。因此③④正確。因此B正確。]
6.D [據煤礦關停后礦區土地利用規劃示意圖可知,關停后,需要復墾礦區,改善生態環境,不是恢復原始生態,而是為人類所利用,發展第三產業,加速產業轉型,發展生態養老、旅游等第三產業。因此大力發展技術指向型工業不符合發展要求,D錯誤。完善基礎設施和復墾礦區,改善生態環境,以及發展第三產業符合發展要求,故排除A、B、C。]
7.(1)優勢條件:煤炭資源豐富;埋藏淺,開采條件好,開采成本低;國內煤炭市場廣闊。
生態環境問題:采空區巖層斷裂、塌陷,繼而引發地面沉降;破壞土地資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露天堆放的煤矸石占用土地、污染大氣;洗煤污水處理不當,污染水源等。
(2)就近調運,縮短了市場距離;但是總線路長,地勢起伏大,工程量大;大多數路段風沙危害大;東南段地形、地質條件復雜,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等。
(3)原因:接近冬季風源地,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北側地形平坦開闊;植被稀疏等。
建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輸電能力;整合中小型風電企業,擴大規模,實現規模效應;規范風電開發建設秩序,避免盲目開發;更新風能發電設備,加強技術研發,提高風電質量;延長產業鏈,引入高耗能產業,就地消費。
解析 第(1)題,結合圖文信息,分析新疆煤炭資源開發的優勢條件:煤炭資源豐富;埋藏淺,開采條件好,開采成本低;市場廣闊。煤炭資源開發可能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礦井水大量外排,導致地下水位下降;肆意采挖、破壞,導致地層錯動,地面下沉;礦井廢水如不經處理就外排,將嚴重污染地面水體,淤塞河道和農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結,對農作物影響很大;煤炭開采中排出的煤矸石一般都就近堆放,占用土地,煤矸石經風化、雨蝕后,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和水體環境。第(2)題,新疆距離我國能源缺口最大的東部經濟地帶遠,所以就近調運是較為合理的;從圖中可以看出,新疆煤炭外運線路長,地勢起伏大,工程量大;大多數路段風沙危害大;東南段地質構造復雜,斷裂構造發育,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第(3)題,甘肅省距冬季風源地近,風力強勁;走廊地形,再加上植被覆蓋率低,使風可以長驅直入,加強了風力?!叭≥旊娔芰Σ蛔恪保砸岣咻旊娔芰?;“大量中小型風電企業盲目開發”,所以需要整合中小型風電企業,規范風電開發建設秩序;“電力質量難達標準”,則要加大技術投入,提高風電質量;“市場距離遠”,可引入高耗能產業就地消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桦南县| 南部县| 毕节市| 天台县| 积石山| 阳新县| 那曲县| 伊吾县| 沙坪坝区| 广河县| 苍梧县| 社旗县| 虹口区| 宁武县| 永昌县| 镶黄旗| 柳州市| 武清区| 清河县| 满洲里市| 蓬溪县| 静宁县| 特克斯县| 托克托县| 白山市| 嫩江县| 张掖市| 昌都县| 兴业县| 壶关县| 兴业县| 民勤县| 平果县| 遂平县| 沙河市| 博罗县| 泰安市| 米泉市| 合江县|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