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中考化學一輪考點梳理精講(人教)】主題1 第5講 溶液(原卷版+解答版+講解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中考化學一輪考點梳理精講(人教)】主題1 第5講 溶液(原卷版+解答版+講解ppt)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
第5講 溶 液
 命題點1 溶液的形成
1.(2022·十堰)生活中的下列常見物質不屬于溶液的是( A )
A.牛奶 B.生理鹽水
C.蘇打水 D.碘酒
2.(2020·宜昌)把少量下列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B )
A.面粉 B.蔗糖
C.汽油 D.泥土
3.(2021·宜昌)下列物質加入水中攪拌,溫度明顯降低的是( A )
A.硝酸銨 B.生石灰
C.濃硫酸 D.氫氧化鈉
 命題點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
4.(2023·天門)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C.將t1 ℃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 ℃(不考慮溶劑的揮發),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D.t1 ℃時,將20 g甲物質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5.(2023·黃岡、孝感、咸寧)t3 ℃時,將相同質量的a、b兩種固體分別加入盛有等質量水的甲、乙兩燒杯中,充分溶解后溫度不變,現象如圖1所示,圖2為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圖1  圖2
A.乙燒杯中的溶質為b
B.甲燒杯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若將溫度降到t2 ℃,甲、乙兩燒杯中溶液的質量相等
D.t1 ℃時,b的溶解度比a的大
6.(2023·襄陽)下表是KNO3和Na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據表回答問題。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1)KNO3和NaCl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增大 (填“增大”或“減小”)。
(2)20 ℃時,各取KNO3、NaCl固體3.5 g分別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后達到飽和狀態的是 KNO3 溶液。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 (填字母)。
A.從表中數據可以判斷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的溫度在20~30 ℃之間
B.KNO3的飽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繼續溶解物質
C.40 ℃時,KN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
D.若要從KNO3的飽和溶液中獲得KNO3晶體,可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
7.(2023·荊州)如圖是氯化鉀、氯化銨、硝酸鉀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三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最大的是 硝酸鉀 。
(2)30 ℃時接近飽和的氯化銨溶液,若要使其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增加溶質(或恒溫蒸發溶劑等) (填一種即可)。
(3)40 ℃時,將25 g氯化鉀固體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28.6%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③④ (填序號)。
①氯化鉀中混有少量硝酸鉀,可以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氯化鉀
②t ℃時,硝酸鉀、氯化鉀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相等
③40 ℃時,用硝酸鉀、氯化銨、氯化鉀三種固體配制等質量的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依次為m1、m2、m3,則m1<m2<m3
④10 ℃時,將硝酸鉀、氯化銨、氯化鉀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升溫到30 ℃(不考慮水的蒸發),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依次為ω1、ω2、ω3則ω2>ω3>ω1
 命題點3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8.(2022·荊州)實驗室配制50 g質量分數為6%的NaCl溶液,配制過程包括如下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使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燒杯 、量筒、玻璃棒、廣口瓶四種。
(2)溶解時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加快溶解速率 。
(3)該實驗中量取的水的體積應為 47 mL。(水的密度為1 g/cm3)
(4)圖示中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A (填字母)。
A.④②⑤①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④⑤②③①
 命題點4 相關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9.(2023·黃岡、孝感、咸寧)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測定實驗室里一瓶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請計算:
(1)生成氧氣 0.8 g。
(2)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解:設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 g

x=1.7 g
則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5%
答: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
 知識點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 均一的、穩定 的混合物。
(2)組成
(3)特征:均一性、穩定性,屬于混合物。
2.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物質X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X為NaOH:溶液溫度 升高 ; X為NH4NO3、NH4Cl:溶液溫度 降低 ; X為NaCl:溶液溫度無明顯變化。
3.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1)內因:①溶質的性質;②溶劑的性質。
(2)外因:外界條件,如溫度、壓強等。
探究物質溶解性的影響因素 1.A實驗:碘溶于汽油,溶液呈棕色。 B實驗:碘幾乎不溶于水。 C實驗:高錳酸鉀溶于水,溶液為紫紅色。 2.實驗結論 (1)由A、B實驗對比可知,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 不同 。 (2)由B、C實驗對比可知, 不同的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 。
1.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餾水。
2.能與水反應的物質,如果生成物是可溶的,則生成物為該溶液的溶質,如CaO溶于水時,溶質為Ca(OH)2。
3.CaO加入水中后,溶液溫度升高,是因為CaO與水反應放出熱量,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
 知識點2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概念 在一定 溫度 下,向一定量 溶劑 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 不能 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 在一定 溫度 下,向一定量 溶劑 里加入某種溶質,溶質還 能 繼續溶解的溶液
轉化 對大多數的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 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 對于極少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質),如Ca(OH)2:溫度相反,其他轉化方式相同
結晶方法
1.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如飽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可能是濃溶液。
2.在一定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飽和溶液濃。
3.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不能繼續溶解該物質,但可以溶解其他物質。
 知識點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
1.固體溶解度
固體溶解度
溶解度的相對大小(20 ℃):
2.氣體溶解度
氣體的溶解度
3.溶解度曲線詳見本冊P29重難突破2
 知識點4 溶液的濃度
溶液的濃度
溶液的體積≠溶質的體積+溶劑的體積
 實驗3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1.實驗用品:托盤天平、稱量紙、燒杯、 玻璃棒 、藥匙、量筒、膠頭滴管、空試劑瓶、空白標簽、氯化鈉、蒸餾水。
2.實驗圖示:
3.實驗步驟:
計算 若配制6%的氯化鈉溶液50 g,則需要氯化鈉的質量是 3 g,水的體積是 47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稱量 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放入燒杯中
量取 用 量筒 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中
溶解 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完全溶解
貯存 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蓋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放到試劑柜中,標簽填寫如右圖所示
4.誤差分析
誤差 引起原因 實際操作
濃度 偏小 溶質溶解 的量偏少 ①溶質本身不純;②“左碼右物”稱量且使用了游碼;③溶質撒落;④固體試劑倒入燒杯時,紙片上殘留少量試劑
溶劑的量 偏多   ①量取溶劑時仰視讀數; ②燒杯中原來有少量的水
濃度 偏大 溶質溶解 的量偏多 砝碼生銹或沾有污漬
溶劑的量 偏少   ①量取溶劑時俯視讀數;②量取的水沒有完全轉移到燒杯中
【特別提醒】溶液配制完成后,在轉移過程中有部分液體灑出,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發生改變。
5.(1)小紅用濃度更大的氯化鈉溶液配制6%的氯化鈉溶液50 g。試計算:需要10%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為 30 g,需要加水的質量為 20 g。
(2)在農業生產中,常需要用質量分數為16%的NaCl溶液選種。若某技術員將16 g NaCl固體加入100 g水中,這樣配制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將配制好的50 g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全部用來在農業上選種,最簡單的辦法是 加入約5.95 g氯化鈉固體,充分溶解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3張PPT)
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化學 一輪復習(回歸教材夯實基礎)
第5講 溶 液
考點梳理精講
學習主題一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1.(2022·十堰)生活中的下列常見物質不屬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生理鹽水 C.蘇打水 D.碘酒
2.(2020·宜昌)把少量下列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蔗糖 C.汽油 D.泥土
3.(2021·宜昌)下列物質加入水中攪拌,溫度明顯降低的是(  )
A.硝酸銨 B.生石灰 C.濃硫酸 D.氫氧化鈉
命題點1
溶液的形成
A
A
B
4.(2023·天門)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C.將t1 ℃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 ℃(不考慮溶劑的揮發),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D.t1 ℃時,將20 g甲物質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命題點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
B
5.(2023·黃岡、孝感、咸寧)t3 ℃時,將相同質量的a、b兩種固體分別加入盛有等質量水的甲、乙兩燒杯中,充分溶解后溫度不變,現象如圖1所示,圖2為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圖1
圖2
A.乙燒杯中的溶質為b
B.甲燒杯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若將溫度降到t2 ℃,甲、乙兩燒杯中溶液的質量相等
D.t1 ℃時,b的溶解度比a的大
B
6.(2023·襄陽)下表是KNO3和Na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據表回答問題。
(1)KNO3和NaCl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減小”)。
(2)20 ℃時,各取KNO3、NaCl固體3.5 g分別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后達到飽和狀態的是   溶液。
增大
KNO3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從表中數據可以判斷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的溫度在20~30 ℃之間
B.KNO3的飽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繼續溶解物質
C.40 ℃時,KN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
D.若要從KNO3的飽和溶液中獲得KNO3晶體,可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
AD
7.(2023·荊州)如圖是氯化鉀、氯化銨、硝酸鉀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三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最大的是   。
(2)30 ℃時接近飽和的氯化銨溶液,若要使其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種即可)。
(3)40 ℃時,將25 g氯化鉀固體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①氯化鉀中混有少量硝酸鉀,可以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氯化鉀
②t ℃時,硝酸鉀、氯化鉀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相等
③40 ℃時,用硝酸鉀、氯化銨、氯化鉀三種固體配制等質量的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依次為m1、m2、m3,則m1<m2<m3
④10 ℃時,將硝酸鉀、氯化銨、氯化鉀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升溫到30 ℃(不考慮水的蒸發),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依次為ω1、ω2、ω3則ω2>ω3>ω1
硝酸鉀
增加
溶質(或恒溫蒸發溶劑等)
28.6%
①③④
8.(2022·荊州)實驗室配制50 g質量分數為6%的NaCl溶液,配制過程包括如下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使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量筒、玻璃棒、廣口瓶四種。
(2)溶解時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
命題點3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燒杯
加快溶解速率
(3)該實驗中量取的水的體積應為   mL。(水的密度為1 g/cm3)
(4)圖示中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填字母)。
A.④②⑤①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④⑤②③①
47
A
9.(2023·黃岡、孝感、咸寧)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測定實驗室里一瓶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請計算:
(1)生成氧氣   g。
命題點4
相關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0.8
(2)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解:設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 g

x=1.7 g
則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5%
答: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
1.溶液
(1)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   的混合物。
(2)組成
(3)特征:均一性、穩定性,屬于混合物。
知識點1
溶液的形成
均一的、穩定
2.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物質X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X為NaOH:溶液溫度   ;
X為NH4NO3、NH4Cl:溶液溫度   ;
X為NaCl:溶液溫度無明顯變化。
升高
降低
3.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1)內因:①溶質的性質;②溶劑的性質。
(2)外因:外界條件,如溫度、壓強等。
探究物質溶解性的影響因素
1.A實驗:碘溶于汽油,溶液呈棕色。
B實驗:碘幾乎不溶于水。
C實驗:高錳酸鉀溶于水,溶液為紫紅色。
2.實驗結論
(1)由A、B實驗對比可知,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   。
(2)由B、C實驗對比可知,   。
不同
不同的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
1.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餾水。
2.能與水反應的物質,如果生成物是可溶的,則生成物為該溶液的溶質,如CaO溶于水時,溶質為Ca(OH)2。
3.CaO加入水中后,溶液溫度升高,是因為CaO與水反應放出熱量,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
知識點2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概念 在一定   下,向一定量   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   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 在一定   下,向一定量   里加入某種溶質,溶質還   繼續溶解的溶液
溫度
溶劑
不能
溫度
溶劑

轉化 對大多數的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
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對于極少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質),如Ca(OH)2:溫度相反,其他轉化方式相同
增加
蒸發
降低
增加
升高
1.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如飽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可能是濃溶液。
2.在一定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飽和溶液濃。
3.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不能繼續溶解該物質,但可以溶解其他物質。
1.固體溶解度
知識點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





100 g
飽和
一定溫度





溫度
KNO3
NaCl
Ca(OH)2
2.氣體溶解度
3.溶解度曲線





知識點4
溶液的濃度
溶液的體積≠溶質的體積+溶劑的體積
1.實驗用品:托盤天平、稱量紙、燒杯、   、藥匙、量筒、膠頭滴管、空試劑瓶、空白標簽、氯化鈉、蒸餾水。
2.實驗圖示:
實 驗 3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玻璃棒
3.實驗步驟:
計算 若配制6%的氯化鈉溶液50 g,則需要氯化鈉的質量是   g,水的體積是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稱量 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放入燒杯中
量取 用   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中
溶解 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完全溶解
貯存 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蓋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放到試劑柜中,標簽填寫如右圖所示
3
47
量筒
4.誤差分析
誤差 引起原因 實際操作
濃度 偏小 溶質溶解 的量偏少 ①溶質本身不純;②“左碼右物”稱量且使用了游碼;③溶質撒落;④固體試劑倒入燒杯時,紙片上殘留少量試劑
溶劑的量 偏多   ①量取溶劑時仰視讀數;
②燒杯中原來有少量的水
【特別提醒】溶液配制完成后,在轉移過程中有部分液體灑出,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發生改變。
濃度 偏大 溶質溶解 的量偏多 砝碼生銹或沾有污漬
溶劑的量 偏少   ①量取溶劑時俯視讀數;②量取的水沒有完全轉移到燒杯中
5.(1)小紅用濃度更大的氯化鈉溶液配制6%的氯化鈉溶液50 g。試計算:需要
10%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為   g,需要加水的質量為   g。
(2)在農業生產中,常需要用質量分數為16%的NaCl溶液選種。若某技術員將
16 g NaCl固體加入100 g水中,這樣配制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將配制好的50 g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全部用來在農業上選種,最簡單的辦法是   。
30
20
偏低
加入約5.95 g氯化鈉固體,充分溶解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
第5講 溶 液
 命題點1 溶液的形成
1.(2022·十堰)生活中的下列常見物質不屬于溶液的是( A )
A.牛奶 B.生理鹽水
C.蘇打水 D.碘酒
2.(2020·宜昌)把少量下列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B )
A.面粉 B.蔗糖
C.汽油 D.泥土
3.(2021·宜昌)下列物質加入水中攪拌,溫度明顯降低的是( A )
A.硝酸銨 B.生石灰
C.濃硫酸 D.氫氧化鈉
 命題點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
4.(2023·天門)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C.將t1 ℃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 ℃(不考慮溶劑的揮發),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D.t1 ℃時,將20 g甲物質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5.(2023·黃岡、孝感、咸寧)t3 ℃時,將相同質量的a、b兩種固體分別加入盛有等質量水的甲、乙兩燒杯中,充分溶解后溫度不變,現象如圖1所示,圖2為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圖1  圖2
A.乙燒杯中的溶質為b
B.甲燒杯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若將溫度降到t2 ℃,甲、乙兩燒杯中溶液的質量相等
D.t1 ℃時,b的溶解度比a的大
6.(2023·襄陽)下表是KNO3和Na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據表回答問題。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1)KNO3和NaCl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增大 (填“增大”或“減小”)。
(2)20 ℃時,各取KNO3、NaCl固體3.5 g分別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后達到飽和狀態的是 KNO3 溶液。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 (填字母)。
A.從表中數據可以判斷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的溫度在20~30 ℃之間
B.KNO3的飽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繼續溶解物質
C.40 ℃時,KN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
D.若要從KNO3的飽和溶液中獲得KNO3晶體,可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
7.(2023·荊州)如圖是氯化鉀、氯化銨、硝酸鉀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三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最大的是 硝酸鉀 。
(2)30 ℃時接近飽和的氯化銨溶液,若要使其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增加溶質(或恒溫蒸發溶劑等) (填一種即可)。
(3)40 ℃時,將25 g氯化鉀固體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28.6%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③④ (填序號)。
①氯化鉀中混有少量硝酸鉀,可以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氯化鉀
②t ℃時,硝酸鉀、氯化鉀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相等
③40 ℃時,用硝酸鉀、氯化銨、氯化鉀三種固體配制等質量的飽和溶液,所需水的質量依次為m1、m2、m3,則m1<m2<m3
④10 ℃時,將硝酸鉀、氯化銨、氯化鉀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升溫到30 ℃(不考慮水的蒸發),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依次為ω1、ω2、ω3則ω2>ω3>ω1
 命題點3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8.(2022·荊州)實驗室配制50 g質量分數為6%的NaCl溶液,配制過程包括如下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使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燒杯 、量筒、玻璃棒、廣口瓶四種。
(2)溶解時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加快溶解速率 。
(3)該實驗中量取的水的體積應為 47 mL。(水的密度為1 g/cm3)
(4)圖示中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A (填字母)。
A.④②⑤①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④⑤②③①
 命題點4 相關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9.(2023·黃岡、孝感、咸寧)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測定實驗室里一瓶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請計算:
(1)生成氧氣 0.8 g。
(2)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解:設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 g

x=1.7 g
則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5%
答:此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
 知識點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 均一的、穩定 的混合物。
(2)組成
(3)特征:均一性、穩定性,屬于混合物。
2.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物質X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X為NaOH:溶液溫度 升高 ; X為NH4NO3、NH4Cl:溶液溫度 降低 ; X為NaCl:溶液溫度無明顯變化。
3.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1)內因:①溶質的性質;②溶劑的性質。
(2)外因:外界條件,如溫度、壓強等。
探究物質溶解性的影響因素 1.A實驗:碘溶于汽油,溶液呈棕色。 B實驗:碘幾乎不溶于水。 C實驗:高錳酸鉀溶于水,溶液為紫紅色。 2.實驗結論 (1)由A、B實驗對比可知,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 不同 。 (2)由B、C實驗對比可知, 不同的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 。
1.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餾水。
2.能與水反應的物質,如果生成物是可溶的,則生成物為該溶液的溶質,如CaO溶于水時,溶質為Ca(OH)2。
3.CaO加入水中后,溶液溫度升高,是因為CaO與水反應放出熱量,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
 知識點2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概念 在一定 溫度 下,向一定量 溶劑 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 不能 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 在一定 溫度 下,向一定量 溶劑 里加入某種溶質,溶質還 能 繼續溶解的溶液
轉化 對大多數的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 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 對于極少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質),如Ca(OH)2:溫度相反,其他轉化方式相同
結晶方法
1.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如飽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可能是濃溶液。
2.在一定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飽和溶液濃。
3.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不能繼續溶解該物質,但可以溶解其他物質。
 知識點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
1.固體溶解度
固體溶解度
溶解度的相對大小(20 ℃):
2.氣體溶解度
氣體的溶解度
3.溶解度曲線詳見本冊P29重難突破2
 知識點4 溶液的濃度
溶液的濃度
溶液的體積≠溶質的體積+溶劑的體積
 實驗3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1.實驗用品:托盤天平、稱量紙、燒杯、 玻璃棒 、藥匙、量筒、膠頭滴管、空試劑瓶、空白標簽、氯化鈉、蒸餾水。
2.實驗圖示:
3.實驗步驟:
計算 若配制6%的氯化鈉溶液50 g,則需要氯化鈉的質量是 3 g,水的體積是 47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稱量 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放入燒杯中
量取 用 量筒 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中
溶解 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完全溶解
貯存 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蓋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放到試劑柜中,標簽填寫如右圖所示
4.誤差分析
誤差 引起原因 實際操作
濃度 偏小 溶質溶解 的量偏少 ①溶質本身不純;②“左碼右物”稱量且使用了游碼;③溶質撒落;④固體試劑倒入燒杯時,紙片上殘留少量試劑
溶劑的量 偏多   ①量取溶劑時仰視讀數; ②燒杯中原來有少量的水
濃度 偏大 溶質溶解 的量偏多 砝碼生銹或沾有污漬
溶劑的量 偏少   ①量取溶劑時俯視讀數;②量取的水沒有完全轉移到燒杯中
【特別提醒】溶液配制完成后,在轉移過程中有部分液體灑出,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發生改變。
5.(1)小紅用濃度更大的氯化鈉溶液配制6%的氯化鈉溶液50 g。試計算:需要10%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為 30 g,需要加水的質量為 20 g。
(2)在農業生產中,常需要用質量分數為16%的NaCl溶液選種。若某技術員將16 g NaCl固體加入100 g水中,這樣配制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將配制好的50 g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全部用來在農業上選種,最簡單的辦法是 加入約5.95 g氯化鈉固體,充分溶解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山县| 绥德县| 玉山县| 柞水县| 晴隆县| 罗甸县| 万源市| 专栏| 瑞金市| 安康市| 凤阳县| 深水埗区| 县级市| 汉中市| 河北区| 临城县| 阜宁县| 金门县| 通许县| 工布江达县| 威信县| 大厂| 雷山县| 六安市| 河东区| 石河子市| 富民县| 乐陵市| 富川| 新干县| 隆子县| 平邑县| 武邑县| 章丘市| 华阴市| 科尔| 蓝田县| 民权县| 商城县| 昔阳县|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