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二框 嚴于律己如何避免上述情境中的違法行為的發生?情境導入能結合具體案例,認清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學會辨識不良行為,并能針對不良行為制定預防措施,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議題一: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有的同學認為青少年年齡小,而且還受國家特殊保護,犯了罪不會受到懲罰,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為什么 不同意。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人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由此也啟示我們要認清犯罪的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我們要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活動一:觀點對對碰議題二: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中學生李軍在網吧認識了幾個“哥們兒”,久而久之,他沾染了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氣。后來,他從小偷小摸的行為開始,發展到偷同學、老師的錢包,終于有一天他因伙同“哥們兒”持刀搶劫,被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兩年。活動二:小故事 大道理(1)查找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作了怎樣的界定 步驟一:明確是非界限 剖析自身行為(2)聯系自我:尋找校園中身邊的同學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為,并分析這些行為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危害。自主填寫下表:不良行為 對他人 的危害 對行為人 的危害 對家庭 的危害 對社會的危害打架斗毆 夜不歸宿 攜帶管制刀具 傳播淫穢讀物 其他(學生舉例) (1)李軍的行為哪些是不良行為 哪些是一般違法行為 哪些是犯罪行為 步驟二:辨析行為 防患于未然(2)從李軍一步步陷入犯罪深淵的過程中,我們應吸取什么教訓 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而是有一條從不良行為到違法行為、再到犯罪的變化軌跡。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歸納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如何遠離違法犯罪。在生活中,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認清犯罪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做一個自覺遵紀守法的人。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嚴于律己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嚴于律己,防患于未然本 課 體 系1.犯罪是成長路上最兇險的陷阱,下圖是15歲中學生陳某的變化軌跡。對于陳某的變化軌跡,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A.陳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都是“朋友”的責任B.法律對未成年人有特殊保護,我們年齡小違法犯罪也沒關系C.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違法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D.我們要認清違法犯罪危害,依法自律,自覺遵紀守法D2.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法律的規定警示我們( )①要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②要嚴于律己,防患于未然③只要不犯罪,犯點小錯沒關系④調整刑責年齡對未成年人過于嚴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3.某校舉辦校園法治教育講座、陳檢察官回答了小宇同學提出的問題,從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 )①預防違法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②未成年人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③未成年人欠缺自我保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④不良行為即犯罪行為,應該受到刑罰處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小宇同學:在您辦理的未成年人案件中,他們一般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陳檢察官:多數未成年被告人在走上犯罪道路之前均有一些不良行為。比如盜竊罪,一般都是從小偷小摸行為開始的。曠課、逃學的未成年人之間易拉幫結伙,引發聚眾斗毆、故意傷害等。4.無數事實表明,從不良行為到嚴重不良行為,從一般違法行為到犯罪行為,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防微杜漸是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下列說法與“防微杜漸”蘊含道理一致的是(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B.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D.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D5.下邊是某校“與法同行健康成長”法治教育活動方案,其中存在錯誤需要修改的板塊是( )A.找不同 B.排雷行動C.法律零距離 D.亮劍行動D6.在成長的歲月里,朋友越來越成為我們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與朋友同行的路,有時并不平坦。下面就是中學生李某的坎坷“友情”路。請你閱讀,并運用法律知識回答問題。【為“友情”以身試法】初中生李某性格外向,交友廣泛,特別看重友情。在他15歲生日的當天,邀請了幾個很要好的朋友去體育館觀看一場籃球比賽。觀賽時,有朋友對球隊的表現不滿,提議大家一起起哄,并向場內球員投擲礦泉水瓶,大喊不文明的口號。李某雖有遲疑,但為了“友情”最終還是加入其中。工作人員多次勸阻無效。李某及其朋友因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被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處罰。【交“朋友”身陷囹圄】進入高中后,李某又結識了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漸漸無心學習,開始曠課。他起初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后來禁不住朋友的“勸說”開始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高三上期,李某因經常偷竊財物等,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被釋放后仍不悔改。為了弄到錢去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多次作案,最終因犯搶劫罪被判刑。(1)結合兩段材料,分析李某的坎坷“友情”路上有哪幾類違法行為。(6分)①李某“擾亂公共秩序,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被公安機關給予警告”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②“李某因偷竊被行政拘留”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③李某“因搶劫罪被判刑”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2)請結合所學法律知識,談談李某從以身試法到身陷囹圄的坎坷“友情路”帶給我們的啟示。(10分)①李某因違法被“警告、拘留、判刑”說明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②李某從“違紀”等不良行為逐漸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說明很多犯罪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而是有一條從不良行為到違法行為、從違法行為到犯罪的軌跡。我們要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③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④認清維護,增強法治觀念。⑤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⑥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你以為合法但卻違法的事.mp4 第三框 嚴于律己.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