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第7講 常見的酸、堿、鹽第1課時 常見的酸和堿 命題點1 溶液的酸堿性1.(2023·宜昌)智慧小組的同學取剛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樣,每隔幾分鐘測一次pH,其數據如下:測定時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據表中數據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r/>A.該地區所降雨水為酸雨B.在測定期間,雨水的酸性逐漸減弱C.表中數據由pH試紙測得D.該地區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2.(2022·黃石)如表為四種植物適宜生長的pH范圍,不適宜種植在酸性土壤中的是( D?。?br/>選項 A B C D植物 楊梅 菠蘿 甘薯 冬棗pH 4.0~5.0 4.5~5.5 5.0~6.0 8.0~8.53.(2022·襄陽)合理飲食,有利健康。下列是一些常見食物的近似pH,胃酸過多的人空腹時最適宜吃的食物是( B?。?br/>A.蘋果(2.9~3.3) B.玉米粥(6.8~8.0)C.橘子(3.0~4.0) D.番茄汁(3.5~4.5) 命題點2 常見的酸和堿4.(2021·黃石)思維導圖是知識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圖是某思維導圖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號中的是( D?。?br/>酸A.能與活潑非金屬反應B.能與某些酸反應C.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D.能與某些鹽反應5.(2023·荊州)如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及其有效成分:用品 發酵粉 爐具清潔劑 潔廁靈有效成分 碳酸氫鈉 氫氧化鈉 鹽酸(1)碳酸氫鈉的化學式為 NaHCO3 。(2)氫氧化鈉屬于堿,堿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相同的陰離子: OH-?。ㄌ铍x子符號)。(3)潔廁靈不慎灑落在大理石地面上,會發出嘶嘶聲,并產生氣體,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該現象: CaCO3+2HClCaCl2+H2O+CO2↑ 。6.(2022·隨州)用如圖所示的噴泉實驗裝置研究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將NaOH溶液擠入燒瓶,振蕩,打開止水夾K,水倒吸入燒瓶,形成噴泉,燒瓶內溶液呈紅色。(1)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O 。(2)水倒吸入燒瓶的原因是燒瓶內壓強 < (填“>”或“<”)外界大氣壓。(3)實驗結束后,取燒瓶內溶液少許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有 產生氣泡,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7.(2018·黃岡)對比實驗是化學研究中經常采用的方法。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發生了反應時設計了下列兩組實驗。請和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一起探究并回答問題。【設計與實驗】實驗序號 實驗步驟一 實驗步驟二實驗Ⅰ實驗Ⅱ【探究與結論】(1)實驗Ⅰ中步驟一看不到明顯現象,步驟二產生的現象是 有氣泡冒出 。(2)實驗Ⅱ中步驟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 。(3)在實驗Ⅱ的步驟一中CO2和NaOH 溶液一定發生了化學反應,但卻看不到明顯的現象,原因是 CO2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易溶于水且無色的Na2CO3 。8.(2023·十堰)為驗證堿的化學性質,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做了如下探究:【探究一】小組同學分別新配制了一瓶NaOH和Ca(OH)2溶液,由于沒及時貼上標簽,實驗時無法直接區分。為了鑒別它們,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a.取樣,分別加入幾滴酚酞溶液;b.取樣,分別通入少量CO2;c.取樣,分別加入少量稀鹽酸。【討論交流】同學們一致認為只有一個方案可行,該方案是 b?。ㄌ钭帜福F渌麅蓚€方案不可行的理由是 方案a:NaOH和Ca(OH)2溶液都呈堿性,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或方案c:NaOH和Ca(OH)2都能與鹽酸發生反應,且均無明顯現象]?。ㄈ芜x一個方案作答)。經討論,同學們又設計了更簡潔的方案并進行實驗。【進行實驗1】小組同學分別取兩種溶液于試管中,各加入少量Na2CO3溶液(如圖1)。圖1 圖2【實驗現象】試管①中出現白色沉淀,試管②中無明顯現象。【得出結論】試管②中的溶液是 NaOH 溶液。【探究二】探究Ba(OH)2的化學性質。【查閱資料】Ba(OH)2易溶于水;CaCl2、BaCl2溶液均呈中性。【進行實驗2】取少量稀鹽酸于試管中,加入幾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如圖2),邊加邊振蕩。【現象與結論】當觀察到溶液顏色 由無色變為紅色 時,說明中和反應已發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Ba(OH)2+2HClBaCl2+2H2O 。【拓展延伸】做完實驗后,同學們將三支試管中的物質全部倒入一潔凈的燒杯中,充分混合。觀察到白色沉淀增多,溶液最終呈紅色。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離子有 Na+、OH-、Cl- (填離子符號)。 命題點3 中和反應9.(2023·荊州)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C?。?br/>A.加氫氧化銅固體生成藍色溶液B.加入鎂粉,沒有氣體生成C.測得該溶液的pH=7D.滴入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10.(2023·宜昌)為了證明中和反應是否發生,小文同學做了如圖四個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B?。?br/>A.甲實驗中,溶液仍為無色B.乙實驗中,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C.丙實驗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D.丁實驗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11.(2022·鄂州)化學精靈提供的實驗儀器和試劑還有很多。某同學在做“稀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發現向燒杯中滴加稀鹽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他趕緊補滴酚酞溶液,發現溶液仍然為無色。于是他和同學們一起對燒杯內溶液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提出問題】該燒杯內溶液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 NaCl和HCl?。ㄌ罨瘜W式);猜想三:有NaCl和NaOH。【分析與思考】根據已有的實驗現象,小愛認為其中猜想 三 肯定不正確。【進行實驗】為進一步確認溶液的溶質成分,小荷進行了如下實驗:取樣,加入適量的碳酸鈉溶液,觀察到有 氣泡產生 。【得出結論】上述現象說明猜想二正確。【反思與交流】小平認為,另選與小荷實驗中不同類別的物質,如 鋅(或氧化銅、氫氧化銅、石蕊溶液、pH試紙等)?。ㄌ钜环N物質名稱即可),也能得到上述相同的結論。12.(2021·黃石)某班同學在做“某些酸、堿、鹽之間是否發生反應”的探究實驗時發現,酸堿之間的反應,往往沒有明顯的現象。那么如何判斷酸堿發生了化學反應呢?【提出問題】如何判斷酸、堿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實驗試劑】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酚酞溶液、蒸餾水。【實驗探究】(1)甲小組在燒杯中加入50 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發現 溶液由紅色逐漸變為無色 (填現象),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OH+HClNaCl+H2O 。(2)乙小組進行了以下三個實驗,并用溫度傳感器測定實驗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情況,得到了如圖所示的三條曲線。實驗一:50 mL稀鹽酸與50 mL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曲線a);實驗二:50 mL稀鹽酸與50 mL蒸餾水混合(曲線b);實驗三:50 mL氫氧化鈉溶液與50 mL蒸餾水混合(曲線c)。結合實驗目的分析,增加實驗二、實驗三的目的是 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稀釋時也會放出少量熱,通過對比可證明中和反應會放熱 。對比三條曲線,可以得到如下結論:①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一定發生了化學反應。②酸堿中和反應是 放熱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交流與反思】(3)甲小組認為,通過實驗探究(2)得出“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的結論不嚴謹,應該補充 一個與實驗探究(2)同方案的其他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實驗 。 知識點1 酸堿指示劑1.常見酸堿指示劑指示劑 酸性 中性 堿性紫色石蕊溶液 紅色 紫色 藍色 無色酚酞溶液 無色 無色 紅色 2.溶液酸堿度的表示——pH(1)pH和溶液的酸堿性①酸性溶液的pH?。肌?,pH越 小 ,酸性越強。②中性溶液的pH = 7。③堿性溶液的pH?。尽?,pH越 大 ,堿性越強。(2)pH的應用①測定土壤的酸堿性,提供土壤改良依據。②測定雨水的pH(pH<5.6的降雨稱為酸雨),了解空氣的污染情況。③測定人體內或排出的液體的pH,了解人體健康狀況。1.指示劑變色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2.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只能判斷溶液的酸堿性,但不能確定此溶液一定是酸溶液還是堿溶液。 知識點2 常見的酸1.酸的概念:在水中解離出的陽離子都是 H+ 的化合物。2.常見的酸(1)鹽酸和硫酸物質 鹽酸(HCl) 硫酸(H2SO4)物理性質 無色、有 刺激性 氣味的液體 稀硫酸為無色液體,濃硫酸為無色的黏稠油狀液體特性 濃鹽酸具有 揮發 性,敞口放置后瓶口會產生白霧,溶質質量 減小 ,溶劑質量 不變 ,溶質質量分數 減小 濃硫酸具有 吸水 性、脫水性(腐蝕性),敞口放置后溶質質量 不變 ,溶劑質量 增大 ,溶質質量分數 減小 用途 金屬除銹,幫助消化(胃液中含鹽酸)等 金屬除銹,濃硫酸在實驗室中常用作 干燥劑 等(2)其他常見的酸:硝酸(HNO3)、醋酸(CH3COOH,食醋的主要成分,可用于除水垢)。(3)濃硫酸的稀釋:將 濃硫酸 沿燒杯內壁緩慢注入 水 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3.酸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 現象(以稀鹽酸、稀硫酸為例)與酸堿指示劑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 紅 ,無色酚酞溶液遇酸不變色與活潑金屬反應(酸+活潑金屬→鹽+氫氣) 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現象: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為淺綠色)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Fe2O3+6HCl2FeCl3+3H2O (現象:紅棕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為黃色) CuO+H2SO4CuSO4+H2O (現象:黑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為藍色)與堿反應(酸+堿→鹽+水) 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與某些鹽反應(酸+鹽→新酸+新鹽) 2HCl+CaCO3CaCl2+H2O+CO2↑ (現象:有氣泡產生,實驗室制取CO2) BaCl2+H2SO4BaSO4↓+2HCl (現象:有沉淀生成,可用于檢驗S) HCl+AgNO3AgCl↓+HNO3 (現象:有沉淀生成,可用于檢驗Cl-)1.濃硫酸可用來干燥酸性或中性氣體,如O2、CO2、H2等,不可用于干燥堿性氣體,如NH3。2.酸具有相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H+,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酸根離子不同。 知識點3 常見的堿1.堿的概念:在水中解離出的陰離子都是 OH- 的化合物。2.常見的堿物質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俗名 火堿、燒堿、苛性鈉 熟石灰、消石灰化學式 NaOH Ca(OH)2物理性質 白色固體,易溶于水,并放熱 白色粉末狀物質,微溶于水,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吸水性 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導致固體質量增大 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導致固體質量增大腐蝕性 有強烈的腐蝕性 有較強的腐蝕性用途 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應用于制取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工業,生活中可用于除油污 作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農藥波爾多液3.堿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 現象(以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為例)與酸堿指示劑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堿變 藍 ,無色酚酞溶液遇堿變 紅 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2NaOH+CO2Na2CO3+H2O?。ㄎ誄O2) Ca(OH)2+CO2CaCO3↓+H2O?。ǔ吻迨宜儨啙幔糜跈z驗CO2)與酸反應(酸+堿→鹽+水) 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與某些鹽反應(堿+鹽→新堿+新鹽) 2NaOH+CuSO4Na2SO4+ Cu(OH)2↓ (現象:有藍色沉淀生成) Ca(OH)2+Na2CO32NaOH+ CaCO3↓ (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工業制燒堿的原理)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易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應密封保存。2.氫氧化鈉固體作干燥劑時可干燥中性或堿性氣體,如O2、H2、NH3等,不可用于干燥酸性氣體,如SO2、CO2等。3.氫氧化鈉固體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4.氨水(NH3·H2O)屬于堿,在溶液中可解離出N和OH-。5.堿具有相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OH-,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陽離子不同。 知識點4 中和反應1.概念: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2.中和反應的探究詳見本冊P53實驗63.中和反應的應用(1)改良土壤的酸堿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2)處理工廠廢水。如用熟石灰處理酸性廢水,用酸處理堿性廢水。(3)用于醫療。如用含氫氧化鋁[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Al(OH)3+3HClAlCl3+3H2O);蚊蟲叮咬后涂抹肥皂水、小蘇打水等可減輕癥狀。1.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2.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CuO和HCl的反應。1.鹽酸、硫酸的化學性質(1)請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甲 Fe2O3(合理即可) 乙 AgNO3 (2)請寫出對應標號的化學方程式(共性以HCl為例)。① Zn+2HClZnCl2+H2↑ ③ HCl+NaOHNaCl+H2O ⑤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⑦ Fe2O3+6HCl2FeCl3+3H2O(與甲物質對應) ⑨ AgNO3+HClAgCl ↓ +HNO3 ⑩ BaCl2+H2SO4BaSO4↓+2HCl 2.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1)請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甲 CuSO4(合理即可) 乙 CO2(合理即可) (2)請寫出對應標號的化學方程式(共性以NaOH為例)。① HCl+NaOHNaCl+H2O ② 2NaOH+H2SO4Na2SO4+2H2O ③ 2NaOH+MgCl22NaCl+Mg(OH)2↓ ④ CuSO4+2NaOHCu(OH)2↓+Na2SO4(與甲物質對應) ⑤ CO2+2NaOHNa2CO3+H2O(與乙物質對應) ⑥ Ca(OH)2+Na2CO3CaCO3↓+2NaOH 實驗6 中和反應圖11.實驗原理: NaOH+HClNaCl+H2O?。▽懟瘜W方程式)。2.實驗現象:滴加酚酞溶液,溶液 變紅 ,滴加稀鹽酸,溶液逐漸 由紅色變成無色 。3.實驗結論: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發生了反應。4.微觀實質:酸中的 H+ 與堿中的 OH- 結合生成H2O,即H++OH-H2O。5.圖像分析圖2 圖3(1)圖2表示將 稀鹽酸 滴入 NaOH溶液 中。A點pH?。尽?,可判斷出反應前溶液顯 堿?。ㄌ睢八帷薄皦A”或“中”)性,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NaOH?。籅點pH?。健?,表示 NaOH與HCl恰好完全反應 ,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NaCl?。籆點pH?。肌?,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NaCl、HCl 。(2)若反應的曲線如圖3所示,則表示將 NaOH溶液 滴入 稀鹽酸 中。A點pH < 7,可判斷出反應前溶液顯酸性,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HCl ;B點pH?。健?,表示 HCl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 ,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NaCl??;C點pH > 7,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NaCl、NaOH 。6.指示劑的選擇:實驗中沒有選用紫色石蕊溶液作指示劑的原因是 紫色石蕊溶液遇堿變藍,與本身的紫色很接近,肉眼不易區分變色 。7.異?,F象分析試劑滴加順序:能否向稀鹽酸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再滴加氫氧化鈉溶液來驗證恰好完全反應? 不能;因為酚酞溶液遇酸或中性溶液均不變色,當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時,此時溶液顯堿性,無法驗證二者恰好完全反應 。8.實驗前忘記加入酚酞溶液,實驗過程中再加酚酞溶液,發現溶液未變色,能否證明恰好完全反應,并說明理由: 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不變色,也可能酸過量 。9.實驗時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有氣泡冒出,可能的原因是 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 。10.數字化實驗(1)方法一:借助溫度傳感器測定溫度變化(如圖4)圖4從能量變化的角度看,該反應屬于 放熱?。ㄌ睢胺艧帷被颉拔鼰帷保┓磻?。(2)用圖5裝置進行實驗,先后將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測得一段時間內壓強的變化如圖6所示。圖5 圖6①先推入的溶液是 NaOH溶液 。②bc段壓強不變,原因是 NaOH溶液和CO2充分反應,反應停止 。③cd段壓強變大,用化學方程式解釋: Na2CO3+2HCl2NaCl+H2O+CO2↑ 。重難突破6 堿變質的探究考向1: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第1步:明確變質原因。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是 2NaOH+CO2Na2CO3+H2O?。ㄓ没瘜W方程式表示)。第2步:確定需要檢驗的物質。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的實質是檢驗生成物 Na2CO3 是否存在。第3步:設計方案試劑選擇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酸 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氫氧化 鈉溶液 已變質堿 Ba(OH)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鹽 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備考提醒】加入少量稀鹽酸后無氣泡產生不能說明該NaOH未變質,原因是加入稀鹽酸的量太少,可能只與NaOH發生反應。考向2:檢驗氫氧化鈉變質的程度第1步:成分分析沒有變質:NaOH;部分變質: NaOH、Na2CO3 ;全部變質:Na2CO3。第2步:設計方案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過量的 CaCl2(或BaCl2) 溶液。 ②再向其中滴加無色的酚酞溶液 無白色沉淀產生,溶液變紅 沒有變質產生白色沉淀,溶液變紅 部分變質產生白色沉淀,溶液不變色 全部變質【備考提醒】1.步驟①檢驗C,步驟②檢驗OH-。2.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檢驗并除去Na2CO3,防止對NaOH的檢驗造成干擾。3.不能用Ba(OH)2溶液除去Na2CO3,原因是在除去Na2CO3的同時,會引入OH-,對后面NaOH的檢驗造成干擾。4.步驟②檢驗OH-也可以使用CuCl2。有藍色沉淀生成時說明NaOH部分變質。CuCl2+2NaOHCu(OH)2↓+2NaCl。5.石灰水中有少量固體未溶解不能說明氫氧化鈣已變質,理由是氫氧化鈣微溶于水,該固體可能是未溶解的氫氧化鈣。1.(2022·武漢)某興趣小組發現實驗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氫氧化鈉溶液。為探究該溶液的變質程度并測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下實驗:Ⅰ.取20.00 g該溶液,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將濾渣洗滌、干燥后稱量,其質量為1.97 g。Ⅱ.向濾液中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5%的硫酸鎂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硫酸鎂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br/>A.該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10.6%B.若x=2.91,則a點對應的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C.若x=2.33,則該溶液部分變質D.實驗Ⅰ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驗證濾液中含有氯化鋇2.(2024·渭南模擬)向一定量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下列圖像正確的是( A )A BC D3.(2024·荊門沙洋縣模擬)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樣品是否變質,進行如下實驗:實驗一: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實驗二: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稀硫酸,有氣泡放出。實驗三: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向濾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D )A.實驗一說明NaOH溶液沒有變質B.實驗二說明NaOH溶液全部變質C.實驗三中生成的沉淀為Ca(OH)2D.實驗三說明NaOH溶液部分變質4.(2023·鄂州)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上個月做實驗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忘了蓋上瓶蓋。對于該瓶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提出了如下假設:假設一:該溶液沒有變質;假設二:該溶液部分變質;假設三:該溶液全部變質。為了驗證假設,同學們共同設計了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請你幫他們完善該探究過程。查閱資料發現,Ba(NO3)2溶液呈中性。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一: 取少量該瓶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Ba(NO3)2溶液,振蕩 產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鈉步驟二: 取步驟一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變紅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氫氧化鈉 結論:假設二成立。反思一:氫氧化鈉溶液露置于空氣中易變質,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反思二:步驟一中,滴加過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除盡溶液中的碳酸鈉 。5.(2024·長沙岳麓區模擬)某興趣小組對已經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進行提純,設計了如下操作流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加入過量Ca(OH)2的目的是 除去溶液中所有的碳酸鈉 。(2)濾渣A是 CaCO3?。ㄌ罨瘜W式)。(3)步驟③所包含的具體操作是加熱濃縮、 降溫結晶?。ㄌ睢罢舭l結晶”或“降溫結晶”)、過濾。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50張PPT)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人教版2025年中考化學 一輪復習(回歸教材夯實基礎)第7講 常見的酸、堿、鹽考點梳理精講學習主題一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第1課時 常見的酸和堿1.(2023·宜昌)智慧小組的同學取剛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樣,每隔幾分鐘測一次pH,其數據如下:據表中數據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地區所降雨水為酸雨 B.在測定期間,雨水的酸性逐漸減弱C.表中數據由pH試紙測得 D.該地區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命題點1溶液的酸堿性測定時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A2.(2022·黃石)如表為四種植物適宜生長的pH范圍,不適宜種植在酸性土壤中的是( ?。?br/>3.(2022·襄陽)合理飲食,有利健康。下列是一些常見食物的近似pH,胃酸過多的人空腹時最適宜吃的食物是( )A.蘋果(2.9~3.3) B.玉米粥(6.8~8.0)C.橘子(3.0~4.0) D.番茄汁(3.5~4.5)選項 A B C D植物 楊梅 菠蘿 甘薯 冬棗pH 4.0~5.0 4.5~5.5 5.0~6.0 8.0~8.5DB4.(2021·黃石)思維導圖是知識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圖是某思維導圖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號中的是( )A.能與活潑非金屬反應 B.能與某些酸反應C.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D.能與某些鹽反應命題點2常見的酸和堿D5.(2023·荊州)如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及其有效成分:(1)碳酸氫鈉的化學式為 。(2)氫氧化鈉屬于堿,堿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相同的陰離子: ?。ㄌ铍x子符號)。(3)潔廁靈不慎灑落在大理石地面上,會發出嘶嘶聲,并產生氣體,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該現象: 。用品 發酵粉 爐具清潔劑 潔廁靈有效成分 碳酸氫鈉 氫氧化鈉 鹽酸NaHCO3OH-CaCO3+2HClCaCl2+H2O+CO2↑6.(2022·隨州)用如圖所示的噴泉實驗裝置研究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將NaOH溶液擠入燒瓶,振蕩,打開止水夾K,水倒吸入燒瓶,形成噴泉,燒瓶內溶液呈紅色。(1)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水倒吸入燒瓶的原因是燒瓶內壓強 ?。ㄌ睢埃尽被颉埃肌保┩饨绱髿鈮骸?br/>(3)實驗結束后,取燒瓶內溶液少許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有 。2NaOH+CO2Na2CO3+H2O<產生氣泡,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7.(2018·黃岡)對比實驗是化學研究中經常采用的方法?;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發生了反應時設計了下列兩組實驗。請和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一起探究并回答問題。【設計與實驗】【探究與結論】(1)實驗Ⅰ中步驟一看不到明顯現象,步驟二產生的現象是 。(2)實驗Ⅱ中步驟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實驗Ⅱ的步驟一中CO2和NaOH 溶液一定發生了化學反應,但卻看不到明顯的現象,原因是 。有氣泡冒出CaCl2+Na2CO3CaCO3↓+2NaClCO2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易溶于水且無色的Na2CO38.(2023·十堰)為驗證堿的化學性質,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做了如下探究:【探究一】小組同學分別新配制了一瓶NaOH和Ca(OH)2溶液,由于沒及時貼上標簽,實驗時無法直接區分。為了鑒別它們,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a.取樣,分別加入幾滴酚酞溶液;b.取樣,分別通入少量CO2;c.取樣,分別加入少量稀鹽酸。【討論交流】同學們一致認為只有一個方案可行,該方案是 (填字母)。其他兩個方案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選一個方案作答)。經討論,同學們又設計了更簡潔的方案并進行實驗。b方案a:NaOH和Ca(OH)2溶液都呈堿性,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或方案c:NaOH和Ca(OH)2都能與鹽酸發生反應,且均無明顯現象]【進行實驗1】小組同學分別取兩種溶液于試管中,各加入少量Na2CO3溶液(如圖1)。圖1【實驗現象】試管①中出現白色沉淀,試管②中無明顯現象。【得出結論】試管②中的溶液是 溶液。【探究二】探究Ba(OH)2的化學性質。【查閱資料】Ba(OH)2易溶于水;CaCl2、BaCl2溶液均呈中性。NaOH【進行實驗2】取少量稀鹽酸于試管中,加入幾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如圖2),邊加邊振蕩。【現象與結論】當觀察到溶液顏色 時,說明中和反應已發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拓展延伸】做完實驗后,同學們將三支試管中的物質全部倒入一潔凈的燒杯中,充分混合。觀察到白色沉淀增多,溶液最終呈紅色。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離子有 (填離子符號)。由無色變為紅色Ba(OH)2+2HClBaCl2+2H2ONa+、OH-、Cl-圖29.(2023·荊州)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br/>A.加氫氧化銅固體生成藍色溶液B.加入鎂粉,沒有氣體生成C.測得該溶液的pH=7D.滴入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命題點3中和反應C10.(2023·宜昌)為了證明中和反應是否發生,小文同學做了如圖四個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甲實驗中,溶液仍為無色B.乙實驗中,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C.丙實驗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D.丁實驗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B11.(2022·鄂州)化學精靈提供的實驗儀器和試劑還有很多。某同學在做“稀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發現向燒杯中滴加稀鹽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他趕緊補滴酚酞溶液,發現溶液仍然為無色。于是他和同學們一起對燒杯內溶液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提出問題】該燒杯內溶液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 (填化學式);猜想三:有NaCl和NaOH。NaCl和HCl【分析與思考】根據已有的實驗現象,小愛認為其中猜想 肯定不正確。【進行實驗】為進一步確認溶液的溶質成分,小荷進行了如下實驗:取樣,加入適量的碳酸鈉溶液,觀察到有 。【得出結論】上述現象說明猜想二正確。【反思與交流】小平認為,另選與小荷實驗中不同類別的物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種物質名稱即可),也能得到上述相同的結論。三氣泡產生鋅(或氧化銅、氫氧化銅、石蕊溶液、pH試紙等)12.(2021·黃石)某班同學在做“某些酸、堿、鹽之間是否發生反應”的探究實驗時發現,酸堿之間的反應,往往沒有明顯的現象。那么如何判斷酸堿發生了化學反應呢?【提出問題】如何判斷酸、堿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實驗試劑】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⒎犹芤?、蒸餾水。【實驗探究】(1)甲小組在燒杯中加入50 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發現 ?。ㄌ瞵F象),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溶液由紅色逐漸變為無色NaOH+HClNaCl+H2O(2)乙小組進行了以下三個實驗,并用溫度傳感器測定實驗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情況,得到了如圖所示的三條曲線。實驗一:50 mL稀鹽酸與50 mL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曲線a);實驗二:50 mL稀鹽酸與50 mL蒸餾水混合(曲線b);實驗三:50 mL氫氧化鈉溶液與50 mL蒸餾水混合(曲線c)。結合實驗目的分析,增加實驗二、實驗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稀釋時也會放出少量熱,通過對比可證明中和反應會放熱對比三條曲線,可以得到如下結論:①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一定發生了化學反應。②酸堿中和反應是 ?。ㄌ睢胺艧帷被颉拔鼰帷保┓磻?br/>【交流與反思】(3)甲小組認為,通過實驗探究(2)得出“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的結論不嚴謹,應該補充 。放熱一個與實驗探究(2)同方案的其他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實驗1.常見酸堿指示劑知識點1酸堿指示劑指示劑 酸性 中性 堿性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____ 紫色 _______無色酚酞溶液 無色 無色 ______________紅色藍色紅色2.溶液酸堿度的表示——pH(1)pH和溶液的酸堿性①酸性溶液的pH 7,pH越 ,酸性越強。②中性溶液的pH 7。③堿性溶液的pH 7,pH越 ,堿性越強。<小=>大(2)pH的應用①測定土壤的酸堿性,提供土壤改良依據。②測定雨水的pH(pH<5.6的降雨稱為酸雨),了解空氣的污染情況。③測定人體內或排出的液體的pH,了解人體健康狀況。1.指示劑變色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2.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只能判斷溶液的酸堿性,但不能確定此溶液一定是酸溶液還是堿溶液。1.酸的概念:在水中解離出的陽離子都是 的化合物。2.常見的酸(1)鹽酸和硫酸知識點2常見的酸物質 鹽酸(HCl) 硫酸(H2SO4)物理性質 無色、有 氣味的液體 稀硫酸為無色液體,濃硫酸為無色的黏稠油狀液體刺激性H+特性 濃鹽酸具有 性,敞口放置后瓶口會產生白霧,溶質質量 ,溶劑質量 ,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 濃硫酸具有 性、脫水性(腐蝕性),敞口放置后溶質質量 ,溶劑質量 ,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 用途 金屬除銹,幫助消化(胃液中含鹽酸)等 金屬除銹,濃硫酸在實驗室中常用作 等揮發減小不變減小吸水不變增大減小干燥劑(2)其他常見的酸:硝酸(HNO3)、醋酸(CH3COOH,食醋的主要成分,可用于除水垢)。(3)濃硫酸的稀釋:將 沿燒杯內壁緩慢注入 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濃硫酸水3.酸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 現象(以稀鹽酸、稀硫酸為例)與酸堿指示劑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 ,無色酚酞溶液遇酸不變色與活潑金屬反應(酸+活潑金屬→鹽+氫氣) 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現象: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為淺綠色)紅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Fe2O3+6HCl2FeCl3+3H2O(現象:紅棕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為黃色)CuO+H2SO4CuSO4+H2O(現象:黑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為藍色)與堿反應(酸+堿→鹽+水) 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與某些鹽反應(酸+鹽→新酸+新鹽) 2HCl+CaCO3CaCl2+H2O+CO2↑(現象:有氣泡產生,實驗室制取CO2)BaCl2+H2SO4BaSO4↓+2HCl(現象:有沉淀生成,可用于檢驗S)HCl+AgNO3AgCl↓+HNO3(現象:有沉淀生成,可用于檢驗Cl-)1.濃硫酸可用來干燥酸性或中性氣體,如O2、CO2、H2等,不可用于干燥堿性氣體,如NH3。2.酸具有相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H+,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酸根離子不同。1.堿的概念:在水中解離出的陰離子都是 的化合物。2.常見的堿知識點3常見的堿物質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俗名 火堿、燒堿、苛性鈉 熟石灰、消石灰化學式 NaOH Ca(OH)2物理 性質 白色固體,易溶于水,并放熱 白色粉末狀物質,微溶于水,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OH-吸水性 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導致固體質量增大 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導致固體質量增大腐蝕性 有強烈的腐蝕性 有較強的腐蝕性用途 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應用于制取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工業,生活中可用于除油污 作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農藥波爾多液3.堿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 現象(以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為例)與酸堿指示劑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堿變 ,無色酚酞溶液遇堿變_____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吸收CO2)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于檢驗CO2)藍紅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與酸反應(酸+堿→鹽+水) 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與某些鹽反應(堿+鹽→新堿+新鹽) 2NaOH+CuSO4Na2SO4+__________________(現象:有藍色沉淀生成)Ca(OH)2+Na2CO32NaOH+______________(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工業制燒堿的原理)Cu(OH)2↓CaCO3↓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易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應密封保存。2.氫氧化鈉固體作干燥劑時可干燥中性或堿性氣體,如O2、H2、NH3等,不可用于干燥酸性氣體,如SO2、CO2等。3.氫氧化鈉固體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4.氨水(NH3·H2O)屬于堿,在溶液中可解離出N和OH-。5.堿具有相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OH-,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陽離子不同。1.概念: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2.中和反應的探究3.中和反應的應用(1)改良土壤的酸堿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2)處理工廠廢水。如用熟石灰處理酸性廢水,用酸處理堿性廢水。(3)用于醫療。如用含氫氧化鋁[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Al(OH)3+3HClAlCl3+3H2O);蚊蟲叮咬后涂抹肥皂水、小蘇打水等可減輕癥狀。知識點4中和反應1.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2.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CuO和HCl的反應。1.鹽酸、硫酸的化學性質(1)請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甲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Fe2O3(合理即可)AgNO3(2)請寫出對應標號的化學方程式(共性以HCl為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n+2HClZnCl2+H2↑HCl+NaOH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Fe2O3+6HCl2FeCl3+3H2O(與甲物質對應)AgNO3+HClAgCl ↓ +HNO3BaCl2+H2SO4BaSO4↓+2HCl2.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1)請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甲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CuSO4(合理即可)CO2(合理即可)(2)請寫出對應標號的化學方程式(共性以NaOH為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Cl+NaOH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MgCl22NaCl+Mg(OH)2↓CuSO4+2NaOHCu(OH)2↓+Na2SO4(與甲物質對應)CO2+2NaOHNa2CO3+H2O(與乙物質對應)Ca(OH)2+Na2CO3CaCO3↓+2NaOH1.實驗原理: (寫化學方程式)。2.實驗現象:滴加酚酞溶液,溶液 ,滴加稀鹽酸,溶液逐漸___________________。實 驗 6中和反應圖1NaOH+HClNaCl+H2O變紅由紅色變成無色3.實驗結論: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發生了反應。4.微觀實質:酸中的 與堿中的 結合生成H2O,即H++OH-H2O。H+OH-(1)圖2表示將 滴入 中。A點pH 7,可判斷出反應前溶液顯 (填“酸”“堿”或“中”)性,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B點pH 7,表示 ,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籆點pH 7,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5.圖像分析圖2稀鹽酸NaOH溶液>堿NaOH=NaOH與HCl恰好完全反應NaCl<NaCl、HCl(2)若反應的曲線如圖3所示,則表示將 滴入 中。A點pH 7,可判斷出反應前溶液顯酸性,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B點pH____7,表示 ,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C點pH____7,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NaOH溶液稀鹽酸<HCl=HCl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NaCl>NaCl、NaOH圖36.指示劑的選擇:實驗中沒有選用紫色石蕊溶液作指示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異?,F象分析試劑滴加順序:能否向稀鹽酸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再滴加氫氧化鈉溶液來驗證恰好完全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色石蕊溶液遇堿變藍,與本身的紫色很接近,肉眼不易區分變色不能;因為酚酞溶液遇酸或中性溶液均不變色,當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時,此時溶液顯堿性,無法驗證二者恰好完全反應8.實驗前忘記加入酚酞溶液,實驗過程中再加酚酞溶液,發現溶液未變色,能否證明恰好完全反應,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實驗時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有氣泡冒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不變色,也可能酸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10.數字化實驗(1)方法一:借助溫度傳感器測定溫度變化(如圖4)圖4從能量變化的角度看,該反應屬于 ?。ㄌ睢胺艧帷被颉拔鼰帷保┓磻?br/>放熱(2)用圖5裝置進行實驗,先后將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測得一段時間內壓強的變化如圖6所示。①先推入的溶液是 。②bc段壓強不變,原因是 。③cd段壓強變大,用化學方程式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5圖6NaOH溶液NaOH溶液和CO2充分反應,反應停止Na2CO3+2HCl2NaCl+H2O+CO2↑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第7講 常見的酸、堿、鹽第1課時 常見的酸和堿 命題點1 溶液的酸堿性1.(2023·宜昌)智慧小組的同學取剛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樣,每隔幾分鐘測一次pH,其數據如下:測定時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據表中數據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r/>A.該地區所降雨水為酸雨B.在測定期間,雨水的酸性逐漸減弱C.表中數據由pH試紙測得D.該地區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2.(2022·黃石)如表為四種植物適宜生長的pH范圍,不適宜種植在酸性土壤中的是( D )選項 A B C D植物 楊梅 菠蘿 甘薯 冬棗pH 4.0~5.0 4.5~5.5 5.0~6.0 8.0~8.53.(2022·襄陽)合理飲食,有利健康。下列是一些常見食物的近似pH,胃酸過多的人空腹時最適宜吃的食物是( B )A.蘋果(2.9~3.3) B.玉米粥(6.8~8.0)C.橘子(3.0~4.0) D.番茄汁(3.5~4.5) 命題點2 常見的酸和堿4.(2021·黃石)思維導圖是知識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圖是某思維導圖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號中的是( D?。?br/>酸A.能與活潑非金屬反應B.能與某些酸反應C.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D.能與某些鹽反應5.(2023·荊州)如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及其有效成分:用品 發酵粉 爐具清潔劑 潔廁靈有效成分 碳酸氫鈉 氫氧化鈉 鹽酸(1)碳酸氫鈉的化學式為 NaHCO3 。(2)氫氧化鈉屬于堿,堿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相同的陰離子: OH-?。ㄌ铍x子符號)。(3)潔廁靈不慎灑落在大理石地面上,會發出嘶嘶聲,并產生氣體,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該現象: CaCO3+2HClCaCl2+H2O+CO2↑ 。6.(2022·隨州)用如圖所示的噴泉實驗裝置研究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將NaOH溶液擠入燒瓶,振蕩,打開止水夾K,水倒吸入燒瓶,形成噴泉,燒瓶內溶液呈紅色。(1)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O 。(2)水倒吸入燒瓶的原因是燒瓶內壓強?。肌。ㄌ睢埃尽被颉埃肌保┩饨绱髿鈮?。(3)實驗結束后,取燒瓶內溶液少許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有 產生氣泡,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7.(2018·黃岡)對比實驗是化學研究中經常采用的方法。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發生了反應時設計了下列兩組實驗。請和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一起探究并回答問題。【設計與實驗】實驗序號 實驗步驟一 實驗步驟二實驗Ⅰ實驗Ⅱ【探究與結論】(1)實驗Ⅰ中步驟一看不到明顯現象,步驟二產生的現象是 有氣泡冒出 。(2)實驗Ⅱ中步驟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 。(3)在實驗Ⅱ的步驟一中CO2和NaOH 溶液一定發生了化學反應,但卻看不到明顯的現象,原因是 CO2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易溶于水且無色的Na2CO3 。8.(2023·十堰)為驗證堿的化學性質,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做了如下探究:【探究一】小組同學分別新配制了一瓶NaOH和Ca(OH)2溶液,由于沒及時貼上標簽,實驗時無法直接區分。為了鑒別它們,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a.取樣,分別加入幾滴酚酞溶液;b.取樣,分別通入少量CO2;c.取樣,分別加入少量稀鹽酸。【討論交流】同學們一致認為只有一個方案可行,該方案是 b (填字母)。其他兩個方案不可行的理由是 方案a:NaOH和Ca(OH)2溶液都呈堿性,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或方案c:NaOH和Ca(OH)2都能與鹽酸發生反應,且均無明顯現象] (任選一個方案作答)。經討論,同學們又設計了更簡潔的方案并進行實驗。【進行實驗1】小組同學分別取兩種溶液于試管中,各加入少量Na2CO3溶液(如圖1)。圖1 圖2【實驗現象】試管①中出現白色沉淀,試管②中無明顯現象。【得出結論】試管②中的溶液是 NaOH 溶液。【探究二】探究Ba(OH)2的化學性質。【查閱資料】Ba(OH)2易溶于水;CaCl2、BaCl2溶液均呈中性。【進行實驗2】取少量稀鹽酸于試管中,加入幾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如圖2),邊加邊振蕩。【現象與結論】當觀察到溶液顏色 由無色變為紅色 時,說明中和反應已發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Ba(OH)2+2HClBaCl2+2H2O 。【拓展延伸】做完實驗后,同學們將三支試管中的物質全部倒入一潔凈的燒杯中,充分混合。觀察到白色沉淀增多,溶液最終呈紅色。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離子有 Na+、OH-、Cl- (填離子符號)。 命題點3 中和反應9.(2023·荊州)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C )A.加氫氧化銅固體生成藍色溶液B.加入鎂粉,沒有氣體生成C.測得該溶液的pH=7D.滴入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10.(2023·宜昌)為了證明中和反應是否發生,小文同學做了如圖四個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B?。?br/>A.甲實驗中,溶液仍為無色B.乙實驗中,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C.丙實驗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D.丁實驗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11.(2022·鄂州)化學精靈提供的實驗儀器和試劑還有很多。某同學在做“稀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發現向燒杯中滴加稀鹽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他趕緊補滴酚酞溶液,發現溶液仍然為無色。于是他和同學們一起對燒杯內溶液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提出問題】該燒杯內溶液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 NaCl和HCl?。ㄌ罨瘜W式);猜想三:有NaCl和NaOH。【分析與思考】根據已有的實驗現象,小愛認為其中猜想 三 肯定不正確。【進行實驗】為進一步確認溶液的溶質成分,小荷進行了如下實驗:取樣,加入適量的碳酸鈉溶液,觀察到有 氣泡產生 。【得出結論】上述現象說明猜想二正確。【反思與交流】小平認為,另選與小荷實驗中不同類別的物質,如 鋅(或氧化銅、氫氧化銅、石蕊溶液、pH試紙等)?。ㄌ钜环N物質名稱即可),也能得到上述相同的結論。12.(2021·黃石)某班同學在做“某些酸、堿、鹽之間是否發生反應”的探究實驗時發現,酸堿之間的反應,往往沒有明顯的現象。那么如何判斷酸堿發生了化學反應呢?【提出問題】如何判斷酸、堿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實驗試劑】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⒎犹芤?、蒸餾水。【實驗探究】(1)甲小組在燒杯中加入50 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發現 溶液由紅色逐漸變為無色 (填現象),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OH+HClNaCl+H2O 。(2)乙小組進行了以下三個實驗,并用溫度傳感器測定實驗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情況,得到了如圖所示的三條曲線。實驗一:50 mL稀鹽酸與50 mL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曲線a);實驗二:50 mL稀鹽酸與50 mL蒸餾水混合(曲線b);實驗三:50 mL氫氧化鈉溶液與50 mL蒸餾水混合(曲線c)。結合實驗目的分析,增加實驗二、實驗三的目的是 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稀釋時也會放出少量熱,通過對比可證明中和反應會放熱 。對比三條曲線,可以得到如下結論:①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一定發生了化學反應。②酸堿中和反應是 放熱?。ㄌ睢胺艧帷被颉拔鼰帷保┓磻?br/>【交流與反思】(3)甲小組認為,通過實驗探究(2)得出“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的結論不嚴謹,應該補充 一個與實驗探究(2)同方案的其他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實驗 。 知識點1 酸堿指示劑1.常見酸堿指示劑指示劑 酸性 中性 堿性紫色石蕊溶液 紅色 紫色 藍色 無色酚酞溶液 無色 無色 紅色 2.溶液酸堿度的表示——pH(1)pH和溶液的酸堿性①酸性溶液的pH?。肌?,pH越 小 ,酸性越強。②中性溶液的pH = 7。③堿性溶液的pH?。尽?,pH越 大 ,堿性越強。(2)pH的應用①測定土壤的酸堿性,提供土壤改良依據。②測定雨水的pH(pH<5.6的降雨稱為酸雨),了解空氣的污染情況。③測定人體內或排出的液體的pH,了解人體健康狀況。1.指示劑變色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2.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只能判斷溶液的酸堿性,但不能確定此溶液一定是酸溶液還是堿溶液。 知識點2 常見的酸1.酸的概念:在水中解離出的陽離子都是 H+ 的化合物。2.常見的酸(1)鹽酸和硫酸物質 鹽酸(HCl) 硫酸(H2SO4)物理性質 無色、有 刺激性 氣味的液體 稀硫酸為無色液體,濃硫酸為無色的黏稠油狀液體特性 濃鹽酸具有 揮發 性,敞口放置后瓶口會產生白霧,溶質質量 減小 ,溶劑質量 不變 ,溶質質量分數 減小 濃硫酸具有 吸水 性、脫水性(腐蝕性),敞口放置后溶質質量 不變 ,溶劑質量 增大 ,溶質質量分數 減小 用途 金屬除銹,幫助消化(胃液中含鹽酸)等 金屬除銹,濃硫酸在實驗室中常用作 干燥劑 等(2)其他常見的酸:硝酸(HNO3)、醋酸(CH3COOH,食醋的主要成分,可用于除水垢)。(3)濃硫酸的稀釋:將 濃硫酸 沿燒杯內壁緩慢注入 水 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3.酸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 現象(以稀鹽酸、稀硫酸為例)與酸堿指示劑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 紅 ,無色酚酞溶液遇酸不變色與活潑金屬反應(酸+活潑金屬→鹽+氫氣) 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現象: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為淺綠色)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Fe2O3+6HCl2FeCl3+3H2O (現象:紅棕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為黃色) CuO+H2SO4CuSO4+H2O (現象:黑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為藍色)與堿反應(酸+堿→鹽+水) 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與某些鹽反應(酸+鹽→新酸+新鹽) 2HCl+CaCO3CaCl2+H2O+CO2↑ (現象:有氣泡產生,實驗室制取CO2) BaCl2+H2SO4BaSO4↓+2HCl (現象:有沉淀生成,可用于檢驗S) HCl+AgNO3AgCl↓+HNO3 (現象:有沉淀生成,可用于檢驗Cl-)1.濃硫酸可用來干燥酸性或中性氣體,如O2、CO2、H2等,不可用于干燥堿性氣體,如NH3。2.酸具有相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H+,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酸根離子不同。 知識點3 常見的堿1.堿的概念:在水中解離出的陰離子都是 OH- 的化合物。2.常見的堿物質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俗名 火堿、燒堿、苛性鈉 熟石灰、消石灰化學式 NaOH Ca(OH)2物理性質 白色固體,易溶于水,并放熱 白色粉末狀物質,微溶于水,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吸水性 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導致固體質量增大 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導致固體質量增大腐蝕性 有強烈的腐蝕性 有較強的腐蝕性用途 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應用于制取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工業,生活中可用于除油污 作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農藥波爾多液3.堿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 現象(以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為例)與酸堿指示劑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堿變 藍 ,無色酚酞溶液遇堿變 紅 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2NaOH+CO2Na2CO3+H2O?。ㄎ誄O2) Ca(OH)2+CO2CaCO3↓+H2O?。ǔ吻迨宜儨啙幔糜跈z驗CO2)與酸反應(酸+堿→鹽+水) 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與某些鹽反應(堿+鹽→新堿+新鹽) 2NaOH+CuSO4Na2SO4+ Cu(OH)2↓ (現象:有藍色沉淀生成) Ca(OH)2+Na2CO32NaOH+ CaCO3↓ (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工業制燒堿的原理)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易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應密封保存。2.氫氧化鈉固體作干燥劑時可干燥中性或堿性氣體,如O2、H2、NH3等,不可用于干燥酸性氣體,如SO2、CO2等。3.氫氧化鈉固體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4.氨水(NH3·H2O)屬于堿,在溶液中可解離出N和OH-。5.堿具有相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OH-,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原因是陽離子不同。 知識點4 中和反應1.概念: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2.中和反應的探究詳見本冊P53實驗63.中和反應的應用(1)改良土壤的酸堿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2)處理工廠廢水。如用熟石灰處理酸性廢水,用酸處理堿性廢水。(3)用于醫療。如用含氫氧化鋁[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Al(OH)3+3HClAlCl3+3H2O);蚊蟲叮咬后涂抹肥皂水、小蘇打水等可減輕癥狀。1.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2.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CuO和HCl的反應。1.鹽酸、硫酸的化學性質(1)請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甲 Fe2O3(合理即可) 乙 AgNO3 (2)請寫出對應標號的化學方程式(共性以HCl為例)。① Zn+2HClZnCl2+H2↑ ③ HCl+NaOHNaCl+H2O ⑤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⑦ Fe2O3+6HCl2FeCl3+3H2O(與甲物質對應) ⑨ AgNO3+HClAgCl ↓ +HNO3 ⑩ BaCl2+H2SO4BaSO4↓+2HCl 2.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1)請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甲 CuSO4(合理即可) 乙 CO2(合理即可) (2)請寫出對應標號的化學方程式(共性以NaOH為例)。① HCl+NaOHNaCl+H2O ② 2NaOH+H2SO4Na2SO4+2H2O ③ 2NaOH+MgCl22NaCl+Mg(OH)2↓ ④ CuSO4+2NaOHCu(OH)2↓+Na2SO4(與甲物質對應) ⑤ CO2+2NaOHNa2CO3+H2O(與乙物質對應) ⑥ Ca(OH)2+Na2CO3CaCO3↓+2NaOH 實驗6 中和反應圖11.實驗原理: NaOH+HClNaCl+H2O?。▽懟瘜W方程式)。2.實驗現象:滴加酚酞溶液,溶液 變紅 ,滴加稀鹽酸,溶液逐漸 由紅色變成無色 。3.實驗結論: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發生了反應。4.微觀實質:酸中的 H+ 與堿中的 OH- 結合生成H2O,即H++OH-H2O。5.圖像分析圖2 圖3(1)圖2表示將 稀鹽酸 滴入 NaOH溶液 中。A點pH > 7,可判斷出反應前溶液顯 堿 (填“酸”“堿”或“中”)性,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NaOH?。籅點pH = 7,表示 NaOH與HCl恰好完全反應 ,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NaCl??;C點pH < 7,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NaCl、HCl 。(2)若反應的曲線如圖3所示,則表示將 NaOH溶液 滴入 稀鹽酸 中。A點pH?。肌?,可判斷出反應前溶液顯酸性,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HCl ;B點pH?。健?,表示 HCl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 ,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NaCl?。籆點pH?。尽?,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NaCl、NaOH 。6.指示劑的選擇:實驗中沒有選用紫色石蕊溶液作指示劑的原因是 紫色石蕊溶液遇堿變藍,與本身的紫色很接近,肉眼不易區分變色 。7.異常現象分析試劑滴加順序:能否向稀鹽酸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再滴加氫氧化鈉溶液來驗證恰好完全反應? 不能;因為酚酞溶液遇酸或中性溶液均不變色,當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時,此時溶液顯堿性,無法驗證二者恰好完全反應 。8.實驗前忘記加入酚酞溶液,實驗過程中再加酚酞溶液,發現溶液未變色,能否證明恰好完全反應,并說明理由: 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不變色,也可能酸過量 。9.實驗時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有氣泡冒出,可能的原因是 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 。10.數字化實驗(1)方法一:借助溫度傳感器測定溫度變化(如圖4)圖4從能量變化的角度看,該反應屬于 放熱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2)用圖5裝置進行實驗,先后將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測得一段時間內壓強的變化如圖6所示。圖5 圖6①先推入的溶液是 NaOH溶液 。②bc段壓強不變,原因是 NaOH溶液和CO2充分反應,反應停止 。③cd段壓強變大,用化學方程式解釋: Na2CO3+2HCl2NaCl+H2O+CO2↑ 。重難突破6 堿變質的探究考向1: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第1步:明確變質原因。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是 2NaOH+CO2Na2CO3+H2O?。ㄓ没瘜W方程式表示)。第2步:確定需要檢驗的物質。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的實質是檢驗生成物 Na2CO3 是否存在。第3步:設計方案試劑選擇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酸 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氫氧化 鈉溶液 已變質堿 Ba(OH)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鹽 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備考提醒】加入少量稀鹽酸后無氣泡產生不能說明該NaOH未變質,原因是加入稀鹽酸的量太少,可能只與NaOH發生反應。考向2:檢驗氫氧化鈉變質的程度第1步:成分分析沒有變質:NaOH;部分變質: NaOH、Na2CO3 ;全部變質:Na2CO3。第2步:設計方案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過量的 CaCl2(或BaCl2) 溶液。 ②再向其中滴加無色的酚酞溶液 無白色沉淀產生,溶液變紅 沒有變質產生白色沉淀,溶液變紅 部分變質產生白色沉淀,溶液不變色 全部變質【備考提醒】1.步驟①檢驗C,步驟②檢驗OH-。2.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檢驗并除去Na2CO3,防止對NaOH的檢驗造成干擾。3.不能用Ba(OH)2溶液除去Na2CO3,原因是在除去Na2CO3的同時,會引入OH-,對后面NaOH的檢驗造成干擾。4.步驟②檢驗OH-也可以使用CuCl2。有藍色沉淀生成時說明NaOH部分變質。CuCl2+2NaOHCu(OH)2↓+2NaCl。5.石灰水中有少量固體未溶解不能說明氫氧化鈣已變質,理由是氫氧化鈣微溶于水,該固體可能是未溶解的氫氧化鈣。1.(2022·武漢)某興趣小組發現實驗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氫氧化鈉溶液。為探究該溶液的變質程度并測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下實驗:Ⅰ.取20.00 g該溶液,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將濾渣洗滌、干燥后稱量,其質量為1.97 g。Ⅱ.向濾液中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5%的硫酸鎂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硫酸鎂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br/>A.該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10.6%B.若x=2.91,則a點對應的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C.若x=2.33,則該溶液部分變質D.實驗Ⅰ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驗證濾液中含有氯化鋇2.(2024·渭南模擬)向一定量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下列圖像正確的是( A?。?br/>A BC D3.(2024·荊門沙洋縣模擬)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樣品是否變質,進行如下實驗:實驗一: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實驗二: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稀硫酸,有氣泡放出。實驗三: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向濾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D?。?br/>A.實驗一說明NaOH溶液沒有變質B.實驗二說明NaOH溶液全部變質C.實驗三中生成的沉淀為Ca(OH)2D.實驗三說明NaOH溶液部分變質4.(2023·鄂州)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上個月做實驗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忘了蓋上瓶蓋。對于該瓶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提出了如下假設:假設一:該溶液沒有變質;假設二:該溶液部分變質;假設三:該溶液全部變質。為了驗證假設,同學們共同設計了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請你幫他們完善該探究過程。查閱資料發現,Ba(NO3)2溶液呈中性。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一: 取少量該瓶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Ba(NO3)2溶液,振蕩 產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鈉步驟二: 取步驟一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變紅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氫氧化鈉 結論:假設二成立。反思一:氫氧化鈉溶液露置于空氣中易變質,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反思二:步驟一中,滴加過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除盡溶液中的碳酸鈉 。5.(2024·長沙岳麓區模擬)某興趣小組對已經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進行提純,設計了如下操作流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加入過量Ca(OH)2的目的是 除去溶液中所有的碳酸鈉 。(2)濾渣A是 CaCO3 (填化學式)。(3)步驟③所包含的具體操作是加熱濃縮、 降溫結晶?。ㄌ睢罢舭l結晶”或“降溫結晶”)、過濾。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中考化學一輪考點梳理精講(人教)】主題1 第7講 (上) 常見的酸和堿(原卷版).docx 【2025中考化學一輪考點梳理精講(人教)】主題1 第7講 (上) 常見的酸和堿(解答版).docx 【2025中考化學一輪考點梳理精講(人教)】主題1 第7講 (上) 常見的酸和堿(講解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