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 山地回憶 【教學目標】1.理解《山地回憶》的主要內容,掌握文中的敘事結構和線索。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敘事技巧,培養文學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3.感悟文中所表達的軍民魚水情,激發對革命歷史和人民英雄的敬仰之情。【情境導入】炮火紛飛、硝煙彌漫、流血、尸體……這是戰爭留給我們的記憶,是血腥、殘酷、悲痛。然而戰爭是否總給人們留下痛苦呢 今天我們就結識一位用獨特視角描寫戰爭的作家,學習孫犁先生的小說《山地回憶》。【新課解讀】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本文寫了哪兩件事 并分析各自的記敘要素。2.劃分文章層次,并概括各層大意。明確:(1)一是“我”為進城來的農民代表買布;二是當年一個小姑娘給“我”做襪子。一 二時間 1949年10月1日 1941年冬天地點 天津市 阜平縣的一個小村莊人物 “我”和一個農民代表 “我” 和小姑娘一家起因 “我”看見他還穿著粗布褲褂,想起他女兒為“我”做襪子等事 小姑娘看見“我”冬天沒穿襪子,后來給“我”做了一雙襪子結果 買兩身藍士林布和一身紅布,還買一點紅布和黃布送他 發展為“我”和這一家的革命情誼 (2)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連襪底也是用麻納的”)寫想買布送人。第二部分:(從“就是因為襪子”到“激蕩著我對于那女孩子的紀念”)寫回憶一雙布襪子的往事。①:(到“永遠不能分離了”)寫女孩子決定給“我”做布襪子。②:(到“我穿上了布襪子”)寫女孩子給“我”做布襪子。③:(到“紡,拐,漿,落,經,鑲,織”)寫“我”幫女孩子父親販棗賺了錢, 為女孩子買了織布機。④:寫布襪子的下落。第三部分:(從“開國典禮那天”到文章結尾)寫買布送人。二、精讀析文——深入理解1.課文中的“妞兒”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明確:(1)“菜是下口的東西呀!你在上流洗臉洗屁股,為什么不臟 ”——表現妞兒心直口快、潑辣,甚至帶有點兒野性。(2)“你又裝假了,”女孩子燒著火抬起頭來,“你有錢嗎 ”——貌似責問,其實是希望“我”不要客氣,這更能反應出軍民魚水情。(3)“夠給我買張織布機子了!這一趟,你們在曲陽給我買架織布機子回來吧!”——表現了妞兒對新鮮事物的渴望,也說明了她的勤勞干練。除了語言描寫之外,還包括神態描寫以及幾件小事的敘述:(4)幾處的笑:“把菜籃浸進水里,把兩手插在襖襟底下取暖,望著我笑了”“說著就笑得彎下腰去”“她笑著用兩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們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齊備!’女孩子接下去,笑了。”——表現了妞兒的天真、爽朗。(5)幾件小事:她給“我”做襪子(使她的父親沒有襪子穿了),給“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親跟著“沾光”的議論)——表現妞兒質樸善良。總結:文章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以及神態描寫和幾件小事的敘述,來塑造“妞兒”這個美麗動人的形象。她是冀中地區千百萬美麗動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縮影,但絕不是一個“集合概念”,而是一個有著鮮明個性特征的人物。她性格爽快,率直潑辣,質樸善良,勤勞能干。2.除了對人物的描述性語言之外,文章三個部分銜接語句也極具特點。請加以分析。明確:(1)“就是因為襪子,我和這家人認識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個冬天,該是1941年的冬天,我打游擊打到了這個小村莊,情況緩和了,部隊決定休息兩天。”前句照應上文;后句啟示下文,引出對往事的回憶。自然、流暢。(2)“黃河的波浪激蕩著我關于敵后幾年生活的回憶,激蕩著我對于那女孩子的紀念。”這句話是對上文的結語,告訴讀者關于襪子的故事講完了。(3)“開國典禮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貨公司去買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藍士林布,另外,送給女孩子一身紅色的……”先交代時間,提示時間的變化,從回憶中拉回來,接著寫同大伯一同到百貨公司去買布。與開頭呼應,銜接自然。3.文章的敘事線索是什么 明確:文中兩件事相隔八年,一件是在農村,一件是在城市,作者用布把它們串聯起來了:女孩子給“我”做襪子,用的是布,她這布是紡線換來的。后來“我”幫她父親販棗賺了錢,給她買了織布機,她學會了織布。八年后,“我”見到她爸爸穿的還是土布,于是想起當年的許多事,并打算買些“洋布”送給她家。而她爸爸又希望多買點紅布和黃布,做一面國旗。這些事無不和“布”有關,“布”就成了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何用意 明確:從不多的幾句環境描寫中,既可見冀中人民的生活艱辛,也可見冀中人民的勤勞智慧,還可見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支援抗戰的犧牲精神和崇高品德,言有盡而意無窮。5.在作品中,作者設置了這樣兩個情境:八路軍女兵教會妞兒紡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妞兒的父親作為農民代表,來到天津市,參觀工業展覽會,對那些改良的農具特別感興趣。這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作者希望信息的傳播能給封閉落后的山地帶去一些變化,因為作者內心充滿對山地人民的感激之情,真心希望山地的人們能更好地生活。6.《山地回憶》的寫作背景是抗日戰爭時期,但是我們讀了之后沒有看到硝煙彌漫、炮火轟鳴,也沒有看到血腥的屠殺,反而感受到一種溫情,一種詩意。有人說作者是在回避現實。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明確:示例1: 同意。孫犁的小說,有意回避那些殘酷的戰斗,激烈的場面,血腥的屠殺,而把筆墨集中在對人性美的抒寫上,這是對殘酷現實的逃避。示例2:不同意。孫犁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寫“真善美”,而不寫“邪惡”。這和孫犁自己的創作理念有關聯。在《關于<山地回憶>的回憶》中他寫道:“在那可貴的艱苦歲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來的感情,確是如此。我的職責,就是如實而又高昂濃重地把這種感情渲染出來。”在《山地回憶》中,這種感情在妞兒一家人身上都可以看到。因此,雖然孫犁沒有寫戰爭年代殘酷的一面,但也絕不是“回避現實”,他要表達的感情是“真實”的。他寫妞兒這個形象的“真善美”,其實是表達對人民美好品質的贊頌。相應地,作者對破壞這“真善美”的侵略者是什么感情,就顯而易見了。三、拓展延伸從敘事的結構來看,作者把買布一事放在文章首尾,把內容最豐富的做襪子一事夾在中間。買布一事本身是順敘,做襪子相對買布的前一部分是倒敘,相對買布的前后兩部分又是插敘。作者作這樣的安排,是為了首尾呼應,結構緊湊,自然圓合,也使敘事順序有所變化,避免平板單調。請運用倒敘的手法敘述一個故事。四、本課小結文章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通過描寫“吵架”“做襪”“販棗”“買織布機”“買布”等生活片斷,生動地表現了抗日戰爭時期軍民之間深厚的感情,贊美了純樸真摯的人情。附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