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東漢時期,有一個年僅四歲的兒童叫孔融。一天,父親買了一些梨子回家,讓孔融和兄弟們分著吃。孔融沒有選擇最大、最好的梨子給自己,而是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感到好奇,問他為什么不拿大的,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們吃。”父親又問他:“那弟弟比你更小,為什么你也把大的留給他呢 ”孔融回答道:“因為我是哥哥,應該照顧弟弟,所以大的應該留給弟弟吃。”孔融的這一行為,體現了他年幼卻懂得謙讓的美德,因此被傳為佳話。思考:孔融讓梨的故事為何流傳至今?董麗娜從小患有先天性眼病,只有微弱的視力,10歲徹底失明。此后的人生中,她在盲聾學校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所有課程,22歲開始學習播音,被中國傳媒大學正式錄取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研究生,成為中傳首位盲人研究生。給了我平等的考試的機會2023年6月28日,她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碩士身份畢業,成為全國首位視障播董麗娜音碩士。8.1做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第八課 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目錄CONTENTS1.中華傳統美德的力量2.如何做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3.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人?4.如何做敬業樂群的人?5.如何做扶危濟困的人?6.如何做見義勇為的人?7.如何做孝老愛親的人?2024年4月8日,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公布,他們或是在奉獻中傳承,或是在平凡中堅守,或是在逆境中前行,再次向世人展現了中國精神和中國擔當。俞鴻儒選擇當時國家迫切需要的激波風洞專業,潛心研究50年,當獲得研究成果時,他卻甘當鋪路石,提攜后輩,助推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張雨霏突破先天脊柱側彎的身體缺陷,通過艱苦的訓練和矯正,最終在東京奧運會迎來“蝶變” 。處于肺癌術后康復期的張連鋼毅然決然參與青島全自動化碼頭建設,從零開始開辟一條布滿荊棘的科研新路,用最短的時間為世界自動化碼頭建設貢獻中國智慧。雙目失明的蕭凱恩,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在黑暗中追逐音樂夢想,她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努力,就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感動中國人物有何共同點?他們的故事對我們有何啟示?中華傳統美德的力量(背誦)中華傳統美德是進行道德建設的寶貴資源。P68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運用好這些寶貴資源,有助于我們明是非、辨善惡、知榮辱,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惑,提升社會道德水平,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P65如何做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背誦)在生活中,我們要大力弘揚和踐行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P68史鐵生是我國優秀的作家和散文家。20歲那年,史鐵生在放牛時趕上了暴雨和冰雹,無處可躲的史鐵生趕著老牛回棚后,發了高燒,脊椎病隨之復發。在《我與地壇》一書中,史鐵生記述道:“21歲那年,雙腿徹底背叛了我。我沒死,就全靠著友誼。”從無法面對身體的癱瘓到可以直面自己,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余華這群健談的朋友,給史鐵生老師的生命注入了一道光,讓他從灰色的深淵爬了起來。他用羸弱之軀,穿透生死,把中國文壇推問了更深層次。他的思想踏足過的疆域,卻鮮有人企及。在生命的間隙,他思考的不僅是個人的命運走向,還有“生死之辯”這個永恒而宏大的話題,他把疾病交給醫生,把命運交給上帝,把勇氣留給自己。從史鐵生的故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傳統美德?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人?(P69背誦)①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倒的精神動力。②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應當自立自強、剛健有為,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斷開辟人生的新天地。黃文秀,這位年輕的女性第一書記,用她的堅韌和毅力在扶貧路上展現了非凡的女性力量。她幫村里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調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倍。黃文秀曾說:“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不忘初心。不負韶華,她對信念的絕對忠誠,對使命的不懈堅守。她不畏艱難,不懼挑戰,用智慧和勇氣帶領百坭村鄉親們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不到一年時間,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濟收入翻倍。她的故事激勵著我們,無論性別,只要有信念和決心,都能在自己的領域里發光發熱。2019年6月17日,黃文秀在回村路上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黃文秀的身上體現了怎樣的傳統美德?敬業樂群的傳統美德如何做敬業樂群的人?(P70背誦)①對待學習和工作,我們要專心致志,愛崗敬業,盡職盡責。②我們要樂于與他人交往,在集體中與人和睦相處、團結協作。③只有敬業樂群,才能成就事業,實現人生價值。“仗義疏財”仗義疏財,仗義疏財指的是仁愛的人在關鍵時刻能夠慷慨解囊,仗義相助,不吝惜自己的財物來幫助他人,體現了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慷慨的品質。“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比喻在別人遇到困難或危機時時給予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結合下列解釋,思考我們應該怎樣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做扶危濟困的人如何做扶危濟困的人?(P70背誦)①當他人身處困境時,我們應當主動伸出援助之手。②“仗義疏財”“雪中送炭"等成語是扶危濟困美德的集中體現。2024年6月24日16時許,胡友平在蘇州高新區塔園路新地中心公交站臺發現有人持刀行兇,立即奮不顧身上前阻止,被犯罪嫌疑人連捅數刀,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6月27日,經蘇州高新區管委會申報,市見義勇為稱號評定工作小組評審,提請市政府追授市民胡友平“蘇州市見義勇為模范”稱號。6月28日,日本國駐華大使館降半旗致敬胡友平。6月28日,中國外交部對胡友平女士的不幸離世表示哀悼。6月28日,胡友平告別儀式在蘇州市殯儀館舉行。2024年7月2日,胡友平女士追思會在蘇州高新區舉行,胡友平被授予“蘇州市見義勇為模范”稱號。2025年1月2日,銀川市金鳳區發生4.6級地震。地震來臨瞬間,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高二年級的郭慶同學,在發現身邊有同學行動不便、無法自行撤離時,迅速背起這位同學沖出教室。該校決定授予郭慶同學“卓越銀外人”的榮譽稱號;給予郭慶同學9000元的獎勵;減免郭慶同學高二下學期、高三全年的學費;給予郭慶同學赴德國公派留學名額的獎勵(高考分數達到德國留學錄取分線),且郭慶同學在德國留學期間的所有費用由學校承擔。結合材料,思考他們具有怎樣的品質?見義勇為如何做見義勇為的人?(P70背誦)①“見義不為,無勇也。”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衛正義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諸行動。②當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時,當他人遇到危難時,我們要敢于挺身而出,運用自已的智慧和力量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幫助他人。父母雙目失明妻子患病在家,男子十三年如一日推著小車,帶著雙目失明的八旬父親賣紅薯養家,愛的力量在此刻具象化。視頻中男子的故事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孝老愛親如何做孝老愛親的人?(P70背誦)①百善孝為先。“孝”的本質是“愛”和“敬”。我們應當孝敬老人,愛護親人。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還要將愛的情感和責任擴展到全社會。做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做孝老愛親的人做自強不息的人做敬業樂群的人做扶危濟困的人做見義勇為的人課堂小結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下列古語與這句話的核心意涵最相一致的是( )A.功崇惟志,業廣惟勤B.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C.海納百川,有容乃大D.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D2.做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要求我們要做自強不息的人,下列能體現“自強不息”的詩句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C.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D.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A3.下列詩句中,能體現“敬老愛親”這一中華傳統美德的是( )A.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B.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C.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D.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B下節課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2 做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優質課件).pptx 8.21.mp4 8.22.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