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下冊15《小蝦》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教材解析《小蝦》是一篇充滿生活趣味的略讀課文。文章以細膩筆觸描繪小蝦的外形、生活習性及作者養蝦經歷,語言生動活潑,貼近兒童視角,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小蝦的喜愛。在語文要素方面,引導學生借助閱讀提示提取關鍵信息,借助關鍵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了解小蝦特點,體會作者如何將小蝦寫具體、生動,提升閱讀理解與信息提取能力,學習圍繞事物特點描寫的方法。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對小動物興趣濃厚,有一定閱讀基礎,但在提取關鍵信息、把握文章重點和體會表達方法上有待加強。他們能初步理解文本內容,卻在通過文字展現事物特點上需要更多學習與指導。核心素養目標1. 文化自信:感受作者筆下養蝦場景的生活氣息,體會平凡生活趣味,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堅定文化自信。2. 語言運用:會認“隙、掀”等7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稍”,理解“空隙、掀開”等詞語。學習用準確生動語言描述小蝦特點,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能提取關鍵信息概括小蝦特點。3. 思維能力:通過分析文章結構、理解小蝦生活習性培養邏輯思維;在探究小蝦有趣行為中激發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4. 審美創造:欣賞描寫小蝦的生動語句,感受其可愛靈動,培養審美情趣,能用文字或繪畫表達對小蝦的喜愛與觀察發現。5. 思政元素:體會作者對小蝦的關愛,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善于觀察的品質。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借助閱讀提示,了解小蝦外形、生活習性等特點,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學會提取關鍵信息概括段落內容;理解并積累描寫小蝦的生動詞語和句子。2.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圍繞特點把小蝦寫具體的方法。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AI輔助教學工具、記錄小蝦特點的表格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播放池塘、小溪等自然水域的視頻,提問:“同學們,在這些地方,常常能看到一些有趣的小動物。瞧,這是誰?”展示小蝦的圖片,引導學生自由說一說對小蝦的初步印象,分享自己見過小蝦的場景。2. 引出課題《小蝦》,提問:“看到這些活潑的小蝦,你們想不想知道作者筆下的小蝦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圈出生字詞,嘗試自主認讀。2. 教師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學生認讀,正音后,開展“開火車”游戲鞏固生字詞讀音,重點指導“隙”“掀”等字的讀音。3.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明確閱讀任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和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小蝦的喜愛之情。再讀課文,借助關鍵句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大意。最后抄寫課文中寫得細致生動的語句交流感受與體會。”(三)精讀課文,提取關鍵信息1. 學習小蝦的外形特點(1)學生默讀描寫小蝦外形的段落,找出關鍵句:“這些小蝦,有的通體透明,像玻璃似的,這是才長大的;有的稍帶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還積著泥,長著青苔,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蝦。”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中的關鍵詞,如“通體透明”“稍帶灰黑色”等,概括小蝦的外形特點。(2)提問:“作者通過哪些描寫讓小蝦的外形躍然紙上?”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細致的觀察和準確的表達。2. 學習小蝦的生活習性(1)引導學生朗讀描寫小蝦生活習性的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段的關鍵句是哪一句?”引導學生找出“小蝦缸里的小蝦十分有趣。”(2)請學生圍繞關鍵句,圈畫出體現小蝦自在的詞句,像“獨自蕩來蕩去”“互相追逐”“緊貼缸壁”,還有受打擾時“舞動著前面那雙細長的腿,腿末端那副鉗子一張一張的,胡須也一翹一翹地擺動著,連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3)提問:“誰能結合關鍵句和圈畫的內容,說說這段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用關鍵句概括。(4)利用AI輔助教學,播放小蝦在水缸中活動的視頻,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小蝦的生活狀態,理解課文內容。(5)組織學生討論:“從這些描寫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3. 抄寫描寫細致生動的語句。(四)體會寫法,總結全文1. 提問:“作者是怎樣把小蝦寫得這么生動有趣的?”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各小組積極發言。2. 引導學生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細致觀察,抓住小蝦的外形、行為等特點進行描寫;運用準確、生動的詞語和形象的表達。3. 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情感,強調熱愛生活、善于觀察的重要性。(五)拓展延伸1. 利用AI繪畫工具,展示一些小朋友觀察小動物、記錄生活的繪畫作品,激發學生靈感,讓學生用繪畫或文字的形式記錄自己觀察一種小動物的發現,簡單介紹觀察過程和小動物的特點。邀請幾位學生上臺展示并講解。2. 開展小組合作,觀察校園里的小昆蟲或小動物,用簡單的表格記錄它們的特點和活動,制作完成后,小組展示并介紹觀察成果,從動物習性等方面闡述觀察發現。(六)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閱讀《小蝦》,借助閱讀提示,學習了借助關鍵句概括段意的方法,了解了小蝦的外形、生活習性和作者養蝦的經歷。作者用細致的觀察和生動的描寫,讓小蝦變得活靈活現。今后大家閱讀時要學會借助閱讀提示提取關鍵信息,寫作時,圍繞事物特點,從不同方面展開,讓文章更精彩。板書設計小蝦外形:才長大:通體透明;老的:稍帶灰黑、積泥、長青苔生活習性:自在有趣、蕩來蕩去、互相追逐、緊貼缸壁,受擾反應教學反思(一)成功之處1. 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樣化的師生互動活動,如提問、討論、游戲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參與度。2. 合理運用AI輔助教學,如視頻展示、繪畫啟發等,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蝦的特點和生活習性。3. 注重語文素養與思政元素的融合,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增強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在教學中強化了借助閱讀提示提取關鍵信息的訓練,學生對該方法有了較好的理解和實踐。生字詞教學扎實,通過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認讀和理解。(二)不足之處1. 在小組討論和活動環節,部分小組合作效率不高,存在個別學生參與度低的情況。2. 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夠豐富,主要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自評和互評較少。在拓展延伸環節,時間把控不夠精準,導致部分小組展示不夠充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