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5. 樹和喜鵲(第1課時)【教材分析】 《樹和喜鵲》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伙伴”這一主題下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向我們展現了這樣的情景:一棵樹和一只喜鵲孤單地生活;后來這里有了許多樹、許多鳥窩、許多喜鵲;喜鵲們、樹們快樂地生活。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學生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每兩個自然段講述一個畫面,結構相似,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故事性強,是以孩子口吻寫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特別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過三個單元的課文了,認識了自然段。他們對童話故事有著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入學后,和同學朝夕相處,感受到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的情誼,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但由于受年齡和知識所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對一些詞語的意思還不了解,沒有掌握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素養分析】文化自信:體會漢語的韻味,樂于朗讀美文。語言運用:積累短語,培養語言的節奏。思維能力:能夠結合上下文的內容理解詞語的意思。審美創造:體會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教學重點】指導閱讀,自主識字。讀準“一”的變調;積累“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等詞語。【教學難點】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樹和喜鵲的孤單。【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猜謎語導入,激發興趣。師: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謎語,看誰猜出來了。出示謎語頭黑肚白尾巴長,站在樹上叫喳喳。因為常來報吉祥,人們看見都愛它。二、新授探究一:走進故事,了解內容。播放喜鵲的叫聲,聽老師范讀課文。師:聽,喜鵲聲兒陣陣,它們來到我們的課堂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發生了。(1)老師范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有什么想說的嗎?(2)學生交流聽到的主人公,說說自己的感受,整體感知故事。(3)教師小結,引出課題。①教師引導:剛才這個動聽的故事,大家想讀嗎?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讀讀這個故事。②板書課題《樹和喜鵲》,齊讀課題。2.走進課題,認識喜鵲。(1)出示圖片。課件出示:(2)簡要介紹喜鵲。課件出示喜鵲:鳥,嘴尖,尾長,身體大部為黑色,肩和腹部為白色,叫聲嘈雜。民間傳說聽見它叫將有喜事來臨,所以叫喜鵲。喜鵲在中國是喜慶、吉祥的象征。設計意圖:聽故事的形式,不僅滿足了低年級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注意傾聽的習慣,他們聽故事的過程就是初步感知課文的過程。探究二:自讀課文,識記生字1.學生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讀準,同桌相互讀。2.出示生字,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帶拼音的生字“只、窩、孤、單、種、都、鄰、居、招、呼、靜、樂”)(1)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認讀有困難的生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著重強調:“鄰”是前鼻音,“鄰”和“都”都是雙耳旁;“靜”是后鼻音,比較“靜”與“青、清、情、請、晴”的異同。(2)認識多音字“只、種、樂”并指導組詞,回到文中讀一讀句子。(3)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小老師領讀。(4)認識偏旁“孑、丷”,圈出文中帶有“一”字的詞組,把讀音讀準確。(5)出示課件。課件出示從前 喜鵲(què)孤單 嘰(jī)嘰喳(zhā)喳后來 鄰居 快樂 安安靜靜①開火車讀。②指名讀。③齊讀。④像“安安靜靜”這樣的詞語誰還能說幾個?(高高興興、快快樂樂)⑤出示AABB式的詞語,指導學生朗讀積累。⑥指出“從前”和“后來”,“孤單”和“快樂”是兩組意思相對的詞語。3.把生字寶寶送到課文中讀一讀,讀正確、讀流利。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給了學生充分的自讀課文的時間,使學生能夠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讓學生當小老師來教讀生字的設計,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探究三:圖文結合,理解詞語1.輕聲自由朗讀第1、2自然段,圈一圈這兩段話中的事物,說說你的感受。(1)交流后出示:課件出示:一棵樹、一個鳥窩、一只喜鵲。(2)出示圖片。(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體會:一棵樹,讓我們感受到“樹很孤單”;一只喜鵲,讓我們感受到“喜鵲也很孤單”。2.比較句子,對比著讀,進一步體會“孤單”的感受。課件出示從前,這里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個鳥窩,鳥窩里只有一只喜鵲。從前,這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個鳥窩,鳥窩里有一只喜鵲。(1)教師引導:你有過這種經歷嗎?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當時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2)讀出自己的理解。3.創設情境,體會心理。(1)如果你是一棵樹,只有你一棵樹,看看四周,你想說些什么?(2)如果你就是這只喜鵲,只有你一只喜鵲,看看四周,你想說些什么?(3)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第1、2自然段。設計意圖:圖文結合,抓住“一”和“只有”,理解什么是“孤單”,在此基礎上通過想象、角色體驗進一步體會樹和喜鵲的孤單,說出感受,從而落實課文的重點。三、練習1.重點指導“招、快、呼”。(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帶拼音的生字“招、快、呼”)2.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得左窄右寬,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1)“招”:“刀”的撇穿插到提手旁橫和提的下邊;右邊的“口”略扁,比提手旁略高。(2)“快”:豎心旁左點垂,右點平;右部撇為豎撇,上段宜直,捺與撇對稱,要舒展。(3)“呼”:口字旁要寫在橫中線上,右邊部分的橫穿插到口字旁的下部。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筆順。4.學生自己書寫。(1)班內交流書寫時發現的應該注意的問題。(2)教師根據書寫情況具體指導。設計意圖:給學生自主識字、寫字的機會,并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幫互學,教師適時查漏補缺,進行指導。小結小朋友,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知道了樹和喜鵲都很孤單,孤單的感覺很難過,那么下節課,我們學習樹和喜鵲快樂。【板書設計】5. 樹和喜鵲從前: 沒有朋友 孤單【教學反思】在理解課文時,要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沒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會孤獨。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地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才會很快樂。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