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教材分析】本次口語交際內容:有時候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該怎樣請求幫助呢?教材配了三幅圖,每幅圖都創設了一種請別人幫忙的情境,分別是找同學借物、找爸爸幫忙和請別人拿東西。圖畫中請別人幫忙的人面帶微笑,用文明禮貌的語言尋求別人的幫助,在右下側的“小貼士”中還提示了六個禮貌用語。【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有樂于與人交往的意愿,也懂得向人求助時有禮貌,但遇到困難的時候如何用合適的語言和恰當的方式向人求助,這是學生們還比較欠缺的。【素養分析】文化自信:通過學習禮貌用語,了解中華民族以禮待人的傳統美德,在日常交流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語言應用:學會用清晰、連貫、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學會在不同情境下靈活運用語言進行交流,提升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在思考如何求助以及如何回應他人求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會分析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審美創造:感受文明禮貌語言的魅力,培養文明交際的審美意識,引導學生在語言表達中展現出真誠、友善的美好品質,創造和諧的交際氛圍。【教學目標】1.懂得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助。2.學會請別人幫忙時要注意禮貌用語和說話的態度。【教學重點】學會請別人幫忙時把要求說清楚,使用合適的禮貌用語。【教學難點】明確請人幫忙和別人請自己幫忙時該怎么做。【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第一板塊 【聯系思考 喚醒需求】1.學生討論:經常要請人幫忙的事情有哪些?請人幫忙時順利嗎?出現過什么問題?或者你有什么疑問?說說你是怎樣做的?第二板塊 【創設情境 交際示范】創設情境一:丁零零,上課了,這一節是美術課。上課之后老師讓同學們畫一幅畫,小美剛把圖畫本打開,發現自己忘了帶水彩筆。于是她就向同桌李山借水彩筆。2.教師請學生向另一學生借水彩筆,其他同學仔細聽,聽完后發表建議(幫助還是拒絕)。在學生發表回答時,教師板書羅列注意點:聲音溫和,態度誠懇。能夠看著對方的眼睛。保持微笑,禮貌用語。把自己的請求說清楚。3.創設情境二:明明想要讀一本書,可書在書架上,位置太高拿不到。這時,他看見爸爸走來了。4.創設情境三:放學了,康康在學校操場上踢足球,一個用力,球被他踢到運動場外面去了,出去撿球的話,要繞很遠。這時,剛好有一個大姐姐從攔網外面走過。5.情景表演:就借物、問路、拿東西等請別人幫忙的情境,同桌或小組自由組合,表演練習。注:教師在學生演練中落實注意點,提升實際交往能力,關注提出請求人的語言的同時,還要關注提供幫助的人的態度,引導學生用合適的語言和態度說清楚不能幫助的原因。4.思考總結:(1)在這些對話練習中,說一說有哪些禮貌用語?請,請問,您,您好……(2)教師引導學生在他人給予幫助后,要真誠對幫助者表示感謝。謝謝你!太感謝你了,我又可以________!因為你的幫助,我_____。謝謝!第三板塊 【你說我聽 評議交流】1.演一演:學生模仿教材中的圖畫和小伙伴一同演一演。2.評一評:評選出說得好、演得好的同學,并說說好在哪里。3.在全班練習的基礎上,指名學生上臺表演情境:問路、抬東西、一起做蛋糕、處理傷口。4.教師對表演最佳的一組進行獎勵。5.學生討論:什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總結:平時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幫忙,但是不正確或者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情不能幫忙!6.學生思考:有時候請別人幫忙,為什么別人會拒絕,不幫助你呢?原因可能有:沒禮貌、要求不合理、沒有講清楚自己的要求、別人也做不到等。教師提醒學生:如果別人拒絕了你的合理請求,可以再找其他人請求幫助。【課時訓練】1.想一想:平時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幫,哪些事情不可以幫?比如:同學要抄你的作業,要幫嗎?有人溺水了,但是你不會游泳,要幫嗎?(教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2.和大人一起讀:牛牛趕牛【總結評價】1.課堂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2.課堂評價【布置作業】可以向長輩、鄰居、小伙伴尋求一次幫助,并分享交流。【板書設計】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教學反思】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來源有學生的真實生活,易于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但是在具體的交際過程中,學生只是停留在自己感性的生活經驗上,還不能很清楚地明白在交際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從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看,因為有了方法的指導,在接下來的交際練習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態度自然,聲音洪亮,尤其是對于幫助原因的說明,表達得較為清楚明白,對于禮貌用語的使用也能做到恰當正確。但是,由于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自控力差,在自主合作練習中有部分同學未能真正做到交際練習,在傾聽的過程中也不夠專心,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和傾聽能力的培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