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快樂讀書吧:讀讀童謠和兒歌【教材分析】本次“快樂讀書吧”主題是“讀讀童謠和兒歌”,以一本翻開的書為背景,呈現了一首童謠和一首兒歌。內容指向激發學生閱讀童謠和兒歌書籍的興趣,產生閱讀童謠和兒歌的欲望,引導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教科書上呈現的童謠和兒歌只是例子,以此引發學生對此類讀物的興趣。【學情分析】《快樂讀書吧》是第一單元有關閱讀主題的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學生對兒歌和童謠的學習不是零起點,通過《快樂讀書吧》引導學生初步交流兒歌和童謠帶來的樂趣,從而樂于閱讀更多的童謠和兒歌,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讀書氛圍。【素養分析】文化自信: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鼓勵學生閱讀童謠和兒歌,在交流閱讀感受的過程中體驗閱讀的樂趣。語言應用:創設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對童謠和兒歌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課外獨立閱讀童謠和兒歌的良好習慣。思維能力:在課文內容的理解中,繼續讓學生感受童年的樂趣。審美創造: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教育學生保護環境,關愛生命。【教學重點】引發學生對童謠和兒歌讀物的興趣。【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第一板塊 【欣賞兒歌 導入新課】1.師生分享交流會:同學們,你們喜歡聽童謠或兒歌嗎?把你喜歡的一首童謠或兒歌背給大家聽聽好嗎?2.知識鏈接: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因為大多數童謠是民間口頭流傳較多,具體作者不詳,所以不標作者。)童謠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貼近生活,孩子們感興趣。3.配合媒體,介紹一兩本關于童謠和兒歌的書。第二板塊 【理解內容 讀讀背背】1.跟著老師戴上動作讀一讀《搖搖船》和《小刺猬理發》。2.采用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同桌比賽讀——小組比賽讀——男女生比賽讀。3.圈出《搖搖船》里帶有韻母“ao”的字,教師提示需要注意押韻的地方。《小刺猬理發》中要重點注意第二行的“嚓”要有節奏。4.試著背一背這兩首歌謠,并分享一下讀完這兩首歌謠后的感受。第三板塊 【展示大會 交流分享】1.鼓勵學生展示自己課外讀過的童謠或兒歌,分享給全班聽。2.童謠交流會: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看你下來不下來。3.同桌交流、分享圖書:你從同學的圖書中讀到什么有趣的童謠、兒歌?挑選其中一首兒歌或童謠讀一讀。4.交流分享。【課時訓練】讀兒歌,完成練習。春天到了春天到,春天到,花兒露出了笑臉(liǎn niǎn),小草伸長(zhǎng cháng )了腰。春天到,春天到,燕子搭新窩,喜鵲喳喳叫。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 ”畫出來。2.“花兒露出了笑臉”指( )。①花開了 ②花笑了“小草伸長了腰”指( )。①小草剛睡醒 ②小草長高了3.兒歌中的燕子、喜鵲在春天里都忙著做什么呢?選一選。①搭新窩 ②喳喳叫在________, 在________。【總結評價】1.課堂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2.課堂評價【布置作業】1.回家背誦兩首童謠和兒歌給家長聽,讀出童謠的韻味。2.親子互動:與長輩互相交流熟悉的童謠,并收集更多的童謠和兒歌。【板書設計】快樂讀書吧:讀讀童謠和兒歌【教學反思】在本次教學中,通過播放兒歌、展示圖片等方式導入新課,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分享。在閱讀指導環節,通過范讀、跟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掌握了朗讀技巧,感受了童謠的韻律美。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分享交流環節,部分學生由于緊張,表達不夠流暢,今后應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另外,在時間把控上還需進一步加強,導致愛護圖書教育環節有些倉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快樂閱讀中不斷成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