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9. 端午粽(第2課時)【教材分析】《端午粽》是一篇充滿生活氣息的課文,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描繪了外婆包粽子、煮粽子、“我們” 吃粽子的溫馨場景。文章語言簡潔明快,富有童趣,如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通過細膩的描寫,將端午粽的外形特點清晰展現。課文不僅介紹了端午粽的制作材料和過程,還滲透了端午節吃粽子這一傳統習俗的由來,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對粽子有一定的接觸,但對于端午節吃粽子這一傳統習俗的文化內涵了解有限。在語文學習方面,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識字基礎和初步的朗讀能力,但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以及挖掘文化內涵上,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他們喜歡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對色彩鮮艷、充滿趣味的事物更感興趣,因此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素養分析】(文化自信)了解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傳統習俗以及端午粽在其中承載的意義,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語言運用)正確認讀和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表達效果,能用“又()又()”的句式描述事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思維能力)通過觀察粽子的外形、品嘗粽子的味道、探究粽子的制作過程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欣賞課文中描寫端午粽的優美語句,體會文字所描繪的畫面美和情感美。【教學目標】1.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了解端午節的習俗文化。【教學重點】通過連詞成句的方法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感知課文情感。【教學難點】朗讀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把握句子的節奏和停頓。【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新課任務】第一板塊 【復習回顧,鞏固生字】1.交流討論:你會包粽子嗎?你喜歡什么味道的粽子呢?2.識字游戲。3.回顧詞語端午 糯米 知道 粽子 紅豆 據說 中間 鮮肉 紀念第二板塊 【精讀課文,句段賞鑒】1.朗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帶“一”的短語。2.讀一讀,鞏固“一”字讀音。一到端午節 一鍋粽子 一小籃粽子 一顆紅紅的棗一掀開鍋蓋 一股清香 一口粽子3.句子解析。(1)一到端午節,外婆總會煮好一鍋粽子,盼著我們回去寫出了外婆端午煮粽子是一種習慣,可見煮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2)仿寫句子4.句子解析(1)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2)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5.讀一讀,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青青的箬竹葉 白白的糯米 紅紅的棗第三板塊 【分析探究,課堂拓展】1.交流討論:外婆包了哪些口味的粽子?2.拓展分享:你知道粽子的種類嗎?【課時訓練】1.看圖,照樣子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量詞。2.我是小小美食家,為大家介紹紅豆粽子。3.我會填。端午節這一天,外婆教我包粽子。外面是用( )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 )的糯米,中間有一顆( )的棗。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 )出一股清香來。剝開粽葉,( )一口粽子,真是( )黏( )甜。【總結評價】1.課堂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2.課堂評價【布置作業】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2.預習下一課。【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在朗讀指導方面,強調了情感,在朗讀時對情感的表達到位,充分展現出對端午粽的喜愛之情。在引導學生理解端午粽文化內涵時,講解不夠深入,學生對端午節習俗背后的意義理解不夠透徹。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多引入相關的歷史故事、文化資料,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端午粽文化,同時加強朗讀訓練,采用多樣化的朗讀形式,如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等,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課文的魅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