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復習(二)勾股定理核心考點1 勾股定理的證明【例1】某同學提出了一種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如圖1,B是正方形ACDE的邊CD上一點,連接AB得到Rt△ACB,三邊分別為a,b,c,將△ACB裁剪拼接至△AEF位置,如圖2所示,該同學用圖1、圖2的面積不變證明了勾股定理.請你寫出該方法證明勾股定理的過程.【方法講解】勾股定理的證明常采用面積法,通過用不同的式子表示同一個圖形的面積,再對兩個恒等的式子進行整理.證明:如圖,連接BF,∵AC=b,∴正方形ACDE的面積為b2.∵CD=DE=AC=b,BC=a,EF=BC=a,∴BD=CD-BC=b-a,DF=DE+EF=a+b.∵∠CAE=90 °,∴∠BAC+∠BAE=90 °. 答圖∵∠BAC=∠EAF,∴∠EAF+∠BAE=90 °.∴△BAF為等腰直角三角形.∴S四邊形ABDF=c2+(b-a)(a+b)=c2+(b2-a2).∵正方形ACDE的面積與四邊形ABDF的面積相等,∴b22=c22+(b2-a2).∴b2=c2+b2-1a2.∴a2+b2=c2.∴a2+b2=c2.【針對訓練】1.以圖1中的直角三角形為基礎,可以構造出以a,b為底,以a+b為高的直角梯形(如圖2),請你利用圖2驗證勾股定理.解:∵Rt△ABE≌Rt△ECD,∴∠AEB=∠EDC.又∵∠EDC+∠DEC=90 °,∴∠AEB+∠DEC=90 °.∴∠AED=90 °.∵S梯形ABCD=SRt△ABE+SRt△DEC+SRt△AED,∴(a+b)(a+b)=ab+ab+c2.整理,得a2+b2=c2.核心考點2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例2】如圖,在4×4正方形網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為1.求證:AB⊥BC.【方法講解】正方形網格中,兩個格點之間的距離可以用勾股定理求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證明一個角等于90°的一種思路.證明:AB==25,BC==5,AC==5.∵AC2=25,BC2=5,AB2=20,∴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B⊥BC.【針對訓練】2.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B=3,BC=4,CD=5,AD=5,∠B=90°,連接AC.(1)求AC的長;(2)證明:△ACD是直角三角形.(1)解:∵∠B=90 °,AB=3,BC=4,∴AC===5.∴AC的長為5;(2)證明:在△ACD中,∵AC2+CD2=52+522=50,AD2=(5)2=50,∴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核心考點3 勾股定理的實際應用【例3】如圖,某學校(點A)與公路(直線l)的距離AB為300 m,與公交車站(點D)的距離AD為500 m.現要在公路上建一個小商店(點C),使CA=CD.求商店與公交車站之間的距離CD的長.【方法講解】利用勾股定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關鍵在于構造直角三角形,再合理地設出未知數,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解:根據題意,得AB⊥BD,AB=300 m,AD=500 m.在Rt△ABD中,根據勾股定理,得BD===400(m).設CD=x m,則BC=(400-x)m,AC=x m,在Rt△ABC中,根據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2=(400-x)2+3002.解得x=312.5.即商店與公交車站之間的距離為312.5 m.【針對訓練】3.(8分)如圖,一架梯子AB斜靠在左邊的墻上,頂端在點A處,底端在水平地面的點B處.保持梯子底端B的位置不變,將梯子斜靠在右邊的墻上,此時梯子的頂端在點C處.測得頂端A距離地面的高度AO為2 m,OB為1.5 m.(1)求梯子的長;(2)若頂端C距離地面的高度CD比AO多0.4 m,求OD的長.解:(1)在Rt△AOB中,∵∠AOB=90 °,AO=2 m,OB=1.5 m,∴AB===2.5(m).即梯子的長為2.5 m;(2)由題意得CD=AO+0.4=2.4 m,BC=AB=2.5 m,∴BD===0.7(m).∴OD=OB+BD=1.5+0.7=2.2(m).核心考點4 圖形的折疊與勾股定理【例4】如圖,在 Rt△ABC中,∠B=90°,AB=30,BC=40.將△ABC折疊,使點B恰好落在邊AC上,與點B′重合,AE為折痕,則EB′的長為 (D)A.12B.25C.20D.15【方法講解】解決有關折疊的問題時,通常利用角平分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找出各線段的長度關系,再靈活設出未知數,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針對訓練】4.如圖,正方形紙片ABCD的邊長為6,G是BC的中點,沿著AG折疊該紙片,得點B的對應點為點F,延長GF交DC于點E,則線段DE的長為2.一、選擇題1.下列各組數據,是勾股數的為 (D)A.1,1, B.0.6,0.8,1C.4,5,6 D.8,15,172.最短邊長是4的直角三角形,它的另外兩條邊可能是 (C)A.5,6 B.12,16C.2,6 D.4,43.如圖,在△ABC中,AB=AC=13,BC=10,AD⊥BC于點D,則AD的長為 (C)A.10B.11C.12D.134.如圖,數軸上的點A對應的實數是-1,點B對應的實數是1.過點B作BC⊥AB,使BC=1,連接AC,以點A為圓心,AC為半徑畫弧交數軸于點D,則點D對應的實數是(A)A.-1 B.+1 C. D.5.在如圖所示的正方形網格中,△ABC和△CDE的頂點都是網格線交點,那么∠BCA+∠DCE的度數為(B)A.30° B.45° C.60° D.75°第5題圖 第6題圖6.如圖,在Rt△BOD中,分別以BD,OD,BO為直徑向外作三個半圓,其面積分別為S1,S2,S3,若S1=40,S3=18,則S2為 (C)A.18 B.20 C.22 D.247.如圖,某超市為了吸引顧客,在超市門口離地高4.5 m的墻上安裝了一個由傳感器控制的門鈴A,人只要移至該門口4 m及4 m以內時,門鈴就會自動發出語音“歡迎光臨”.一個身高1.5 m的學生走到D處,門鈴恰好自動響起,則該學生的頭頂C到門鈴A的距離為 (C)A.3 m B.4 m C.5 m D.6 m第7題圖 第8題圖8.如圖,“趙爽弦圖”是三國時期吳國人趙爽創制的.以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為邊長得到一個正方形,該正方形由4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加上中間的小正方形組成.在一次游園活動中,數學小組制作了一面“趙爽弦圖”圖片,其中∠AEB=90°,AB=13 cm,BE=5 cm,則陰影部分的面積是 (C)A.169 cm2 B.25 cm2C.49 cm2 D.64 cm2二、填空題(每題4分,共16分)9.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P(-3,5)到原點的距離是.10.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是6,10,則第三邊的長是2或8.11.如圖,在△ABC中,已知AB=2,AD⊥BC,垂足為D,BD=2CD.若E是AD的中點,則CE=1.第11題圖 第12題圖1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叫做“垂美”四邊形,現有如圖所示的“垂美”四邊形ABCD,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若AB=3,CD=2,則AD2+BC2的值為13.三、解答題(共32分)13.(6分)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B=20,BC=15,CD=7,AD=24,∠B=90°,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解:如圖,連接AC,∵AB=20,BC=15,∠B=90 °,∴AC===25.∵CD=7,AD=24,∴CD2+AD2=72+242=625=252=AC2.∴△ADC是直角三角形.∴S四邊形ABCD=S△ABC+S△ADC=AB·BC+AD·DC=×20×15+×24×7=234.即四邊形ABCD的面積是234.答圖14.如圖,在△ABC中,∠C=90°,AD,BE是中線,BE=2,AD=5,求AB的長.解:設CE=x,CD=y,∵AD,BE是Rt△ABC的中線,∴AC=2x,BC=2y.在Rt△ACD中,∵CD2+AC2=AD2,∴(2x)2+y2=52,即4x2+y2=25①.在Rt△BCE中,∵BC2+CE2=BE2,∴(2y)2+x2=(2)2,即4y2+x2=40②.由①②得x2+y2=13.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2.15.(8分)如圖,在△ABC中,AD⊥BC,垂足為D,AD=4,BD=2,CD=8.(1)求證:∠BAC=90°;(2)P為BC邊上一點,連接AP,若△ABP是以AB為腰的等腰三角形,請求出BP的長.(1)證明:∵AD⊥BC,AD=4,BD=2,∴AB2=AD2+BD2=20.又∵AD⊥BC,CD=8,AD=4,∴AC2=CD2+AD2=80.∵BC=CD+BD=10,∴BC2=100.∴AC2+AB2=100=BC2.∴∠BAC=90 °,△ABC是直角三角形;(2)解:分兩種情況:①當BP=AB時,∵AD⊥BC,∴AB===2.∴BP=AB=25;②當AP=AB時,BP=2BD=4.綜上所述,BP的長為2或4.16.(10分)如圖,已知射線MN表示一艘輪船東西方向的航行路線,在點M的北偏東60°方向上有一燈塔A,燈塔A到點M處的距離為100海里.(1)求燈塔A到航線MN的距離;(2)在航線MN上有一點B,且∠MAB=15°,若輪船的航速為50海里/時,則輪船從點M航行到點B處所用的時間為多少小時?(結果保留根號)解:(1)如圖,過點A作AT⊥MN于點T,∴∠ATM=90 °.由題意可得∠MAT=60 °,AM=100海里,∴∠AMT=30 °.∴AT=AM=50海里,即燈塔A到航線MN的距離是50海里;(2)∵∠AMB=30 °,∠BAM=15 °,∴∠ABT=∠AMB+∠BAM=45 °.∵∠ATM=90 °, 答圖∴∠ABT=∠BAT.∴AT=BT=50海里.在Rt△AMT中,∠ATM=90 °,根據勾股定理,得MT===50(海里),∴BM=MT-BT=(50-50)海里.(50-50)÷50=(-1)小時,故輪船從點M航行到點B處所用的時間為(-1)小時.期末復習(二)勾股定理核心考點1 勾股定理的證明【例1】某同學提出了一種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如圖1,B是正方形ACDE的邊CD上一點,連接AB得到Rt△ACB,三邊分別為a,b,c,將△ACB裁剪拼接至△AEF位置,如圖2所示,該同學用圖1、圖2的面積不變證明了勾股定理.請你寫出該方法證明勾股定理的過程.【方法講解】勾股定理的證明常采用面積法,通過用不同的式子表示同一個圖形的面積,再對兩個恒等的式子進行整理.【針對訓練】1.以圖1中的直角三角形為基礎,可以構造出以a,b為底,以a+b為高的直角梯形(如圖2),請你利用圖2驗證勾股定理.核心考點2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例2】如圖,在4×4正方形網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為1.求證:AB⊥BC.【方法講解】正方形網格中,兩個格點之間的距離可以用勾股定理求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證明一個角等于90°的一種思路.【針對訓練】2.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B=3,BC=4,CD=5,AD=5,∠B=90°,連接AC.(1)求AC的長;(2)證明:△ACD是直角三角形.核心考點3 勾股定理的實際應用【例3】如圖,某學校(點A)與公路(直線l)的距離AB為300 m,與公交車站(點D)的距離AD為500 m.現要在公路上建一個小商店(點C),使CA=CD.求商店與公交車站之間的距離CD的長.【方法講解】利用勾股定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關鍵在于構造直角三角形,再合理地設出未知數,利用勾股定理求解.【針對訓練】3.(8分)如圖,一架梯子AB斜靠在左邊的墻上,頂端在點A處,底端在水平地面的點B處.保持梯子底端B的位置不變,將梯子斜靠在右邊的墻上,此時梯子的頂端在點C處.測得頂端A距離地面的高度AO為2 m,OB為1.5 m.(1)求梯子的長;(2)若頂端C距離地面的高度CD比AO多0.4 m,求OD的長.核心考點4 圖形的折疊與勾股定理【例4】如圖,在 Rt△ABC中,∠B=90°,AB=30,BC=40.將△ABC折疊,使點B恰好落在邊AC上,與點B′重合,AE為折痕,則EB′的長為 ()A.12B.25C.20D.15【方法講解】解決有關折疊的問題時,通常利用角平分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找出各線段的長度關系,再靈活設出未知數,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針對訓練】4.如圖,正方形紙片ABCD的邊長為6,G是BC的中點,沿著AG折疊該紙片,得點B的對應點為點F,延長GF交DC于點E,則線段DE的長為 .一、選擇題1.下列各組數據,是勾股數的為 ()A.1,1, B.0.6,0.8,1C.4,5,6 D.8,15,172.最短邊長是4的直角三角形,它的另外兩條邊可能是 ()A.5,6 B.12,16C.2,6 D.4,43.如圖,在△ABC中,AB=AC=13,BC=10,AD⊥BC于點D,則AD的長為 ()A.10B.11C.12D.134.如圖,數軸上的點A對應的實數是-1,點B對應的實數是1.過點B作BC⊥AB,使BC=1,連接AC,以點A為圓心,AC為半徑畫弧交數軸于點D,則點D對應的實數是()A.-1 B.+1 C. D.5.在如圖所示的正方形網格中,△ABC和△CDE的頂點都是網格線交點,那么∠BCA+∠DCE的度數為()A.30° B.45° C.60° D.75°第5題圖 第6題圖6.如圖,在Rt△BOD中,分別以BD,OD,BO為直徑向外作三個半圓,其面積分別為S1,S2,S3,若S1=40,S3=18,則S2為 ()A.18 B.20 C.22 D.247.如圖,某超市為了吸引顧客,在超市門口離地高4.5 m的墻上安裝了一個由傳感器控制的門鈴A,人只要移至該門口4 m及4 m以內時,門鈴就會自動發出語音“歡迎光臨”.一個身高1.5 m的學生走到D處,門鈴恰好自動響起,則該學生的頭頂C到門鈴A的距離為 ()A.3 m B.4 m C.5 m D.6 m第7題圖 第8題圖8.如圖,“趙爽弦圖”是三國時期吳國人趙爽創制的.以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為邊長得到一個正方形,該正方形由4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加上中間的小正方形組成.在一次游園活動中,數學小組制作了一面“趙爽弦圖”圖片,其中∠AEB=90°,AB=13 cm,BE=5 cm,則陰影部分的面積是 ()A.169 cm2 B.25 cm2C.49 cm2 D.64 cm2二、填空題(每題4分,共16分)9.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P(-3,5)到原點的距離是 .10.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是6,10,則第三邊的長是 .11.如圖,在△ABC中,已知AB=2,AD⊥BC,垂足為D,BD=2CD.若E是AD的中點,則CE= .第11題圖 第12題圖1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叫做“垂美”四邊形,現有如圖所示的“垂美”四邊形ABCD,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若AB=3,CD=2,則AD2+BC2的值為 .三、解答題(共32分)13.(6分)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B=20,BC=15,CD=7,AD=24,∠B=90°,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14.如圖,在△ABC中,∠C=90°,AD,BE是中線,BE=2,AD=5,求AB的長.15.(8分)如圖,在△ABC中,AD⊥BC,垂足為D,AD=4,BD=2,CD=8.(1)求證:∠BAC=90°;(2)P為BC邊上一點,連接AP,若△ABP是以AB為腰的等腰三角形,請求出BP的長.16.(10分)如圖,已知射線MN表示一艘輪船東西方向的航行路線,在點M的北偏東60°方向上有一燈塔A,燈塔A到點M處的距離為100海里.(1)求燈塔A到航線MN的距離;(2)在航線MN上有一點B,且∠MAB=15°,若輪船的航速為50海里/時,則輪船從點M航行到點B處所用的時間為多少小時?(結果保留根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末復習(二)勾股定理 - 學生版.doc 期末復習(二)勾股定理.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