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9《木蘭詩》高頻考點 重點知識整理歸納(一)文學常識《木蘭詩》選自北宋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敘事詩雙璧”。 (二)重點字詞1. 字音機杼(zhù) 可汗(kè hán) 鞍韉(jiān) 轡頭(pèi) 濺濺(jiān) 啾啾(jiū)柝(tuò) 策勛(xūn)阿姊(zǐ) 霍霍(huò) 云鬢(bìn) 十二轉(zhuǎn)著我舊時裳(zhuó)2. 詞義[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中,“帖”通“貼”, 粘貼。[古今異義]“賞賜百千強”,古義是有余,今義是強壯、強大等。 “雙兔傍地走”,古義是跑,今義是行走。“卷卷有爺名”,古義是父親,今義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古義是只,副詞,今義常用作轉折連詞。 “出郭相扶將”,古義是外城,今義僅用作姓氏。 “木蘭當戶織”,古義是門,今義是人家、門第。“雌兔眼迷離”,古義是瞇著眼,今義指因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軍書十二卷;同行十二年”,古義是虛數多,今義是數詞,十二。[一詞多義] “帖”:昨夜見軍帖(文告);對鏡帖花黃(通“貼”,動詞)。“市”: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動詞,買);東市買駿馬(名詞,集市)。“愿”:愿為市鞍馬(愿意);愿馳千里足(希望) 。[詞類活用]“策勛十二轉”中,“策”名詞作動詞,登記。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中,“市”名詞用作動詞,買。(三)重點句子1.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何所思”即“所思何”,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何所憶”同此。2. 互文: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應理解為當著窗戶,對著鏡子,梳理像云一樣的發髻,貼上好看的面花。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指將軍和戰士們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勝利歸來。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是說到東南西北各個集市上買了征戰用的馬及馬具,并非實指在不同地方分別購買。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看看,坐坐 ,而不是真的只開東閣門,坐西閣床。3. 復沓: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4. 頂真(頂針):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四)主旨思想這首詩通過敘述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圖名利的高貴品質,以及她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 (五)重點句子理解1.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運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辭手法,描繪出木蘭準備出征時的忙碌和有條不紊,側面烘托出戰事緊急。2.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夸張地表現木蘭行軍速度之快、軍情之緊迫和她的思鄉之情 ,同時通過環境描寫,渲染出緊張的戰爭氛圍。3.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木蘭奔赴戰場的情景,運用夸張手法,表現出木蘭矯健的英姿和急切奔赴戰場的心情。4.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通過描寫邊塞夜晚的寒冷和打更聲,烘托出木蘭在邊塞軍營艱苦的戰斗生活,體現戰爭的殘酷。5.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歷經無數次戰斗,有的犧牲,有的歸來。6.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表現木蘭不慕名利,渴望回歸平靜生活,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7.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比喻作結,用雄兔雌兔難以分辨,來比喻木蘭女扮男裝未被識破,妙趣橫生,同時也點明了全詩的主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